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心中的蘭花情愫,朱德詩詞《詠蘭》賞析

2021-01-21 奇之蘭老姚

幽蘭奕奕待冬開,

綠葉青蔥映畫臺。

初放素英珠露墜,

香迎十步出庭來。

——朱德《詠蘭》

這是收集在《朱德詩詞集》中的一首詩,從這首詩中,我們能更好地走近偉人,走近他的情懷,以及他的精神境界。從而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這是一首詠蘭詩,它描述了冬天開放的幽蘭,以及它魅力和清香。

一代偉人朱德,他喜蘭、愛蘭、詠蘭,這首《詠蘭》,以詩言志,詠物喻人,可見他對蘭花的情有獨鍾。詩中朱德稱白色的蘭花為素英,是借花喻人,喻指人的品德之高尚,追求生活中美好心靈的人。只有擁有美德,人格才是完美的,心理也是健康的,才經得起名利、誘惑,這樣的人生才充實而精彩。

因此,擁有美德的人才能如蘭花一樣,留下餘香。這也是朱德蘭花詩的意義,他告訴我們,如大家都擁有美德,社會將會更加和諧美好。

一代偉人朱德短短的《詠蘭》詩句,讓我們欣賞到他的文採,同時也走進他像蘭花一般的品格風範,讓我們領悟到偉大是出自於平凡的。據網絡資料,發於:老姚博客

相關焦點

  • 偉人心中的蘭花情愫,朱德詩詞《詠蘭》賞析
    ——朱德《詠蘭》這是收集在《朱德詩詞集》中的一首詩,從這首詩中,我們能更好地走近偉人,走近他的情懷,以及他的精神境界。從而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這是一首詠蘭詩,它描述了冬天開放的幽蘭,以及它魅力和清香。一代偉人朱德,他喜蘭、愛蘭、詠蘭,這首《詠蘭》,以詩言志,詠物喻人,可見他對蘭花的情有獨鍾。
  • 她22歲嫁朱德,23歲犧牲,朱德為她寫40首詠蘭詩、栽6000盆蘭花
    然而它的作者卻是我們的開國元勳之一的朱德元帥。不要不信,朱德元帥也是一位詠蘭詩高手。他一生寫過40多首詠蘭詩,而且僅為一人而作;不僅寫詠蘭詩,他還曾栽培了6000多盆蘭花,也僅為紀念一人而栽。那麼她紀念的人是誰呢?誰能讓戎馬一生、鐵骨錚錚的朱帥如此動情? 她叫伍若蘭。
  • 香飄湘贛邊界八百裡:朱德元帥的蘭花情懷
    北京中山公園的蘭花,許多是朱德所贈。據公園的一位老園藝工人回憶:「朱老總經常送給我們蘭花,如海南島的『海燕齊飛』,廣東的墨蘭、『玉沉大貢』、『銀邊大貢』、『金絲馬尾』,四川的多花蘭、夏蕙、『隆昌素』、『鶴起綠漪』,江浙的『衢州素』,雲南的『大紅舌』和秋蘭等。」此外,朱德還把自己收藏的蘭花方面的書籍送給園林部門,鼓勵他們認真鑽研,提高栽培技術。
  • 一生愛蘭的朱德:曾三次到訪蘇州 去世前贈出所有蘭花
    「(上世紀)六十年代,因朱德委員長贈送蘭花和《蘭譜》之舉,使滄浪亭成為育蘭基地。」金於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姚軒宇的一名弟子。金於榮說,當時朱德贈送的主要是川蘭和建蘭兩個品種,就是原產於四川和福建山地的蘭花品種。金於榮告訴記者,蘭花不好養,行內有「第一年看花,第二年看葉,第三年看盆」的說法,意思是說蘭花活不過三年。
  • 陸遊關於百合花的詩詞賞析
    陸遊關於百合花的詩詞賞析枯木南宋愛國主義詩人陸遊,存世詩作頗豐,他的存詩9300餘首,而且詩詞文章俱有很高成就。陸遊以八十五歲高壽辭世,代表作很多,諸如《示兒》、《訴衷情·當年萬裡覓封侯》,抒發壯志未酬的幽憤;《卜算子·詠梅》顯示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釵頭鳳·紅酥手》,節奏急促,聲情悽緊,一詠三嘆,盪氣迴腸,悽婉動人;《遊山西村》色彩明麗,寓含哲理等等;史學成就尤以《南唐書》為高,治學嚴謹、題材創新、簡核有法、獨闢蹊徑。
  • 蘭稱國香,蘭為君子,北京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蘭花?一文讀懂
