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新冠+流感合併感染如何防護?假期將至,人們出行應如何保護自己?
11月27日,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在深圳召開,鍾南山在演講中透露,新冠病毒在短期內並不會被徹底消滅:「在疫情防控中,我們發現了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這一消息引發了大家對於新冠+流感合併感染的擔憂。
28日,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法發言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發表了類似觀點。「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病例,這並不奇怪。我們在第一波疫情時就已檢測到流感和新冠肺炎的合併感染,這在冬季是非常常見的,只不過以前沒有去做檢測而已,大家不用感到恐懼。」
張文宏介紹道,今年年初時,科研人員就已發表新冠肺炎與流感合併感染的論文。在自然界中,這一現象在呼吸道疾病中本來就很常見。
「在疫情防控中,我們發現了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隨著冬季來臨,流感進入暴發期,鍾南山提醒,未來會出現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患者。
冬季來臨,病毒脫離人體後在物體表面存留的時間顯著延長。低溫,哪怕是4攝氏度都可以讓病毒較長時間存活。但是光照下,氣溫升高,則滅活的時間顯著縮短。
針對元旦、寒假即將來臨,張文宏建議,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這三招,仍是最好的手段。「中國在國慶已經受過一次壓力測試,冬季輸入性的風險會更大一點,所以自我防護仍是最重要的。」
如何區分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
感冒:一般指人在著涼、勞累等因素引起的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噴嚏,無明顯發熱,體力、食慾無明顯影響,無明顯頭痛、關節痛、周身不適等症狀。感冒的人一般上呼吸道症狀很重,但全身表現較輕,一般沒有危險。
流感: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不僅是上呼吸道的問題,還會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也就是肺炎。流感常在冬春季流行,有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
流感病人發病急,症狀嚴重,全身症狀多,會發熱,可能一兩天內體溫上升到39攝氏度以上,頭痛、肌肉乏力、食慾下降等症狀明顯。對於老人、孩子、肥胖人士、孕婦或有基礎病等人群,流感可致非常嚴重的重症肺炎,甚至導致死亡。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1、無症狀帶毒者
感染之後不發病,僅在呼吸道中檢測到病毒,所以要求從疫情發生地回來的市民要制動報告,自我隔離。
2、輕症患者
僅有一點發熱、咳嗽、畏寒及身體不適。
3、重症患者
早期症狀尤其是前三五天為發熱咳嗽及逐漸加重的乏力,一周後病情逐漸加重,發展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重症病人會出現呼吸加快、呼吸衰竭、多臟器損害等情況,進一步加重的話可能需呼吸機支持或生命支持系統的支持,可能會導致死亡。典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病情有一個逐步加重的過程。到了第二周,病情往往最為嚴重。(孫歡整理)
參考資料:
①上海市浦東新區委員會宣傳部微信公眾號
②西安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