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工商企業「走出去」及商業銀行國際化,民生銀行研究院將陸續推出國別研究系列報告。本期報告概述了俄羅斯的基本國情、經濟狀況、政策環境、國際機構評級狀況及近年來與我國經貿往來情況,重點分析了我國工商企業在俄羅斯的投資機遇和風險,以及中資銀行在俄羅斯的發展機遇和面臨的挑戰,最後提出了對策建議(如需報告全文,請與文末聯繫人聯繫)。
一、俄羅斯概況
1.基本情況
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領土面積約1707.54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與14個國家接壤。俄羅斯海岸線長33807公裡,瀕臨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等。俄羅斯幅員遼闊,氣候覆雜多樣,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以大陸性氣候為主,溫差較大。截至2017年,俄羅斯人口為1.468億,共有民族194個,其中俄羅斯族佔77.7%。
外交方面,在對華關係上,蘇聯解體後,1991年12月中俄兩國解決了兩國關係的繼承問題。目前,中俄兩國確立了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俄羅斯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持續至今,敘利亞局勢在原有的烏克蘭問題上進一步增加了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矛盾與分歧。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涉及政治、能源、金融、軍事等多領域的多輪制裁,俄羅斯實施反制措施。
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種類多,儲量大,自給程度高。由於地質構造複雜,俄羅斯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己開採的礦物囊括了元素周期表上所列的全部元素。
2.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經濟復甦勢頭強勁。2016年經濟企穩回升,GDP同比下降0.2%,顯著好於2015年2.8%的降幅。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和央行頻頻降息,自2016年四季度以來,俄羅斯GDP連續四個季度實現正增長,2017年二、三季度GDP分別同比增長2.5%和1.8%。在油價相對偏高、經濟基本面向好、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改善以及夏季世界盃即將舉辦的背景下,預計俄羅斯經濟將持續增長。
貨幣金融方面,央行頻頻降息。2015年1月,俄羅斯央行大幅降息200個基點,其後多次大幅降息。2017年,俄羅斯央行先後六次降息,使得基準利率低至7.75%。匯率穩步回升。2014年以來,令人失望的經濟表現、美聯儲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對克裡米亞地區武裝派遣武裝力量導致的經濟制裁以及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等因素使得盧布承壓並多次大幅貶值,俄羅斯央行開始允許盧布自由浮動。
財政收支方面,反危機計劃的大量投入以及石油價格的下降帶來財政赤字的增加。2014年以來,俄羅斯政府採取了大量的反危機計劃來支持戰略性銀行和企業。儘管政府同時減少其他支出來限制財政缺口,但財政赤字仍不斷擴大。2016年,俄羅斯政府財政收入為13.5萬億盧布(約合2237億美元),財政支出為16.5萬億盧布(約合2734億美元),赤字3萬億盧布(約合497億美元),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2.4%升至-3.5%。
貿易及國際收支方面,經常帳戶持續實現盈餘。俄羅斯央行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俄羅斯經常帳戶持續實現盈餘,這主要來源於商品貿易順差。2016年,俄羅斯經常帳戶和資本帳戶盈餘242億美元。2016年,由於油價下跌及出口收入下降,為維持國際收支平衡,俄政府出臺一系列相應措施,以防止資本外流。2017年上半年俄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達到254億美元,與2016年上半年相比增長105億美元。
產業結構方面,2016年,俄羅斯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產值佔GDP比重為4.27%,第二產業產值(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佔比為29.21%,第三產業產值佔比為66.52%。俄羅斯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俄羅斯服務業主要包括批發零售、交通運輸、金融保險、旅遊通訊等行業,其中比重最大的是傳統批發零售貿易,其次分別是運輸、通訊及房地產業,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後。
3.政策環境
貨幣政策方面,俄羅斯央行行長2017年12月底表示,將關鍵利率由現在的7.75%過渡到6%-7%的中性利率水平需要1-2年時間。預計在經濟增長平穩的情況下,2018-2019年俄羅斯央行將漸進降息。
財政政策方面,2017年11月,俄羅斯國家杜馬審議通過了2018-2020年三年聯邦預算草案。依據該草案,2018年俄羅斯預算收入為15.257萬億盧布,支出為16.529萬億盧布,赤字為1.271萬億盧布;2019年赤字將縮減至8191億盧布;2020年收入約為16.285萬億盧布,支出約為17.155萬億盧布,赤字增至8700億盧布。
4.評級概況
2017年10月31日,世界銀行發布《2018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對119個國家及地區的營商環境進行了排名,俄羅斯在全球營商便利度排名中從2016年的第40位上升到第35位。
