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相聚之地,如今是山東兗州最大的免費休閒場所

2020-09-05 人在旅途心隨景動

少陵公園是兗州建設最早的公園,位於兗州鬧市區的中御橋北路,約有150畝。公園內的景點主要有秋水湖、少陵臺、一方園、動物園等。公園名曰「少陵」,源自詩聖杜甫自號「少陵野老」,他曾三次來兗州探望做司馬的父親杜閒,並在此巧遇好友李白,兩人經常來南樓(即公園內的少陵臺)賞月、飲酒作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這兩個中國最著名的大文豪,有緣在兗州相識,並且結下深厚的友誼,成就了天造地設的文壇佳話。二人皆與兗州結下了千古之緣,都為兗州文化做出了卓越而歷史性的貢獻。

公園不遠處就是我的母校兗州一中(現在是東方中學),上學時經常來玩,今天過來,算是一次懷舊之旅。

公園的大門是一座牌坊式樣的建築,雕梁畫棟,綠瓦紅柱,飛簷翹角,牌坊頂部中央有「少陵公園」四個大字,系著名書法家舒同先生題寫,大門口有一對威武的石獅。

公園大門

大門兩側是停車場,左側的綠化帶內灌木疊疊,白楊亭亭。

進入大門就是一個照壁,中間寫著「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公園」,兩側分別寫有「九州福地」、「端信兗州」八個字,所有字體均是紅色,給人喜慶的感覺。「端信兗州」的意思,就是兗州人要端正誠信。《春秋元命苞》記載:「端,直也」;「信,誠也」。端信就是做人要正直,誠信無欺,是兗州的文化內涵之一。

公園內林木枝繁葉茂,芳草青翠欲滴,亭臺古色古香,小道曲徑通幽,徜徉期間,讓我感覺有江南園林的韻味。



路過照壁後的綠化叢,可看見碧波蕩漾的秋水湖,湖岸垂柳依依,遊客熙熙;湖面翠綠如洗,微風拂過,泛起圈圈漣漪,蕩漾在人的心底。湖的南側有一個四角休閒亭,周圍布滿了假山怪石。



秋水湖西側有一石質拱橋,橋東側湖水碧綠,倒映著翠柳藍天,西側湖面荷葉田田,與湖邊翠柳構成一幅詩畫般的翠綠色畫面。


秋水湖的北側是一方園,園子不大,但是設計的很精巧別致,其建築布局及風格,具有典型的江南園林特色,四面環繞翠竹,小徑旁點綴奇花異草,溪流邊建有樓閣亭榭,後有假山碧水,前有石凳石桌,將亭、臺、樓、閣、溪、石、花、草、林巧妙地組合在一起,處處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給人一幅優美安逸的感覺。




從一方園出來,向西北方向走,有一個園中園,這是兗州區唯一的動物園,到裡面參觀要購買門票,我進去遊覽了一番,有棕熊、猴子、駱駝、鴕鳥等,種類不是很多,但是在一個縣級區域,有這樣一個地方也不錯了。



參觀完動物園,向南走,迎著青松翠竹,在綠色拱衛下,穿過一片樹林,跨過秋水湖西南側的拱橋,就到了少陵臺。此地原來叫南樓,為紀念杜甫登臨此地,後來改名為少陵臺。少陵臺成方型,邊長約40米,臺高12米,臺上建有望嶽亭,亭旁石碑上刻著杜甫的《望嶽》詩。杜甫在這裡寫下了名篇《登兗州城樓》,詩中寫道: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月初。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相關焦點

