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雙十一」集體辭職,是尾款人的錯嗎?

2020-12-11 虎嗅APP


近半個月,我們見證了「打工人」變身「尾款人」又化作「吃土人」,哦不,因為今年雙十一付了兩波尾款,所以準確來講應該是「吃圭人」。


剁手黨們正在家裡盼著快遞趕快到來,但他們不知道,雙十一於快遞員而言,是糾結而不是狂歡——「我還要繼續送快遞嗎?」


今年是快遞公司打價格戰最白熱化的一年,也是快遞員最飽受折磨的一年。近期衝上微博熱搜的「快遞罷工」事件直接反映了這個問題,當日話題閱讀量超1300萬,百度貼吧相關帖子超12萬篇。「罷工」為了討薪。快遞員們在經歷30天、歷時300多小時的工作後,快遞網點還不發工資。



在活字文化製作出品的播客節目「活字電波」中,活字君小天曾就「智能化時代,我們的工作會越來越理想化嗎」的問題諮詢青年學者王行坤老師,而行坤老師的回答是:「我們今天所面臨的人工智慧帶給我們的挑戰,在我看來並不是工作會終結,我覺得在現有的制度下,工作是很難被終結的,但是好工作的確是越來越少了。壞工作以平臺工作為代表,今天很多人都受僱於各種各樣的平臺,比如外賣小哥、快遞小哥,平臺跟勞動者是沒有勞動關係的,它對勞動者的福利是沒有任何義務的。」


從被困在算法裡的外賣騎手,到艱難求生的快遞小哥,我們看到所謂的「平臺工作」是怎樣吞噬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勞動者;而在資本與技術的合謀下,我們很難想像未來,工作對人類的異化將到達什麼程度。


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此次活字電波的討論內容,吃土人,假如你的快遞延誤了,請體諒他們。當然,更希望掌握資本的人可以意識到,勞動者理應獲得他應得的尊重與權益。


算法邏輯加速內卷,更好的工作哪裡找?


活字君: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我的師門中有一名同學,非常有前瞻性地對我說:「我們現在需要考慮什麼樣的工作是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我們有什麼能力是人工智慧無法比擬的。」目前隨著信息技術和自動化的發展,很多無法嫻熟操作網際網路的勞動者、以及一些工作內容相對機械化的勞動者,就會成為新技術革命時代的「棄民」,成為失去收入來源的失業人口。


但是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另外一些人陷入無止境的工作之中,比如「996」甚至「247」工作制的網際網路公司、比如「釘釘」這種可以實時監控工作者行蹤動態的應用軟體的誕生。所以一部分人陷入失業、另一部分人被迫過勞的現狀,讓我對馬克思所說的生產工具的革新、生產力的進步可以把人從僱傭勞動中解放出來產生懷疑。您如何理解科技對當代工作形態產生的衝擊?


王行坤:首先我澄清一點,馬克思他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他是說生產力的進步要導致生產關係的改變,只有改變生產關系所以才有可能把人從僱傭勞動中解放出來。所以在我們考察技術的時候,生產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變量,在我看來,技術樂觀論或者說技術悲觀論都是比較片面的看法。


其實馬克思關於「技術會節省工人的工作時間」這個觀點的看法,他在《資本論》和他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裡邊,起碼有兩三個地方引用了約翰·穆勒的一句話來表明態度。穆勒在1849年就認識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他說「值得懷疑的是一切已有的機械發明,是否減輕了任何人每天的辛勞」。機械並不會自動地減輕人的辛勞,並不會自動減少人的勞動時間,因為這個人都是在一定的生產關係中進行生產的。


電影《摩登時代》中卓別林所飾演的流水線工人


那我們現在的生產在什麼樣的生產關係裡面呢?是為了利潤而生產的生產關係。所以說機器它的目的不是為了節約勞動時間,它的目的是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生產更多的剩餘價值。在以市場經濟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機器只不過是生產剩餘價值的手段,所以這樣一種生產關係,就決定了機器只能是站在資方立場上的工具。就以釘釘為例,釘釘就是完全滿足資方控制勞方的應用軟體——資方要隨時隨地找到你。那資方他的目的是什麼呢?是讓你隨時隨地都可以投入到工作裡面去,這其實是延長你的勞動時間。


所以本雅明有一句話,他說文明總是伴隨著野蠻的,資本主義文明也是一樣。什麼叫野蠻?我們的機器文明這麼發達,人工智慧這麼發達,我們還在搞996或者247,這不是一種野蠻又是什麼呢?我給你舉個例子,這可能是前兩年的新聞,亞馬遜的工人為了節省時間,就在倉庫裡面拿瓶子小便,因為他如果去上廁所,會佔用他的一部分勞動時間。那麼這樣的一種勞動制度,它不是野蠻又是什麼呢?


