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展覽於周五向公眾開放並將持續展出至九月一日。展出材料以照片和視頻材料為主,另外還有含義特殊的手工製品(如用來做厭惡治療的電擊裝置)以及按字母排序的同性戀史大事件簿。
6月24日,位於柏林的德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宣布一場回首本國近150年同性戀發展史的展覽將於兩天後對公眾開放 —— 從「同性戀(homosexual)」單詞的首次使用,到納粹統治期間對同性戀的殘酷打壓,再到20世紀60年代後同性戀法律地位的提高,德國同性戀史的發展歷程將被一幕幕地呈現出來。
為了這次展覽,柏林國家歷史博物館連同柏林著名同志博物館(Schwules Museum)已準備四年之久。此次展覽也恰逢德國為同性戀婚姻是否能成熟合法化進行新的爭議之時。早在2001年德國就將同性戀結合納入合法民事伴侶關係,但同性情侶仍未能像異性情侶一樣享有完全的婚姻權利。同性婚姻是否能更加成熟地合法化是此次爭論的焦點。以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為首的基民盟保守黨派一直拒絕對此爭議做出正面答覆。
圖為4月12日,德國聯邦參議院(Bundesrat)外,彩虹條紋旗升起。此次事件是德國同志協會對以默克爾為首的保守黨派對同性戀地位平等化議題拖延表態的抗議。
德國文化部長葛魯·特斯(Monika Gruetters)在本次展覽的發布會上評價道:「本次展會將把同性戀平等地位的議題帶到另一個歷史性階段 —— 長達150年的歷史回顧,不僅反映了鬥爭的艱辛,同時也能看到同性戀合法地位的確立是在情理之中的。」
本次展覽於周五向公眾開放並將持續展出至九月一日。展出材料以照片和視頻材料為主,另外還有含義特殊的手工製品(如用來做厭惡治療的電擊裝置)以及按字母排序的同性戀史大事件簿。
其中,最先亮相的作品之一是一封包含首次出現書面形式的手寫單詞「同性戀(homosexual)」和「異性戀(heterosexual)」的信 —— 該信來自維也納作家Karl Maria Kertbeny,寫給當時德國法律改革的倡導者Karl Heinrich Ulrichs。
其它重要作品還包括來自性學研究家Magnus Hirschfeld的作品。他參與策劃成立的性學研究所在1933年納粹掌權後遭到關閉並被洗劫一空。納粹政權總計殘害同性戀身份公民5萬餘名,其中1萬到1萬5千名同性戀男性被送往到集中營。本次展覽也為被納粹殘害的同性戀者開放了一個名為「在粉色三角下」的紀念室,用來記錄並還原他(她)們的受害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