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向東,海闊天空

2020-12-17 上城良品

內容提綱:浙江,杭州,浙江水系(錢塘江,富春江),富陽區,臨安區,杭州主城區,環杭州灣大灣區。

參考資料:百度,杭州發布,星球研究所,浙江省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等等;內容僅供參考,均以實際為準。

浙江,是我的家鄉。

浙江,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地區,東臨東海,與福建、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接壤,目前管轄杭州、寧波2個副省級市,9個地級市。

浙江省陸域面積大約10.55萬平方公裡,約佔全國陸域面積的1.1%,東西、南北的長度均為約450公裡,地貌總體情況是「七山一水兩分田」,浙江省內最高峰是麗水市龍泉市的黃茅尖(海拔約1929米),浙江省海域面積約26萬平方公裡,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2878個,是中國島嶼數量最多的省份。

錢塘江,浙江省最大的河流,錢塘江蜿蜒曲折,又名之江、浙江,浙江省的名稱來自於錢塘江。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設置錢唐縣(大約相當於現在的杭州市),唐朝時,錢唐縣改名為錢塘縣,錢塘江因流經錢塘縣而得名。

杭州,是我十分喜歡的城市之一。

杭州,風景如畫,英才輩出,故事如雲。

杭州,物產豐富,魚米之鄉,自然環境優美,營商環境友善。

杭州,古代曾有餘杭、錢唐、錢塘、臨安等等名稱,浙江省省會,目前管轄10個區(上城,下城,江幹,拱墅,西湖,濱江,蕭山,餘杭,富陽,臨安),1個縣級市(建德),2個縣(桐廬,淳安),全市土地面積大約16850平方公裡。

杭州設區時間比較新的5個區:濱江,1996年;蕭山,餘杭,2001年;富陽,2014年;臨安,2017年。

2019年,杭州錢塘新區成立,目前託管範圍管理面積約531.7平方公裡。

浙江的八大水系:錢塘江,甌江,靈江,苕溪,甬江,飛雲江,鰲江,曹娥江,另有京杭大運河浙江段。

浙江的部分著名湖泊:杭州西湖,杭州千島湖,紹興東湖,嘉興南湖,寧波東錢湖。

錢塘江的源頭,北源是新安江,起源於安徽省黃山市,南源是衢江上遊馬金溪,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有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屬於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地區。

我的家鄉,在浙江東陽,東陽江是錢塘江上遊的三大源流之一,金華江的主幹,全長約198公裡,「大型水庫」的蓄水量是1億立方米以上,金華市目前有兩座大型水庫(東陽橫錦水庫,東陽南江水庫),東陽江在東陽市境內又名「北江」,南江是東陽江最大的支流。

新安江水庫,是錢塘江的正源,大部分在淳安,小部分在建德,1957年正式開工建設,1960年基本建成,1977年9臺機組全部建成發電,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自主建設的大型水力發電站,1984年新安江風景區正式命名為「千島湖」,千島湖的水,品質優良,正常情況可以直接飲用。

水庫的價值,主要有蓄水、灌溉、發電、防洪、調度水流、水產養殖、生態旅遊等等,興建水庫的成本,主要有移民安置、鄉鎮動遷、工程建設、設備採購、生態養護、維護管理等等。

目前,中國最大的水庫是長江三峽水庫(蓄水量大約393億立方米),三峽水利樞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中國其他比較著名的大型水庫有:廣西龍灘,湖北河南漢江中上遊的丹江口水庫,青海黃河上遊第一座大型梯級水電站龍羊峽,河南黃河三門峽,河南黃河小浪底,吉林松花湖(松花江豐滿水電站),等等。

就面積而言,三峽水庫總面積大約1084平方公裡,涉及湖北省、重慶市的21個縣市。

就面積而言,世界上最大的水庫是加納沃爾特水庫Lake Volta,總面積大約8482平方公裡,世界第十大水庫是委內瑞拉古裡水庫Lake Guri,總面積大約4250平方公裡,俄羅斯、加拿大的大型水庫比較多。

