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迎110歲生日 將首次展出近年古籍普查新發現的一批重要...

2020-12-15 經濟日報

9月9日,國家圖書館將迎來建館110周年。屆時國家圖書館將舉辦「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圖書館·與時代同行」國際學術研討會等系列活動,以展現國家圖書館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將於9月7日正式開展。展覽匯集了全國20多個省近40餘家公藏單位、30餘位私人藏書家的300多種珍貴典籍文獻,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外典籍展覽中數量、規模、等級最高的一次,首次展出近年古籍普查新發現的一批重要古籍,如南京圖書館新入藏的北宋刻本《景祐禮部韻略》,被譽為是近年來古籍的重要發現;西藏自治區色拉寺藏明永樂八年(1410)刻本《甘珠爾》,是第一部藏文刻本大藏經,為永樂皇帝所頒賜,至今保存完好,反映了明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和文物價值;《乾隆石經》部分文字屢被後人磨改,有多個不同版本的拓本存世,孔子博物館所藏《乾隆御定石經》是乾隆初拓本,嘉慶元年(1796)正月頒賜衍聖公,具有重要的價值。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藏36000餘枚裡耶秦簡,是目前唯一一份秦朝政府檔案,填補了《史記》《漢書》中有關秦朝歷史的大片空白,改變了戰國秦漢學術史的面貌,首次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今年是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和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誕辰1000年,展覽將隆重展出宋刻本《資治通鑑》和金刻本《南豐曾子固先生集》。

↑圖片由國家圖書館提供

展覽將首次系統展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古籍修復重點項目成果,包括《趙城金藏》、敦煌遺書、《永樂大典》、西夏文獻、「天祿琳琅」、納格拉洞藏經的修復前後對比,觀眾可以近距離觀賞感受古籍修復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同時集中展示國家圖書館及相關單位在中華典籍傳承方面所形成的古籍整理影印、數位化、縮微複製重要成果。

「圖書館·與時代同行」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於9月9日至10日在國家圖書館召開。本次大會是近些年來國家圖書館舉辦的最高水準的國際學術會議,會議以「圖書館·與時代同行」為主題,將邀10餘個國家和國內圖書館界權威專家學者300人參會,圍繞新時代圖書館發展的熱點問題、先進理念、前沿技術等進行深入、廣泛的學術交流。

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一級巡視員陳彬斌在今日為展覽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次大展規模大、等級高,集中反映了我們國家古籍保護的成就。他介紹,我國古籍數量約為5000萬冊,有很大一部分是善本,具有文物的價值,目前古籍分級保護制度逐步完善,國務院公布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2,274部,「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180家,帶動超過2000萬冊件古籍得到妥善保護。

