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班?這些不了解清楚,別亂花錢!

2020-12-12 騰訊網

近期,「內捲化」一詞頻繁出現,原本是運用於農業領域,指農業生產陷入重複的簡單再生產,無法實現更高級的發展的專業詞彙,現在被用來描述學生為了應對激烈的內部競爭,針對各種評價體系進行「軍備競賽」,不斷自我消耗的行為。

這種「內捲化」競爭已經充斥到學齡前教育中。《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也顯示,有89.92%的學齡前兒童上過各類早教班,其教育消費佔家庭年收入26.39%。

各個早教機構開設的課程琳琅滿目。藝術類的包括親子芭蕾、戲劇表演課;運動類的包括幼兒遊泳、音樂配合肢體的健身;文化課的包括語數外等科目學習,各科有各種分級班。

很多家長報班的目的,要麼是希望孩子在多跟人接觸中鍛鍊膽識;要麼是覺得可以從小增強孩子體能,提升孩子藝術素養;要麼是想讓孩子搶先學各科知識,期望早教可以做到兒童智力開發。

「增見識」「練體質」「素養高」「學習好」……

早期教育能滿足家長的這些心願嗎?

對於學齡前孩子而言,最好的早期教育是什麼?

早教班到底有必要上嗎?

分析

理智選擇早教班可遵循四個原則

特邀觀察員:曹新美(北京教育學院教育管理與心理學院教授,北師大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

早教領域市場的火爆,說明社會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長的教育理念也更新了。這也是家長對孩子美好未來的期待和投資。但是否讓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才好呢?「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看到別的孩子學很多班,生怕虧欠自己的孩子,內心不安」,這恐怕是當前很多中國父母的教育焦慮和恐慌。

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早期智力開發是一件好事,但如何理智選擇呢?

首先,早教班的選擇一定要遵循兒童的成長規律。嬰幼兒要保證充分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大腦的發育,而大腦的充分發育是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礎。

其次,要保證孩子有快樂自主玩耍的時間。讓孩子自主自由的玩耍是培養孩子積極主動、自信、自律,建立良好的自我的重要保證。如果孩子的時間都被家長安排得滿滿的,孩子就會被動,失去自我的控制感,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再次,0~3歲的孩子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關鍵期,需要父母和養育者的呵護和關愛,過多的早教班,容易讓孩子產生分離焦慮,導致缺乏安全感。建議最好是由父母親陪伴,以遊戲的方式,以玩為主,與大自然多接觸,發展肢體動作和精細動作。

3~6歲孩子現在基本上都上幼兒園了,正規幼兒園的課程已覆蓋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每天的活動已經讓孩子耗費了精力,在家應該讓孩子放鬆,多和孩子分享交流,比再讓孩子學習更重要。

同時,為孩子報早教班,也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比如興趣和先天的素質、條件來選擇。有的孩子天生就喜歡唱歌,先天的素質條件也好,那家長可以早期開發。不要忽視了對孩子興趣的挖掘與培養,尤其是孩子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這才是孩子持久的學習動力。

最後,給孩子報早教班,一定要讓孩子在愉快中學習,不要對孩子進行橫向比較,設定評價的標準,打擊孩子的自信,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這樣的起跑線即使起跑早,也必定會輸在終點線上,因為犧牲了孩子的快樂與幸福。

遊戲是兒童的學習方式

特邀觀察員:曹雪梅(北京市六一幼兒院院長):

幼兒時期是人生發展的奠基階段,每個幼兒有自己不同的成長特點,我們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自覺遵循教育規律。我們要關注幼兒在這個時期的養成教育,要形成他終生受益的品質、態度、情感、能力。

讓3~6歲的兒童「捲入」的「學習大戰」是盲目的行為,而家長需要關注一些對兒童發展更重要的因素:如幼兒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有喜歡探究的興趣熱情,有積極穩定的情緒,有和諧的夥伴關係等。

我們需要認識到,遊戲是兒童的獨特學習方式,是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是促進他們身體、智能、道德品質、情感、創造性發展以及成長的重要手段。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曾提出:「遊戲是兒童的生命」。幼兒生活、勞動、學習等常常是以遊戲的形式來進行的,或是直接將生活、學習、勞動的過程變成遊戲活動。在遊戲活動中,易於喚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伴隨著積極的情緒體驗,學習會潛移默化地發生。

