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必備:一文講清HR三支柱(HRBP,HRCOE,HRSSC)

2020-12-20 阿布的分享

隨著HR三支柱體系在騰訊,華為,阿里等大企業建立,落地,實踐,也有越多越多的大公司HRBP出來做分享,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和HR開始關注到HR三支柱。

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對HR三支柱的理解只停留在概念或者企業HRBP分享的案例中。

今天阿布就來給大家講講HR三支柱的前世今生,實際使用和具體的工作內容,幫助大家更深入的理解HR三支柱。

1HR三支柱的前世今生

HR三支柱模型,也稱HR三駕馬車,這個概念由大衛·尤裡奇(Dave Ulrich)在1996年提出,無論是HR三支柱還是「跨界」&「混搭」,目的都是「Alignment」& 「Segmentation」。「Alignment」與公司業務一致;「Segmentation」精準定位創造價值。

2為什麼從HR六大模塊到HR三支柱?

HR部門在公司裡面,作為服務支撐部分,根據業務的類型,分為六大模塊(有關六大模塊的介紹,可以看阿布的文章:HR入門必備:一文了解HR六大模塊),這個模式把HR部門跟業務部門分開,日常工作是否是大量的事務性工作?每天刷簡歷,下簡歷,約面;籤合同,做員工異動,整理檔案;做報表,統計這個率、那個率;安排培訓,做助教,偶爾講講企業文化。

HR做久了就發現好像自己只會事務性工作,而不會高端一些的工作,貌似對企業只有支持,沒有幫助。

這時候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你懂業務麼?我見過許多HR認為自己就是管理者,業務團隊要聽自己的。也和這些HR聊過天,問很多制度為什麼提出來,答案基本都差不多——不這麼規範,工作做不完。所以很多HR並沒有從業務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

Aon Hewitt全球諮詢經驗和研究證明,人力資源部可以成為業務驅動力,關鍵是HR自身的運作模式要發生變化。從人力資源組織設計入手,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和思路幫助HR更好支持業務增長。

其核心思想就是把人當做「資本」而不是「資源」,將「人力資本」當成一項業務來經營,重新定位了人力資源部門,從職能導向轉向業務導向,要求HR要像業務單元一樣運作,以實現業務增值,在這個業務單元裡,有人負責客戶管理、有人負責專業技術、有人負責服務交付,於是對HR組織進行了重新設計,將HR的角色一分為三,即HR「三駕馬車」。實踐證明,這種業務模式的變化更有助於提升HR的效率(HRSSC)和效能(HR-COE和HRBP)。

我們可以用簡單粗暴地方式來理解,把人力資源部門想像成一個公司,HRCOE是研發,負責開發和改進產品,HRSSC則是生產,負責流水線上生產產品,HRBP則是銷售,負責賣產品,把人力資源服務銷售給業務部門。這樣理解不是很全面,但是容易搭建一個簡單的模型去供人理解。

3 三支柱模型

我們看上面這張圖,三支柱模型裡面,三個角色各司其職。

HR-COE(Centre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人力資源專業知識中心或人力資源領域專家),精通某一領域的人力資源專家,為業務單元提供人力資源方面的專業諮詢。

定位:HR的領域專家,確保設計一致性,建立HR專業能力,提升公司人力資源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有效性,並為HR BP服務業務提供技術支持。

包括人力資源規劃、人事測評、培訓需求調查及培訓方案設計、績效管理制度設計、薪酬設計和調查等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同時幫助 HRBP 解決在業務單元遇到的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專業性較強的難題,並從專業角度協助企業制定和完善 HR 方面的各項管理規定,指導 HRSSC 開展服務活動。

通常扮演如下幾個角色:

設計者:運用領域知識設計業務導向、創新的HR的政策、流程和方案,並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管控者:管控政策、流程的合規性,控制風險;

技術專家:對HR BP/HR SSC、業務管理人員提供本領域的技術支持。

對於全球性/集團型的大型公司來說,由於地域/業務線的複雜性, HR COE需要為不同的地域/業務線配置專屬資源,以確保設計貼近業務需求。其中,總部COE負責設計全球/全集團統一的戰略、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指導原則,而地域/業務線COE則負責結合地域/業務線的特點進行定製化,這樣的COE設置可以實現在全公司一致的框架下,允許業務所需的靈活性。

