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平西北叛亂有鄔先生的功勞,為何年羹堯卻隻字不提?

2022-01-04 宋安之的歷史小屋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年羹堯擔任大將軍以後平定西北叛亂使新雍正立威坐穩了皇位,可謂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勞,然而平叛過程中,鄔先生是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因為沒有他的指點,年羹堯是短時間之內找不到叛軍的主力的,自己的大軍也是消耗不起的。

所以說西北大捷還是有鄔先生一半的功勞的。

年羹堯為什麼不提鄔先生的功勞呢,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是出於私心,一個人可以分功勞為何兩個人分享呢。二是鄔先生曾為雍正九子奪嫡時的重要謀士,一向是神秘的存在,這次莫名其妙來幫他又莫名其妙的走了,年羹堯不想節外生枝。三是鄔先生有可能是雍正暗中派過去幫助年羹堯的,所以鄔先生應該私下裡對年羹堯交代過不用說他的功勞。四是鄔先生屬於頂級謀士。年羹堯屬於手握重兵的大將軍,要是讓雍正知道他們兩個曾經合作過,也不是什麼好事。

還有一個話外因素就是有可能是雍正暗中派鄔先生過去的,然後讓鄔先生不要多說什麼,考驗一下年羹堯,看看他會不會主動上報。

下面宋安之來具體給大家說說。

一、年羹堯的私心

年羹堯可不是什麼忠君愛國的代表,屬於一個利己主義者。

這一點最直接的就是年羹堯舉薦有功之臣的名單時就可以看出,名單如此之長,不只是雍正臉色不好看,就是張廷玉還有其他大臣也是臉色不好看。

年羹堯舉薦這麼多人,沒點私心怎麼可能。

還有之後的將領卸甲問題,雍正讓這些將領卸甲,他們竟然不聽。年羹堯一說,這些將領是老老實實的卸了甲,就有向雍正示威之意了。

更是說明年羹堯這個人不老實,妄圖把西北大軍從將領開始變成他的私人軍隊。

這樣私心太重的人,鄔先生的功勞一上報,就是分他的功勞,他怎麼可能願意。所以自然沒有上報。

而且一旦上報鄔先生的功勞,頗有一些顯得他這個大將軍的無能。那麼之前年羹堯殺找不到敵軍的探子全家殺延誤的押糧官立下的威,豈不是前功盡棄了嗎。


二、避免節外生枝

鄔先生是雍正九子奪嫡時期的隱性第一功臣。

他的身份可以說是敏感至極。

雖然雍正登基以後鄔先生半隱,但他的出現某種程度上代表著雍正的意思。

所以鄔先生雖然以押糧官身份出現在年羹堯的大將軍行轅之中,但當時年羹堯這個大家眼中的殺人狂魔,竟然是客氣至極。

年羹堯對於鄔先生的尊重,更多是一種試探,看看鄔先生是不是代表著雍正的旨意來的。

結果鄔先生給年羹堯說了一番國家大事,說他的擔子很重,國庫都被掏空了,找不到叛軍雍正的皇位都坐不穩,不能拖下去云云的。

然後鄔先生又給了年羹堯提示了叛軍的位置,最後又回去了。

從頭到尾年羹堯都沒有摸清楚鄔先生到底是不是代表雍正過來幫他的。

所以為了避免節外生枝,自然沒有上報。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鄔先生的自保之道,畢竟此一時彼一時。(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年羹堯現在是手握重兵殺人成習慣的大將軍了,萬一幫完忙以後被年羹堯為了搶功殺人滅口呢,所以乾脆就讓年羹堯摸不著頭腦,有了忌憚之心,自己也就安全了。

三、鄔先生為什麼到年羹堯的大軍之中

還有可能是鄔先生私下裡悄悄地給年羹堯說了不用上報他的功勞。

自古掌兵權者,都是讓最高統治者深深忌憚的,絕對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信任,怎麼說都要多多少少防備一些。

這一點年羹堯清楚,鄔先生更清楚。

鄔先生在河南好好的當著田文鏡的幕僚,一年拿著八千兩銀子好不快活,為何非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去西北年羹堯軍中呢。

