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網】
「暫未開業,在等通知」。
六個月後,全國影院終於等到了復工的日子。
2020年7月20日,全國影院票房顯示為358.42萬。雖然成績還不到去年同期的1.5%,但這,卻是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日子。
這,刺蝟公社實地走訪了北京10餘家影院,並與全國多家影院經理聊了聊這特別的。
我們試圖以此見證,一家家影院捲簾門重開「拉開」的時刻。
北京:「暫未開業,在等通知」
截至7月20日24時,貓眼和淘票票顯示,北京還未有影院公布排片和票房信息。
刺蝟公社走訪了博納、英皇、保利、CGV、UME等數家影院,暫未有影院開業,也沒有影院可以確定開業日期。
多位北京影院經理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他們還沒有收到影院開業排片的通知。在這之前,影院的排片、宣傳都無法展開。
但在7月20日,北京部分影院的燈光已經亮了起來。
博納國際影城悠唐店的捲簾門已經拉開,裡面燈火通明。影院門口,時不時會有影迷來詢問:「咱們開業了嗎?」一位小哥哥則會溫柔地提醒他們,「影院還沒有營業哦」。
旁邊漢堡王的員工,還時不時往裡望望這位熟悉而又陌生的「鄰居」。
20日一大早,英皇影城北京集團中心店就開起了復工籌備會,每個人都忙得團團轉。
影城值班人員說,他們已經收到了大部分復映影片的硬碟,並在積極準備防疫報備工作,影城也希望能夠儘早的接待影迷,但具體復業時間還要等官方的公示。
為了讓影迷看得開心少花錢,他們還在策劃推出一些票價優惠。
走進中影星美國際影城(耳東)世貿天階店時,影院王經理剛剛抱回了十幾箱網購的消殺物資,正準備把這些物資發放下去。
現在,影城只剩下十幾位員工,正常復工後至少需要40餘名員工。除了完成各項審批,他們要先招到人,經過培訓後才能對外開放。
這家影城特色的歐式廳、足球廳和兒童廳,暫時還不會開放。
「這些VIP廳每個廳座位不到十個,按照規定兩個人不能坐一起,可能會失去熟人觀影的氛圍。如果普通廳有觀眾坐在一起,工作人員會馬上把他們分開。」王經理說。
華貿城地下二層的保利國際影城,電梯依舊處於停止運行狀態。
影院大門緊閉著,兩份停業公告一左一右的張貼在玻璃門上。大廳裡一片漆黑,還看不到工作人員的身影,影院門外牆上的影訊還是1月份的。
天安門店的李經理介紹,保利的九家影城都在準備復業,天安門店有望成為最早開業的門店。
「目前我們有9個影廳,屆時不會全部開放。按純票房收入計算,確實開業可能也是虧本。但是影院已經歇了半年左右,我們希望通過重新開業告訴影迷——電影行業在慢慢恢復,會越來越好。」李經理說。
還有一些靠「生鮮服務」維繫的影院,也把「攤」收了起來。
此前,一張朝陽劇場賣生鮮的照片在網絡上流傳。7月20日晚,刺蝟公社再次探訪朝陽劇場,影院「販賣生鮮」的橫幅已經撤掉。雖然影院仍未營業,但裡面已經亮起微弱的光。
全國:835家影城開業,場次過萬
截至7月20日18點,燈塔數據顯示,全國總復工影城數為835家,總場次數接近萬場,觀影人次突破10萬。
其中,浙江省開業影院數最多,達到了176家。上海市總場次最多,共有1487場。
7月19日晚23:30,浙江麗水萬地國際影城門口排起了隊。35分鐘後,這裡舉辦了《第一次的離別》零點場觀影。
影院的楊經理很開心。這一晚,在放出的30%的座位中,電影票賣出了七成,近70人走進了影院,大部分人都看到了最後。每一位入場觀影的影迷,還收到了漫威的周邊和網紅照相館的優惠券。
這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首映禮。七個小時前,影院剛剛收到影片的硬碟。拿到硬碟後,「做零點場」這件事才在楊經理心裡落聽下來。
7月18日,影院經理把幾個月沒見的同事叫進了影廳。在那塊很久沒亮起的銀幕上,出現了影院的復工計劃。
三月份,影院復工的各項準備就做好了。但迎接他們的,卻是沒有期限的等待。六個月裡,員工有的人去送外賣,有的人去擺了攤,還有的人去酒吧駐唱。
復工的消息來得很突然。當地復工政策一出,這家影院馬上決定,要在20日當天復工。復工當天,觀影人次不到500人,收入共計14000多元。但除去水電費和員工成本,並沒有什麼盈利。
「一是想給全國所有電影從業者和影迷打打氣,二是想讓我們這群依然堅持著的小夥伴,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楊經理說。
首日復工,更多的是影院人的一種「儀式感」。
售出張票的成都和平電影院,在20日13:00迎來了首場放映,影片是《超時空同居》。這場電影賣出了20張票,只有4位觀眾前來觀影。
