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名山東籍開國將軍隕落 臨終交代一切從簡

2020-12-23 半島網官網

  5日,齊魯晚報記者從孫幹卿將軍身邊親友及工作人員處獲悉,最後一名山東籍開國將軍孫幹卿於1月5日凌晨3點21分安詳離世。臨終之前,孫幹卿將軍交代要一切從簡。據孫幹卿將軍身邊的友人說,他平日非常低調,待人很親切,日子也很簡樸,在他的身上,特別具有山東人特有的氣概和秉性。

帶團第一個「過江」

  孫幹卿是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梧臺鎮北安合村人, 軍旅生涯,是從他的家鄉開始的。1937年,19歲的孫幹卿趕到濟南,準備參加省立中學的考試時,日本飛機撒來傳單,揚言要炸平濟南。「日本鬼子和漢奸在我們的土地上非常猖獗,我沒法繼續上學。」孫幹卿回到家鄉後,加入了臨淄抗日誌願訓練團,開始了投筆從戎的生涯。半年後,黑鐵山起義開始了,那是孫幹卿打的第一仗。

  當時,孫幹卿和其他戰士抓起借來的幾條槍,跑到張店參加起義部隊,在辛店附近打了一仗,繳獲一支手槍、一把大刀,消滅了日本的一個小分隊。「吉田十二本藤太郎!」2016年,對採訪的記者回憶這場戰爭時,當時97歲的孫幹卿仍然能清晰地說出被打死的日本小隊長的名字。

  八年的抗日戰爭,孫幹卿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十團排長、副連長、連長,第三旅九團營長,清河軍區清中獨立團副團長,一直在山東境內戰鬥,從魯中打到渤海。

  抗戰勝利後,孫幹卿奔赴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7師20團團長、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17師50團政委、團長,第四野戰軍43軍128師參謀長。參加了山海關保衛戰、四平保衛戰和保衛臨江戰鬥、遼瀋戰役和渡江戰役等。


孫幹卿1984年9月於雲南昆明解放新村6號指揮所介紹陣地情況

  1949年4月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悍然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當天夜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按照預定部署發起了渡江作戰,而第一個過江的部隊,就是孫幹卿所帶的團。

65歲仍扔披掛上陣

  1956年,孫幹卿從海南軍區參謀長調任廣州軍區炮兵司令員,參加並指揮了「炮打金門」戰役。1961年8月,孫幹卿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

  當時一直幹著陸軍的孫幹卿接到上任炮兵司令員的任命時,是有些著急的。他不顧炮校的拒絕,特意跑到軍區司令部,要求到炮校學習,不讓他學習他就不當這個司令員。於是在炮校的高級速成班,系統地接受了訓練。

  孫幹卿的「倔」是出了名的,所以最艱巨的任務,最危險的戰鬥,都喜歡交給孫幹卿來做。1984年,時任昆明軍區參謀長,已經65歲的孫幹卿突然接到一個命令:「指揮邊境炮擊戰。」提到這次臨危受命,老將軍語氣鏗鏘:「別的什麼都可以講價錢,打仗這個事不能講價錢,打死也不能當孬種!」

  他親自到前線,率偵察兵,爬山察看地形。當時山高、林密、氣候多變,孫幹卿帶領部隊一項一項研究解決,親手擬定了老山戰役和者陰山戰役的作戰方案。根據偵察情況,從友鄰部隊調入一個炮兵團,並指揮炮兵團提前預演了一次,幾天後,我軍以絕對的炮火優勢取得了勝利。

  這一仗後,同年9月,孫幹卿退休了,為金戈鐵馬的生活,畫上了一個句號。

每天都看山東新聞

  接觸過孫幹卿的人都說,首長很健談,聲若洪鐘。孫幹卿說,說話聲音大,是因為他的耳朵在打仗的時候被炸彈給震壞了。在一次戰鬥中,孫幹卿組織兩挺機關槍掩護送炸藥。炸藥在離他不遠的地方響了,耳朵被震出了血。


2016年11月29日,97歲的老將軍孫幹卿接受採訪。

  在2010年接受採訪時,談及自己的退休生活,孫幹卿仍然保持著嚴格的自律,早晨5:30起床,起床後喝杯白開水,再喝一杯麥片,然後就出去散步。中午睡一會兒,晚上6:30開始看電視,看山東電視新聞,7:00看中央臺的新聞聯播,7點以後,看《軍事報導》,8點看深圳臺港澳臺直播,8:30看中央4套《海峽兩岸》,9點鐘上床,5分鐘就睡著了。

  有人說孫幹卿拿得起放得下,孫幹卿說,「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啊!我們的國家一天一個新變化,人民群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這是過去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我們奮鬥一生為的不就是這些嗎?」

  隨著孫幹卿將軍的離世,山東籍開國將帥已無人健在。

  2017年8月1日,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曾推出《致敬老兵》特別報導,當時健在的山東籍開國將帥有張玉華、劉中華、李耀文、孫幹卿、劉振華、楊斯德。為了記錄他們的故事,更為了向他們致敬,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奔赴北京、南京、青島等地,聽他們再次講述那些烽火崢嶸的歲月。因為各自身體狀況所限,當時共有4位老將接受了採訪,其中就包括孫幹卿將軍。