    (明)文徵明《蘭竹圖卷》蘭稱國香唐宋以來的詩詞中,國香屢屢成為蘭的代稱各種花卉之中,最美的當屬牡丹,而最香的當屬蘭花人們喜歡蘭,給了蘭以許多別名美稱,什麼百草長、朵朵香、山蘭、幽蘭、薌蘭、芝蘭、芷蘭……而最為響亮之名是國香。唐宋以來的詩詞中,國香屢屢成為蘭的代稱。北宋詞人楊澤民《浣溪沙·蘭》:「馥鬱國香難可擬,紛紜俗眼不須驚,好風披拂雨初晴。」王十朋《點絳唇·國香蘭》:「國香風遞,始見殊蕭艾。」南宋詞人張炎道:「蘭曰國香,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
  • 「幽蘭香風遠」蘭之猗猗,揚揚其香,十二首經典詠蘭詩詞欣賞
    蘭花是中國人喜愛的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國久負盛名,有花中君子的美譽。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蘭花通常所指的是「中國蘭」,也就是分布在中國的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蕙蘭/夏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豔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豔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樸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準。
  • 蘭稱國香,蘭為君子,北京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蘭花?一文讀懂
    (明)文徵明《蘭竹圖卷》蘭稱國香唐宋以來的詩詞中,國香屢屢成為蘭的代稱各種花卉之中,最美的當屬牡丹,而最香的當屬蘭花。這恐怕是蘭花備受人們喜愛的第一原因。宋朝詞人姚述堯寫道:「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風細,國人爭媚,不數桃和李。」媚,在這裡是喜愛的意思。
  • 王曼妮《飛鴨蘭詠》與唱和詩
    飛鴨蘭對於生長環境要求較為嚴格,它需要生長在森林及灌木叢棲息地,而且飛鴨蘭的繁殖需要特有的昆蟲授粉。因此,飛鴨蘭花被澳大利亞作為脆弱的植物予以保護。雪梨詩詞協會會長王曼妮首作《飛鴨蘭詠》,眾多詩友唱和。
  • 沁人心脾,詠蘭三十首
    (三十)方格子匹夫《詠蘭》劍葉雜草沒,根盤澗底松。移至鬥室裡,香飄都市中。注:友人卅誕,特輯錄歷代詠蘭詩二十九首,並自打油一首,以賀。(一)文徵明《詠蘭》葉揚東風翠帶斜,白雲根底茁紅芽。山中誰得稱君子,滿地無名野草花。纖纖小雨作輕寒,最好疏篁帶雨看。正似美人無俗韻,清風徐灑碧琅。(二)楊 慎《採蘭引》秋風眾草歇,叢蘭楊其香。綠葉與紫莖,猗猗山之陽。
  • 朱德的蘇州緣
    1964年1月,朱德第三次訪問蘇州時,專程前往周瘦鵑家訪蘭賞花與贈花。 此前一天,蘇州市園林管理處便派人通知周瘦鵑:明天有客登門造訪。周瘦鵑一聽,心裡先就一喜:近幾年來,凡市政府通知有客登門的「客」,定非一般常人。果然,第二天一清早,園林管理處就派了四位男女工友帶著工具來到了周家花園。
  • 感覺比較困惑,就多讀蘭花的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
    詠蘭元·餘同麓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譯文:氣溫升高,微風吹拂,親手栽下的蘭花一朵一朵地開放了。長時間坐在房子裡對蘭花的清香都沒有特殊的感受了,推開窗子蘭花的香氣引得蝴蝶不時地飛來。賞析:吟詠蘭花的同時,寄託了詩人胸懷高遠、自信自得的情愫。蘭花的花姿有的端莊雋秀,有的雍容華貴。蘭花的葉終年鮮綠,姿態優美。
  • 誰畫的竹子好 詩情畫意的蘭花竹子圖
    雖然竹子不像牡丹那般高貴,也沒有桃李那樣的嬌豔,卻因它虛心文雅、剛正不阿、高風亮節的精神而深受人們喜愛,是人們心中的謙謙君子!在蘇軾筆下,竹子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一般的高雅的存在,可見竹子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之高。