HRBP(Business Partner 人力資源業務合作夥伴),溝通協調八面小能手的人力資源業務合作夥伴

RBP既要熟悉HR各個職能領域,又了解業務需求,既能幫助業務單元更好的維護員工關係,處理各業務單元中日常出現的較簡單的HR問題,協助業務經理更好的使用各種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和工具管理員工。

同時,HRBP也能利用其自身的HR專業素養來發現業務單元日常HRM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從而提出並整理發現的問題交付給人力資源專家,採用專業和有效地方法更好的解決問題或設計更加合理的工作流程完善所在業務單元的運營流程。

通常扮演如下幾個角色:

戰略夥伴:在組織和人才戰略、核心價值觀傳承方面推動戰略的執行;

解決方案集成者:集成COE的設計,形成業務導向的解決方;

HR流程執行者:推行HR流程,支持人員管理決策;

變革推動者:扮演變革的催化劑角色;

關係管理者:有效管理員工隊伍關係。

HR BP往往貼近業務進行配置,通過「指導員配到連隊」,確保管理人員得到有效支持。業界往往根據BP/全職員工服務率配置BP;不同的組織HR對業務的支持程度和業務的複雜度不同,BP服務率存在差異。

HRSSC:HR-SSC(Shared Service Centre共享服務中心),穩打穩紮做好基礎服務工作的人力資源共享中心,將企業各業務單元中所有與人力資源管理有關的基礎性行政工作統一處理

比如員工招聘、薪酬福利核算與發放、社會保險管理、人事檔案、人事信息服務管理、勞動合同管理、新員工培訓、員工投訴與建議處理、諮詢服務等集中起來,建立一個服務中心來統一進行處理。

定位:HR的標準服務提供者,確保服務交付的一致性,提供標準化、流程化的服務,使主管和HR從操作性事務中釋放出來,提升HR整體服務效率。

通常扮演如下幾個角色:

員工呼叫中心:支持員工和管理者發起的服務需求;

HR流程事務處理中心:支持由COE發起的主流程的行政事務部分(如:發薪、招聘);

HR SSC運營管理中心:提供質量、內控、數據、技術(包括自助服務)和供應商管理支持。

HR SSC是HR效率提升的驅動器,其使命是為HR服務目標群體提供高效、高質量和成本最佳的HR共享服務。為此,HR SSC通常的需要一個分層的服務模式來最大化工作效率。

4 HR三支柱模型的適用條件

並非所有的企業都適用於三支柱模式,但這個設定不影響其他類型企業按需轉型,按需去發展適應本企業的單個HRBP,而完整的架設三支柱模式的公司,適用條件主要有:

1)企業具有一定的規模:企業有龐大的下屬子公司或者機構,員工數量眾多;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中均設立人力資源部,且各人力資源部均重複性的設立了很多職能相似的部門;

2)人力資源活動的相似性:各子公司或下設機構的人力資源活動有較高的相似性,可以將某些人力資源工作從下面收歸到集團層面來進行統一處理;

3)公司高層領導的重視度:高層領導重視人力資源管理,有從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願望。

對於中小公司來說,可以藉助這個三支柱模型,把公司的人力資源服務組好,在一家中小型企業,基本是只有1名HR,甚至只有一個3人編制的綜合辦公室,負責行政人力工作,沒有專職的HR。這種情況下,綜合辦公室所從事的就是SSC的功能,日常事務類服務工作。老闆承擔起了COE的角色,為企業制定規則(雖然可能以綜合辦公室的名義發出去,實際都是老闆說怎麼定,辦公室代筆)。業務部門的負責人承擔起了HRBP的擔子,所有項目的執行落地都需要他們去推進。這個角度看,好像也很像三支柱嘛。

5 HR三支柱實操流程建議

01 招聘

COE:根據企業每年的戰略目標,制定年度的招聘計劃;整合招聘渠道;選擇適合本企業的招聘方法;設計並優化招聘流程;監督招聘過程等;

BP:與所在的業務部門經理確認招聘需求;擬定具體的崗位職責和任職要求、薪資待遇;協同用人部門經理面試、確認最終錄用人員;協助新錄用人員準備報到事宜;

SSC:根據BP送達的招聘信息,選擇合適的渠道發布招聘信息;收集、初步篩選簡歷並將簡歷發送給用人部門經理、安排面試等。

02 入職管理流程

COE:制定員工信息管理的標準操作流程;

BP:組織人才測評;傳遞用人部門審批意見;監督員工信息管理流程等;

