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論中國近代頂級的書畫大師,齊白石是個繞不過的名字。他一生總共創作了2萬多餘張國畫作品,幅幅經典,價值連城。西方畫壇的牛耳畢卡索都對齊白石敬佩有加,同時也「避讓」有加,他曾在公開場合說了這樣一句話:「聽說中國有個齊白石,所以不敢去中國。」
齊白石一開始他只是一個木匠,跟著師傅去學習雕刻這些活,在做木匠的時候他也在自學畫畫,他確實是非常有天賦的人,即便自己起步非常晚,也很快就步入正軌。
齊白石的畫有兩大特點。
一是最擅長畫蝦。齊白石的畫作在國內是非常值錢的,他的《慈菇遊蝦》在2011年嘉德秋拍上被拍到了483萬的高價來,這算是齊白石的蝦圖中拍價最高的一幅了。
二是畫不好牛。
中國近當代畫家中,擅長畫牛的畫家,非李可染莫屬。可是李可染是齊白石的徒弟,齊白石也喜歡畫牛,他出身農家之家,小時候放過牛,對牛很熟悉,按理說畫牛對他這位超級畫師來說應該是手到擒來的事,然而,奇怪的是他卻畫不好牛。
比如說齊白石曾畫一幅畫——《李子樹下的牛》,結果他很不滿意,當時裝備撕了丟掉,但轉而想想,畢竟是心血之作,就放在桌案下了,後來過了很久,他無意中又看到這幅畫,覺得畫還是有風格的,後來一起機緣巧合之下,他把這幅畫送給了毛主席。毛主席見到這幅畫後,很是欣賞,就讓工作人員把那幅畫裝裱起來掛在書房裡了。
齊白石畫牛不似牛,有的像是野豬帶兩個角,有的甚至畫牛不見牛,而是凳子上的繩子,如果從「業餘」的角度來看,他的確是沒有畫好牛。然而,如果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他對牛有獨特的見解,有些「隱晦」的地方是期望讀者自己去聯想。
齊白石曾在筆記中記載了一段畫牛的軼事:蜀中張偉良善畫,尤喜畫牛,臥者、立者、食者、耕者,皆畢肖。生平畫牛數千頭,無一相同者。為人畫以頭計而論資,不計幅之大小。一日畫鬥牛,態怒,角相觸,尾高舉,奕奕如生,自謂為得意之筆。見者亦謂為神品。適一農夫過其家,見而笑曰:非佳作也。張怪問之,農夫曰:吾非解畫也,乃習見真牛者,牛鬥時夾尾於兩股,壯夫數人,曳之不出,今先生所畫,牛尾高舉,吾是以知其非佳作也。張然若失,自此不復畫牛。
的確,齊白石看似畫不好牛,但其它他是藉助文學中的「創新手法」畫牛的的。比如說齊白石在出版了個人生平的第一本畫冊《齊白石畫冊初集》後,他欣喜之下,創作了一幅國畫作品《柳牛圖》。
這個《柳牛圖》出爐後引發軒然大波,一些民眾表示:這也算畫麼。原來畫中一棵高大的柳樹,垂著千絲萬縷的柳條,柳樹枝幹上拴著一頭牛,牛僅僅露出渾圓的屁股,它究竟在幹什麼?在舔犢?喝水?憤怒?哞哞叫?還是害羞準備離開?這些都有可能,引發觀者無盡的想像。
後來,有專家將這一幅畫放大了25倍後有驚人發現,在畫中除了屁股和尾巴,其實還露出來一個小小的牛角的一截,這讓大家再次被大師的技術和心思所折服。牛角隱約可見,齊白石的生活情趣和童真心態,躍然紙上。齊白石的匠心獨運,真是大師風範。
出人意料地是,這幅畫的價格一直飆升,最後拍出了兩千萬的天價。
消息傳出,世人譁然,有人認為買家買貴了。對此,專家卻搖頭說:不貴。理由是在拍賣市場,講究稀缺性,越少越值錢。花兩千萬買個齊白石的獨一無二的牛屁股畫,當然是不貴。
的確,對於齊白石的畫,在拍賣市場上是搶水貨,齊白石的畫的這幅《柳牛圖》並不是最貴的。
據悉,他的一幅沒有畫正臉的老虎,最高的成交價是3200萬。他的一幅《蟬》,最後竟然拍出了8億的天價。他的一幅《山水十二條屏》在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上, 4.5億元起拍,結果進行了70餘次的競爭,最終以9.315億元成交,成為目前全球最貴的中國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