這一切應該是雍正在背後授意的,因為當時雍正剛剛登基,不顧他人反對執意要重用年羹堯為大將軍。

年羹堯想要坐穩大將軍的位置在於平叛,雍正剛剛登基想要坐穩皇位的關鍵原因也是在於平叛。

所以雍正對於西北重視至極,西北軍中一天耗銀二十多萬兩,一個月七百萬兩。當時國庫存銀也就勉強夠西北一個月的開支,年羹堯的大將軍行轅一個月兩三萬兩銀子消耗,很明顯存在浪費貪汙,雍正卻說只要打贏了這一仗,這些都無所謂,甚至還說一切以西北軍事為重。

所以鄔先生很有可能是頗有一些走投無路的雍正暗中授意前往年羹堯大軍之中幫忙的。既然是幫忙的,鄔先生肯定私下裡說清楚了,年羹堯也沒必要上報朝廷鄔先生的功勞了。


四、鄔先生與年羹堯的忌憚

年羹堯是手握西北二三十萬大軍的大將軍。

鄔先生可謂是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的第一謀士。

這兩個人要是走到一起,雍正什麼反應呢?

肯定是忌憚無比,肯定會懷疑他們圖謀不軌。

所以從這方面考慮出發的話,年羹堯壓根沒必要也不敢跟雍正說的。

還有一個額外原因就是這是雍正與鄔先生聯手做的局,藉機試探年羹堯的忠誠程度。

因為雍正在年羹堯軍中一直安插有眼線。(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雖然年羹堯將雍正派來的十個大內侍衛制服,使他們上密折時一直誇獎年羹堯。

但雍正安插的伊興阿可是一直如實密折上報年羹堯的情況。

再加上當時西北戰事緊急,國庫都要吃空了,鄔先生雖然半隱,但田文鏡處當幕僚,很容易可以用到的,雍正沒理由不用鄔先生來幫他解決這個難題。

而且鄔先生打著押糧官名義去的,當時去了以後年羹堯是尊重至極,大將軍行轅的其他人並非是瞎子,伊興阿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但事情就蹊蹺在伊興阿沒提,年羹堯沒說。