在幼兒養育過程中家長不能跟風,不能攀比,更要做到不缺位。家長可以走進幼兒的活動,成為活動的支持者,課程的實施者,也能夠更加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家長還可以成為幼兒獲取經驗的共同經歷者,幫助幼兒從書本中、網絡上、博物館裡尋找問題的答案,共同思考、相互啟發,一起完成親子作品。家長還可以參與到幼兒園課程的設計、決策中,共同促進幼兒相關知識經驗、情緒情感的發展以及習慣養成,使幼兒獲得更深、更廣、更全面的發展。

建議

最好的早教是家長的陪伴

特邀觀察員:王曉芳(北京市順義一中附屬小學校長):

家庭教育對於兒童的早期教育至關重要。最好的早教是家長的陪伴,尤其是在陪伴中培養兒童的學習習慣和性格養成,估計是任何早教班都不能解決的。

家長要怎麼陪伴孩子呢?

一是調情緒。家長的情緒和狀態直接影響兒童的成長,我經常說,情緒對了就都對了。所以家長面對兒童,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用兒童的眼光來看待兒童的行為。

二是多遊戲。遊戲是兒童天生的活動方式,他們喜歡遊戲,願意參加遊戲,遊戲對他們有天生的吸引力。家長要創造學習遊戲,多參與兒童的遊戲,並且把自己當成是小孩子,用兒童的思維進行思考和活動,讓兒童在遊戲中成長。

三是共閱讀。對於兒童來講,閱讀是打開世界的窗戶,是豐富兒童聽說的最有效途徑。家長一定要從小給兒童種下閱讀的種子。

四是陪運動。運動是兒童生命成長的必需。兒童時期如果缺乏運動,往往導致兒童感統不協調,而且性格也容易比較懦弱。家長一定要陪伴兒童多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鍛鍊身體,訓練肌肉,增長力量。

在遊戲、閱讀、運動中,增強親子關係,培養兒童良好的認識與情感,有利於兒童良好人格的建立與習慣的養成,這對於兒童以後的成長是奠基的作用,是任何早教班都不能代替的。如果有必要上早教班,也要認真挑選老師,否則很有可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影響兒童習慣和性格的養成。

成長中的經歷勝過功利性的目標

特邀觀察員:王宇航(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級教師):

人的成長是一個依據自身規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要慢慢發展自己的感覺能力、共情能力、表達能力、運動能力、閱讀能力等各種能力,這些能力構成了孩子的基本素養。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的適當早期教育,確實能促進兒童上述能力的培養。適當的早期教育,應該是家長帶著崇敬生命的態度,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之中,通過自己的言行,藉助合適的材料,為孩子的成長搭設「腳手架」,讓孩子去感悟和體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而促進心智成長。這樣的早期教育立足孩子當下的實際,既不揠苗助長,又要面向未來的成長。

但早期教育卻不等同於早教機構的教育。對於家有學齡前兒童的家長來說,早教機構又是一種神奇的存在。一方面,早教機構能帶給家長們無窮的憧憬和期待,也許自己的孩子就是傳說中的「牛蛙」;另一方面,早教機構又會讓家長陷入無盡糾結之中,家長往往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給孩子報各種類型的早教課。

所以,在關注兒童早期教育的同時,也需要家長們平緩心態,淡然看待早教機構的功能。從豐富孩子經歷和體驗的角度來看,所有早教機構,都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獨有的體驗。但這樣的體驗,也只是成長之中的一些點綴,而不能決定孩子未來的發展。

若過早讓孩子陷入單純的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之中,則很可能讓家長和孩子走入功利性的目標導向誤區,而忽視了孩子成長中的經歷和體驗帶來的那種心智成長和習慣培養。從孩子一生成長的角度來看,成長中的經歷勝過功利性的目標。既然這樣,我們就沒必要去糾結那些功利性的目標,而應該通過早教,讓孩子有更多美好的人生經歷、體驗、思考和感悟。