↑圖片由國家圖書館提供

相關焦點

  • 迎建館110周年 國圖將舉辦古籍大展 多個珍貴古籍首次展出
    ,國家圖書館將迎來建館110周年。屆時,國家圖書館將舉辦「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等系列活動,多個國寶級古籍文獻和珍貴古籍普查新發現將亮相。  記者了解到,除了展示國寶級的古籍典藏、絕世孤本和數量豐富的歷代珍貴古籍外,展覽還將首次展出近年古籍普查新發現的一批重要古籍。
  • 文化和旅遊部舉行國家圖書館建館110年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又恰逢國家圖書館建館110周年,今天的發布會我們將專題為大家介紹國家圖書館建館110周年系列活動相關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有: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一級巡視員陳彬斌,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陳櫻,國家圖書館研究院院長申曉娟,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林世田。首先,請陳彬斌同志作介紹。
  • 讓古籍「活」起來
    有專家表示,江西古籍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地位。古籍資源普查是古籍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只有摸清家底,才能談古籍資源的活用。古籍普查是全面了解古籍存藏情況,開展古籍保護的基礎性工作。通過給每部古籍頒發「身份證」——古籍普查登記編號和相關信息,建立國家古籍登記制度,加強政府對古籍的管理、保護和利用。
  • ...珍貴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重慶圖書館佔一半,西南大學...
    重慶入選第一至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珍貴古籍已經達到了276部!7月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從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獲悉,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的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推薦名單中,重慶又有10部珍貴古籍入選。其中,重慶圖書館就有5部,西南大學圖書館3部,北碚圖書館有2部。
  • 全國古籍普查工作今年將完成 修復總量超360萬葉
    北京市古籍保護中心工作人員正進行普查登記給古籍上「戶口」真不簡單發現搶救「命懸一線」的古籍歷時13年的全國古籍普查工作將在今年基本完成。記者從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全國古籍普查完成總量達270餘萬部1.8萬函,已佔預計總量的90%以上。迄今全國已有2760家單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古籍修復總量超過360萬葉。
  • 西藏羅布林卡已完成745函古籍普查工作
    新華社拉薩7月2日電(記者 格桑邊覺、春拉)記者近日從西藏自治區圖書館了解到,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西藏羅布林卡的古籍、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自去年9月啟動以來,已完成745函古籍普查登記工作。  據介紹,羅布林卡普查登記的745函古籍中,包括新宮內保存的古籍361函、格桑頗章內保存的古籍19函、堅賽頗章內保存的古籍151函、格桑德吉頗章內保存的古籍117函和夏典拉康內保存的古籍97函。  西藏自治區圖書館古籍部主任尼夏介紹,羅布林卡一些古籍文獻存在著粘葉、錯序、蟲蛀、脫線等現象。
  • 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將開展 匯集300多種珍貴典籍文獻
    中華典籍浩如煙海,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體系,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國家圖書館建館110周年的「雙慶」,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將於9月7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一、二、三、四展廳正式開展。
  • 全國古籍普查進入尾聲,北京的中學裡藏著不少珍本
    為此,設在首都圖書館的北京市古籍保護中心成立了「流動辦公室」,派出普查工作小組,專門負責市屬單位的古籍普查和保護工作,開始了古籍「發現之旅」。這個「普查小分隊」在至今長達13年的探尋過程中,曾有過不少出人預料的發現。比如,他們就曾在為西城區第一圖書館進行古籍鑑定的過程中,發現了乾隆時期的內府藏書——《班馬字類》。
  • 紀錄片《口述國圖》:國家圖書館110年裡那些閃光的人和事
    雖然初衷是為了獻給「國圖」110歲生日的生日禮物,但田苗覺得,所有愛書的人,所有來圖書館讀書的讀者,他們每天都在使用這圖書館的服務,在讀圖書館借出來的書和各種公共刊物,我想他們也一定想知道圖書館是如何運行的,圖書館發展歷程是什麼樣的,他們每天享受的這些公共文化服務背後是哪些人在做的貢獻?
  • 江西省圖書館迎建館100周年 展出《宋應星四種》存世孤本等古籍
    當日同期開展了「冊府千華——江西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劉佔昆/攝江西省圖書館創辦於1920年,一百年來,六遷館址、三建館舍,新館位於贛江之濱,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江西省圖書館現有館藏文獻402萬冊(件),數字資源251TB,是江西省規模最大、藏書最多、體系最完備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
  • 四大「鎮館之寶」同臺亮相,110歲國圖擺最強盛宴
    四大「鎮館之寶」同臺亮相,傳世宋刻本雲集,海內孤本悉數展出。國家圖書館迎來110歲生日之際,「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外典籍展覽中數量、規模、等級最高的一次。330餘種珍貴古籍藏品帶領觀眾穿梭於中華典籍的浩瀚星海,細細品味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思想智慧。
  • 快來看,重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展出了
    這是重慶迄今舉辦的最高規格的古籍展覽。▲12月15日,「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開展。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亮相展覽的不少古籍珍寶,是近年才被發現的。據了解,重慶圖書館(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用10年的時間完成了全市43家古籍收藏單位4.5萬餘部、63.5萬餘冊古籍的著錄、審校及出版工作。在摸清全市古籍家底的同時,發現了一大批珍貴古籍善本。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74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其中重慶圖書館佔222部。
  • 全國圖書館上線7.2萬餘部古籍 讀者可在線免費查閱
    原標題:全國圖書館上線7.2萬餘部古籍 讀者可在線免費查閱國家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雲南省圖書館等全國20家單位12日聯合在京舉辦古籍數字資源共享發布活動,在線發布古籍數字資源7200餘部(件),其中不乏一些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平時極其罕見的孤本
  • 大邑縣圖書館躋身「古籍保護單位」行列!
    至今保存著一批古籍文獻 對於這些文化遺產的保護 是那麼的重要且不容易 ▲善本(二) 特別是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圖書館選派多人次參加國家、省市級古籍修復、數位化
  • 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開幕
    12月15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重慶圖書館(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開幕,展覽為期一個月。本次展覽內容分為上下兩篇,從重慶市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274部珍稀古籍中精選出50餘部加以詳細介紹,同時還分批次展示150部珍貴古籍原書,旨在揭示這些古籍的珍貴价值之所在。
  • 快來重慶圖書館一睹為快!重慶曆年來最高規格古籍展覽開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周盈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5日14時訊(記者 吳黎帆)今(15)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重慶圖書館(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開幕,展覽為期一個月。
  • 400多歲國寶古籍亮相瀋陽市圖書館
    《杜工部詩通》是瀋陽市圖書館收藏年代最早的一部古籍。瀋陽市圖書館珍藏的《杜工部詩通》,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時間,這本古籍,不僅是國寶古籍,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也是瀋陽市圖書館收藏年代最早古籍。
  • 重慶圖書館建館70年 鎮館之寶將首次對外展出
    這本來自宋代的古籍,就是重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14冊的巾箱本《名公增修標註隋書詳節》。它的價值,在70年前就達到了「一頁圖書一葉金」。今天下午兩點,重慶圖書館建館70周年特藏文獻暨保護成果展,將在重圖二樓拉開帷幕,深藏重圖數十年的鎮館之寶將首次亮相。
  • 西藏羅布林卡已普查鑑定國家一級文物古籍57函
    截至目前,普查鑑定國家一級文物57函、二級文物132函、三級文物214函。 羅布林卡始建於18世紀中葉,是西藏著名的古建園林,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華社發(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提供)  新華社拉薩3月8日電(記者春拉)記者日前從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獲悉,全國古籍重點收藏單位——羅布林卡古籍文獻普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