參考數據:行政區域面積,上海大約6341平方公裡,深圳大約1997平方公裡。

富春江,屬於錢塘江中遊,主要流經桐廬縣、富陽區,江水比較清澈,兩岸山色青翠,風景清秀美麗。

富陽,杭州第九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置富春縣,東晉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開始有「富陽」的名稱,地貌總體而言是「八山半水分半田」,富陽區境內,水系比較發達,有「一江十溪」等大小河流1000多條。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代大畫家黃公望,1350年創作了《富春山居圖》(原圖長約6.36米,寬約33釐米),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紙本水墨畫,是黃公望為師弟鄭樗chu(全真道士金志揚的弟子,字無用,號散木)所繪,用時約三年,後來幾經易手,前半卷「剩山圖」(長約51餘釐米)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富春江為背景,有研究說明,內容約80%是桐廬景色,約20%是富陽景色,畫面用墨淡雅,山水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富於變化,屬於國寶級文物。

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段,在分開大約360年以後,首度重新合璧,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

富陽龍門古鎮,傳說是孫權故裡。

孫權(182—252年),繼承並且發揚壯大了父親孫堅、兄長孫策開創的江東基業,公元208年,與劉備(161-223年)結盟,赤壁之戰戰勝曹操(155—220年),赤壁之戰時,曹操53歲,劉備47歲,孫權26歲。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國號吳,不久遷都南京(時稱建業),南京因此崛起,成為「六朝古都」。孫權注重發展生產,富國強兵,客觀上為安定江東地區、發展江南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

杭州,歷史上曾經是吳越國、南宋的都城。

吳越國(907—978年),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統治者是臨安錢氏,由錢鏐創建,一直尊中原王朝為正朝,並且接受其冊封,歷三世五王(錢鏐liu,錢元瓘guan,錢弘佐,錢弘琮cong,錢弘俶chu),錢鏐在位期間,採取保境安民政策,維護國家統一,修建海塘,疏浚內湖,發展經濟,治國有略,治家有方,《錢氏家訓》世代流傳。

杭州,南山路柳浪聞鶯公園有「錢王祠」,北山路寶石山上有「保俶塔」,濱江區有「錢王射潮」雕塑,臨安區錦城街道有「錢王陵園」。

《百家姓》,是一部記敘、說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期,「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朝,當時宋朝皇帝姓趙,吳越國國王姓錢,正妃姓孫,南唐國主姓李。

2020年4月26日《上城良品》文章@姓氏與地名漫談

臨安,別名臨水、錦城,杭州第十區,地處杭州市西部,天目山區,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因境內臨安山而更名為臨安縣,現在臨安區的行政區域,是由以前的臨安、於潛、昌化三縣合併而成,臨安有太湖源森林公園。

臨安錢氏,「東南眾望,吳越福星」,中華望族之一,英才輩出,燦若繁星,近代以來著名人物有(以出生年份為序):錢穆,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錢鍾書,著名學者,作家,文學史家;錢學森,世界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飛彈、火箭、航天、自動化控制事業的創始人之一,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等職務;錢偉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的創始人之一,曾任上海大學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等職務;錢三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原子能科學的創始人之一,曾任浙江大學校長等職務;錢正英,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華東水利學院(1985年更名為「河海大學」)首任校長、水利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等職務;錢其琛,曾任外交部長、國務院副總理等等職務;錢永健,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等等。

臨安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面積大約64.5平方公裡,水域面積大約10平方公裡,青山湖是一個大型人工湖,青山水庫1964年建成。

南宋皇城,在鳳凰山東麓,宋城路、萬松嶺路一帶;南宋御街,在中山中路一帶。

杭州,目前大約有47所大學,其中,本科學校28所,專科學校19所,浙江大學是985、211、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國美術學院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說到杭州,自然想起白堤、蘇堤,想起白居易、蘇東坡。

唐朝(618-907年),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之前的朝代。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大約3年。

北宋(960-1127年),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與後來的南宋合稱宋朝(960-1279年)。

蘇東坡(1037-1101年),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書法「宋四大家」之一,蘇東坡37歲擔任杭州通判,52歲擔任杭州知州,前後大約5年。

1090年,蘇東坡在領導疏浚西湖的同時,堆築長堤,1091年,蘇東坡回朝廷任職,接任的杭州太守林希,為這個長堤題寫了「蘇公堤」的名稱,後來南宋宮廷畫師馬遠創作《西湖十景》,把「蘇堤春曉」列為第一景。

2020年3月12日《上城良品》文章@龍井漫談

白居易,蘇東坡,兩位杭州歷史上的「老市長」,某種程度上,為杭州這座城市,增添了文化底蘊,文藝氣息。

1699年,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的爺爺)在杭州,御筆題寫了「蘇堤春曉」等「西湖十景」的名稱,後來乾隆皇帝為「西湖十景」各題了一首詩,康熙皇帝的字,乾隆皇帝的詩,鐫刻在「西湖十景」的御碑上。