SSC:協助新員工準確錄入自己的基本信息;及時更新員工薪資、信息數據等

03 培訓

COE:針對企業培訓需求,選擇合適的培訓機構和資源,以保證最佳的培訓效果;針對各業務部門的不同培訓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培訓課程;

BP:與所在部門經理溝通確定培訓需求;根據所在部門業務情況和發展目標,分析培訓需求,並提出可行的培訓課程建議;

SSC:及時跟蹤和反饋培訓效果;整理和發布免費的在線學習和培訓公開課等。

04 績效管理

COE:制定和完善集團所有的績效考核流程

HRBP:根據企業及部門戰略目標,協助所在部門經理及員工制定合適的年度績效考核目標;協助部門主管與員工進行績效反饋、溝通,共同修訂績效目標並制定改進計劃;監督指導和推進目標的完成和績效考核;

SSC :做好績效數據的保密和維護工作;核算績效工資;修訂員工薪資情況等。

05 薪酬管理

COE:組織薪酬市場調查,並評估本企業的薪酬狀況的競爭能力;根據調查結果起擬調薪方案;根據企業戰略及本年度財務預算,制定年度薪酬計劃;

BP:統計員工績效考核情況,制定所在部門每個員工的加薪及降薪情況;

SSC:更新和維護員工薪資及相應信息;統計考勤,並根據績效考核核算工資、發放工資、出具工資條等;統計薪資變化情況等。

6 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傑克-韋爾奇曾說過「人力資源負責人在任何企業中都應該是第二號人物」,但在中國,99%的企業都做不到。原因很簡單,人力資源部沒創造這麼大的價值——業務增長很快,但HR總在拖後腿。有些人說人力資源部是「秘書」,有人說人力資源是「警察」,在中國,真正認為人力資源部是「業務夥伴」的真是鳳毛麟角,但是我們要知恥而後,要向標杆學習。我們來看一看三支柱模型在騰訊阿里,華為他們的發展。

我們來看看騰訊的發展

2009年,騰訊員工超過6000人,公司層級有了變化。以前從員工到部門經理然後就是高管層,分為三級。後來增加了一個基層管理幹部的層級,為靈活高效地支持一線作戰單元人力資源工作,人力資源 BP(Bussiness Partner)團隊開始建立。

2010年,騰訊開始搭建 HRBP 崗位體系,HRBP 開始逐步完善。作為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共享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SSC)開始建立,為了更好地貫徹公司人力資源戰略和交付業務部門個性化的人力資源需求。而後才建立了HRCOE。

根據公司自身的發展,分步驟引入,使得三支柱模型在公司有很好的應用。

阿里巴巴的政委模式

阿里巴巴的HRBP是業界最好的BP,在阿里他們往往又被稱為「政委」。阿里巴巴的政委體系源起時間2004-2005年間,馬雲靈感來自於當時兩部熱播的軍事題材連續劇《歷史的天空》和《亮劍》。

馬雲一直在想如何保證在企業層級增多、跨區域發展成為趨勢的情況下,在一線員工中保證價值觀的傳承,同時在業務和人力資源培養方面提供更快捷的支持。馬雲喜歡用紅軍歷史來比照阿里巴巴的發展——阿里巴巴但是正處在要走出根據地、步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2006年前後,馬雲在阿里巴巴中引進了「政委體系」,從組織結構上分三層,最基層的稱為「小政委」,分布在具體的城市區域,與區域經理搭檔;往上一層大政委,與高級區域經理搭檔;再往上直接到了阿里巴巴的人力資源總監,最後這位人力資源總監直接向馬雲匯報。

華為的模式

2008年,華為首先在研發體系建立HRBP運作模式,將HRBP人員設到一線,目的是了解業務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更好地支撐業務的發展。 華為從2006年就開始探索HRBP模式,到2011年SSC正式上線,2012年逐步完善COE,把區域HR做延伸COE,三支柱基本成形,華為用了6-7年。

華為、騰訊、阿里巴巴,都是國內較早期引進三支柱模型的企業,他們的落地方式對國內企業有很多借鑑價值。

7 尾巴

HR三支柱轉變了人力資源管理思維,從專業導向轉變為業務導向,傳統HR不是不重視業務,而是往往習慣從HR自身職能出發,HR有什麼能力,就給業務部門輸送什麼,而HRBP模式側重需求導向,業務部門需要什麼,我們窮盡能力去滿足和支撐,從「我會什麼給什麼」的思路,轉變為「企業需要什麼,我給什麼」的服務思想,這也叫從供給導向到需求導向。

