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學生插上創新創業的翅膀
──天津科技大學紮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工作紀實
如果給你一些A4紙,你能疊成什麼?這個問題如果是問天津科技大學的「紙來紙往」學生創業團隊,答案可就花樣百出了。這群大學生曾經花了10天時間,用3萬多個紙雕三角插,手工製成了高達2.3米的「大火箭」,氣勢宏偉。會摺紙的人並非只是手巧,把一張平整的紙疊出有形狀立體感的物件,有時更需要創作的天分。摺紙技藝其實是一門非常「燒腦」的活兒,邏輯思維和藝術設計都不可或缺。「95後」、天津科技大學2018屆本科生萬得生去年帶領有同樣愛好的同學們創辦了學生工作室。如今,他們製作的兼具實用性的紙雕三角插作品,不僅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學習摺紙技藝。
走進「紙來紙往」文創產業園的辦公室,蝴蝶、海綿寶寶、蜘蛛俠、小黃人……擺滿了牆上的格子架;半米長蜿蜒挺拔的飛龍,宛若騰雲駕霧;鳳凰、丹頂鶴,震動著翅膀栩栩如生……如果不近距離觀看,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個小小的三角插做成的紙雕。
「感謝母校,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深深薰陶了我,在校期間的各種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培養和鍛鍊了我,讓我有勇氣和信心直面創業過程中的各種挑戰。」現已身為紙來紙往(天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和CEO的萬得生飽含深情地回憶說。
大二下學期,萬得生和幾名同學參加了一個大學生文化創意集市,他們製作的三角插工藝品,讓不少逛集市的人駐足、購買。於是,萬得生萌生了將大家聚在一起的想法,「現在是創新創業的時代,大學生創業非常便利,所以我就想用我們的這項愛好試試創業。」萬得生說。
2017年7月,「紙來紙往」工作室正式成立,主要作品是將紙雕三角插的創意文化轉化成玩具和課堂體驗,致力於做中國的「紙質版樂高」。經過學校眾創空間兩年多的孵化,萬得生的企業已經漸漸步入正軌,「紙來紙往」團隊參加過很多活動,利用三角插製作各種各樣的紙雕作品。去年全運會時,萬得生的團隊做出的兩個2米多高的吉祥物「津娃」讓大家眼前一亮,20多個體育項目的「津娃」造型紙雕也讓人們愛不釋手;耗時2個月,利用4萬多個、每個有5角硬幣大小的三角插製作的科大圖書館,成了同學們爭相合影的對象……
在科大,萬得生不是個例。該校現已通過眾創空間吸引大學生創客、創業團隊110餘個,支持在校生中成熟創業項目近200個,其中60餘個完成工商註冊。
作為我國第一批建立的4所輕工類本科院校之一和濱海新區唯一一所整建制大學,天津科技大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自覺融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為青年學子插上創新創業的翅膀。
學校兩次躋身「團學促進創新創業工作全國百強榜單」,獲評「天津市普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工作示範校」「天津市首批創新創業示範校」「2017年天津市高校實踐育人示範基地」等榮譽。
「我們團隊的環保科浚項目能獲得第一屆京津冀──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北方賽區決賽優秀獎,得益於學校老師的指導,得益於學院創新創業平臺的支持。」化工與材料學院2015級本科生王雨說。2017年,學院建立了花彩工坊創新創業基地,成為該校15個二級學院創新創業平臺之一。王雨經常在工坊裡與指導老師、團隊成員打磨自己的項目。「如果創新創業遇到困難,我們可以求助在校老師和企業導師,還可以到學校國家級眾創空間和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裡尋求幫助與支持。」王雨說。
剛從法政學院畢業的學生羅曉萌與王雨有同樣感受。他的團隊項目「中國城市居民生活垃圾處理研究──三維綜合分類法處理垃圾的智能應用」,曾獲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參賽前的半年,經常和小夥伴們泡在『安力群大學生創新實驗室』,接受安力群等老師的指導,沒有老師們的幫助,就沒有特等獎!」羅曉萌說。科大積極支持專業教師領銜創辦創新創業實驗室,匯集學科和師資優勢支持在校學生創新創業。羅曉萌口中的「安力群大學生創新實驗室」,便是以該校理學院物理系教師安力群名字命名的大學生創新實驗室。2017年,學校創業團隊獲國家級、市級、區域級比賽獎項188項,1229人次獲獎。
在科大,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同學的共識。這得益於該校構建公共基礎課、通識教育課、專業課和創新創業課「四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將《創業基礎》列為本科生必修課,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40餘門,將創新創業活動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營造濃厚的輕工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能認定為學分,這讓我們很激動,少了很多後顧之憂,也激發了身邊同學的創新創業熱情。」計算機學院2015級本科生李聖傑,正在該校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裡組隊參與老師研究課題,他指著學校《學籍管理規定》解釋說,今年學校全面學分制改革,優化了培養方案,學生可通過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活動進行學分認定。「學校實行彈性學分,允許學生休學創業,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這些都是我們創新創業的動力。」 李聖傑說。最近正值科大建校60周年校慶,李聖傑積極參與校友創業產品嘉年華的組織工作,他說:「參加這樣的活動,可以獲得第二課堂成績。」
為慶祝科大校慶,食品學院創新工坊2016級本科生廖章宏正在「研製」一款校慶月餅。「我喜歡工坊的氛圍,它讓我有一種動手的衝動。」廖章宏說。在科大,所有實驗室都向學生免費開放,只要學生有創新創業的意願,都可以走進實驗室進行實踐、走進眾創空間小試牛刀,甚至可以到與學校有合作關係的140餘個校外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實訓基地,去真刀真槍地實操創業。
近兩年來,科大與20多個單位孵化器和產業園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成功實現學生雙創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32個,幫助創業團隊獲得12項智慧財產權,22個創業團隊獲得中小型科技企業認定。此外,科大還構建了「校—市—國家—國際」四級競賽體系,形成20多個品牌學生創新創業活動。 天津啟迪創業孵化器有限公司策劃總監阮鋼,今年7月份接待了兩批科大創業實踐的學生,他說:「我們希望與科大進一步深化合作,幫助學生進行創新創意創造和成果轉化。」
「我最近特別忙,2018級新生剛入學,有不少人就到眾創空間來,諮詢學校創新創業的政策。」科大眾創空間項目經理、經濟與管理學院2015學生劉海琳一邊說著,一邊還要不時拿起眾創空間的服務手冊,一遍又一遍地向前來諮詢的學生介紹學校的雙創政策。受益於學校不斷加強眾創空間專業化、內涵化、國際化建設,該校眾創空間被評為首批「天津市眾創空間」、「天津青年創業基地」、第三批國家級眾創空間、教育部「中美青年創客中心」,並連續四年舉辦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天津賽區選拔賽。眾創空間還加入京津冀眾創空間聯盟、全國地方高校「深創聯盟」,配備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入庫導師6名,建立了完備的支持學生創業投融資服務體系。
「今後,科大將繼續立足輕工特色,紮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工作,為科大學子插上創新創業的翅膀,繼續服務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和『五個現代化天津建設』。」黨委副書記張愛華說。(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