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政府創辦的華僑學府。「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將中華文化遠播到五洲四海。
學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創立於南京的暨南學堂。後遷至上海,1927年更名為國立暨南大學。抗日戰爭期間,遷址福建建陽。1946年遷回上海,1949年8月合併於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等高校。暨南大學於1958年在廣州重建,「文革」期間一度停辦,1978年在廣州復辦。改革開放後,學校快速發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學成為全國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的大學。2011年4月,國務院僑辦、教育部、廣東省政府籤署共建暨南大學協議。2015年6月,學校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的暨南大學,恪守「忠信篤敬」之校訓,注重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培養造就人才。學校積極貫徹「面向海外,面向港澳臺」的辦學方針,建校至今,共培養了來自世界五大洲170多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各類人才30餘萬人,堪稱桃李滿天下。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暨南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國首批試行學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綜合性大學裡開辦醫學院的大學,最早設立華僑華人問題研究機構的大學,最早創設商科的大學……
目前,學校學科齊全,文理工醫兼備,設有37個學院,有64個系,19個直屬研究院(所);有本科專業9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3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7種;有博士後流動站16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
近年來,在師生的努力下,學校學科建設和實力明顯提升。目前,學校有國家二級重點學科4個、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個、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1個、廣東省二級學科重點學科4個。學校的工程學、化學、臨床醫學、藥理與毒理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農業科學、環境/生態學8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30個一級學科上榜,數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聞傳播學獲評A-,應用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生物學、工商管理獲評B+。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優化,有專任教師240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長江學者16人,傑青、優青獲得者35人,「珠江學者」42人,教授723人,副教授904人,博士生導師808人,碩士生導師1601人。
學校的辦學影響日益擴大,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已經成為海外華裔及港澳臺地區學生報考深造首選的熱門高校,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港澳臺僑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項,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3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含雙語教學示範課程)8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5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4門,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
學校目前有全日制學生37918人,其中本科生26837人,研究生11081人,來自123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校華僑、港澳臺和外國留學生11767人。學校校園文化豐富多彩,社團活動精彩紛呈,創新創業氛圍濃厚,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大運會等多種國內外文體藝等賽事中屢創佳績,暨南健兒蘇炳添、陳艾森等在奧運會等重大國際賽事上為國爭光,令國人振奮。學校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暨大畢業生深受海內外用人單位好評,就業率一直位居同類院校前列。
學校科研實力逐步增強,現設有國家部省級科研平臺98個。科研成果碩果纍纍,學校近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SCI等權威索引收錄的國際論文數量持續增長;2011年以來,學校人文社科領域共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7項、其他類型國家社科項目近250項,其中,近三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數居全國高校前10位,是唯一一所排名進入全國前十的非「985」高校,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立項數及排名近年也屢創新高。同時,人文社科領域高端成果不斷湧現,2011年以來共獲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18項,在《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發表論文12篇,在SSCI、A&HCI等國外權威索引期刊發表論文近千篇。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國際化特色突出,已同世界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368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機構籤訂了學術交流合作協議。學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招生院校,在全球74個國家設立120個招生報名點,設有全英語授課的國際學院,獲教育部批准招生的暨南大學伯明罕大學聯合學院2017年正式開學,在校外國留學生3013人,其中本科生1936人,研究生278人。