杭州西湖,既是一個自然湖,也是一個人文湖,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產物,「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三潭印月,雙峰插雲,南屏晚鐘,雷峰夕照),名稱開始於南宋時期,是西湖勝景的精華,1985年有了「新西湖十景」的名稱,2007年又有了「三評西湖十景」的名稱,「西湖三十景」,景點本身就十分美麗,景點名稱也體現了文化意蘊的美感,體現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有鮮明的江南地域文化特色氣質,杭州有《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民間故事,相應的景點有斷橋、雷峰塔、萬松書院,等等,這些景點,每一處都有豐富的傳說、典故、故事,也是杭州千百年以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的縮影之一。

杭州西湖山莊(北山路84號),毛主席領導的憲法工作小組,曾經在這裡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五四憲法」。

據說,毛主席十分喜歡杭州,曾經在杭州住了40多次,800多天,在杭州的主要居住地是劉莊(楊公堤18號,浙江省第一招待所,西湖國賓館,由劉莊、康莊、韓莊等幾大莊園構建而成),汪莊(南山路37號,浙江省第二招待所,西子賓館),1972年2月27日,

周總理

與美國總統

尼克森

在「劉莊」湖邊的八角亭,草籤了《中美聯合公報》。

2002年開始,杭州西湖「還湖於民」,環繞西湖的、曾經各自出售門票收費的一些公園,陸續打通,免費開放,在杭州學習、工作、生活、旅遊的人們,因此可以有更大的風景秀麗的活動場地。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某種程度上,西湖、錢塘江一直是連通的,西湖水環境綜合保護工程,2003年開始實施,目前有8個入水口,主要水源來自於錢塘江,9個出水口,主要排放到京杭大運河,大約一個月換一次水。

近年以來,杭州的新城規劃、建設,成績比較顯著,例如江幹區的錢江新城,是杭州的中央商務區,標誌性建築有杭州市民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大劇院、城市陽臺、萬象城、來福士廣場、國際金融中心等等;上城區的望江新城,下城區的武林新城,拱墅區的運河新城,蕭山區的錢江世紀城,餘杭區的未來科技城、臨平新城,富陽區的江南新城,臨安區的錦南新城、青山湖科技城等等;杭州奧體中心(奧體博覽城),2006年開始規劃,2007年正式啟動,規劃面積近6平方公裡,位於錢江世紀城區塊,錢塘江南岸,錢江三橋以東,規劃建設主體育場(八萬人體育場)、體育館(遊泳館)、小球中心(綜合訓練館)、網球中心、國際博覽中心、城市之門雙子塔、地鐵上蓋物業等等。

2016年,杭州成功舉辦G20峰會。

2022年,杭州將舉辦第19屆亞洲運動會。

錢塘江經過杭州以後,繼續向東,就是杭州灣,杭州灣是個喇叭型的海灣,北面是嘉興、上海,南面是紹興、寧波,東面是舟山群島、東海,連接嘉興、紹興的嘉紹大橋,全長約10公裡,2013年通車,連接嘉興、寧波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約36公裡,2008年通車,連接寧波、舟山的舟山大陸連島工程,全長約50公裡,2009年通車,環杭州灣大灣區的發展有了更好的基礎設施條件。

就運輸方式而言,目前主要有公路、鐵路、水上、航空、管道等等,公路運輸比較常見,靈活機動,可以點對點,但是平均成本偏高,單車運能不大,通常比較適合200公裡以內;鐵路運輸運能較大,成本不高,速度較快,但是線路固定,靈活性不足,通常比較適合500公裡以內;水上運輸運能大,平均成本最低,需要港口與航道等基礎設施;航空運輸速度最快,成本最高;水運、空運通常比較適合500公裡以上;管道運輸產品比較單一,水,石油,天然氣,等等。

就水上運輸而言,好的港口,不凍不淤是基本條件。

杭州的水運,主要還是通過京杭大運河,錢塘江水深不大,海灣呈現喇叭型,受潮汐影響比較大,水文條件客觀上不大適合建造港口。

上海黃浦江,在市內就有大約60公裡的優良江河航道,水面較寬,河底深度8米以上,適合通行萬噸輪船,長江的水文條件更好,可通航裡程更長,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附近,所以黃浦江既是一個河港,也兼有海港特質,長江則是中國航運價值最大的河流,黃金水道,上海在近代崛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上海的港口與航道資源優勢。

