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建實彈演習場,機器人做假想敵,一個動作節省近千萬資金
北卡羅來納州的萊瓊營正在建設一個海軍陸戰隊步兵實彈演習場,步兵作戰部隊的所有武器,如迫擊炮、重機槍和火箭彈等都可以在這裡進行演練,還可以進行無人機突襲訓練,由機器人充當假想敵,以確保連級部隊在演練攻防戰術時儘可能接近真實。
萊瓊營指揮官朱利安-阿爾福德少將和營區作戰官加裡-麥卡勒上校表示,訓練場不僅可以顯示彈出式目標,還可以對步兵武器進行升級,海軍陸戰隊員可以獲得與強大對手作戰的感覺。從中尉開始接受指揮訓練的阿爾福德少將深知美軍靶場的局限性,他渴望看到自己的靶場變得越來越先進。
海軍陸戰隊第2師第6團第3營已經在新靶場進行了陸戰隊支援機動的火力實彈訓練,這是陸戰隊步兵連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之一。
訓練營的靶場設計團隊近年來獲得了一些新技術,包括機器人瞄準技術,這些假目標可以由人類控制,並通過編程模擬戰場上敵人的行動,對陸戰隊的火力做出反應並移動到不同的位置,甚至可以對陸戰隊進行 "反擊"。這種假目標被稱為 "無軌機器人-馬奇"。
此前在利津營的6號靶場有彈幕靶,但需要有線通信線路才能操作,而且靶子放置的位置非常有限,基本上相當於固定靶。新靶場被命名為高爾夫36(G-36),以表彰第6步兵團第3營G連。
高爾夫-36靶場的設計是為了強調真實的攻擊感,原來的課目流程只有一次單獨攻擊和一次正面攻擊,現在海軍陸戰隊員會先攻擊一個目標,然後沿著路線返回,攻擊另一個目標,再返回攻擊第三個目標。
新技術提高了訓練場上的安全質量,創造了一個動態的作戰環境,給指揮員提供了一種在訓練中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根據海軍陸戰隊戰鬥準備評估(MCCRE)規定,一名海軍陸戰隊員在海外部署前必須到靶場進行訓練,幾年後再回到同一地點進行後續訓練。
海軍陸戰隊通常在一個小型訓練場進行基礎訓練,然後在一個高級訓練場進行綜合演習。過去,綜合演習必須到位於加利福尼亞的海軍陸戰隊空對地作戰訓練中心,或維吉尼亞州希爾堡和喬治亞州斯圖爾特堡等陸軍設施進行。現在,海軍陸戰隊可以在自己的後院進行綜合演習,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這些都能給自己帶來好處。
更重要的是,海軍陸戰隊第2戰鬥工兵營和海軍陸戰隊第8工兵營等單位負責建設這個靶場,從6月開始到2020年10月結束,將耗資230萬美元。如果使用當地公司來完成該項目,其成本可能是現在的4到5倍,加起來可以節省近10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