三千奇峰,秀水八百,神奇美麗的張家界,因其獨特的石英砂巖峰林而聞名於世,素有「人間仙境」的美稱。然而張家界不僅自然風光冠絕天下,攀立於大山深處懸崖峭壁的人工奇觀——百龍天梯,更是為張家界吸引了無數世人的矚目。接下來,我們將帶領大家解密百龍天梯的建造始末及背後的故事。
張家界百龍天梯位於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產核心——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袁家界。它垂直高差335米,運行高度326米,運行速度可達5.25米/秒。全程只需88秒,即可帶領遊客直衝山頂。因運行高度最高,速度最快,承載量最大,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獲得「世界最高戶外觀光電梯」榮譽!百龍天梯在國際建築裝飾峰會上被評為IAID「國際十大人工景觀工程」之一,更與德國魚缸電梯、美國的拱門電梯等一同上榜「世界11大創意電梯」,成為中國唯一上榜的電梯。
百龍天梯是自然美景和人造奇觀的完美結合。它的建成,將袁家界、金鞭溪、天下第一橋、迷魂臺等絕世美景從幕後推向了前臺,幫遊客節省更多時間和精力,欣賞更多美景。它不僅僅只是一個景區交通工具,更因自己的獨特性和創造性,成為張家界人工奇觀的代表,是一抹不可替代的靚麗風景線。
1992年,北京百龍綠色科技企業總公司創始人孫寅貴先生,受邀來到張家界武陵源進行投資考察。因為被張家界獨特的地貌和美景所吸引,同樣敏銳的商業嗅覺也讓孫寅貴看到了未來旅遊市場廣闊的發展前景。做科技產品出身的他,決定將科技與旅遊進行跨界融合,運用科技的手段在張家界打造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工奇觀。事實證明,百龍天梯的建造,不僅大大方便了遊客的遊覽,也有效優化了張家界武陵源景區管理,實現「山上遊,山下住」的目標。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百龍天梯的建造,所面臨的技術難題堪比三峽工程。」張家界祥源百龍天梯總經理劉傑說。
在百龍天梯1999年開工建設時,遇上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勘探。由於張家界的石英砂地貌是經歷了上億年的地質構造演變而形成的結果,地形十分複雜。在當時的條件下,想做出全面而嚴謹的勘探工作是一項十分耗費精力和財力的事。據了解,僅僅是勘探這一項,當時就耗資3000多萬元。
與政府籤約之後,因為施工難度大,導致很多世界著名的天梯公司紛紛放棄,僅有的技術與信息達標的公司,又趁勢給出許多苛刻條件。後來僅留下日本富士達、德國蒂森和朗格爾三家公司競標。經專家評議,德國朗格爾公司中標。
張家界祥源百龍天梯總經理劉傑介紹說,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涉及到的專業問題、技術問題更是遠遠超出想像。工程建設採用了數不清的新技術、新方法。涉及到了道路、橋梁、隧道、豎井、巨型鋼架、鋼梁、錨杆、卯索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施工難度可想而知。百龍天梯是垂直施工,為了安全,在巖壁上打了4000多根錨杆,錨杆之間用鋼筋焊接噴漿,形成了170米高的鋼筋混凝土牆。還加裝了30-60米長的15根卯索。
同時,武陵源風景區是世界自然遺產,施工的同時,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護山體和植被,也是施工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儘量避免了大規模的炮轟,用純粹手工的和機械的方式,施工後投入巨資及時恢復被破壞的植被。為了降低對山體的影響,工程人員採用反掘方式,在山體上挖掘豎井。
2002年百龍天梯終於竣工。電梯開通並投入運營後,國內外眾多媒體紛紛對這一驚人的建築奇蹟進行了報導。據總經理劉傑介紹,為給遊客打造舒適極致的體驗與服務,百龍天梯進行過多次技術升級改造。運行速度越來越快,運行安全係數越來越高。2016年,百龍天梯轉變經營發展理念,從單純硬體的改造和景區運營向服務快捷化、精細化、智能化轉變。由劉傑牽頭實現了票務售檢系統及服務管理的升級。現在這套成熟的售檢系統,支持二維碼、遊客身份證、指紋等多種方式驗票。未來還將實現刷臉驗票。
同時,他還改造平硐,打造亮化工程和兩側廣告位管理。不僅解除了遊客排隊中等安全隱患問題,也充分利用好每一塊宣傳資源。除此之外,包括視頻監控、公共廣播及一鍵報警救助等一體等高等級安防系統也建成投入使用,完善了百龍天梯的服務體系,收穫了遊客等好評與青睞。
百龍天梯截止到目前,已安全運送了3500萬遊客,16年間零事故!這一數據充分證明,百龍天梯這一人工奇蹟獲得了遊客及市場的認可。未來,公司將會把百龍天梯打造成一個虛擬阿凡達世界與現實風光相結合的絕佳體驗景點,讓更多遊客愛上張家界,愛上百龍天梯。
來源:部分文稿來源網絡、百龍天梯景區
免責聲明:本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繫小編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