杭州灣,東海近海,有比較豐富的深水良港資源,1995年,上海正式提出建設深水港,2005年,洋山深水港正式建成開港,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貨櫃碼頭,洋山深水港業務上屬於上海港,行政上屬於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2006年開始,「寧波舟山港」名稱正式啟用,2016年,「寧波舟山港」完成股份公司的整合,目前是世界上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目前,世界十大港口,有7個在中國(上海,寧波舟山,深圳,香港,廣州,青島,天津),另外3個是新加坡、韓國釜山、杜拜。

錢塘江,從安徽黃山、浙江金華衢州等地區發源,涓涓細流,匯成大川,滋養了衢州、金華、麗水、杭州、紹興等等大約一半的浙江陸地,在杭州灣與東海匯合,海納百川,走向世界。

江山如畫,故事如雲。

中國浙江,未來更美好!

相關焦點

  • 一江碧水向東流
    鄭婧伊「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全長6300餘公裡,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裡,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承載著中國約40%的人口。人們依江而生,沿江而興;舟楫往來,互通有無。兩岸青山,一江碧水,讓無數人魂牽夢縈。
  • 裡程碑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城之春>
    1947年10月,蔡楚聲完成了和鄭君裡聯合編導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包括《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上下兩集),由崑崙影業公司出品。   影片以軟弱的知識分子張忠良和具有中國傳統婦女美德的素芬為主要人物,以他們的家庭悲歡離合的遭遇為載體,以三條情節線索,講述了人們剛剛經歷過的十年(抗戰八年和「慘勝」後的兩年)。
  • 《一江春水向東流》——電影史重點
    Tips:真題呈現論述題:比較《一江春水向東流》和《偷自行車的人》的異同——2017年北師大對於戰時電影的呈現已經告一段落,今天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部戰後史詩片《一江春水向東流》。01、基本信息《一江春水向東流》是1947年由蔡楚生、鄭君裡聯合導演並編劇,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等主演的劇情片。
  • 【高手講堂】一江春水向東流
    而後股價幾經震蕩經過一個下跌通道,從日K線圖上觀察K線和5日、10日、20日均線猶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形成這種走勢的主要原因:(1)當主力將庫存全部清倉後該股價格就靠散戶的力量支撐著。而散戶的力量是渙散的、無序的,當第一批搶反彈失敗的散戶意識到要割肉退出時,很難在同價位找到接盤者,於是不得不低價而沽,形成價格位置下移。
  • 為什麼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不是「一江秋水向東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寫愁的千古絕唱。那麼,為什麼不是「一江秋水向東流」呢?這就要區別「愁」的兩個喻體「春水」與「秋水」的不同:春水的特點:春夏是漲水期,春水漸多,越來越多,動蕩,有些渾濁,急速流動……如「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寫出了春水漸生漸增,不停蕩漾。
  • 看,一江清水向東流!
    一江清水向東流,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夢想和希望,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宏圖。長風浩蕩,大江東去,創新發展的長江經濟帶正在崛起,一江清水向東流的美麗願景正在實現。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始終關注著中華大地上的大江大河,思考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辯證法則,謀劃著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的發展之道。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
  • 《一江春水向東流》小人物背後的大時代
    《一江春水向東流》分《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兩集,是一部在敘事跨度通戰前、戰時與戰後三個時期的銀幕史詩巨片。影片講述了進步知識分子張忠良一家在抗戰中的不幸經歷:老父慘死於敵人之手,弟弟忠民參加了抗戰遊擊隊;妻子素芬與老母四處漂泊,歷盡艱辛,最後流落上海街頭,素芬不得不到一家有錢人家做女傭;忠良飽經磨難,九死一生,與家人早已失去聯繫,最後到達後方都城重慶。
  • 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
  • 江邊一哥原創詩詞之一江清水向東流
    一江清水向東流文/江邊一哥一江濁水向東流三峽大壩也犯愁攔住了洪水下頭還未歡呼上頭又逢天漏一江濁水向東流三峽大壩也犯愁上也憂來下也憂左右為難急白了頭>希望今後有幫手多修水庫才有盼頭上下千裡不用憂一江清水向東流
  • 中國早期大片《一江春水向東流》拍攝前後
    在中國電影史上,沒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了那麼多磨難。它一經放映便成為當時最賣座的影片,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後,觀眾對這部影片的熱情也不減當年。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如何拍攝的?
