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縣級市,位於中國西南邊陲、廣西南部,東南瀕臨北部灣,西南與越南接壤。1996年,東興成為縣級市。截至2020年3月,全市轄東興、江平、馬路三個鎮和31個行政村11個社區 ,有陸地邊境線39公裡,海岸線50公裡,區域面積590平方公裡。
東興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位於東經107°53′—108°15′,北緯21°31′—21°44′之間,東興既沿邊、沿江又沿海,是中國陸地邊境線起點、海岸線終點的交匯城市,也是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和「兩廊一圈」、泛北合作「一軸兩翼」的核心地帶,與越南北部最大、最開放的芒街口岸經濟特區僅一河之隔。東興是中國與東協唯一海陸相連的口岸城市。區域面積590平方公裡。
東興有世界三大紅樹林示範保護區之一的北崙河口紅樹林保護區,有京島風景名勝區、屏峰雨林公園等國家4A級景區,有大清國一號界碑、中越人民友誼公園、民國「南天王」陳濟棠故居等歷史文化景觀。
2008年第二屆中國旅遊論壇上,東興市被授予「中國最佳生態旅遊城市」榮譽稱號。2012年被《老年日報》等涉老網站評為中國十大養老勝地。 2010年10月16日,東興市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6] 2020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
東興市居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溼潤,冬短夏長,常年平均氣溫保持在23.2℃左右,年日照時數在1500小時以上,年平均降雨量達到2738毫米,是中國著名的多雨區之一。
丘陵地貌:分布在市境中部廣大地區,海拔一般在100 米至500 米,為峰巒起伏和緩地土嶺,切割深度一般不超過200 米。其上常覆蓋松林、雜木林、竹叢以及肉桂、八角、果樹、橡膠、茶葉等經濟林木。
濱海平原:分布在市境南面羅浮、竹山、巫頭、萬尾、山心及交東等地沿海一帶,海拔一般低於100 米,地勢平坦,或略有起伏。濱海平原北部大多已開墾為稻田和耕地,這裡阡陌縱橫、水網交織。
東興市地處十萬大山山脈南沿,地勢北高南低,根據地貌形態和成因,境內地貌主要可分為以下3 種類型: 構造剝蝕低山地貌 :分布在馬路鎮北部和西部,主要由志留系砂礫巖、泥質巖及千枚巖等巖層經風化剝蝕後形成的山地。
東興市境內的河流均發源於十萬大山南麓,向東流入北部灣,河流流量一般都比較小。其中較大者為北崙河、江平江(上遊叫那梭江)及羅浮江等。 北崙河全長102 公裡,為中越界河,流域面積710平方公裡,發源於垌中鎮寶雞山,流經防城區的板八、那垌、那良和東興市的東興等鄉鎮,至東興市區西南分為兩支。
東興境內有農田連片面積超過5000公頃,擁有廣闊的海洋灘涂。東興的北部灣漁業區盛產魷魚、青蟹、對蝦、大蠔、海參、海蜇、沙蟲、石斑魚、海蛇等海產品。東興有金花茶、紅薯、木菠蘿、荔枝、龍眼、火龍果、綠茶等特色產品;森林覆蓋率超過54.5%,有肉桂、八角等產品。
北崙河口風景區原名竹山景區,位於廣西省防城港下轄東興市竹山村中越界河北崙河的出海口。是中國大陸海岸線的起點,以歷史名勝、紅樹林自然風景為主的風景區。北崙河發源於廣西十萬大山深處,全長100多公裡,在廣西東興市注入北部灣海域。河道最寬處百餘米,最狹處僅一、二十米,最深處有五、六米、最淺處不足一米。其中自防城區範河村至東興市為中越兩國界河,界河段長60公裡。
東興口岸東興口岸位於東興市繁華市區,距南寧170公裡,防城港市38公裡,由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相連;距越南廣寧省首府下龍市180公裡,首都河內308公裡。東興口岸通過長111米,寬10米的中越北崙河大橋和越南芒街口岸連接,使中國東興市和越南芒街市連成一體。
橫跨北崙河的中越友誼大橋架接兩國民眾的友誼,是兩國關係發展的象徵和縮影。老一輩東興人曾留下名言:橋通則興。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東興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及美、日、英、法諸國的主要通商口岸,中外商賈雲集,商貿、金融、黃金貿易十分活躍,素有"小香港"之稱。如今,東興口岸已成為國家一級口岸;中越友誼大橋亦成為一條國際貿易、邊境貿易、跨國旅遊的大通道。