電影《天註定》中的富士康務工青年


如果沒有生產關係的變化,絕大多數工作都可能被去技術化,你那個同學的擔憂可能是正常的;但是我們今天所面臨的人工智慧帶給我們的挑戰,在我看來並不是工作會終結,我覺得在現有的制度下,工作是很難被終結的,但是好工作的確是越來越少了。


即便是讀了研讀了博,你去找一個穩定的、能夠給你帶來意義感的,這樣的工作會越來越少。但壞工作會越來越多,壞工作就是說你的工作很不穩定,基本上沒有什麼社會保障,機械化且缺乏挑戰性、意義感。壞工作以平臺工作為代表,今天很多人都受僱於各種各樣的平臺,比如外賣小哥、快遞小哥,平臺跟勞動者是沒有勞動關係的,它對勞動者的福利是沒有任何義務的。


在2019年有一部電影,肯·洛奇導演的《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這部電影就講英國送快遞的一個司機,他也是受僱於平臺,他每天可能工作14個小時,但是他後來出現了意外,但是公司還要讓他賠償意外的損失,公司也不管他因意外所造成的身體損傷,因為他不是公司的員工。類似的還有Uber,它跟勞動者之間也是沒有勞動關係的。所以我們對於未來就業的擔心,我覺得很多時候是被那些好萊塢電影給誤導了,好像機器什麼都可以做,但是其實很多時候機器是取代不了人類勞動的。


電影《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臺詞


我今天可以給一個數據,在亞太地區國家裡面,從1990年到2010年,這若干年之間,新增就業的60%都是那些不穩定的非正規就業。發達國家如此,在我們發展中國家就更為甚之——新增就業大部分都是低端的服務業。


也就是說未來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好工作的確是很難找到的。那種不穩定的、可能隨時會被辭退,待遇也比較低廉的這種工作,可能會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狀態,因為這是最適合資本積累、資本剝削的一種就業形態,它可以對勞動力不用負任何責任,剝削完了之後就把勞動者拋棄掉。


賺錢越多的工作就越有意義嗎?


活字君:知乎上有個著名的問答:因為窮,你被迫做過什麼事?點讚數最多的回答就是:上班。在馬克思看來,勞動是作為人的本質,人的本質和自由只有通過實踐過程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而在近代資本主義所確立的勞資關係下的「工作」,是社畜們為了生存所需不得不為之的被動勞動,完全失去了馬克思意義上勞動的創造性和自主性。很多人無法通過工作感受到價值和意義感;而在階級固化的當下,可能也很少有人僅憑工作就可以實現階級的上升性流動。那麼,我們該如何審視當代社會僱傭關係下「工作」的意義?我們所渴望的可以達成自我實現、衣食無憂的理想工作是否存在?


日劇《凪的新生活》臺詞


王行坤:我其實最近在寫一本書,在這本書裡面我梳理了自現代以來的幾種工作觀念,我把它簡單概括為資本主義勞動觀和社會主義勞動觀。


資本主義勞動觀,它其實有兩種:一種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自打新教革命以來「所有勞動都光榮,所有勞動都神聖」的那種觀念。另外一種是從亞當·斯密開始的西方古典經濟學的勞動觀,這種勞動觀,我覺得它是比較實事求是的,我把它稱為叫「勞動負效用論」,就是說我們在勞動的時候必然是伴隨著痛苦的,所以要獲得一些經濟補償,因為勞動不可能給勞動者帶來任何好處,所以我把這種觀念稱為「負效用論」。這樣一種「負效應論」和「勞動神聖論」,其實存在非常矛盾的關係,但是在西方社會,它們就是共存的,這是比較奇怪的。