文字整理:王小艾

編輯:現教姐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相關焦點

  • 早早就給孩子報早教班?不要在麻木跟風,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小粒並不知道哪種早教班對孩子好,只能聽著其他家長們討論,這個早教班有利於孩子的智力開發,那個早教班有利於孩子的動手能力,小粒想著,既然這麼好,要不都給孩子報了吧,學習總不是壞事。就這樣,孩子開始每天上各種早教班,一天一天過去,小粒發現孩子開始悶悶不樂,甚至有時候對小粒大發脾氣,扔書本,扔書包,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
  • 拉開孩子距離的,不是早教班,是家長!在家也有方法進行早教啟蒙
    導語:很多家長對早教與早教班的概念沒有弄清楚,想通過早教班把自家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那你就真的錯了!真正拉開孩子距離的,不是早教班,而是「萬能」的家長!先來問各位家長一個問題,你接受孩子是一個平凡的人嗎?
  • 鬧哄哄的早教班,真的有必要給孩子報嗎?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每個家長的「底線思維」,上學的報興趣班、輔導班,沒上學的也要報個早教班。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成了家長們焦慮的根源。「我體驗了兩次金寶貝課程,就給孩子報了1.5萬多元的課程包,上了一年多才上完。」小炭包媽媽認為,現代社會要想成功,不僅要有能力,情商也要高,給孩子報班是想提前開發一下他的大腦和社交能力,1萬多元花在孩子的教育上,雖然貴但應該花。和小炭包媽媽一樣,豆豆媽媽也是孩子早教的熱衷者。
  • 不上1萬元的早教班,難道我家寶寶就要輸在起跑線了?!
    也是因為父母們對早教的需求,讓市場上出現了各種早教班。那早教班真有這麼神奇的效果嗎?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報早教班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我之前也打聽過,發現很多早教班主打的關鍵詞就是「感統訓練」「全腦開發」。還發現不少父母也是因為早教班的這些頭銜給娃報了名。
  • 孩子上的早教班真的有意義嗎
    @15樓打水漂多數,買個心裡安慰部分為孩子報早教課的父母也一樣,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早教課,他們內心會產生焦慮,總擔心不給孩子上,就會落後於人。難道報早教班的作用,是用來緩解家長這種焦慮的嗎?我家敏寶小時候,運動、邏輯、樂高、美術……我也是一個不落地給他一個個報了,那時候的感覺就是,生怕落下一個,會錯過孩子的某個啟蒙關鍵期,耽誤孩子一生(也恰恰是這點,是很多早教機構消費家長們焦慮的關鍵)。現在回頭看,確實很多早教班都是浪費錢。後來,我家老二儀寶,就沒有報那麼多早教班,但她也並沒有因為沒上早教班而落後於人。
  • 早教很重要,與早教班不同,再好的早教班也比不上負責任的家長
    像我,我個人覺得只要有足夠的耐心,每天跟孩子有互動,逗他笑,跟他說話,我也是在早教!色彩卡,爬行墊,搖鈴,座椅都準備好,我也是持證上崗的「早教老師」!所以,爸爸媽媽們不是迫不得已不要把早教的重任交給早教班,你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自己進行早教,還可以捕捉孩子最美好的一剎那,感受不一樣的樂趣!
  • 樊登:千萬不要給孩子報早教班|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帶著玥寶上過早教班,我家的真的不適合上早教班,學不到任何東西,只要有媽媽在那累得不行!看過樊登對早教班的看法,很多家長都覺得應該給孩子上早教班,讓孩子起碼不輸在起跑線上,早教班大多都是抓住這個心理,所以才有的吧?早教班是什麼?其實就是孩子們的聚會,真正學到東西的能有多少呢?小朋友那麼小?
  • 樊登:千萬不要給孩子報早教班|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帶著玥寶上過早教班,我家的真的不適合上早教班,學不到任何東西,只要有媽媽在那累得不行!看過樊登對早教班的看法,很多家長都覺得應該給孩子上早教班,讓孩子起碼不輸在起跑線上,早教班大多都是抓住這個心理,所以才有的吧?早教班是什麼?其實就是孩子們的聚會,真正學到東西的能有多少呢?小朋友那麼小?
  • 0-2歲孩子有必要上早教班嗎?上早教的意義在哪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早晚都要去幼兒園上學,聽從學校安排,不如從早準備,讓孩子提前上一個早教班,這樣更容易適應。這個想法是對的,但是父母在決定送孩子去早教班之前還是應該對早教班進行一個詳細的了解。所謂早教,即「早期教育」,一般是指從出生到適齡入學前這一段時間的教育,目的是為了開發孩子早期智力,培養健康性格等。
  • 怎麼教育孩子,報早教班還是輔導班?家長不要拔苗助長