  •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曲折奔流的「一江水」
    陶金(右)、白楊主演《一江春水向東流》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被讚譽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史詩影片在舊中國電影史上,沒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在製作過程中經歷過那麼多磨難,放映後又如此叫好、叫座。   影片導演蔡楚生1931年加入聯華影片公司,相繼執導了《漁光曲》《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一系列優秀影片。抗戰爆發後,他又積極拍攝了不少反映日寇侵華的電影,蟄居香港仍遭到日軍搜捕。他不得不夾雜在難民隊伍中顛沛流離,輾轉於桂林、柳州等地,並於1944年到達陪都重慶。
  • K線的300式「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解讀
    【善水論幣】  第60節:一江春水向東流  當第一根長陰線向下突破頸線位,以後可能出現幾根長陰線,這在國內股市的下跌初期是常見的。而後股價幾經震蕩經過一個下跌通道,從日K線圖上觀察K線和5日、10日、20日均線猶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 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勝景
    作者: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曾凡銀、焦德武  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馬鞍山考察時,強調要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
  • 《東亞之光》《一江春水向東流》等抗日電影一覽
    《東亞之光》《一江春水向東流》等抗日電影一覽 發表時間:2015-09-03   來源:    《一江春水向東流》  影片分為《八年離亂》《天亮前後》兩集,把抗戰前後近十年間的複雜社會生活濃縮到一個家庭的遭遇之中,形成了一個曲折哀婉的故事,是一個「政治批判和倫理道德批判高度結合的中國史詩正劇的典範」,不僅在藝術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而且在商業上也獲得大豐收,被譽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電影工業的巔峰之作。
  • [東向發展沿邊行之四]和縣一江春水向東流(組圖)
    和縣全面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  東向發展借力登高  和縣地處長三角邊緣,南京1小時都市圈內,安徽東向發展的最前沿  蔬菜是和縣東向發展的第一塊招牌、最顯眼的名片。僅每天清晨運到南京10多萬公斤的和縣蔬菜,在白雲亭蔬菜交易市場,就形成一個「場內市場」。被南京人稱為和縣蔬菜「四大名旦」的西紅柿、黃瓜、青紅椒和茄子在市場內更是唱主角,成為當地市民的搶手貨。
  • 「一江春水向東流」 陳道明劉嘉玲秘密拍戲
    經過道具師巧手,浦口火車站回到了70年前  雲集了胡軍、陳道明、劉嘉玲、袁詠儀等大牌明星的電視劇《一江春水向東流》3月12日一開機,就來到南京浦口火車站進行緊張的拍攝。
  • beyond海闊天空之於體壇的意義
    beyond的海闊天空是一個時代的最強樂章,「任然自由自我,永遠高唱我歌,走遍千裡,」唱出了那份灑脫和不屈,beyond的海闊天空響徹體壇的每個角落,因為它最能最大限度地激發運動員的好勝心,海闊天空之於體壇的意義,便是激勵著運動員永唱我歌,倒下了也要爬起來,贏了也不要驕傲,正所謂寧願站著輸
  • 錮禁——淺評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由蔡楚生、鄭君裡執導,白楊、陶金、上官雲珠、舒繡文主演的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之間的故事,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素芬則在對丈夫的思念中帶著婆婆艱難度日,後來她輾轉來到上海,在做幫傭時認出了忠良,忠良的所作所為讓素芬萬念俱灰,最後投身黃浦江……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得益於中國文化的「史說"傳統,講述了一個戲劇性很強的故事。通過一家人的生活遭遇表現了從抗日戰爭爆發到「慘勝竹前後將近十年問中國社會複雜的生話面貌。
  • 探秘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宗潭講述《一江清水向東流》的精彩故事
    更多內容關注「陳洪標寫字說畫」人物傳記 | 作家宗潭由軍旅作家宗潭總撰稿的六集大型紀錄片《一江清水向東流》,本月下旬將在中央電視臺首播。紀錄片歷時一年拍攝製作,宗潭不僅沿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的江河沿岸行走,居住在當地,探秘三江源的人文生態,而且也有驚喜的發現。請看下面的作家感悟。
  • 《一江春水向東流》:東方美學,悲歡離合的現實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中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現實主義電影藝術的最高峰——《一江春水向東流》。影片分為上下兩集——上《八年離亂》、下《天亮前後》。影片充滿現實性,主要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以抗戰前後普通家庭中的張柱良和素芬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