社會主義勞動觀,我把它分為三類。


第一種是無政府主義的勞動觀,它認為勞動應該成為可以吸引人的、能夠讓人喜歡的一種活動。


第二種是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實現論,他這個觀念其實也來自於黑格爾,就是剛剛你說的,勞動是人的本質,馬克思說勞動應該是人類第一需要。當然他的這種說法是有前提的,他也非常承認,在階級社會中的勞動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種強制和被剝削;他認為只有是在沒有剝削、沒有僱傭關係的未來社會才可能存在一種作為人的本質觀念的勞動,他其實是強調勞動是一種人的自我實現——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得通過我的勞動表現出來。好比說現在我進行了這樣一種知識勞動,我才表現出我的學識;我在打一張桌子,我是在表現我的技能——這都是人的一種自我表現和自我實現。


第三種就是我們在社會主義國家普遍存在的「勞動光榮」的觀念,就是說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崇高目標之下,所有人都應該勞動,所有人都應該認為不管什麼樣的勞動,你當國家主席也好,掏大糞也好,都是光榮的。



這是我總結出的五種工作觀。在今天,我們很難說勞動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成就感,因為我們的勞動被徹底的商品化,所以說都是一種強制性的不大自由的勞動。我把這種現象稱作現代人在工作時的一種悖論——絕大多數人都需要一份工作,沒有工作的人,我們是很難想像的;但是絕大部分人都痛恨他們的工作——這是我們現代社會非常悖論性的一個存在。


那麼該怎麼樣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就是相對體面的工資。不管做什麼工作,我們都是為社會在服務,所以說工資的差異不能太大,要相對體面。


第二個要素,我認為工作它要有一定的挑戰性。一般流水線的工作就是沒有挑戰性,勞動者只是機械地按照這個流程去完成一個任務,對人來說是一種磨難。亞當·斯認為這種工作做久了,這個人必然會成為白痴,我覺得他說的是很有道理的。


日劇《半澤直樹》臺詞


再一個我覺得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勞動者在工作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自主性,老闆或者管理者不能對員工的規定事無巨細,應該讓員工有一定程度的掌控感和自主性。


第四個要素就是人和人之間的互動,當我們說我們需要工作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是工作所帶來的和他人的交往、互動。流水線上的工作基本上沒有互動,所以說流水線工作是不大人道的一種工作。而我們知識類、文化類的,所謂非物質性的工作,其實還是有很強互動型的,這樣一種互動性和交往性,它也能給人帶來一定的滿足感或者意義感。


日劇《半澤直樹》臺詞


再一個要素就是說你剛剛提到的意義感——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工作是在造福他人。這一點就是說即便是一些我們看起來非常髒的活,累的活,好比說環衛工人,如果說給他一定的自主性,然後管的不要太嚴,他也是可以感覺到自己在造福社會,他的工作滿意度也是可以比較高的。並不是說做環衛工人一定就是很糟糕的工作,他的工作是可以被改造,從而變得有意義的。


日劇《半澤直樹》臺詞


活字君:那麼剛才行坤老師你也提到了,西方其實也認為工作對個體是一種磨損,所以就需要有一定的補償。但是我覺得在現實生活中其實能看到對自我磨損和消耗很大的工作,他所得來的工資補償反而是非常低廉的。


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比如說在印度的達特利階層,也就是印度教種姓制度下所認為的不可觸碰的賤民,他們世代只能從事掏糞工這種工作,對人的磨損是非常大的,但是他們得到的回饋也是非常低廉的,我覺得非常地不人性。但是這種現象也不是個例,比如說您剛才說的環衛工人,也很難說給他的回報能夠讓他覺得跟他的辛苦程度是相匹配的。


印度達特利階層的掏糞工人


王行坤:對,其實這就涉及到我們怎麼來評估工作的價值。在合理的情況下,我們認為那些工資越高的,他的工作對社會越重要;工資越低了,對社會越不重要。但在現實中,其實很多時候是恰恰相反的。就以你剛剛說的掏糞工、環衛工為例,他們其實對社會是最有用處的,而那些工資很高的,好比說金融業的、保險業的,但是他們為社會做出了什麼貢獻?我們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之前我採訪過一些金融業的從業者,他會給自己辯護,他認為他通過投資給那些科技公司或者實體經濟,是為社會造福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更多的金融業從業者是在投機、掠奪。如果說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很多金融從業者的工資,都是來自於工人的剩餘價值,某種意義上他是對社會剩餘價值一種搶奪。那麼金融從業者作為一個投機者,他的確是比較空虛的,就比如電影《華爾街之狼》所展現的那樣,他們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色情、毒品來補償自己。


根據前華爾街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特的個人自傳改編的電影《華爾街之狼》劇照


我們對社會的貢獻並不是取決於你的工資多少,而是要看你到底給社會做了多少有用的東西。環衛工人也好,掏糞工人也好,包括家政服務也好,外賣小快遞小哥也好,都應該有一個更體面的工資,而不是低工資的這樣一個狀態。



過勞時代,如何重拾工作的意義?


