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筋方法,易筋經十二式,健身,氣功,易筋經,中醫經絡養生

2020-12-13 山大王健康達人

在醫療界,至今仍然有許多人不同意以下觀點:人體所有解剖結構不是孤立的,身體記憶(人體內部的信息存儲,不限於大腦)也是治療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醫療通常區分對待人體各個解剖結構,而要想讓醫療領導者和科學家接受新觀念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中國傳統養生學是祖國醫學偉大寶庫中的一份燦爛瑰寶,在促進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中,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顯示出它重要的價值和巨大的優越性。

醫學的最初起源,源於動物生存的本能。自從有了人類,就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疾病發生,為了繁衍生息,人類註定了同大自然與疾病作鬥爭。原始人類沒有任何醫治疾病的方法,在大自然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發現了砭石錐刺具有鎮痛、療疾的作用,於是遠古時期砭石療法就誕生了。這個時期大約在一萬四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到了新石器時代,砭石已成為專門的醫療器具,其形狀有圓形、尖錐形,還有能夠切割的刀狀砭石等。到了商代在現今河南流行了玉質砭石針的劍形玉石刀,它與古九針中的鈹針相似。

氣功,易筋經,中醫經絡養生

養生,即養生保命,又稱攝生、道生、衛生、保生、養性等,指利用多種方法調養形神,以祛病強身,防病避害,延年益壽。養生是中醫學的特色之一,兩千多年前古人已記載預防疾病和保健(治未病)的重要性,這也是中醫學中預防醫學思想的精髓所在。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在《素問·上古天真論》《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了養生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氣功,易筋經,中醫經絡養生

不妄作勞。」「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現代醫學也越來越強調預防的重要性,如「一級預防」概念的提出和其臨床指導作用,而這正與中醫學中「治未病」的思想不謀而合。

中醫康複方法古稱將息法、善後法、調攝法,或稱調理、調治、調養等,除針灸、按摩、氣功、中藥、食療,以及藥物外治的燻、洗、燙、浴、敷、貼、搽等療法外,尚有屬於物理治療範圍的熱療、冷療、光療、聲療、泥療、砂療、磁療、水療等;屬於精神情志治療範圍的以情制情法,文娛、音樂、舞蹈療法等; 屬於作業療法範圍的彈琴、書寫、繪畫等;屬於體育療法的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武術、跑步等。

氣功,易筋經,中醫經絡養生

這些理念和方法,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出了無可替代的傑出貢獻。從廣義來看,中醫養生學包含了預防養生與疾病養生兩方面的內容,後者又具有了現代康復醫學的康復宗旨,就是讓殘疾者、老年病者、慢性病者更好地回歸社會。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卻始終是其學術思想的核心。這與現代醫學中康復預防的「三級分層預防」思想不謀而合。

中醫講「筋長一寸,壽延十年」,傳統中醫認為,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一條大筋,從頸部開始引向背部,經腰、大腿、小腿、腳至腳心。它就像經絡穴位,並無有形的位置,但是當你接受治療的時候,就會感到這條筋的存在。人們在工作或者學習中由於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坐立姿勢不正確,或者缺乏充足的運動,運動方法不科學,運動不當,會使肌肉產生反射性收縮和痙攣,就會造成筋縮。

拉筋方法,氣功,易筋經,中醫經絡養生

易筋經不是「氣功」,是武功基本功。不要拿氣功那套什麼「意念」、「氣感」來追求易筋經的效果。

易筋經有多個版本,目前,許多人練習的是易筋經十二式。但是不少人都覺得練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希望的效果,甚至沒什麼不同的感覺。究其原因,是因為一些易筋經的表演者(講授者)沒有說清楚,或者自己就不知道,練習易筋經的關鍵竅門是什麼。

多數練習者非常在乎動作的複雜,好像動作越多,越複雜,這個功才好,才會有效果。那些表演者也是一樣,總是把動作做得很複雜,還有許多模仿動作。

拉筋方法,氣功,易筋經,中醫經絡養生

而且,以為易筋經就是「拉筋」,故意把動作做得七繞八繞、東扭西扭,又像廣播操,又像舞蹈。這是不會有什麼效果的,起到的作用就是舒活筋骨,活動關節。《黃帝內經》明確記載:骨正筋柔、氣血自流,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日常生活中的習武氣功瑜伽鍛鍊都屬於拉筋運動。

易筋經是類似抻面一樣的對身體的拉伸,使周身關節、肌肉得到放鬆和鍛鍊,達到氣血暢通的目的,是氣與力的緊密配合。從中醫學來說,經絡和氣血循環是相輔相成,經常拉筋,五臟六腑也會跟著活動,更加延年益壽

