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來北川體驗羌族婚俗,感受羌族魅力

2020-11-13 四川非遺

11月14——11月20日,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歷年慶祝活動、米亞羅紅葉溫泉節系列活動將在阿壩州理縣舉辦。

羌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古羌地區盛行指腹婚、娃娃親、買賣親、調換親、搶親等。後經過不斷演變,羌族婚禮一般分為說親(開口酒)、吃小酒(定親)、吃大酒(訂婚期)、成親四道程序。羌族婚俗涵蓋了歌、舞、食、技等眾多羌族傳統文化。

說親(開口酒)

當子女長大成人時,長輩會為其物色對象,有合適的人選時,男方會請「紅爺」帶上酒、掛麵等禮品上門說親,若女方沒有退回即表示有商量的餘地。


吃小酒(定親)

男方差「紅爺」帶上第二道禮去女方,索要女方生辰八字,由男方請釋比測算,如八字相合即可定親。

吃大酒(訂婚期)

男方覺得雙方可以結婚的時候,便請「紅爺」帶上禮物到女方家約定時間商定婚期,到時男方會帶上準備的酒、肉、米、衣服、首飾等彩禮,一直到女方滿意定下婚期。


成親

婚期前男女雙方各自準備酒宴請全村吃「開籠酒」正式邀請各家幫忙,商定各自負責事宜,宴席一般為「花夜」、「正席」、「謝客」。

(出嫁)

北川羌族婚俗體驗基地

現代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由於通婚和西方文化的影響,古羌婚禮在人們的生活中已基本看不到了。在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鎮九皇山景區內,北川羌族婚俗體驗基地活態地展示了羌族的風俗習慣和民間信仰等,體驗者能全程參與羌族婚禮過程。

(送親儀式)

九皇山羌族婚俗體驗以新郎新娘為載體,在表演者的引領下,體驗者可以一步步感受羌族婚俗、羌繡、羌族民歌等羌族非遺項目,傳承羌族傳統的「禮」文化。

新郎新娘所穿的喜服由精美的圖案點綴,凝結著羌人智慧的手工刺繡,是羌族文化的符號。

在擺禮環節,不僅有精美的服飾,手工刺繡的云云鞋和鞋墊,更有老銀匠手工製作的各種精美銀飾,充分體現了男女雙方對這場婚禮的重視程度,更是將羌族的手工藝展示進行了一個升華。

(迎親儀式)

現場布置體現了羌族以羊為圖騰的多神化信仰文化,主家華堂耀眼的大紅喜字、支客師淳樸而富有韻律的語言將婚禮體驗者一步步帶入情境中,更有羌族德高望重的釋比老人現場做法事向遊客展示釋比文化這一非遺的魅力。體驗者還可以和新娘的娘家人一起過「女花夜」,感受「坐歌堂」的魅力,為新娘送祝福。

