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南
初秋的一天,我與友人趁著秋陽明媚,驅車前往雲水謠土樓景區旅遊。友人開車,從南靖縣城出發,順著蜿蜒的山梅公路前往,沿途小車在青山綠水中暢行,大約行了半個多小時,一座土樓跳入我們的眼帘,從高德地圖查找得知,它是甘芳大坪村土樓。
甘芳大坪土樓位於漳州市南靖縣船場鎮的甘芳村,該樓矗立於天嶺山脈東南面的一個分支的山頭上,地處山梅公路旁,是南靖縣城到雲水謠土樓、田螺坑土樓景區的必經之地。今秋,我們未識土樓群,先至大坪土樓。她形如一位好客的土樓姑娘迎接八方來賓。今日我們來到它的身旁,停車目睹它的芳容。
大坪土樓,擁有土樓群第一站之名,是一座據天嶺之山峰而自成堡壘式的土樓,設計妙趣橫生,其號稱——迎客土樓。該樓因建在天嶺山脈的一個分支山頭的頂峰處,此處地平開闊,故而得名「大坪」,因此該土樓美名其曰「大坪土樓」, 但數年來少有人問津。
今秋身處大坪土樓,在視野裡,天嶺山脈綿延起伏,山梅公路依山勢而建,如飄帶般纏繫於天嶺山脈。整座山脈綠韻包容,綠得如清泉流淌,正如該村詩人吳德木先生《老家》一詩所吟:「翠竹碧樹山林蔥,土樓人家水淙淙,幾多黑瓦土牆處,天籟妙音鳴其中。」
老者接著講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由吳氏族人聚財興建,土樓建在天嶺山脈東南面的一個分支小山頭上,歷時四年時間建成,該樓有別於其他土樓的建築樣式,其造型獨特,主樓三層在內,外圍有兩環的雙層副樓繞身,其形體恰如環星拱月,又似一位仙女著兩色套裙。聽了老者的介紹,跟隨其人遊土樓,三圈悠然轉來,深明土樓人家的智慧與勤勞,感嘆土樓民居的奇特風採,泥土的牆,灰黑的瓦,鵝卵石的廊道。
人行土樓中,時有見到篾匠利用本地豐富的毛竹的資源,編造、雕刻竹製工藝品,種類繁多,有土樓模型,有竹椅、竹籃,竹筐……篾匠們高超的編制手藝,讓大坪樓的竹製品成為精巧絕倫的藝術品,也蘊育了大坪土樓別具風格的「竹」文化。
今日身處其中,攬勝大坪土樓,景色旖旎,正如有位攝影師來此,用鏡頭留下足以攝人心魂的作品《雲蒸霞蔚大坪土樓》,圖片美得讓人窒息。朝霞輕柔流灑飛,赭色牆面黃泛壘,遠山疊翠土樓攏,綠衣層次鑲翡翠。此時,君曾所見,在斑駁的土牆內,有土樓村民在灰瓦圍就的天井下,閒躺在竹搖椅上,仰望一輪空靈的明月,他的身邊的幾株墨竹隨著清風微晃,發出「颯颯」的輕響;在其身旁的竹桌之上,置放著長笛和毫筆,宣紙上墨跡未乾,展示斑竹字畫。啊!這樓裡樓外皆是竹,紙上紙下均有畫……
此時,微風裹來薄霧,土樓頓時披上了薄紗,像仙女下凡人間,霧漸濃時,土樓、遠山、竹洋、翠林都慢慢化作一片灰濛,只有樓身仍顯出若隱若現的迷濛感,神秘得像是仙人隱居府第,玄幻莫測,美得如痴如醉。這景讓我們身臨其境,此刻我頓感成為仙童一個,飄渺於天宇,遊弋於太空。
啊!今秋大坪土樓,如詩如畫,人在樓中走,宛然畫中遊。有詩言道:「山在綠林中高低起伏,月在青山裡若隱若現。月外有月,伴出風光無限。弧中有環,圈出卓爾不凡……」在詩人眼中,天上一輪明月,地上大坪樓也是月,山月交織中的大坪樓顯得詩意闌珊,美得牽魂勾魄。我眼前所見,雲霧環繞,秋聲使這裡的一切顯得格外旖旎。獨擁其景,我心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大坪土樓的風姿,今秋我領略,她的綽約會讓更多的遊客相知相惜。昔日她懷珠自憐,不免暴殄天物。而今秋之我,雖只是個過客,但能目睹其容,更深地了解土樓方的內含,圓的本義。
大坪土樓迎賓,遠山近林,鳥聲陣陣,澗水白雲,如入畫圖,醉我心田,特吟詩一首——《大坪秋韻》:「秋時大坪山風柔,時有雲霧湧山頭,樓旁村民林果種,蜜柚果香遊客購。」
時至中午,我們帶著欣然、帶著依戀別離了大坪土樓,驅車向雲水謠土樓景區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