易筋經既然是內家功法,就不能按照長拳那種外家功法練習,要內練一口氣,而不是外練筋骨皮。練習易筋經之前,最好練出丹田之氣。否則,可能就要花更長時間才有內功的感覺。

拉筋方法,氣功,易筋經,中醫經絡養生

易筋經,健身,氣功,下面以「倒拽九牛尾」為例說明一下。功法書中說,應該氣注雙膀,緊握雙拳,有前後拉伸的力,以意引氣,氣布胸際,並至少3次真氣呼吸。(實際的感覺是,吸氣時能感到一股熱流充滿胸部,並從上向下直灌湧泉,呼氣時,一股熱流從湧泉沿後背到雙肩,直灌雙臂、雙拳)。氣功(炁功)是一種中國傳統的保健、養生、祛病的方法。古代或名「丹道」,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身,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鍊方法。

而不少演練者,做一些花哨複雜的動作,還去模仿拽牛尾巴的樣子,那是沒用的。達摩祖師為了讓學習者理解,就用了「倒拽九牛尾」的比喻,並不是讓你模仿拉牛尾巴的樣子和動作。練對了,你就理解「倒拽九牛尾」的比喻是很貼切的,完全表達了練功的內在感受,就是氣貫周身、氣注雙膀的那種力量感。

拉筋方法,氣功,易筋經,中醫經絡養生

首先,雙手(掌)交叉從下方向上緩緩舉起,同時緩慢吸氣,類似韋陀獻杵第三式的雙手託天,然後,向上一撐,同時呼氣。然後,雙手從兩側向下緩緩方法,同時吸氣,放下後,用力握拳,同時呼氣。接著大弓步做倒拽九牛尾式,就是雙手握拳伸臂,要胳膊與肩膀成一條直線,目視弓步前腳方向的拳頭,就像用後面的手拉著老牛的尾巴。

同時,站定不動,吸氣(綿緩深長),氣貫周身(前提是要先練好丹田之氣,否則沒有氣貫周身的感覺的,怎樣練,這裡不講述),意注雙膀,拳頭用力向外拉雙臂。呼氣,同時雙拳握緊,雙腳踏實。這套動作重複3個呼吸以上。收勢,雙手從下方緩緩交叉舉起,同時變掌,重複雙手託天動作。

