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市情報社,歡迎點擊上方『 關注』
上一篇社長探討了廣西的出路,點此查看原文:被雲南超越,面臨貴州追趕,廣西「崛起」路在何方?這一篇想談談廣東能否輻射帶動廣西這個話題。
必須清醒的看到,今天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相當突出,珠三角連自己家的粵東西北都還沒帶動起來,會扶持你廣西這個遠方的"窮表親"嗎?
廣西需要解放思想,首先要先擺脫"等靠要"思想。
一、"窮親戚"吃閉門羹
這些年,在一片罵聲中,廣西意識到了加強與廣東合作的必要性,也加大了修建通往廣東的陸路交通。但是對於廣西釋放的善意,拋出的橄欖枝,廣東的態度卻是不冷不淡的。
以南深高鐵為例,南寧—玉林段已於2019年開工,玉林—粵桂省界段站點也在今年11月全部確定,並計劃年內開工建設。
而廣東段現在還在為走北線方案還是南線方案爭的喋喋不休,更別說什麼時候能動工了,通車也是五年八年以後的事情。廣西能得起嗎?
當然,高鐵如果是廣東自己主導的,態度可就不一樣。2017年廣東決定興建350km/h的廣湛高鐵,當年就完成了線路站點確定工作,2018年線路獲發改委批覆,2019年底廣湛高鐵全線開工。
只用了不到3年,廣湛高鐵就能完成從規劃到開工。這就是對待自己事情要上心一些,而外人的事情可以緩緩。
二、亡羊補牢,廣東的精力在于振興粵東西北
為了截堵產業流向外省,從2013年開始,廣東決定實施振興粵東西北計劃,引導珠三角產業向東西兩翼轉移。
2019年廣東提出"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格局,此後分別設立了湛江、汕頭兩大省域副中心城市,舉全省之力推進沿海經濟帶建設。
在全省戰略的傾斜下,粵東西北迎來了發展良機。去年總投資100億美元的項目巴斯夫一體化項目正式落地湛江,隨後湛江歷史性的開建了新機場。
這幾年,粵西地區獲得了省裡越來越多的政策、資金支持,珠三角眾多的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也"落子"到了粵西。
隨著反哺力度的加大,珠三角的大項目、好項目,都會優先給粵東西北。能分給你廣西的又有多少?
此外,今天的珠三角產業轉移的路徑也已發生了變化。珠三角乃至整個東南沿海的製造業開始向東南亞大舉外遷。
這幾年,三星、愛普生、奧斯巴林等外資巨頭都相繼關閉了在珠三角的工廠,業務全部搬到了人工成本更低的越南。
今天廣西面臨的局面就是:珠三角好的、優的項目你拿不到,低端一點的產業又都跑去了東南亞。
三、珠三角還有多少產業可以轉移?
歷經十多年的"騰籠換鳥",珠三角該轉出去的產業都轉的差不多了。隨著全球外貿環境的變化,今天珠三角城市的發展也面臨新的困境。
廣州、佛山在外貿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傳統產業轉型困難,新經濟產業又沒發展起來,經濟增長乏力,廣州今年能否保住GDP第四城還是問題。
中山受困於專業鎮模式,這幾年玩起了房地產,導致經濟斷崖式下降,現在指望等深中通道通車後,深圳能他拉一把。感興趣點擊社長此前的文章。中山這十年:GDP相繼被惠州珠海江門趕超,昔日四小虎風光不再
惠州、珠海相當佛系,不緊不慢的發展步伐,分別當了深圳和港澳的"睡城"。如今,這兩座城市也都積極向深圳"靠攏",期望能分到產業的一杯羹。
肇慶、江門更別提了,經濟常年在珠三角吊車尾,2018年人均GDP都沒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亟需等待廣深"輸血"。
目前,珠三角產業外溢最強的城市就是深圳,那麼深圳的產業都轉到了哪裡?其中,東莞承接了80%的深圳產業轉移。
現在,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級戰略,擁有政策、人才優勢,加上本身產業鏈和供應鏈配套都很完善,產業大規模遷出大灣區的可能性很低。
廣西能承接到的恐怕都是珠三角淘汰的落後產能。廣西要嗎?
四、梧州經濟增長之謎
梧州是廣西對接廣東最近的"橋頭堡",有連接珠三角的高速公路、水路,2014年又通上了南廣高鐵、搞了粵桂經濟合作特別試驗區,按理說應該能承接到不少廣東的產業,經濟會有一個量的飛躍。
但是結果怎麼樣呢?2014年—2019年這五年間,梧州經濟增速排名全區倒數第一,是唯一一個負增長的地區。擁有交通、政策優勢的梧州,經濟還幹不過革命老區百色,什麼原因?
根據梧州官方發布的數據,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梧州僅僅引進了678家廣東企業,說實話這個數目簡直少的可憐,而且引進的產業類型基本屬於珠三角淘汰的落後產能。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廣西能承接到的產業只是一些"小蝦米",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廣西東融大灣區,借力大灣區是必要的,但發展始終還得靠自己。今天,還把廣西崛起的希望寄托在廣東身上的人該醒醒了。
下一篇談談廣西內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