    為了讓孩子能夠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功,不少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給他們報了什麼早教班、輔導班,目的是讓孩子多一點學習知識,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這種教育方式,是對教育規律的最大誤解!而且為了能夠見證秧苗的成長,他幾乎每天都要跑到田裡十幾次。並且每次還拿著尺子去量一下,看看秧苗到底長了多高。就這樣,幾天之後他發現秧苗長得實在是太慢了!急性子的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於是就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秧苗長得更快一些呢?於是他就努力地去想啊,想啊。
  • 大家都在說上早教班的好處,但害處是什麼你知道嗎?
    經常有粉絲問常爸:要不要去上早教班?這個很糾結的問題,也有一個很糾結的回答:如果你荷包夠鼓、內心夠強大,上早教班是有好處的;否則的話,請三思。這個「荷包夠鼓」容易理解,「內心夠強大」從何說起?先來看看下面這些經常會在早教班遇到的情況吧。
  • 怎麼教育孩子,報早教班還是輔導班?家長不要拔苗助長
    為了讓孩子能夠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功,不少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給他們報了什麼早教班、輔導班,目的是讓孩子多一點學習知識,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這種教育方式,是對教育規律的最大誤解!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個人性子比較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想快人一步。
  • 早教班騙術不斷升級,家長看完一身冷汗,原來錢就是這樣沒了
    」何女士十分無奈,這不就是自己花錢找罪受嗎?還耽誤孩子時間!現如今,早教班就像部分母嬰店,通過販賣焦慮賺取家長的血汗錢,這還是「好」的,家長若是碰到不好的早教班,可能還會出現虐童現象呢!那麼,早教班都有哪些新型騙術呢?
  • 教3歲孩子背誦圓周率:早教班的虛火該降降了
    哪怕是沒有給孩子報早教班的家長,也大多在「報不報」的問題上猶豫過。直到孩子快上幼兒園了,家住上海的藍英才在周圍朋友的「催促下」,去考察了蒙特梭利、金寶貝、美吉姆等早教機構。見面沒多久,早教班老師的問題,就讓藍英「無所適從」。「能區分顏色嗎?」「會拼圖了嗎?」「能夠將數字對應實體物品嗎?」
  • 孩子亂花錢,高消費?管理之父曾仕強:當用不省,當省不用!
    導讀:同事請假一天沒來上班,今天問其原因才知道他家孩子在一個網站上給主播打賞5萬元去報案,錢能不能要回來,需要和平臺協商解決。同事平日對孩子管理特別嚴格,從來不給零花錢,他需要買東西的時候都是同事挑選,目的就是防止他亂花錢。
  • 早教班教3歲孩子背圓周率 目標200位?
    哪怕是沒有給孩子報早教班的家長,也大多在「報不報」的問題上猶豫過。直到孩子快上幼兒園了,家住上海的藍英才在周圍朋友的「催促下」,去考察了蒙特梭利、金寶貝、美吉姆等早教機構。見面沒多久,早教班老師的問題,就讓藍英「無所適從」。「能區分顏色嗎?」「會拼圖了嗎?」「能夠將數字對應實體物品嗎?」得到否定回答之後,老師說:「我們班裡這個階段的孩子,這些內容都會。」
  • 早教班學費趕超大學 花上大學的錢就為讓娃滿地爬?
    家有一歲男寶的魏女士最近很忙,每到周末,她和老公就帶著孩子到各個早教中心試聽,準備精挑細選一家「最好的」: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奧爾夫音樂……魏女士把這些看似高深的名詞一一記在心裡,希望能讓孩子通過早教中心的課程
  • 趕場早教班 3歲孩子已成「多課程寶寶」
    很多孩子3歲不到,已是「多課程寶寶」。他們不止參加一個早教班,而是奔波於多個課程班,有的甚至參加了三四個。吳女士一口氣給剛滿3歲的兒子報了三個班——英語、音樂,還有表達課。吳女士說,表達課引進了「美國情商教育」經驗,比如「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就能上一節課,讓小朋友勇於表達自己的意願,主動邀請玩伴,一起分享玩具等。目前早教班的門類很多,還包括體育、陶藝、動手創造、思維拓展等。
  • 孩子壓歲錢一下子就花完了?孩子花錢大手大腳,家長怎麼辦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所有的家長都是非常疼愛孩子的。因此對於孩子的要求,家長都會儘可能地滿足。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孩子的要求可以說是越來越高,花起錢來完全沒有節制。這讓很多家長都感到頭疼,不知道要怎麼處理。
  • 嬰幼兒早教班有必要去嗎?阿芳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還是會給寶寶報一些興趣課或者早教班呢? 珍珠奶茶現在9個多月,阿芳暫時還沒有給她們報早教課,現階段要不要報早教班,也是阿芳正在思考的問題。 針對早教班,家長們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態度。 有的家長覺得寶寶需要上早教班,不管寶寶喜不喜歡,覺得早教班能讓寶寶學習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