學校學風濃鬱,人才輩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尤以香港、澳門等地較為集中。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李嵐清,著名僑領、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李光前,前泰國議會主席、副總理許敦茂,中國兩院院士譚其驤、鄧錫銘、侯芙生、曾毅,烈士江上青、陳鎮和(華僑)、符保盧、符克(華僑),以及近年來內地和港澳臺地區許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知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學不同時期的傑出校友。
學校在廣州、深圳、珠海三地設有五個校區,校本部在廣州市石牌。校園佔地總面積212.14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62.4萬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44.11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藏書358.97萬冊。學校設有24所附屬醫院,其中三甲醫院14所。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學校視察並就如何進一步辦好暨南大學作了指示。21世紀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世紀,肩負著為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地區培養人才光榮使命的暨南大學更加任重道遠。新時代全體暨南人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視察廣東及暨南大學重要講話精神,繼續堅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臺」的辦學方針,弘揚「忠信篤敬、知行合一、自強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堅持「質量是生命、創新是靈魂」的辦學理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大力實施「僑校+名校」的發展戰略,為建設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鬥。
暨南大學
【教育教學】
2017年,暨南大學在廣州、深圳、珠海三地設有五個校區,校園佔地總面積212.14萬平方米。設有22所附屬醫院,其中三甲醫院10所。設有37個學院和研究生院,有62個系,十餘個直屬研究院(所)。有本科專業9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3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7種,博士後流動站16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有國家二級重點學科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個,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1個,廣東省二級學科重點學科4個。工程學、化學、臨床醫學、藥理與毒理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農業科學、環境/生態學8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有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卓越教育」國家級培養項目3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9個,國家級精品類課程20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全年有來自114個國家和地區在校華僑、港澳臺和外國留學生11745人,數量居內地高校第一位。與50多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335所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機構籤訂學術交流合作協議。學校設中國政府來華留學生獎學金,在全球66個國家設立106個招生報名點,設有國際學院、暨南大學伯明罕大學聯合學院,在校外國留學生2732人,其中本科生1752人,研究生262人。
本科生教育方面。2個專業通過本科專業認證(第三級)中俄聯合認證,3個專業通過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教育質量認證,通過AMBA(英國工商管理碩士協會)再認證,1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再認證。推動在線課程建設,2門課程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4門在線開放課程上線授課,總選課人數超過50萬人次,獲中國大學MOOC(慕課)平臺頒發的優秀組織獎。1個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1人入選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2人獲廣東省教學名師獎。學校入選全國創新創業50強高校,在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中獲3項大獎。在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累計創新獎」銅獎1項及校級優秀組織獎。
研究生教育方面。構建以學位點自治為核心的培養管理體系。研究生在自然A1-1區和社科A1區發表論文147篇。獨立發表論文255篇,其中影響因子5.6以上29篇。在站博士後321人,共獲批年度國家基金項目55個。
國際交流合作方面。與25所大學、機構籤署合作協議31份。獲批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4個。獲批國家級重點引智項目10個。聘用長期外教142人,外籍院士7人。邀請外籍學者1417人次來校講學,開展合作研究;派出教職工1410人次出國訪問;選派100名本科生、52名研究生赴國外名校交換學習,104名學生赴國外名校短期學習。全年舉辦33次國際/雙邊會議。學校有國際聯合培養項目22個,境外辦學項目15個,境外教學點38個,在讀學生2800餘人。
華文教育方面。獲批國務院僑辦「三化」重點項目2個,組織10個國家2463人參加海外華裔青少年華文水平測試,24個國家7859人參加海外華文教師證書考試。完成3部主要華文教材的編撰工作。承辦「漢語的祖先——中外語言學家前沿對話」學術研討會。
招生和就業方面,2017年內地招生4530人,錄取平均分超50分的省市區28個,其中文科錄取平均分超出80分以上的省份8個,理科24個。是年,港澳臺僑報到錄取人數1910人,其中香港地區生源995人,澳門地區生源347人,臺灣地區生源169人,華僑華人和其他留學生399人。錄取學歷教育研究生3858人,其中內招博士生268人,外招博士生86人,內招碩士生3197人,外招碩士生307人。截至年底,學校整體就業率97.23%,其中本科生97.08%、碩士生97.44%、博士生97.67%。
暨南大學伯明罕大學聯合學院首批新生開學2017年9月,暨南大學伯明罕大學聯合學院開學,9月11日,聯合學院迎來首批111名本科新生。學院採用全英語授課,授課教師為兩所學校骨幹教師,引入英國伯明罕大學質量監控體系,下設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經濟統計學及經濟學4個專業。學院學生擁有兩校學籍,完成所有課程且符合兩校學術要求,將同時獲得兩校學士學位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