  但歲月無情,從2017年到今天,幾位山東籍開國將帥已相繼逝世。

延伸閱讀

開國將軍中僅剩14人健在

  記者查詢發現,孫幹卿將軍逝世後,目前健在的開國將軍目前尚存14人,他們基本都是在紅軍時期就參加革命,平均年齡已在百歲上下。

  健在的14名開國少將中,1955年授銜的有6人,1961年授銜的有3人,1964年授銜的尚存5人。

  其中,1955年授銜的6名健在將軍分別是:原瀋陽軍區副政委鄒衍(1915)、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1915)、原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熊兆仁(1912)、原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方槐(1917)、原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楊永松(1918)、原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黎光(1914)。

  1961年授銜的健在少將分別是:楊思祿、張力雄、姜鍾。

  1964年授銜的健在少將分別是:王扶之、陳紹昆、文擊、張中如、塗通今。

  上述14名開國將軍中,年齡最小的是出生於1923年的原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王扶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瑋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開國將軍楊斯德9月7日去世,享年97歲,山東籍開國將軍僅1位健在
    2018年以前,山東籍健在開國將軍最多,截止2018年9月8日,今年相繼有4名山東籍開國將軍去世,目前山東籍健在開國將軍只有1位。2018年,相繼有6位開國將軍逝去,4位山東籍貫,三位超過百歲。2018年9月7日,開國少將、原總政治部聯絡部部長、原中共中央對臺辦公室主任楊斯德,因病於2018年9月7日凌晨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逝世,他被譽為策反將軍,1944年,楊斯德協助谷鳳鳴等爭取了莒縣偽軍莫正民部3500餘人起義。
  • 參與指揮炮擊金門,最後的山東籍開國將帥走了
    媒體報導:今天上午,開國少將、原昆明軍區參謀長孫幹卿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值得注意的是,他是最後一位山東籍開國將帥。他的離開,帶走了一個時代。孫幹卿是山東省臨淄縣(今淄博市)人,曾任第四野戰軍師參謀長、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參謀長,昆明軍區參謀長、司令部顧問等職。參加了四平保衛戰和臨江、遼瀋、平津、海南島等戰役。
  • 他們是首授開國將軍,同為山東籍人,海軍領域都任過職,至今皆健在
    1955年,新中國首次實行軍銜制,授予將帥軍銜者達1000多名,他們見證了新中國的成長足跡,為革命事業建立了卓著的功勳,包括後來的1961年和1964年晉升的少將軍銜,統稱為開國將軍。其中首次授銜且至今健在的將軍卻寥寥無幾了,僅有八位,分別為熊兆仁將軍、詹大南將軍、黎光將軍、鄒衍將軍、劉中華將軍、方槐將軍、李耀文將軍和楊永松將軍。
  • 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
    李姓,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是我國人口第二大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李姓也是第二,有110位開國將軍。其實李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在1955年的時候是排第一,不過在1955年後,李姓僅有38人晉升為少將,而張姓有49人晉升為少將軍銜,就這樣,開國將軍姓氏排名下調到第二。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李姓五位百歲開國將軍分布在四個省份,山東籍最多,有兩位。
  • 1614名開國將軍中少將僅存49人 其中山東籍9人
      張震的逝世,意味著我國最後一位開國中將離開了人世。那現在我國還有多少位開國將軍活著呢?  1955年至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期間,共計有1614名高級軍官獲授將帥軍銜。
  • 上將王建安、參戰大滿貫:他要求子女從簡,但為何無人追悼?
    他是新中國開國上將,他臥病在床依然指揮戰鬥,他從未缺席中國任何一場戰爭,然而卻要求子女一切從簡,不需要任何人悼念,只想要靜靜地走。他是英勇戰士,他是鐵血將軍,他的名字叫做王建安。起義軍後來被編入紅軍隊伍,在多次戰役中,王建安也顯示出戰鬥指揮的才能,逐漸的成為一名合格的指揮員。尤其在六路圍剿中,在師長犧牲的情況下,獨自指揮戰鬥,挫敗敵人的進攻。抗戰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王建安隨部隊駐守山東地區。
  • 開國將領離世後不入八寶山,反而將骨灰撒在巨石旁,這是為何?
    ——毛主席鄭維山,是新中國的開國將軍,他早年跟隨中國共產黨南徵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他的軍銜是中將,但毛主席把他和許世友上將並列,說明主席十分認可他的功績。不管是戰爭時期,還是建國後的和平時期,鄭維山將軍都做出了很多突出貢獻。可是這麼一位開國將領,死後卻不入八寶山。
  • 1961年山東籍開國將軍:47年軍旅生涯,身經百戰!