  • 玉見「蘭花」,因文化而趣意盎然
    三少在生活中還真沒有切實體會,亦或是最初偶遇的時候,還不認得,記憶中最深的印象是大學時讀的一本《朱德》,書中寫到朱老總酷愛蘭花,新中國建立後,自己栽培的蘭花有數千盆之多; 曾為鍾愛的蘭花作詩,例如「幽蘭吐秀喬林下,仍自盤根眾草傍。
  • 品讀《蘭花》是,品味蘭花的神韻,感受「君子當如蘭」的品德
    成語也有類分,很多的成語中都有「蘭」字,帶蘭字的成語很多,這就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如:義結金蘭、契若金蘭、蘭薰桂馥、玉樹芝蘭、芝蘭之室、蘭質蕙心、謝庭蘭玉、披榛採蘭、蘭桂齊芳、蘭摧玉折等不一而足,如果細細品味這些帶有蘭字的成語,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成語大多包含著讚揚或者美好的寓意,都是褒義詞性,甚至把人的一些美好優良的品德和蘭花聯繫起來,由此也有了「君子當如蘭」的說法。
  • 【朱德詩詞】飛過泰山
    賞析: 這首詩作於1960年6月,朱德時年74歲。 「泰山不算高,一千五百八。」這是寫實。在五嶽中,西嶽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海拔1997米,在五嶽中居於第二位。華山以險著稱,登山之路蜿蜒曲折,長達12公裡,到處都是懸崖絕壁,所以有「自古華山一條道」之說。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
  •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枯木《秋日二首》其二爽氣澄蘭沼,秋風動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日岫高低影,雲空點綴陰。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娛心。唐太宗不但從諫如流,善用人才,而且自己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全唐詩》收錄了唐太宗88篇詩詞,不少詩詞沈麗高朗,凝練雋永,廣博深邃,意境幽遠,具有極高的文學造詣。《秋日二首》詩詞,從詞義分析,應該是唐太宗晚年作品,描述的是終南山翠微宮的秋日風光,在優美的景色中,流露出淡淡的秋思和閒愁。
  • 朱德:禮敬漢藏各教高僧活佛成歷史佳話
    回到北京後,朱德特地找到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趙樸初談起昭覺寺,要趙樸初幫助把成都昭覺寺充實起來。後來,趙在寺內劃出一幢房屋名為「思德堂」,以紀念朱德;並把自己收藏的朱德親書的「萬水千山」四字橫幅捐獻給昭覺寺。同時,朱德把自己心愛的蘭花也贈給昭覺寺。朱德生前最愛蘭花,常以蘭之高潔砥礪自我品格,1962年元旦寫了一首題為《詠蘭》的詩云:「幽蘭吐秀喬林下,仍自盤根眾草旁。」
  • 「詠蘭」——劉祖鵬詩書畫展(二)
    它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經典題材,也是我多年來的一門必修課。今將我畫的梅蘭竹菊整理出部分作品,分四期在網上雲展,今展出第二期《詠蘭》,還有竹、菊二期待續。敬請老師、朋友們指正。評劉祖鵬題畫詩(蘭)文/嵇髮根(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湖州市詩詞學會原會長
  • 百花齊放各爭春,惟有蘭花香正好—國畫蘭花作品欣賞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蘭花以其淡淡的幽香,出自深山幽谷之中,千百年來備受文人雅士喜愛。歌頌它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古有詩仙李白的《蘭花詩》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綠豔恐休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