王行坤 :工作的積極意義除了讓我們能夠吃飽飯生活下去,還有就是讓我們人類作為徹底的社會化動物,能夠獲得社會的承認。我們工作參與到社會財富的創造中去,因為我們為社會創造了財富,社會承認我們的工作,然後給我們發一定的工資,我們得到工資的同時,其實也是可以得到一定的承認的。而那些宅在家裡面的蟄居族,他肯定不是一種健康的狀態。


至於說摸魚,它可以被視為一種消極的反抗資本主義的方式,它其實和工人怠工一樣的道理。怠工就是說我就不主動的,我就非常消極被動的,我就領這份死工資,我看你能拿我怎麼樣,它是一種消極的反抗方式,我覺得這個沒問題。但是如果說採用更積極的反抗方式,我覺得應該是讓勞動力去商品化。


日劇《我,到點下班》劇照


怎麼樣去商品化?那就是建立一個更穩定的勞動關係,讓老闆不能夠隨便辭退我,當老闆不能夠隨時辭退我的時候,我作為勞動者的議價權其實提高了,我能跟老闆討價還價了。討價還價去爭取什麼?就是說老闆你得給我漲工資,再一個就是說縮短工作時間,你不能隨便延長我的勞動時間,讓我隨便加班什麼的,再一個就是說要求更好的福利待遇,失業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等,當然這個是國家和企業共同完成的。當然了,還有成立比較正規的工會,這些都是有利於勞動力去商品化。


勞動力去商品化,其實是讓勞動者有一種主人翁的感覺的必然前提。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但我今天發現大家不大強調的,就是說,讓勞動空間變成一個比較民主的空間,我覺得在中國的探討可能不是很多。什麼意思?


在政治領域,我們認為我們需要民主,大家都來說話,都來提議,但是在企業裡邊,馬克思他有一個說法,他叫「工廠專制主義」,就是在企業裡面老闆就是專制的君主,但在企業裡邊,我們作為員工也應該獲得一定的說話權。當然這個說話權其實也建立在一種員工持股、或者員工參與決策的基礎之上,這些就有利於工作場所更加的民主化,這些我覺得是更加積極的一種反抗方式。當然它其實背後取決於老闆和員工力量的之間的對比。


202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美國工廠》臺詞


說到摸魚,其實我想到義大利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有一個叫「漫長的五月」的革命運動。我們知道法國的五月風暴持續時間很短,但是義大利持續了十年之久,從1968年到1978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提出了一個口號,就叫「拒絕工作」。這個口號我覺得是比較革命的,拒絕工作就是說我們通過怠工、破壞,要求老闆縮短工作時間的一種方式。


當然這種運動的前提是大家採取比較集體性的、團結性的活動,個體性的力量畢竟是非常微弱的,關鍵還是要集體性地去把它作為一種訴求來要求,這樣的話我覺得更有力量一些,而且這應該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我們應該正大光明地去爭取。