20日全天,影院一共排了9場影片,165張票全部賣光。每張票售價3.1元,平臺方服務費3元,影院總收入共為16.5元。
白經理介紹,和平影院能夠第一時間復工,是因為他們並未像很多影院一樣進入停滯狀態,員工每天都照常上班,一直在做防疫工作。
「總得有人邁出這一步,影院要先釋放開門信號,觀眾才能走進電影院,片方再逐漸定檔。復工的影院越來越多,走進影院的觀眾越來越多,片子越來越好,電影市場才能一步一步好起來。」白經理說。
然而,能做到20日當天復工的影院還屬少數。
湖北省內的大部分影院,幾天後才有望營業。在部分地區的通知中,影院要把主路口分開,統一設置動線,還要單獨設置一個隔離觀察間。
「每個區域要等待當地的檢查批覆。其次,開業前後的設備維護,人員招聘,市場宣傳也需要很大的精力。我們也需要等幾天,觀望一下市場的反應。」武漢華夏天達電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迪說。
公司旗下管理著全國三十餘家影院。六個月裡,他親眼看到平日裡談笑風聲的影院經理去擺地攤、做微商。員工們有的修車,有的賣水果。
劉迪自己也擺起了地攤,賣上了黃桃。
他心裡清楚,在經營模式和水電成本的壓力下,影院開業即虧損。但為了提振所有人的信心,他決定要不計成本地開業。
首日影片:「多部老片+少量新片」
開工首日,撫州越幕影城排出了六部影片,一部新片,五部老片。
「時長120分鐘以內是。其次,我們會選擇上映時間相對近的電影,儘量把動畫片、劇情片、懸疑片、喜劇片都排進去。」越幕影業張經理說。
在下午四點才出排片的情況下,越幕影城依然售出了50張票,其中新片《第一次的離別》和老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表現尤為不錯。
對於兩個小時時長的限制,影院自身並沒有剪輯影片和「中場休息」的能力。張經理提到,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只排兩個小時以內的影片。
「在現在的片單中,暫時還沒有能夠大幅度提振影市的作品。如果24號有好的新片定檔,肯定會給市場很大的提振。但影院和觀眾需要時間,製片和發行公司也需要準備。在疫情沒有出現反彈的情況下,好的電影最快可能要等到八月初定檔。」
商業片供給不足,反而是一些藝術電影的機會。
北京中間影院經理靳濤發現,無論是復映還是新上映的影片裡,都有一些質量非常好的藝術電影。
「結合我們藝術影院的定位,我們會對這些電影在陣地宣傳、片前導賞和排片上做重點宣傳、導流。沒有那麼多商業大片的衝擊,能讓更多觀眾關注到藝術電影也是好的。」靳濤說。
無論短時間之內是否虧本,迎接觀眾的回歸,培養更多元的觀影氛圍,建設好屬於這個城市的藝術影院,才是他們的目標。
《第一次的離別》是全國首部宣布定檔的影片。從收到復工消息到決定上映,中間只用了30分鐘。
在30分鐘時間裡,出品、發行方大象夥伴影業把製作、拷貝複製、快遞,再到發行通知等流程都確認了一遍。確定能在7月20日之前把拷貝寄送到全國後,他們才宣布定檔。
那張廣泛流傳的定檔海報,還是大象團隊臨時把設計師「抓回來」,在海報上添加了「上映時間」。
「這一切發生得都非常匆忙,但這是我們整個團隊都共同期盼的那一刻,它來了,它非常突然地來了,那我們就用的熱情去接住它。」大象夥伴影業創始人吳飛躍說。
為了讓影片在20日前到達全國影院,大象夥伴影業還臨時追加了一筆物流預算,和一家快遞達成了合作。目前,全國大部分影院已經收到了硬碟。
20日晚,王佳走進了長沙的一家影城,為這部電影貢獻了20塊錢。
這是一部維語文藝片,節奏比較舒緩,但她周圍的座位基本賣完了。有情侶在查豆瓣評分,有一家人因為太想念影院組團來看,還有人壓根沒看片名就直接買票進來了。
一個半小時過後,影片散場,王佳感覺自己還沒緩過神來。闊別影院好久,狀態還有點懵,她抬頭望了一眼影院的排片表,大部分還是復映影片。
7月20日,定檔的新片已經達到10部。定檔至10月1日的《我和我的家鄉》,被視為挽救影市的希望。
不過,在這走進影院的觀眾,想念的不是具體的片子,而是電影本身。
影迷思漪記得,自己最難忘的一次觀影經歷,是在看《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時候。
當時,100多人擠在黝黑的空間內,集體進入另外一個世界,電影進入到高潮,孫悟空因為被禁錮法力而被爆錘。突然,有童聲響起:「孫悟空,趕緊變身啊。」影院內有幾個人,不約而同地附和,「變身」「變身」......
那幾年,電影行業就跟「大聖變身」一樣,票房紀錄的頭把交椅從十幾億,二十幾億再到《戰狼》的50多億。但2020年,這個「大聖」卻變為了「人身」,被限制了法力。
幸好,「他」開始在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