  • 兗州又多了一處「人氣打卡地」,市民休閒遊玩的好地方。
    青蓮公園內分布著大大小小十餘座觀景棧橋,其中溪月橋、鏡湖橋、碧海橋、秋波橋四座較大的橋,均以李白寓居兗州時所作詩中含「水」的詩句命名。青蓮文化主題公園北起327國道泗河田村大橋,南至日蘭高速,東至兗州—曲阜交界處,西至酒仙橋路,南北全長6.7公裡,佔地2600畝。
  • 山東徂徠山,李白和杜甫的永別之地
    山東徂徠山去徂徠山之前先搞清楚徂徠的讀音啊,可能有些兄弟還不認識這兩字。李白杜甫好兄弟話說當年李白走到洛陽的時候,遇見了杜甫。兩個人相遇本來是件很普通的事,但這可是詩仙碰到了詩聖啊,一般高手見面是直接開打的,但兩人沒有開打,而是開喝,連著喝了幾場後兩人做出共同的決定,去山東玩。
  • 李白曾在山東這個地方住過!並與杜甫在此約會,「醉臥桃園東」
    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李白極少用詩詞寫兒女情態。彼時的李白,看到江南春景,觸景生情,想著回山東忙活春耕已來不及,在龜山之陰買下的田地不知何人耕種。更那堪江水淼淼,「茫然」之感似乎瀰漫江天。這時南風拂面吹來,詩人忽發奇想,欲借南風吹送我心歸山東。歸到哪裡呢?當然要「飛墮」在昔日朝朝買醉的酒樓前。
  • 詩壇知己:李白與杜甫·同遊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大唐天寶三載,也就是公元744年,43歲的李白和32歲的杜甫在洛陽初次相遇了。彼時,李白被賜金放還,杜甫進士不第,兩人都處在人生的失意時刻。
  • 太陽和月亮的相碰——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李白和杜甫夏日之後,李白邀約杜甫同去道家勝地王屋山拜訪一位有名的道長,誰知他們到來時那位道長已經去世了,失望之餘,他們在王屋山只呆了幾天就相攜遊覽梁宋之地。後來,杜甫回憶這段生活時曾寫道:「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寒蕪際碣石,萬裡風雲來。桑柘葉如雨,飛藿共徘徊。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昔遊》)不久,三人離開了宋州,高適南遊楚地,李杜二人則去了齊州(今山東濟南)。到了齊州,李白要到紫極宮去領受道籙,杜甫卻希望在仕途上得人舉薦,就去拜訪北海太守李邕。
  • 濟寧古南池,李白杜甫曾攜手同遊於此
    兩位大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在任城相聚,這當然不是什麼巧合,而是事先在長安就已經有過的約定。《濟寧直隸州志》中記載:「王母閣在南關外,周圍皆水,一阜屹然中立……,取西望瑤池,東降王母之意,遂以名閣。」《濟寧縣誌》則記載:「古南池在城南三裡許小南門外,小南門即故城也。地周二三裡許,內有王母閣,閣西南水中有晚涼亭,夏日荷花盛開時,清香襲人,而白蓮尤勝,每有遊人宴宴於是。舊有杜文公祠,祀李白、杜甫、賀知章三人。後從州人李毓恆議,並祀許主簿。」
  • 李白和杜甫在兗州分手,離別酒喝完,卻還要再玩幾天
    所以很多人認為,相比而言,杜甫對李白的感情更深一些。我相信讀完這首詩,您會感受到李白對杜甫的感情也很不一般。我們來欣賞李白的高明手法。這一年春天,兩人在魯郡(今山東兗州)重逢,同遊齊魯。深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再遊江東,兩人在魯郡東石門分手。
  • 兗州才是詩仙李白唯一承認的故鄉……
    這是1994年召開的「李白在山東」國際學術討論會上斐斐先生所賦之詩。那一年,專家便普遍認可——兗州,是詩仙李白二十多年在東魯所安之家。李白本人,更是於詩作中多次稱兗州為「家」、「故園」、「故鄉」、「故巢」……對於李白來說,江油是父母的家,安陸是妻子的娘家,只有兗州,才能稱得上是自己的家。
  • 唐詩雙子星:李白杜甫在古商丘大地的詩歌行為藝術
    如今李白和杜甫——詩中的雙曜,劈面走來了,我們看去,不比那天空的異瑞一樣的神奇,一樣的有重大的意義嗎?」李杜兩人一見如故,一個名滿天下,一個脫穎而出。兩人惺惺相惜,就開始有了接下來的「梁宋遊」。「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
  • 兩大詩人牽手伴遊、同床共枕,杜甫與李白的關係好到什麼程度
    尤其是杜甫對李白的傾慕之心更是表露無遺,寫了十幾首詩向他表達濃濃情意,但李白回給杜甫的詩卻寥寥無幾。究竟詩仙與詩聖之間,有怎樣的愛恨糾葛呢?隔年秋天兩人相約在兗州(今山東、河南省交界)同遊,他們一起去找了隱居在附近的範隱士,杜甫將這段旅程寫成了詩,裡面提到自己和李白手牽手走在一起,晚上還蓋同一條被子睡覺(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感情不是普通的好。但奇怪的是,李白也將「兗州行」寫成了詩,但裡面卻沒有一句都沒提到與他同遊的杜甫。可是這趟旅程似乎也是他們人生最後一次見面,此後杜甫寫了非常多首詩懷念李白。
  • 詩意山東|李白泛舟今兗州城東,留下詩句:日落沙明天倒開……
    詩歌鑑賞根據裴斐《李白年譜簡編》,這組詩當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後數年李白寓居東魯(今山東濟寧一帶)期間。李白當時常與魯中名士孔巢父等往還,飲酒酣歌,時人稱他們為「竹溪六逸」。在春天一個風清月朗的夜晚,李白泛舟於東魯門(位於兗州城東),作此詩記遊。這兩首詩描寫月夜泛舟的情趣,不但概括了許多自然物獨特的形態,也勾勒出波搖石動、舟尋溪轉和桃花夾岸的生動畫面。兩首詩都是前面寫景,後面抒情,且都提到王徽之雪夜訪戴的典故,反映了詩人豪邁灑脫的風貌。全詩寫景入妙,用典無痕,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水平。