相關焦點

  • 尾款人、吃土、買了個表……雙十一熱詞你知道多少?
    每年的雙十一,都像是過年一般熱鬧,今年同樣是。除了不斷突破的銷售額,雙十一期間也誕生了不少的熱詞,甚至成為當年經典網絡流行語,而這些屬於雙十一的網絡流行語你知道多少?
  • 尾款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雙十一尾款人發朋友圈說說句子
    每到雙十一就會出現一大批「尾款人」,還有定金人,花唄人等,每個人在支付定金的時候都感覺買得起,等支付尾款才知曉了花了很多錢,然而定金是不能退的,尾款人什麼意思什麼梗?下面帶來介紹。  這是大家對雙十一期間,付完定金的人的一種調侃,付完定金之後,都在等著付尾款,因此每個人都是尾款人。  因為淘寶每年的雙十一都會推出定金+尾款的服務,也是一種促銷的手段。  每個人在付定金的時候感覺什麼都買得起,畢竟定金只是在100元左右,等到付尾款的時候就在心疼錢,因此有著化身「尾款人」的梗。
  • 尾款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雙十一尾款人發朋友圈說說句子
    每到雙十一就會出現一大批「尾款人」,還有定金人,花唄人等,每個人在支付定金的時候都感覺買得起,等支付尾款才知曉了花了很多錢,然而定金是不能退的,尾款人什麼意思什麼梗?下面帶來介紹。  尾款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是大家對雙十一期間,付完定金的人的一種調侃,付完定金之後,都在等著付尾款,因此每個人都是尾款人。
  • 你的雙十一快遞送貨上門了嗎?
    陸續收到了雙十一的包裹但收包裹、取包裹卻成為了一件費時、費力的大難題很多消費者表示,雙十一「剁手」過後,大家每天都盼著包裹的到來,畢竟是自己徹夜蹲守直播間和旗艦店拼手速「搶」來的心儀產品。可是收包裹的這個過程卻讓雙十一的快樂大打折扣,這是為什麼呢?在採訪中很多小區住戶表示,包裹送達小區後,大部分快遞員會撥打電話詢問是自己下去拿快遞還是放入小區的快遞驛站,而對於「送貨上門」這一服務卻很少有快遞員主動詢問,一般只有送家電或家具的物流公司或送貨員才會主動提及「送貨上門」服務。
  • 自備棉被熬夜奮戰雙十一 鄉鎮幹部化身快遞小哥
    桐廬選派四位年輕幹部去「三通一達」基層鍛鍊,體驗一線派件員生活自備棉被熬夜奮戰雙十一 鄉鎮幹部化身快遞小哥韓炬在申通快遞當實訓學員  快遞最繁忙的雙十一一大早,幾位四十歲左右的鄉鎮幹部穿著快遞服出現在網點,做起了派件取件的快遞員。  鄉鎮幹部當小哥?
  • 雙十一加油尾款人搞笑句子
    1、今晚衝鞋 搶到了我就獲得新鞋子和快樂 搶不到我就省了一大筆錢所以快樂 綜上所述 不管有沒有搶到 俺都有快樂 加油尾款人。2、定金一時爽,尾款火葬場。3、雙十一定金提前可以用,反正一直窮。5、付定金的時候感覺什麼都買得起 加油 尾款人。6、買東西就買東西嘛,幹嘛每次非得半夜付定金,半夜付尾款,我是買東西又不是偷東西。人間大喇叭李佳琦!7、雙十一 我才發現只有尾款是一點 其他都是凌晨 這哪個白痴想出來的?我還不能一次性付完。
  • 尾款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是對雙十一期間交押金的人的嘲諷
    尾款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是對雙十一期間交押金的人的嘲諷時間:2020-10-23 01:06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尾款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是對雙十一期間交押金的人的嘲諷 在網際網路上總能爆出許多笑料,這不又出現了一個尾款人!
  • 尾款人是什麼梗 尾款人是什麼意思
    最近雙十一期間因為預售機制,導致不少人需要集中在一天內支付尾款,因此網絡上就出現了尾款人這樣的稱呼,那麼尾款人具體是什麼意思,尾款人這個梗有哪些特殊含義呢,我們來一起看下吧。
  • 抖音尾款人是什麼梗?尾款人表情包分享
    抖音尾款人是什麼梗?最近網上出現看一個「尾款人」的梗,這都是和雙十一緊密關聯的詞哦,配套的雙十一語言還有「花唄人」、「定金人」等!那麼大家知道抖音尾款人是什麼梗嗎? 這個尾款人的梗其實說的是雙十一期間,哪些預付商品定金的用戶哦!
  • 為什麼快遞小哥底薪不高,卻不願辭職?站長:誰走誰吃虧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少快遞小哥,在網上說壓力太大想辭職,但現實生活中也沒有幾個快遞小哥真正的辭職,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有位快遞小哥說,自己在順豐幹了一年,月基本工資才3000塊,自己覺得這個活實在是又累又難幹,錢發的還少,抱怨歸抱怨,但這個快遞小哥卻並不辭職,讓小編猜測究竟是什麼樣的待遇讓他們這樣戀戀不捨呢?
  • 圓通中通申通集體罷工?快遞小哥:我們正備戰雙十一呢