為什麼呢,也有可能是鄔先生被雍正暗中派過去的,卻沒有向年羹堯說明是雍正授意的,藉此看看年羹堯會不會如實匯報。

結果年羹堯果然因為種種私心沒有提,為以後的悽涼落幕埋下了一個小伏筆。

第115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相關焦點

  •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雍正王朝》是講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公元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心力交瘁,暴猝在自己的御案旁。之後,開始了六十年的乾隆盛世的事。鄔思道,一名斯道,字王露,清代紹興人。鄔思道好讀書,屢試不中,因家貧,只得以遊幕為生,寓居河南開封,也就是紹興師爺。腿有殘疾。在雍正得大位之後,雍正曾經問過鄔先生將來的安排。鄔先生拒絕了高官厚祿。給自己一個半隱的安排。
  •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雍正王朝》是講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公元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心力交瘁,暴猝在自己的御案旁。之後,開始了六十年的乾隆盛世的事。鄔思道,一名斯道,字王露,清代紹興人。鄔思道好讀書,屢試不中,因家貧,只得以遊幕為生,寓居河南開封,也就是紹興師爺。腿有殘疾。在雍正得大位之後,雍正曾經問過鄔先生將來的安排。鄔先生拒絕了高官厚祿。給自己一個半隱的安排。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不願意出謀獻策,眼看年羹堯被殺?
    這一點對於鄔先生難道能看不出來。正所謂時也、命也。 憑年羹堯的軍事才智應該知道叛軍的位置,只是嘴上不說罷了,剿滅叛軍後,朝廷不會再給年羹堯大把的銀子糧草,年的好日子也會慢慢到頭,鄔先生來了點破了,他也只有借坡下驢。
  • 雍正王朝:秋月臨終那句「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到底什麼意思
    初一登基,立足未穩的雍正皇帝,恰逢西北叛亂,這位雍正皇帝提供了一個穩定朝局、拉攏人心、維護皇權統治的絕佳機會。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皇十四子胤禵絕不可再用;皇十三子胤祥又必須留在自己身邊,擎天保駕;所以,這個曾經的潛邸奴才,就成為了雍正皇帝唯一的選擇。
  • 雍正王朝:神機妙算的鄔先生為何腿瘸?揭秘鄔先生腿瘸的寓意
    在雍正王朝中,鄔先生可以說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對於康熙帝的心思,他一猜便中,在幫助老四在奪嫡的過程中,他功不可沒,在雍正帝登基的時候,他及時的選擇了退出
  • 清代歷史上年羹堯妹妹與《雍正王朝》《甄嬛傳》中的年妃有何不同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是作為安撫年羹堯的籌碼嫁給了雍正。年秋月也因此和年羹堯不和,因為年羹堯的關係她不能嫁給喜歡的鄔先生。年秋月在沒有嫁給雍正的時候還經常和鄔先生一起出鏡,相濡以沫。嫁給雍正以後呢出鏡次數就屈指可數,因為她不能和鄔先生在一起了,因為她只是雍正的一個籌碼。最後抑鬱而終
  • 雍正王朝:半隱的鄔思道如何向雍正帝傳遞「綏遠大將軍」人選的?
    在雍正二年對雍正帝的考驗極大,大西北的羅布臧丹增又發生了叛亂,康熙五十七年派去平息叛亂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在康熙帝駕崩回京奔喪被雍正帝變相圈禁在給康熙帝守陵寢,雖然他是雍正帝的一母所生的弟弟,可是他一直對雍正帝繼位有疑問,所以被圈禁不可用。
  • 為何雍正剛當上皇上就要殺鄔先生?現在就告訴你,網友:事實驚人
    為何雍正剛當上皇上就要殺鄔先生?現在就告訴你,網友:事實驚人!雍正想殺鄔思道的劇情設計,很明顯作者二月河借用了範蠡、張良功成身退的梗。不過這個梗用在《雍正王朝》裡面。我個人認為貌似也挺合理的。從電視劇的邏輯來講,拋開鄔思道掌握的很多見不得人的秘密不談。
  • 雍正王朝:為雍正奪嫡立下汗馬功勞的鄔先生,最後去到了哪裡?
    (竹山解說《雍正王朝》第23期)要說鄔先生這個人精,當真隨隨便便退出了朝廷官場舞臺,那麼整部《雍正王朝》,就顯得十分清湯寡水了。只不過,鄔先生心底裡也十分明白,自己畢竟是雍正頗為忌憚的對象,環顧四周也有很多雙時刻監視自己的眼睛。如若自己「上竄下跳」,言行舉止稍有讓雍正心生疑慮之處,則必然會打破最初的「半隱」協議惹來難以預料的禍患,甚至還可能會有性命之憂。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不願意出謀獻策,眼看年羹堯被殺?
    年羹堯的性格和做法,鄔思道早已看出結局。只是以年的秉性,能聽進去鄔思道的建議嗎?這一點對於鄔先生難道能看不出來。正所謂時也、命也。憑年羹堯的軍事才智應該知道叛軍的位置,只是嘴上不說罷了,剿滅叛軍後,朝廷不會再給年羹堯大把的銀子糧草,年的好日子也會慢慢到頭,鄔先生來了點破了,他也只有借坡下驢。
  • 《雍正王朝》:聽了這一段對話,雍正怎麼能沒有殺鄔先生的心思?