  • 李白曾在山東這個地方住過!並與杜甫在此約會,「醉臥桃園東」
    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李白極少用詩詞寫兒女情態。彼時的李白,看到江南春景,觸景生情,想著回山東忙活春耕已來不及,在龜山之陰買下的田地不知何人耕種。更那堪江水淼淼,「茫然」之感似乎瀰漫江天。這時南風拂面吹來,詩人忽發奇想,欲借南風吹送我心歸山東。歸到哪裡呢?當然要「飛墮」在昔日朝朝買醉的酒樓前。
  • 李白和他的兗州故事
    是聞名世界的偉大詩人,他於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入籍瑕丘(兗州),直到上元三年(762)病死安徽當塗,其間二十多年,行蹤雖飄忽不定,但妻子兒女均安家兗州,兗州成為李白的第二故鄉。他常在兗州迎賓酬唱,遊覽賦詩。兗州城東泗河西岸建有青蓮閣,奉祀著李白及兒女塑像,表達了兗州人民對詩仙太白的懷念與敬愛。李白在兗州留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和《東魯門泛舟》等40首詩篇,被後人世代吟誦。
  • 杜甫:老子愛李白,跟全世界無關
    清晨的秋日陽光穿透窗戶,溫暖地撒滿了大半個房間。 杜甫醒了,李白還在睡。 杜甫睡眼惺忪地向窗外望了望,明亮的陽光刺得他更加睜不開眼,於是他本能地扭過了頭,望向床榻另一側依然鼾聲如雷的李白。 他心事重重地轉著手中的酒杯:「太白哥哥,接下來去哪裡耍呀?」 李白舉手仰脖,杯酒落肚,然後袖袍一揮:「回山東,想我的兩個娃娃了!」
  • 002 杜甫五律《登兗州城樓》讀記
    兗州在今山東濟寧。唐時隸屬河南道,由兗海節度使節度。杜甫父親時任朝議大夫(正五品下)及兗州司馬(從五品下)。《言兵事書》(漢-晁錯):「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步兵十不當一。」《渡荊門送別》(唐-李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 李白,杜甫相遇在濟寧
    二人見面時,李白44歲,在詩壇上享有極高的名氣,而杜甫還只是33歲的年輕人,在詩壇上也只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聲譽。李白比杜甫自然多了,就拿杜甫這位小老弟的身材說事:「飯顆莊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李白說的意思就是:老弟啊,你看你瘦的這熊樣,做事別太辛苦了啊,保住身體!這也是他們身為知己,互相開開玩笑而已。
  • 華德民|兗州舊事
    於是,一向看不起人的孟子也由衷地讚嘆:"柳下惠,聖之和者。」嘿,看看,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和聖,則是柳家的這個大兒子。其實,柳下惠姓展,他家住柳下邑。柳下邑在兗州城西北。和兗州人共過事的人都知道,兗州人身上,帶著一種傲氣,很少有人見兗州人低三下四地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地給人送禮。
  • 兗州歷史文化休閒體驗二日遊
    兗州歷史悠久,公元前21世紀,夏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為其一。在四千餘年的歷史變遷中,兗州相繼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兗州自古就是交通樞紐,因此到這裡來非常方便,無論是到山東登泰山還是遊三孔,都可以順便到兗州這座小城來轉轉,感受這座小城的人文歷史。
  • 言書者 | 是什麼原因讓李白在兗州一住就是20年?
    他們就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李白和杜甫。而他們相見的地點,就是著名的古九州之一——兗州。兩年之後,那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放蕩不羈的李白乾脆直接舉家遷到兗州。儘管他一生行蹤不定,但在此居住長達20年之久。兗州也因此成了李白的第二故鄉。
  • 太陽和月亮的相碰——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李白和杜甫夏日之後,李白邀約杜甫同去道家勝地王屋山拜訪一位有名的道長,誰知他們到來時那位道長已經去世了,失望之餘,他們在王屋山只呆了幾天就相攜遊覽梁宋之地。後來,杜甫回憶這段生活時曾寫道:「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寒蕪際碣石,萬裡風雲來。桑柘葉如雨,飛藿共徘徊。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昔遊》)不久,三人離開了宋州,高適南遊楚地,李杜二人則去了齊州(今山東濟南)。到了齊州,李白要到紫極宮去領受道籙,杜甫卻希望在仕途上得人舉薦,就去拜訪北海太守李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