對於HR個人成長來說,HR可以從三支柱的SSC入門,喜歡管理溝通,業務的往HRBP發展,喜歡人力資源可以做深,往COE方向發展。也可以使的HR從繁雜基礎的事物中解脫出來,是「事務性HR」轉變為「策略型HR」的成長之路。

歡迎關注【阿布的分享】,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職場乾貨,HR知識,認知成長。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讚支持阿布哦

相關焦點

  • HR變革:什麼是HRBP及HR三支柱模型
    一、什麼是HRBPHRBP(HR BUSINESS PARTNER)沒有想的那麼難(don’t be afraid),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HRBP稱為人力資源業務合作夥伴。三、HR三支柱模型HR三支柱(人力資源三支柱)模式,是IBM基於人力資源管理大師戴維尤裡奇的思想,結合自身的人力資源轉型實踐提出來的。以三支柱為支撐的人力資源體系源於公司戰略,服務於公司業務,其核心理念是通過組織能力再造,讓HR更好地為組織創造價值。
  • 京東員工哀嘆:走異動流程,HR要求離職再入職,結果被hr坑得想哭
    結果,最後又告訴我有政策不允許回流京東現在基本在失業邊緣,工作經驗不滿一年,找不到好的工作,學歷背景自認為都不錯,不知道怎麼會落到這種境地,也找不到出路……太難受了,被hr坑的想哭……該員工更是表示到。
  • 阿里HR三支柱精髓,你理解了嗎
    > HR三駕馬車,其實就是HR三支柱。 HRBP這個概念是由美國教授大衛·尤裡奇(Dave Ulrich)在1996年提出的,而三支柱則是後面由企業在實踐過程中,慢慢清晰的,三支柱分別有三個角:
  • e-hr系統是什麼?極大節省了HR工作效率
    e-hr系統是什麼?簡單來講它通過集中式的人事核心信息庫、自動化的信息處理、員工自助服務桌面、內外業務協同以及服務共享,從而達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改進員工服務模式以及提升組織人才管理的戰略地位等目的。
  • 從華為鐵三角看HR三支柱落地
    小編小結對比華為鐵三角,HR三支柱落地不成功,主要原因:一責任不清,HRBP要承擔什麼責任講不清楚;二權利缺位,HR角色在公司的話語權小得可以忽略。小編小結HR三支柱對標的應該是華為系統部鐵三角,而不是項目鐵三角。
  • 網際網路公司優秀區域經理和hrbp搭班子的正確姿勢?
    一定程度上,很多區域經理對有區域hrbp這件事,內心是排斥的。感覺這麼一來,自己被監控起來,好想一言一行都沒之前那麼自在了。不免在雙方配合中種下排斥的種子。我們知道,對管理者來講,一是通過管理他人拿結果,必須籠絡一切可以推進區域目標的人和資源;二是,權力和責任必須匹配,權力越大、責任越大,而權力只有被關進籠子裡,給出一定的邊界,這樣的權力才不會演壞成個人利益的工具。
  • HR職能劃分三支柱模型(COE\/SSC\/HRBP
    HR職能劃分三支柱模型: COE(Centre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人力資源專業知識中心或人力資源領域專家
  • 如何理解運用HR三支柱中的COE、SSC和HRBP
    HR三支柱模型由Dave Vlrich在1996年提出,在2002年左右引入國內,其核心思想就是把人當作「資本」而不是「資源」,將人力資本當作一項業務經營,重新定位了人力資源部門。從職能導向轉向業務導向,要求HR要像業務單元一樣運作,以實現業務增值。
  • 面試時,hr問你之前薪資多少,這樣回答hr喜歡還顯高情商
    面試時,hr問你之前薪資多少,這樣回答hr喜歡還顯高情商我相信有很多職場人都參加過很多面試,無論是大型公司還是小型公司,都有他們自己面試的流程。而hr對這些事情更加的清楚,他們對同類型公司的薪資水平也都是非常清楚的。其次我覺得這個會對hr給我薪資標準的時候做個參考。但是我跳槽,肯定是想要得到更高薪資的,因此我會在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不知道是實話實說,還是往高了說。那今天我們就主要來討論這個話題,hr問你之前薪資多少時,我們有這麼幾種回答方式供大家參考。
  • 重塑企業「誠信」,從企業HR身上開刀
    一、抹不掉的失信記錄瀏覽一家公司的網站,你會經常看到有員工或者供應商、客戶留言罵公司以及公司老總、老闆的。用天眼查,也會看到一家公司的所有不良記錄,比如行政處罰記錄、失信記錄、經濟糾紛和勞資糾紛訴訟案件記錄以及相關裁決。
  • HR入門必備:HRBP是如何煉成的?