    61年山東籍開國將軍,他是唯一健在的:47年軍旅生涯,身經百戰!從18歲參軍,到65歲退休,47年軍旅生涯。新中國有9次授銜,共誕生了1614位開國將軍,其中1961年有218位軍官晉升少將軍銜,而他就是其中一位,他的特殊之處是,他參加過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那是一場惡戰。
  • 胡姓開國將軍大全:胡姓有多少開國將軍?一目了然!
    胡姓開國將軍大全:胡姓有多少開國將軍?一目了然!胡姓在近代人才輩出,有1位中將,18位少將,其中有三位百歲開國將軍。胡姓開國將軍都有誰?知道嗎?哪個省份的胡姓開國將軍最多?胡姓開國將軍大全,解決你的疑問,讓你一目了然!
  • 最後一位湖北籍開國將軍走了
    最後一位湖北籍開國將軍走了!10月27日,開國將軍殷國洪在青島病逝,享年106歲。他也是目前最年長的開國將軍。29日,有媒體聯繫了黃岡市紅安縣委宣傳部和紅安將軍網,對於網傳「開國將軍殷國洪去世」的消息,紅安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是真的」。
  • 大閱兵中敬禮的張玉華將軍兩頁紙遺囑曝光:喪事從簡「十不」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政治部人民前線報社旗下微信公號「人民前線」(ID:njjqrmqxb)9月16日消息,9月10日凌晨2時37分,101歲的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
  • 徐州籍開國將軍一覽:江蘇籍開國將軍,徐州籍最多!
    此前,筆者的稿件有誤,其實江蘇不止7位開國將軍。江蘇有1位中將和16位少將。1955年首授開國將軍有吳人鑑中將(1909年出生,江蘇省常州市人)和周文在少將(生於1906年,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梅嘉生少將(生於1913年,江蘇省直管丹陽人),其他的14位開國將軍均為晉升少將。徐州籍開國將軍一覽:江蘇籍開國將軍,徐州籍最多!
  • 最後一位開國中將張震逝世 健在的開國將軍還有誰
    那個時期,張震將軍住工棚,吃乾糧,察山視水,不恥下問,鑽研水利知識,遂被稱為「半個水利專家」。  1980年底,葛洲壩水利工程指揮部成授臺電話報告張震將軍,葛洲壩工程即將截流。張震將軍詢之極詳:採取什麼辦法截流?決戰的龍口在哪裡?準備石料多少?機動車輛多少?萬一截不住怎麼辦?長江現在的流量是多少?洩水閘修得怎麼樣?快到合龍時上下遊水位差有多少?流速有多大?
  • 汪姓有多少開國將軍?汪姓開國將軍大全,告訴您答案!
    1955年-196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被授予少將或以上軍銜的統稱開國將軍,有1614位開國將軍,家族文化延續了幾千年,是中華文化根本,對促進中國社會的和諧、穩定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那麼汪姓開國將軍有多少?汪姓起姓於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東以邑為姓的汪姓,是我國早期歷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帶。
  • 兩位山東籍將軍的交接
    軍改助推強軍夢廣州軍區善後辦主任易人,兩位山東籍將軍實現交接。
  • 王姓開國將軍102位,五位百歲開國將軍,他享年107歲,最長壽!
    王姓開國將軍數量,姓氏排名第三,有102位開國將軍,1955年有王樹聲大將,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王新亭5位上將、10位中將以及48位少將,總計有64位開國將軍。當時王姓的開國將軍,也是在各姓氏中位列第三。1955年李姓有72位開國將軍,張姓有71位開國將軍。1955年後,王姓有38人晉升,成為開國將軍第三大姓氏。
  • 他是山西唯一的高姓開國將軍,來自太原,曾任正兵團職務!
    高姓有多少開國將軍?答案是13位。在高姓開國少將中,陝西高姓開國將軍數量最多,分別是高文智將軍、高維嵩將軍、高朗亭將軍,高朗亭將軍是延安市第一任市長,他1936年擔任延安市長。總體來說,高姓還是北方居多,那麼我們山西唯一的高姓開國將軍來自哪兒?答案是山西太原市。前面筆者說過,山西太原唯一的張姓開國將軍是張政少將。
  • 大別山走出的新縣籍開國將軍
    大別山中的河南省新縣素以「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而著稱。新縣在共和國十大開國「將軍縣」中居第六位,這裡共走出了43位開國將軍。擔任過共和國大軍區司令員職務的,這個縣走出來的開國將軍佔近二分之一。
  • 罕見:他姓張,是安徽籍開國將軍,相繼任平壤、漢城衛戍司令!
    說起安徽的開國將軍,你會想到誰?六星級開國上將洪學智,還是特工之王李克農?他姓張,是安徽籍開國將軍,相繼任平壤、漢城衛戍司令!你知道安徽有幾位張姓開國將軍嗎?(末尾有答案)。湖北是張姓是開國將軍第一大的省份,張姓也是開國將軍最多的姓氏,張姓有120位開國將軍,那麼我們安徽有誰擔任過平壤、漢城衛戍司令!
  • 93大閱兵和春晚上敬禮的百歲將軍今晨辭世 去世後將捐獻器官
    今天凌晨2:37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將軍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1歲。張玉華將軍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在世時總計捐獻40萬人民幣和2萬斤大米,去世後還捐獻出了自己的可用器官。並且囑咐子女:自己的喪事一切從簡,不設置靈堂,不搞遺體告別,不保留骨灰。謝絕外地親朋好友來寧弔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