相關焦點

  • 健身氣功易筋經十二式之二式韋馱獻杵圖解和視頻教學
    健身氣功易筋經十二式之二式韋馱獻杵視頻:功理與作用:疏理上肢等經絡,調練心肺之氣,改善呼吸功能及氣血運行的作用。口訣:足趾拄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 健身氣功——易筋經的陰陽運動原理
    健身氣功易筋經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它雖然動作簡單,但內涵豐富,不單是一種易學易練,健身效果明顯的健身養生方法,而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縮影。習練健身氣功易筋經的過程,就是體悟和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
  • 中醫養生學,暢通經絡,經絡養生,中醫養生
    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從而養助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御精神,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旺盛。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中醫養生學,暢通經絡,經絡養生,中醫養生,一旦經絡阻滯,則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因此,《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 健身氣功易筋經十二式之預備勢圖解和視頻教學
    健身氣功易筋經十二式之預備勢視頻:糾正方法調息數次,逐漸進人練功狀態。功理與作用寧靜心神,調整呼吸,內安五臟,端正身形。
  • 十四經絡與健身氣功(二)
    本經有9個穴位,健身氣功功法動作常刺激的穴位主要是極泉、少海、陰郄、神門、少衝穴。、圓轉運動,刺激手三陰經絡的太極養生杖神針定海。本經有19個穴位,健身氣功功法動作常刺激的穴位主要是少澤、後溪、養老、小海、聽宮穴。
  • 健身氣功「調身」與「養生」
    養生也稱攝生,即治未病,是通過各種措施,達到體質增強、防治疾病、延長生命的目的。調身與養生的關係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古樂篇》,其中就有用「宣導」作用的「舞」來治療「筋骨瑟縮不達」之疾的記載。《黃帝內經》也有「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等調身養生的記載。通過調身達到養生的目的,可見於不同的稱謂,如:導引養生、運動養生等。健身氣功突出一個「調」字,通過其所特有的身形和肢體調控方法達到養生的目的。
  • 健身氣功易筋經十二式之四式摘星換鬥勢圖解和視頻教學
    健身氣功易筋經十二式之四式摘星換鬥勢視頻:左摘星換鬥勢:動作一:兩腳跟緩緩落地;同時,兩手握拳,拳心向外,兩臂下落至側上舉(圖20)。隨後兩拳緩緩伸開變掌,掌心斜向下,全身放鬆;目視前下方(圖21)。
  • 經筋系統與少林易筋經
    在中國的第一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這部典籍中,經絡的概念貫穿於全書。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脈是主幹,絡脈是分支。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中國傳統醫學認為,人體的氣血是依靠經絡來完成運行的,進而濡潤四肢百骸,經絡通暢則氣血調和,身體健康。
  • 青城秘傳易筋經練法,簡單易學,持之以恆必見奇效
    易筋經是古代導引法之一,其中蘊含了傳統文化深刻的哲學內涵。易筋經容納了佛道兩家的哲理,又有醫家的經絡、養生的內涵等等。隨著易筋經的發展,以易筋經冠名的武術功法層出不窮,最基本是古本易筋經十二式,除此之外,還有少林養生八段易筋經,峨眉有僧門十三式易筋經、杜門八大勁易筋經等等,武當也有內功易筋經傳世。峨眉還有一種易筋經練法,稱之為峨眉青城二十四式易筋經。
  • 靜定和易筋經禪修營上海第二期
    然然第一期《靜定初修和易筋經韋陀12式》禪修營自8月9-10日成功舉辦後,在社會上和廣大學員中產生了熱烈的反響和極大的關注。近來廣大的易筋經愛好者紛紛來電詢問然然後期針對該活動的舉辦計劃和時間安排。為回饋新老學員,然然特在金秋季節舉辦第二期《靜定初修和易筋經韋陀十二式》禪修營,誠邀您及您的家人、朋友參加。
  • 國家體育總局氣功中心明確11種健身氣功推廣功法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 日前,國家體育總局氣功中心發出《關於健身氣功推廣功法目錄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明確了包括易筋經、八段錦等11種健身氣功功法。公告表示,健身氣功作為國家體育總局正式開展的第62個體育項目,長期以來為增進群眾身心健康、弘揚優秀健身養生文化和促進社會和諧做出了積極貢獻。然而,近段時間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自詡「氣功大師」等名號,替人消災治病、利用迷信聚斂錢財損害群眾健康,甚至擾亂社會和諧等不良現象。
  • 2020年順義區首屆「健康杯」健身氣功活動展示
    由順義區體育局、順義區政法委、順義區總工會、順義區婦聯主辦,順義區健身氣功協會承辦的2020年順義區首屆「健康杯」健身氣功活動展示於10月24日在體育局籃球館舉行。來自全區16支參賽隊,近200名健身氣功愛好者參加了此次比賽。
  • 中國健身氣功走進舊金山聯合廣場
    易筋經、五禽戲、八段錦,這些中國健身氣功功法在現場由來自中國的名家名師一一演繹,動作舒緩從容,呼吸吐納間蘊藏力量。隨後,來自美國少林寺文化中心的成員獻上易筋經、七星拳、少林硬氣功等表演。 中國駐舊金山副總領事查立友在致辭中表示,健身氣功是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正確拉筋可延壽,錯誤拉筋反而要命~快改
    拉筋在我們生活中太常見了,跑步前、健身前要來一遍,即便在公園鍛鍊也少不了。網上關於拉筋的攻略特別多,涵蓋背拉腿拉全身拉,清一色稱愛上拉筋後,腰不疼背不酸,整個人神清氣爽的……這真的那麼神奇嗎?其實,適當拉筋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
    《健身氣功發展史》和《健身氣功·八段錦》兩本新教材主編崔樂泉、楊柏龍分別介紹了所編的教材,並進行了籤名贈書活動。·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等系列功法叢書,限於種種原因,僅對編創推廣的各種功法進行了簡要介紹,未能就功法功理等深層次問題進行系統闡釋。
  • 在家也可練易筋經
    經常在金庸古龍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打通任督二脈」、「易筋經」等武功巔峰之學,本周四竟然出現在了《百科全說》現場,不過帶來這些招式的可不是什麼武林高手,而是上海傳承導引醫學研究所所長,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本易筋經」
  • 圖解易筋經六式
    任脈主血、督脈主氣,二脈通則氣血足,由經絡到五臟之腎,腎主骨,骨生髓。少林易元洗髓功,是本源養生的集大成者!通過「吐納、開筋、垂吊、拍打、拉伸、打坐」6 個步驟,打通任督二脈、洗滌骨髓、淨化血液、激活幹細胞,激發強化人體本源力量。易筋一經,亦是奇妙無窮。易者,換也;筋者,筋脈也。易筋雲者,蓋言去其原本贏弱無用之筋,而易以堅強有用之筋也。
  • 文旅部發布名單 天台山易筋經、椒江送大暑船擬入非遺
    台州有2項榜上有名,分別是天台縣的天台山易筋經和椒江區的送大暑船。天台山易筋經是天台縣申報的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項目,該名單中此類項目全國共27項。天台山是道教南宗發祥地,《易筋經》為道教經典,是徒手修煉的氣功健身項目,通過吐納貫氣,肢體延伸,內外兼修,以達到活動筋骨,強身健體的目的。
  • 全國健身氣功•明目功、校園五禽戲師資培訓班在湖北舉辦
    國家督學、原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司長蔣志學,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國內發展部主任張徵,湖北省體育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王煦等出席了開班儀式。 此次培訓班為期三天,培訓內容為健身氣功•明目功青少版,校園五禽戲小學版,校園五禽戲初中版與校園五禽戲高中版四套功法。
  • 健身氣功成為國家倡導的養生保健方法
    大力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健身氣功(如八段錦)等養生保健方法,推廣體現中醫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和養生的社會氛圍中,健身氣功以其獨特的健身功效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