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空軍飽受挫折的新戰鬥機採購計劃近日又迎來新一季,法國國防部長弗洛倫斯·帕利在電視採訪中證實印尼正在尋求採購36架「陣風」戰鬥機,她指出雖然雙方尚未籤署正式合同,但談判「非常順利」。
法國媒體稱印尼在此次採購上急於「迅速敲定協議」,希望能在年底前敲定最終合同。印尼「陣風」採購標誌著這種法制中型戰鬥機在全球戰鬥機市場上正越來越受到歡迎,近年來先後斬獲印度、埃及、卡達大單,成為美俄戰鬥機之外的第三選擇,似乎再現了當年達索「幻影」系列戰鬥機的風採。
印尼空軍目前的主力戰鬥機是8架F-16A/B Block15OCU和23架F-16C/D戰鬥機,5架蘇-27SK和2架蘇-30MK戰鬥機,以及2003年交付的9架蘇-30MK2,長久以來一直渴望通過引進一種新型戰鬥機來實現裝備現代化。
2014年為了替換老舊的F-5E戰鬥機,印尼發起了新戰鬥機招標,最後蘇霍伊的蘇-35在競標中戰勝了「颱風」、「陣風」、F-16和「鷹獅」,於2018年2月獲得印尼11架採購訂單,雙方籤訂了易貨貿易合同,11.4億美元貨款中的大部分將以印尼土特產抵償。
但由於美俄關係持續緊張,這項採購最終因印尼扛不住美國制裁威脅而被單方面取消。失去蘇-35之後,印尼參與的韓國KF-X隱身戰鬥機項目也遇到了麻煩,因資金困難,印尼直到去年八月都未能向韓國支付承諾中的第二批款以換取自己在項目中的20%份額,並最終轉化為50架戰鬥機。此外,KF-X預計要到2026年至2028年之間才能開始服役,這意味著在蘇-35採購失敗後,印尼空軍在這個過渡期間仍需要一種新戰鬥機來彌補已退役F-5留下的空缺。
美國在阻撓印尼採購蘇-35的同時,也在積極向印尼推銷最新的F-16V Block 72戰鬥機,商業嘴臉暴露無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承諾可「以當今市場上最先進的F-16配置為印尼空軍提供最先進的技術」。但美國屢試不爽的大棒+胡蘿蔔的策略這次卻沒有起到效果,可能是美制戰鬥機早已無法吸引經歷過1999-2005年美國武器禁運的印尼空軍,又或是蘇-35交易被攪黃造成的憤怒,這次印尼選擇了法國「陣風」。
那麼問題來了,在已裝備美制F-16和俄制「側衛」戰鬥機的情況下再裝備法制戰鬥機,豈不是會增大操作和維護成本嗎?
對於小國尤其是那些經歷過武器制裁的小國來說,由於自己缺乏製造能力,武器來源多樣化是唯一的選擇,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遠高於操作成本。因此「陣風」戰鬥機的外銷用戶大都是此類國家,印度如此,埃及如此,卡達如此,印尼也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