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1月15日和16日,中國最大的兩家博物館先後就博物館能源管理和打造「零廢棄博物館」對外宣布新動作。
1月15日,《博物館能源管理體系建設與實施指南》團體標準發布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此團體標準的發布,對於提升博物館類公共機構能源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挖掘博物館類公共機構節能潛力、探索制度化可持續的管理機制提供了解決方案,成功地發揮了博物館類公共機構在全社會節能中的表率作用。
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在發言中指出,在大力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踐行綠色發展戰略,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藍圖和願景的今天,針對博物館這一類特殊性質的公共建築,不僅要確保博物館內空調系統、照明系統、電梯系統、給排水系統、供配電系統等各專業系統安全、正常運行,而且還要從節能減排、經濟運行的角度考慮,加強目標管控能力,提升能源管理績效,將節能意識上升到行為自覺,充分發掘節能潛力,實現節能提質增效。
近年來,博物館行業呈現出總量提升、規模擴大、需求增加的發展勢頭,博物館的館舍建設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現代化的機電設施不僅保證了文物儲藏保管、展示、研究需要的恆溼恆溫等基本要求,而且也顯著提升了參觀環境、觀展舒適度和體驗感。而這些也必然促使博物館類公共建築的能源消耗相對過去大幅度增加。
攝影 | 龐道瓊
國家博物館開展的能源管理體系試點建設工作,得到了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的技術支持、用標準化手段將體系建設經驗和基礎成效向國內同行推廣、首都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山東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等單位聯合參與。
通過廣泛調研、多次討論、專家諮詢、徵求意見、專家審查修改後,根據最新的國際標準ISO 50001形成了今天發布的《博物館能源管理體系建設與實施指南》團體標準。這個團體標準不僅促進了博物館能源管理工作的規範化和標準化,推動了博物館行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而且讓生態文明思想在博物館行業更加深入。
1月16日,由故宮博物院和萬科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故宮零廢棄」垃圾分類項目正式籤約啟動。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和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代表雙方為項目啟動揭幕。
本次籤署的《「故宮零廢棄」垃圾分類項目合作備忘錄》,項目合作為期2年,期間分兩個階段逐步推進,即故宮博物院「零廢棄辦公」和故宮博物院「零廢棄遊覽」,將故宮博物院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零廢棄博物館。同時,項目將通過各項宣傳體驗活動,倡導故宮博物院觀眾及更大範圍的社會公眾關注並踐行垃圾分類行動。
▲「故宮零廢棄」垃圾分類項目雙方籤約並成功啟動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天產生近20噸固體垃圾,如果能夠分類處理,變廢為寶,達到垃圾減量的目標,將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更重要的是故宮的示範帶頭作用,我們倡導全民參與垃圾分類處理,這對於中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博物院期待成為國家重點景區和國際博物館在垃圾分類領域的標杆和榜樣。
處處彰顯零廢棄的啟動儀式
為了踐行「零廢棄」理念,項目籤約啟動儀式的所有現場物料,均是由可回收可再生物品製作而成。
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幅《千裡江山圖》,作為項目啟動揭幕畫面,它是有由在故宮博物院辦公區域調研期間收集的辦公廢品製作而成。
▲由辦公廢品製作而成的《千裡江山圖》
《千裡江山圖》的製作原料基本上是廢棄的報紙和彩紙,然後做成了立體浮雕式的感覺。上面還有一些辦公廢棄品,如小夾子、曲別針、舊電線等。
《千裡江山圖》局部,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還有送給每位嘉賓的伴手禮,是一次性水杯製作而成的扇面畫小品,以及一個由3個廢棄塑料瓶回收製作的環保袋。
▲由使用過的一次性紙杯自然茶飲印記製作為成的扇面畫伴手禮
這是扇面畫來自喝了茶或者咖啡的紙杯上留下的印記,這些印記頗有自然風光的感覺,再加上一點點的點綴,就成了一幅精美的畫作。
▲由3個廢棄塑料瓶回收製作的環保袋
籤約現場也是一派綠意盎然,每位嘉賓胸前別著的不是紅色綢花,而是一小捧綠植。
▲可以被帶走種植的活動嘉賓胸花
活動結束後,可以直接把它直接種植在盆中,為生活增添一抹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