    今天阿布從戰略性人力資源轉型的目標與方向、運營模式導入,從戰略性人力資源組織設計角度入手,著重分析了HR的新角色——HRBP在轉型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並從HRBP定位、角色以及HRBP能力素質要求三個方面闡述了最佳HRBP實踐,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和思路幫助HR更好支持企業業務發展。
  • 面試時,hr讓你做一下自我介紹,這樣答hr印象更深刻
    面試時,hr讓你做一下自我介紹,這樣答hr印象更深刻在職場,我們都會去參加面試。因為面試是我們進入一個公司的正規渠道,只有通過面試正式進入公司,才是正式的進入公司。這三點是我們一定要注意的細節,在這裡你做好了,那麼你的自我介紹是不會出錯的。一、要有單獨的一份自我介紹第一個就是我們要有一份單獨的自我介紹。這個的意思就是,不能按照簡歷上的內容來。一個合格的hr肯定是看了你的簡歷,並且根據你簡歷上的問題來提問的。
  • 騰訊的HR三支柱:COE、HRBP、SDC是如何分工落地的?
    在眾多企業HRBP的實踐中,騰訊已把三支柱中SSC(共享服務平臺)升級為SDC(共享交付平臺),這個創新離不開騰訊人力資源平臺部總經理馬海剛,本文超級乾貨,請大家自動收藏。
  • HR三支柱,疑似抄了營銷的「作業」
    HR三支柱模型,是戴維·尤裡奇在1997年提出HR工作模型,即COE(專家中心)、HRBP(人力資源業務夥伴)和SSC(共享服務中心)。以三支柱為支撐的人力資源體系源於公司戰略,服務於公司業務,其核心理念是通過組織能力再造,讓HR更好地為組織創造價值。
  • 面試時hr說了這3句話,工資再高也要好好考慮,看完你就明白了
    所以我們面試的時候,不僅僅是hr對我們的考察,也是我們對公司的考察。一個公司的hr是能夠體現出公司內部的整體風貌的。如果面試你的hr不夠專業,甚至對面試的基礎知識都不夠了解的話,這個公司你就需要好好考慮了。因為hr代表的是公司的整個人力資源部門,人力資源部門決定了公司目前職員的質量,如果hr都良莠不齊,那麼這家公司內部肯定是存在問題的。
  • hr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怎麼選?降低企業管理成本
    hr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是轉型中的企業所必須的工具。hr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怎麼選?以筆者所在企業正在使用的i人事來進行分析:數位化時代下,hr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晶晶對企業數位化進程產生怎樣的推動作用?同時,hr人力資源管理系統i人事能夠充分發揮其靈活、便捷、持續升級的優勢,以便更好的幫助企業完成數位化轉型。hr人力資源管理系統i人事擁有針對HR的PC端和針對員工的移動端,確保一套軟體覆蓋企業所有工作人員,可實現人才數據及業務數據全紀錄,達成數據互聯與數據實時推送。
  • 人力資源三支柱與HR 3D
    六大模塊與三支柱關係圖各類專業書籍與報導中所說的「人力資源三支柱」,並非高大上的理念。HR三支柱,即COE人力資源管理專家、 HRBP業務夥伴、 SSC共享服務中心。讓我們一起來揭開人力資源三支柱的面紗:COE(Center of Expertise),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專家,位於高層,主要是指人力資源政策制定中心,包括人力資源戰略規劃、設計制度與流程、建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設計各類人力資源方案。
  • 一起讀書 | 前瞻洞見未來趨勢——《HR+三支柱》
    內容簡介:一、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的困境及HR三支柱的誕生前兩章講述了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的困境,面對批判尤裡奇從結果出發重新定義人力資源部並構建HR四角色模型,IBM基於尤裡奇的理論構想,結合自身的人力資源轉型實踐構建了HR三支柱模型。
  • 怪物獵人世界SL鍊金終極攻略 100hr左右拿到幾乎所有珠子
    本文可以在正常任務的情況下在100hr左右拿到幾乎所有珠子,適用於沒有時間很多時間刷珠子,也不想用修改器破壞遊戲樂趣的獵人。原理:  鍊金出珠子是偽隨機的,也就是說鍊金100次,再讀檔回去在鍊金100次,這兩個100次鍊金出的珠子順序是一模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