2017年9月27日,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俄羅斯的全球競爭力指數(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GCI)在137個國家中排名第38位,比上一年上升5位。
5.與我國經貿合作關係
自1991年建交以來,中俄政治關係持續發展。近20年來,中俄經貿合作呈現快速發展勢頭,雙邊貿易額快速增長。2016年,中俄貿易額達695.63億美元,同比上升2.3%,其中俄方出口373.34億美元,同比上升7.4%;俄方進口322.29億美元,同比下降3.1%。其中,能源原料以及食品出口額分別佔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總額的56%和28%。俄羅斯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紡織品,分別佔2016年進口總額的48%以及27%。2017年,中俄貿易額達840.9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其中俄方出口429.0億美元,同比增長15.0%;俄方進口412.0億美元,同比增長27.9%。
二、中資工商企業在泰國的投資機會及風險分析
2016年,中國對俄羅斯的直接投資流量12.93億美元,同比下降56.3%,佔流量總額的0.7%,佔對歐洲投資流量的12.1%。從行業分布情況看,投資主要集中在採礦業(41.9%)、農/林/牧/漁業(33.5%)、製造業(17.2%)、批發和零售業(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9%)、金融業(2.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6%)等。
1.中資企業的投資機遇
從雙邊貿易前景來看,中俄都有全方位發展經貿關係的願望,希望進一步深化能源合作,加強工業、農業和投資合作,擴大貿易本幣結算範圍和額度。此外,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貿易方式的蓬勃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建設對俄羅斯等沿線國家的吸引力都為中俄貿易穩健增長帶來新機遇。中俄元首於2015年5月在莫斯科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指出要實施大型投資合作項目,共同打造產業園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在此背景下,以自貿區為代表的跨境經濟合作區與產業園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的主要平臺。
2.中資企業的面臨的風險分析
儘管中俄合作潛力巨大,但俄羅斯市場仍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風險問題。
一是中俄關係將對中資企業產生影響。中俄兩國間的關係是影響中資企業在俄羅斯的經營處境、決定中資企業面臨社會政治風險高低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由於歐美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促使俄羅斯積極面向中國尋求合作,並使得對華經貿關係出現熱絡的局面、中俄關係也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中資企業經營環境也有所改善,投資和貿易領域受限情況也隨之減少。未來,若中俄關係有所降溫,可能將可能對中資企業經營環境和待遇產生影響。
二是經濟政策具有多種限制性條款。俄羅斯不僅壟斷行業多,而且對外資投資領域也有諸多限制,包括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限制,對外商投資和經營構成阻力。例如,俄羅斯規定公共採購和政府預算項目要優先採購本國產品、要求對進口車輛及工程機械徵收報廢稅、出臺的汽車信貸支持政策將外國汽車排除在外等。
三是法制環境仍有待改善。俄羅斯法制環境仍有待改善,不僅存在腐敗、行政效率低下以及灰色許可等現象,而且政策法規多變,國家法律、政府條例缺乏連續性,特別是針對外來投資方面的政策不夠穩定。出於國家利益或者某個集團的利益,俄羅斯常出現修改法律或政策調頭的情況,導致外資利益受損,甚至出現財產剝奪的情況,包括徵收和沒收財產等。
三、中資銀行業務發展機遇及風險分析
近年來,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都在俄羅斯銀行開設了代理帳戶。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採用的都是在莫斯科設立全資子行的形式。此外,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還開設了分行。除四大國有銀行外,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兩家政策性銀行也在俄羅斯設立了代表處。
1.政策監管環境
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Russia,CBR)負責履行監督俄羅斯信貸機構的職能,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發行法定貨幣,擔任最後貸款人,負責管理包括國際儲備、外匯規則、支付體系,以及對宏觀經濟的研究。
外匯管理方面,根據俄羅斯《外匯調節監管法》,外國人可以在指定銀行自由開立外匯帳戶,存入帶進、匯進的資金,接受經營或投資收益、利息等;也可使用帳戶內的資金支付商品和勞務,用於儲蓄生息。帳戶內的資金可不受限制地匯出境外,包括投資收益和分紅。利潤為稅後部分,可以自由匯出。2006年7月,俄羅斯取消了對外匯資本流動的有關限制,允許居民自然人和法人開立境外帳戶,並取消自然人向境外帳戶匯款不能超過15萬美元的限制。
2.中資銀行的發展機遇