    近日,網傳圓通、中通、申通等幾家快遞公司因拖欠工資導致快遞員罷工,影響包裹投遞。有網友在網傳消息下方評論,「圓通速遞洛陽停發」「徐州北區的圓通快遞罷工」「常州已罷工」「韻達網點人工客服沒人接」「百世快遞網點跑路」等,涉及全國多個城市的多家快遞公司,讓罷工傳聞有了幾分可信度。
  • 快遞員集體罷工!圓通中通韻達等都有,你的包裹還好嗎?
    網友@上岸時間爆料稱,中通罷工了,18號的快遞至今一動不動,韻達也是一樣,寄一個公司重要文件,同城追著轉了兩天才送到。 @HAKU豚無奈吐槽,北京百世是罷工了嗎?
  • 「雙十一」快來了,來看快遞小哥「神打包」
    「雙十一」第一波預售已經拉開帷幕即將收快遞收到手軟的你想知道你的包裹是怎樣被打包寄出的嗎?快遞小哥們還有哪些隱藏技能?▼▼▼10月19日,武漢臨空港經開區舉行首屆職工勞動技能大賽,來自順豐、中通、德邦等快遞企業的100多名快遞小哥進行「技能大比武」。
  • 「快遞100」發布「雙十一」行業數據
    新華網北京電(記者張驍)快遞信息服務平臺「快遞100」日前對外發布今年「雙十一」快遞數據報告顯示,全行業郵(快)件處理量增長明顯、快遞運輸及配送速度提升、用戶對快遞服務更滿意。  國家郵政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當天,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再創歷史新高。
  • 快遞小哥深夜忙加班 借著路燈燈光跳舞哄愛女
    路燈下,快遞小哥一舞催淚快遞行業負荷高工時長,呼籲建立更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雙十一」已經過去一周多了,相信很多「剁手族」的快遞已經收到。但是,這兩天關於快遞員工作辛苦的話題,再次在網上引起熱議。事情發生在「雙十一」當天,浙江杭州的一個快遞小哥深夜還在加班,為了哄哭鬧的女兒睡覺,他借著路燈燈光與女兒視頻連線,安慰女兒:「你不要哭了,爸爸等一下回去給你買個玩具呀……明天晚上咱們去嘟嘟城……先睡覺,你眼睛睜開就看到我了。」最後,快遞小哥對著手機鏡頭笨拙地跳起了女兒教給他的舞蹈。小哥說,最近包裹多,他每天回家都很晚,女兒很想他。
  • 為什麼快遞小哥底薪不高,卻不願辭職?站長:誰走誰吃虧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少快遞小哥,在網上說壓力太大想辭職,但現實生活中也沒有幾個快遞小哥真正的辭職,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有位快遞小哥說,自己在順豐幹了一年,月基本工資才3000塊,自己覺得這個活實在是又累又難幹,錢發的還少,抱怨歸抱怨,但這個快遞小哥卻並不辭職,讓小編猜測究竟是什麼樣的待遇讓他們這樣戀戀不捨呢?
  • 尾款人你的快遞坐高鐵來了!你沒坐過的高鐵 你的快遞替你完成了
    尾款人你的快遞坐高鐵來了!你沒坐過的高鐵 你的快遞替你完成了時間:2020-11-13 14:25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尾款人你的快遞坐高鐵來了!你沒坐過的高鐵 你的快遞替你完成了 今年雙十一想必大家都買了不少東西,現在應該都在焦急的等待著自己的快遞了吧,最近一個話題尾款人你的快遞坐高鐵來了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做了哪趟高鐵呢》高鐵送快遞是什麼時候開始的?高鐵快運   原標題:尾款人你的快遞坐高鐵來了!
  • 玉泉區總工會「雙十一」期間慰問快遞網點職工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總工會及呼和浩特市總工會《關於在「雙十一」期間對快遞企業職工開展慰問活動的通知》要求,進一步體現對快遞小哥的關心關愛,11月19日下午,玉泉區總工會主席託婭一行帶著為「快遞小哥」準備的方便麵、牛奶等慰問品,在上國佳苑順豐網點,集中慰問了順豐、京東、圓通、EMS、中通
  • 派件量大了,快遞小哥賺的卻少了
    白巖松:今年的雙十一也許跟往常相比,動靜沒那麼大,但抻的時間是足夠長,雙十一變成了七個1,也就是從11月1號一直到11月11號,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多的需求,最最忙碌的人一定是快遞小哥。
  • 尾款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是對雙十一期間交押金的人的嘲諷
    尾款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是對雙十一期間交押金的人的嘲諷時間:2020-10-23 01:06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尾款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是對雙十一期間交押金的人的嘲諷 在網際網路上總能爆出許多笑料,這不又出現了一個尾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