北川羌族婚俗體驗基地

01基地地址

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鎮九皇山景區

02前往路線

自駕路線:G5京昆高速→興安大道→遼寧大道→北川羌族自治縣

乘車路線:成都火車北站→綿陽站;成都東客站→青蓮


北川濃濃羌族風情和非遺獨特魅力

都一併藏在這裡

等待你的發現~

編輯 | 梁紅玉 排版 | 梁紅玉

校對 | 劉 念 責編 | 韓曉冬

投稿郵箱:ichfysc@163.com


相關焦點

  • 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知多少?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歷年慶祝活動、米亞羅紅葉溫泉節系列活動將在阿壩州理縣舉辦。在這場活動中你可以體驗羌族文化的獨特魅力,組織專家對《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規劃綱要》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確定了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範圍,搶救遭受地震破壞的羌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羌族文化多樣性。
  • 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啟幕
    原標題: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啟幕   金秋時節,11月15日,羌族同胞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羌年。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保護區
    中國網12月28日訊 12月25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列其中。今年3月1日,《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文化和旅遊部令第1號)正式施行,根據《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根據理辦法〉的通知》(辦非遺發〔2019〕47號)精神,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啟動了對現有21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檢查驗收工作,經專家評審、實地暗訪和網上公示,最終確定並公布了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 四川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入選首批國家級保護區
    人民網成都12月27日電 據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消息,12月25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列其中。
  • 首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公布 我省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入選
    12月27日,記者從文化和旅遊廳獲悉,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公布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從2007年到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已先後批准設立了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經過檢查驗收和專家評審,最終確定並公布了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一針一線」繡出羌族刺繡魅力
    羌族刺繡是羌族人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積累而成的手工技藝,凝聚了羌族對自然、生命、愛和美的深刻領悟,是羌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羌族傳統刺繡工藝代表性傳承人、北川伊珎羌繡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四川省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示範基地
  • 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北川老臘肉,巴適得很
    北川一直是個有「羌調」的地方,由於它獨一無二的地域特色,無數遊人旅客慕名而來。來北川旅遊,除了隨處可見的美景讓你流連忘返,還有讓你回味無窮的美食。北川老臘肉下酒下飯均宜,是北川當地羌族人民在過春節和第二年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拿來招待親朋好友的上好食品。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大事記(2017年——2020年)
    今年是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立的第十二年,自保護區成立以來,當地政府始終堅持以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羌族文化多樣性、充分尊重保護區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為己任。通過不懈努力,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文化生態得到有效搶救保護,羌族文化在創新中得到了發展,極大的提高了羌族群眾文化認同感、增強了民族凝聚力。
  • 2020年第四屆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即將啟幕
    十二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阿壩州、綿陽市、成都市以及保護區內各縣各級黨委、政府,與羌區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家園豐富的輝煌成就,羌族文化生機勃勃、重放異彩,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成為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這一歷史成就充分詮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國智慧、中國創造、中國路徑的成功實踐和重大價值,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條創新路徑。
  • 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年慶祝活動盛大啟幕
    經過十二年不懈努力,保護區文化生態得到有效搶救保護和傳承發展,人民群眾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不斷提升,實現了「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建設目標,探索了在特大自然災難面前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成功經驗。2019年12月,保護區入選全國首批七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
  • 四川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開幕
    中國網11月20日訊 近日,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歷年慶祝活動啟幕。本次活動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阿壩州委、阿壩州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中共理縣縣委、理縣人民政府、阿壩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承辦。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大事記(2008年——2010年)
    當地政府先後啟動建設了保護區內178個文化生態災後恢復重建項目,茂縣古羌城、茂縣非遺展示中心、北川民俗博物館等一批具有濃鬱羌族特色的基礎設施建築拔地而起;今年是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立的第十二個年頭,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都發生過哪些大事呢?今天我們先來看看2008年——2010年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情況。
  • 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王治升:傳遞羌族「文化密碼」
    文化,並將自己知道的羌族文化毫無保留地傳承給下一代。」在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中,祭山、冠禮、還願等重要儀式都要由釋比來主持。沒有文字記載的羌族文化正是依靠釋比的唱經代代相傳。從這個意義上說,釋比作為羌族文化的核心傳承者,掌握著民族珍貴的「遺傳密碼」。
  • 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年慶祝...
    理縣桃坪羌寨,各族群眾歡聚一堂,氣勢恢宏的羊皮鼓舞、盪氣迴腸的羌笛、婀娜多姿的腰帶舞、歡樂喜慶的羌族莎朗、粗獷豪邁的藏族鍋莊在莎朗廣場閃亮登場,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歷年慶祝活動盛大啟幕。系列活動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阿壩州委、阿壩州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中共理縣縣委、理縣人民政府、阿壩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承辦。
  • 十萬羌族同胞齊聚北川歡度羌族新年
    當日,來自四川汶川、茂縣、理縣,陝西寧強縣、鳳縣等羌族聚居核心區的近10萬羌族兒女,齊聚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共迎羌族新年,這也是首次以北川縣為主會場舉行羌年慶祝活動。羌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被譽為中華民族演化史上的「活化石」。每年農曆十月初一的羌年,是羌民喜慶豐收、感謝上天的日子,也是羌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 羌族同胞喜氣洋洋過新年啦
    在理縣桃坪羌寨,各族群眾歡聚一堂,氣勢恢宏的羊皮鼓舞、盪氣迴腸的羌笛、婀娜多姿的腰帶舞、歡樂喜慶的羌族莎朗、粗獷豪邁的藏族鍋莊悉數閃亮登場,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歷年慶祝活動盛大啟幕。
  • 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羌茶:香氣四溢,回味無窮
    北川羌族自治縣的茶葉,相傳起源於大禹時期,採用煮飯的鍋、鏟等設施炒制。2015年,羌族手工製作技藝被列為綿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善茗羌緣」手工茶-毛峰一級家住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的羌族手工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吳紅
  • 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年慶祝...
    理縣桃坪羌寨,各族群眾歡聚一堂,氣勢恢宏的羊皮鼓舞、盪氣迴腸的羌笛、婀娜多姿的腰帶舞、歡樂喜慶的羌族莎朗、粗獷豪邁的藏族鍋莊在莎朗廣場閃亮登場,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歷年慶祝活動盛大啟幕。系列活動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阿壩州委、阿壩州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中共理縣縣委、理縣人民政府、阿壩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承辦。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帶你領略獨特的音樂之旅
    大禹文化、羌族文化、紅色文化、感恩文化在這片大地上交相輝映。,歷史文化除了靠羌族釋比口傳心授外,羌笛也是交流、傳承的一種重要渠道。口弦音樂已被列為四川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9年,第一批四川省非遺項目體驗基地名單正式公布,綿陽北川羌笛、口弦體驗基地上榜。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丨羌族山歌——用歌聲傳遞情感
    北川的羌族山歌是羌族民歌中的一種。羌族山歌被列為綿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無論男女老幼,個個能歌善舞,善於用歌舞來渲洩感情、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羌族山歌作為羌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傳達了羌族人民對生活和美好事物的真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