中資銀行在俄羅斯的業務發展面臨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更加穩定的中俄關係將為中資銀行帶來更多發展空間。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俄關係穩定增長,2017年11月梅德韋傑夫總理更表示中俄關係處在「歷史最高點」。中俄在金融領域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也已經展開,包括中俄銀行間互設代理行帳戶數量穩步增長,中俄本幣結算量不斷提升,銀聯卡在俄受理範圍進一步擴大,企業對俄跨境投資愈發活躍,中俄銀行間同業合作加強,中俄跨境電子商務結算平臺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以及中資銀行積極參與俄境內大型項目建設等。預計未來隨著中俄金融領域合作的深化,在俄羅斯的中資銀行將迎來更多發展空間。
二是俄羅斯發展重心東移,為中資銀行在遠東地區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普京總統提出在遠東地區推行跨越式發展區、符拉迪沃斯託克自由港等新措施,通過出臺減讓稅、開放合作領域、簡化入境程序等,力求將遠東地區打造成俄對亞太投融資、經貿合作新的增長點。遠東地區作為俄羅斯最大的經濟區,和我國東北地區接壤,中資金融機構在這一區域設置分支機構,不僅能夠服務哈巴邊疆區、阿穆爾州、猶太自治州等遠東地區的中資企業、華人華僑、俄籍公司及當地居民,而且能夠與我國東北地區的境內分支機構形成聯動效應。
三是西方制裁使俄羅斯銀行業務受限,為中資銀行提供了發展機遇。美國對俄羅斯大型銀行實施制裁後,在俄羅斯銀行業務受限的情況下,眾多包括能源企業在內的俄羅斯大型企業日益依賴來自中國的銀行貸款。眾多俄羅斯企業為了保險起見,開始將資產從西方銀行帳戶轉到中國銀行的代理帳戶,並尋求在中國香港等地開戶。這為中資銀行在當地拓展客戶和開展業務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3.中資銀行面臨的挑戰
中資銀行在俄羅斯的業務發展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中資銀行在俄羅斯經營中存款基礎較為薄弱。與在中國國內不同,俄羅斯居民對於資金的使用更加傾向於消費而非儲蓄,因此俄羅斯的儲蓄餘額一直不高,而中資銀行更是由於營業網點的數量限制,導致負債端的經營壓力較大。
二是盧布匯率的大幅波動為中資銀行的資產擴張帶來壓力。2013年以來,人民幣與盧布的匯率波動性大幅增加,這與原油價格的波動有關。在此過程中,如果中資銀行貿然增加以盧布計價資產的外匯敞口,可能會帶來較大的匯兌損失風險。
三是俄羅斯銀行業內部發展結構不均衡使中資銀行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在俄羅斯銀行業中,國有大型銀行壟斷程度高,私營銀行的經營基礎較為薄弱,這也抑制了俄羅斯銀行業的市場化競爭程度。在俄羅斯前五大銀行中,四家屬於國有或國家控股銀行。因此,中資銀行在與這些國有大型銀行的競爭中往往處於不利地位。
四是俄羅斯央行的監管政策使中資銀行發展受限。俄羅斯央行對商業銀行放貸設有監管指標上的限制,即N6指標限制。這一限制要求商業銀行對單一客戶或單一集團客戶發放貸款的額度不能超過這家銀行資本的25%,且不考慮外資銀行在母國的實力。目前俄羅斯市場對資本的需求量很大,然而由於中資銀行在俄羅斯發放的貸款不能超過其總資本的25%,而且俄羅斯的美元資本金需上繳7%給俄羅斯央行作為保證金,造成單個中資銀行無法對中資企業在俄項目提供足額的貸款,中資企業融資渠道進一步受限。
四、對策建議
隨著中俄之間經濟金融聯繫的深化,未來我國政府、企業、銀行在與俄羅斯加強經貿合作和業務往來的同時,還應特別注意相關經驗的推廣和風險的防範。
一是密切關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走向。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是導致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短期內,美歐制裁的擴大和延續使俄羅斯外部環境持續受困,地緣政治風險難以改善。因此,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的走向不僅將對中俄關係產生影響,相關政策的變動也與當地中資企業和投資者的權益息息相關。
二是密切關注國際油價走勢。考慮到俄羅斯經濟對石油等能源出口高度依賴,國際油價的走勢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將涉及國際財政狀況、國際收支、匯率水平、通脹水平以及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等各個方面。因此,建議中資金融機構和企業在對俄經貿合作和業務往來中密切關注國際油價變動走勢。
三是適應俄羅斯行政和法律環境的複雜性。俄羅斯的制度環境、法律規定和社會文化與中國有較大差異,儘管法律、法規基本齊備,但還未形成嚴格公正合理的法治環境,官僚主義普遍,腐敗盛行,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加之當地制定和執行經濟產業政策和實際管理操作中,往往根據當時經濟的現實情況故意預留一些灰色空間和灰色地帶,並且在執行過程中有時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需要企業在投資前做好充分調研和諮詢,以避免產生糾紛後無法保證合法權益。
四是適當加強屬地化經營和本地化生產。俄羅斯民族文化與心理特徵表現為對外來人有強烈的防範意識,其強悍的民族個性也造成契約精神和產權觀念的缺乏。為防範這一風險,建議中資企業可適當在俄羅斯開展屬地化經營和本地化生產,進而規避俄羅斯外籍勞動配額、產業保護政策、外在經營環境維護和中俄文化差異與衝突等問題,使中資企業真正融入到俄羅斯社會中去,從而保證企業長期、健康和穩定的發展。
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團隊
minshengyinhang
孫 瑩 yingyingxiaozi@126.com
聯繫人|任亮(微信:wanwand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