胡志明亭 胡志明亭位於東興口岸旁,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一行於1960年2月從芒街來到東興友誼橋頭,並帶著禮物前往幼兒園慰問中國的小朋友。因胡志明主席是到過東興的唯一外國最高領導人,為紀念胡志明的東興之行,東興人民特在此處建亭紀念,名為「胡志明」亭。
京島風景名勝區京族是我國22個人口在10萬人以下的少數民族之一,我市江平鎮萬尾、山心、巫頭3個行政村(島)是我國京族的唯一聚居地,通稱「京族三島」。京族人口佔我市總人口的12.8%,約佔廣西人口較少民族人口的20%。京族文化具有悠久淵遠的歷史,京族群眾主要以漁業為主,以農業為輔,屬沿海漁業與農耕混合的經濟文化類型。越語是京族的民族語言,通用漢語文。
位於東興市的京族三島——萬尾島、巫頭島和山心島,是我國大陸海岸線的最西南端,居民以京族為主。其中以萬尾島上的金灘最為著名,有10公裡長的海灘,集沙細、浪平、坡緩、水暖於一身,無汙染,海水清澈,是廣西繼北海銀灘之後的又一濱海旅遊熱點。
原色裸露的石頭,紅色流淌的溪水,曲折的水隨著谷床的變化成潭、成灣、成瀑布,這裡移步換景,讓你目不暇接。東興屏峰雨林公園是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東興市馬路鎮平豐村。東興屏峰雨淋公園,水中的溪流從海拔900多米的羅華山蜿蜒跌宕而來,谷床全是潔淨的花崗巖,千年流水衝刷,石頭裸露了原色,殷紅如血。溪水隨著谷床的變化成潭、成灣、成瀑布;谷道兩岸茂林修竹簇擁,危崖中閒花點綴,青藤怪樹探首。
竹山村景點竹山村位於祖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與越南芒街隔江相望,以盛產竹子得名。竹山村作為東興市的旅遊景區之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及歷史人文資源:大清國一號界碑、北崙河口風景名勝區、紅樹林、廣西沿邊公路零起點標誌、三聖宮等,這些旅遊景點每年都吸弓}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
光緒11年,南海、番禺、順德等地的商人為方便經商,也在這裡成立了廣州會館,法國人則建起了精緻的教堂,收羅門徒,廣為傳教,每至周末,鐘聲迴蕩,振人心脾。過去的江平真可謂文人薈萃,商賈雲集之地。因此,在防城境內,該地當時的教育,經濟都算是發展得比較早的。
江平古鎮距廣西防城港市下轄縣級市東興市區15公裡。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江平原為江坪,是一塊衝積平地。在這塊土地上,原是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長滿檀香樹、紫荊、松、杉等名貴木材。光緒13年,江平就成立了"南服書院",積極培養地方人才。
陳公館景區是民國名人陳濟棠的故居,興建於20世紀初期。公館是這是一座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青磚清水牆的兩層西式別墅,分主樓和副樓,兩樓中間用弧形的天橋連接,歷經了歲月的滄桑,見證了東興的興衰與繁榮。建築風格中西合璧,古色古香。景區內古樹繁茂,紅花綠葉相互映襯。陳濟棠,字伯南,1890年2月生於廣西東興市東興鎮大田村。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速成學校,畢業後在廣東地方軍隊任職。
觀音寺位於廣西省防城港下轄東興市明虹路,佔地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1922年,由欽州俗家弟子歐文坤發動信徒到北海、合浦等地化緣所建。東興市的觀音菩薩信仰,可追根溯源到漢唐時期;在鄰國越南廣寧省芒街市有《萬靈慶寺》裡的大鐘上留有記載,《萬靈慶寺》還保存有唐朝時期竹林禪師,寂珍和尚的靈位,由此證明東興的佛教活動都沒有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