    電視劇《雍正王朝》,想必很多人都看過了不止一遍吧,當然,你如果只看一遍,那你很多地方都不會看明白,看的遍數越多,理解的層次也不一樣,你的年齡越大,理解的也在一遍遍加深,小編從小就跟看,因為老爸喜歡看,小時候看的時候就是圖個好奇,什麼也不懂,後來越長越大,有了點閱歷,也看出來了電視劇中某個任務的所作所為的用心
  • 雍正王朝:秋月臨終那句「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到底什麼意思
    初一登基,立足未穩的雍正皇帝,恰逢西北叛亂,這位雍正皇帝提供了一個穩定朝局、拉攏人心、維護皇權統治的絕佳機會。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皇十四子胤禵絕不可再用;皇十三子胤祥又必須留在自己身邊,擎天保駕;所以,這個曾經的潛邸奴才,就成為了雍正皇帝唯一的選擇。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前往西北指點年羹堯?兩個目的,很陰暗!
    導讀:自從年羹堯幫皇四子胤禛找到鄔思道,皇四子胤禛的奪嫡之路才算有計劃、有策略的正式開始;但同時,皇四子胤禛、鄔思道和年羹堯之間的關係也隨著奪嫡進程的發展逐漸發生變化。最近好多熱心的粉絲都向筆者提問:鄔思道既然明知道皇四子胤禛登基後,肯定會有「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舉動,肯定會將其除掉,卻為何還要不遺餘力的將胤禛推向皇位,將那把砍向自己的刀親手磨鋒利呢?筆者認為,這並不是一件那麼難理解的事情。
  • 雍正王朝:孫嘉誠明知雍正派他到年羹堯處是送死,為何欣然前往?
    為什麼有些人覺得雍正派孫嘉誠前往西北年羹堯處分明是一個死局,為何孫嘉誠還會欣然前往呢?首先說一下,其實關於孫嘉誠欣然送死的說法是有一定漏洞的。因為孫嘉誠還有包括雍正在內的所有人並非百分之百的認為這是一個死局。只是危險性很大而已,所以自然不存在孫嘉誠欣然接受並且去送死的行為,只能說孫嘉誠冒著很大風險去的西北,結果沒想到自己被殺。
  • 雍正王朝:老四可以成功奪嫡,主要是在於有鄔先生輔佐嗎?
    一部雍正王朝,不知造就多少經典角色。雍正王朝電視劇距今已有21年之久,可謂經久不衰,是一部十分成功的經典之作。這部電視劇中的很多角色在諸多老戲骨的演繹之下,也成為很經典的一版。諸如焦晃老爺子飾演的康熙帝,使觀眾感覺他不是在演康熙帝,而是就是康熙帝本人;還有已故的杜雨露老爺子飾演的張廷玉,也是相當經典;杜志國老師飾演的年羹堯也甚是經典,看了他飾演的年羹堯以後,再看其他版本, 總是感覺表演跡象太明顯。而在劇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已故的李定保老師飾演的鄔思道鄔先生,這位鄔先生可謂是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如同是諸葛亮一般的人物。
  • 雍正王朝: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為何張廷玉卻安然無恙呢?
    《雍正王朝》中,雍正能夠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他的忍辱負重,最後之所以成功奪位,不可忽略他手下的年羹堯、隆科多和張廷玉等幾大重臣,在這次奪位之爭立下汗馬功勞。究竟為何,讓多謀善妒的雍正會行霹靂雷霆手段除掉了兩位權臣,唯獨留下了張廷玉呢?
  • 雍正王朝:年羹堯的膽子究竟有多大?來看下「燈下黑」的具體含義
    只是,在年羹堯平定叛亂的過程中,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久經沙場、深通軍事的年羹堯,都不知道叛軍主力何在;為何從未參與到軍事行動,甚至從未到過西北的鄔思道,就能明確叛軍主力就在法輪寺?其實,真實情況恰恰相反:年羹堯一直在「知而不道」,鄔思道則是「道而不知」。
  • 雍正王朝:鄔先生輔佐老四15年卻什麼都沒有落下,到底圖個什麼?
    雍正王朝電視劇至今已有二十年之久,身為一代人心中的經典之作,歷經市場多年考驗,可謂是經久不衰。尤其是在當下的快節奏時代背景下,雍正王朝這樣用心打磨的經典更是顯得彌足珍貴。這部經典之作雖然很多劇情並不符合歷史,但就刻畫古代的宮廷政治鬥爭來說,可謂是入木三分。
  • 《雍正王朝》鄔先生的結局到底如何?歷史上有這個人嗎?
    還記得幾年前的電視劇《雍正王朝》嗎?當時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我們看到了雍正皇帝還在潛邸的時候,有一位謀士。謀士名叫鄔思道,腿有殘疾。但是歷史中真的有這個人嗎?他的結局到底怎麼樣了?鄔思道是清朝師爺,與雍正的關係撲朔迷離,其人物真實性也是清史一大未解之謎。關於雍正的小說與電影一出,鄔思道這個人物形象也躍然紙上,成為了人們爭相討論的對象,其究竟是真人還是虛構,鄔思道與雍正又有什麼關係呢?然而歷史上,鄔思道可不是胤禛的軍師,而是田文鏡的軍師,甚至鄔思道根本沒見過胤禛。
  • 《雍正王朝》鄔先生若是犯了這三點,雍正帝必殺他
    胤禛穿上龍袍的第二天,就有一大批人被殺,他們都替胤禛做過秘密之事。 那些見不得人的事連在一起,就是雍親王胤禛不擇手段奪嫡的過程。 需要殺人去掩蓋事實,可想而知雍正帝的手段有多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