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84歲老人半世紀尋夢 把網船「開」進博物館

2021-02-19 日照市博物館

84歲日照老人半世紀尋夢他,把網船「開」進博物館

      一艘大網船,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半個世紀的博物館之夢……1月21日,84歲的安豐坤老人站在博物館新館的日照記憶陳列廳裡,滿懷深情地望向那艘十米長的大網船,「大網船『開』進了博物館,我終於給它找到了家,我的博物館夢也實現了!」

心中放不下那一方海

安豐坤是土生土長的石臼四村人,1938年出生,在石臼上完小學,在青島一中畢業後考入山東冶金學校,畢業後留校工作,1960年下放回到家鄉石臼。「我心裡放不下那一方海啊!」打小在海邊長大的安豐坤,一聽說要求下放,立刻按照國家規定二話不說回到家鄉石臼四村。這方海才是他的天地,趕小海、排大船、出遠海,這方海給了他美好的童年記憶,正值青春年盛的他,立刻就投入到漁業生產隊伍中。上了船,他先從小夥計幹起,下倉出貨,提貨賣貨,一二百斤的大魚簍子,他和另一個同村一起上船的小夥子,用粗挽子(船上的一種工具)抬著,到石臼的老龍王廟去賣。上龍王廟,要經過一個上崖頭(上坡),兩個人低著頭、憋著勁一口氣抬上去。「那時候海裡厚(貨多)啊!每潮都有二三百斤甚至四五百斤漁獲。」因為貨多,出海也不必太遠。有時候凌晨兩三點鐘出海,早上七八點鐘就回來了;有時候,天明出海,晌午就回。「這得看潮水,咱石臼這地兒,東北是漲溜,西南是落溜。漲水來了,網口朝著溜,到西南落溜了,就掉過尾來,網口還是朝著溜,那魚斷(追)魚,就進網了。」開春的魚汛一來,「小扣紐」「大扣紐」,然後才是黃鯽子魚,清明過後,魚越來越多。漁家人說:「穀雨前後打雜魚」,穀雨節氣一過,「水逛逛」、加吉魚、「鴨頭子鯊」……各種各樣的魚都來了。安豐坤如數家珍,雖然只下了五年的海,可是過往漁事,如同烙印深深烙在他的腦海中。

夢裡忘不了那艘風船

從安豐坤這輩算起,再往前四五輩都以打漁為生。「早先就用一排圓木頭排起來,編個筏子就能出海,哪怕後來排了大船了,也還習慣叫筏子。來船了,就叫上來筏子了,魚貨裝滿了,就叫壓老了筏子了!」兒時的記憶裡,安豐坤最難忘的是跟著爺爺和叔叔去排大船。去排船,不僅有工錢可領,還有免費的好飯可吃。「我跟著去排船,一去就是一天,晌午頭跟著吃好飯,豆角子熬肉卷煎餅,那個好吃啊!在船上玩一天,下午回去時,船塢裡漲潮了,就坐個小船撥到岸邊再回家。那大風船的威風樣子,我都記在腦子裡哩!」「大概是1965年,我就不下海了。」84歲的老人對於年代記不清了,但是無論是小時跟著祖輩去排的大風船,還是後來他跟著下海的大風船,他都記憶猶新,「都是3 6米長、五號桅的大風船!」如何使風、如何勞作,船上有什麼物件,安豐坤歷歷在目,「我做夢都想再排那樣一艘大風船!」5年前,安豐坤在張家臺遇見了一艘十米長的網船。「就是海上生產用的船,完全是老樣子!」他花了「巨資」買了這條船,和人打好商量放在附近船廠裡,然後隔三差五地去,攬子、挽子、篙、棹……他一件一件地置齊了,「我想組織人把船撐到海裡去,完全還原早年間人工漁業生產的樣子,再錄像保存起來,讓人們看看咱們日照最原生態的漁業生產,看看我們的祖先們巧妙的設計和勞動智慧。」可是,安豐坤後來被告知,這樣的漁船,已不可能申請相關手續下海了。不再下海之後,安豐坤開始養殖海帶,也種地,可他始終沒有離開海。風船換了機帆船,機帆船又換了鐵殼船;壇網換成了拖網,出近海變成了遠洋捕撈……安豐坤看著漁業生產的方式不斷更新換代,他想把那些充滿古老智慧的漁業生產方式記錄下來。「也許以後再也沒有人知道祖先們是怎麼勞作的了!」因為上過學、愛讀書,安豐坤也擅長寫,大風船是什麼樣的構造,搖櫓使風是什麼原理;如何拿烏賊,用什麼工具捕大黃花……有些工具在他下海的時候就已經消失,他騎著自行車,挨村去漁民中訪查……他想把日照先人的漁業智慧記錄下來,留給後人看,留給世界看——一個「博物館之夢」,在他心中悄然成形。時間跨入21世紀,年過花甲的安豐坤,更加堅定了心中的想法:收集老物件,建一座博物館,把日照的特色漁業生產方式展現給世人,把祖先科學智慧的勞動生活永久留存。早上披星走,晚上戴月歸。他騎車到周邊的村莊收集老物件,老漁網、蝦須欖,槐木的小杌子(板凳)、老炕桌、升、鬥……70歲那年,為了收集方便,安豐坤考取了駕照,先後買過兩輛二手麵包車,後來又買了一輛中型麵包車,他的收集範圍更大了。嵐山、莒縣、五蓮,最北他到過膠南,最南到了蘇北一帶。老版的年畫,納鞋用的苘繩,碓、臼、碾臺、碌碡……人工耕種時代的犁耙、磨盤,甚至還有早年間的大黑碗……有時他一走就是兩天,帶點乾糧和水,餓了就停下來在車上吃;晚上放下板子和棉被,就在車上睡。

新館說不盡難捨的舊日時光

「不記得收了多少年了,不記得花了多少錢了。」84歲的人生旅程中,十年二十年仿佛也不算長,為了一個博物館夢想,安豐坤始終奔波在路上。可是,積蓄花光了,場地、資金、手續審批等等建博物館的難題擺在眼前,安豐坤意識到,他不能再等了。「你操那心幹嘛?國家還有博物館哩!」家人不幹涉他的愛好,可是總有別人看不慣他的做法,他們一句句的奚落沒有讓他止步,卻無意間給他指了方向。「我把收集來的這些物件全捐給咱市博物館吧!」安豐坤想,個人的力量有限,捐給市博物館肯定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安豐坤給日照市博物館寫信說明情況,「沒想到,博物館真的給我答覆了!」「我真是喜極了!我的大船,我的這些老物件都有好去處了!」2019年7月23日,安豐坤把保存的大網船以及781件民俗生產生活老物件,悉數無償捐獻給日照市博物館。「自從這船和所有的老物件進了博物館,我也了了一件心事,可心裡總是惦記,就像惦記自己的孩子一樣,我每天都得來看看,拾掇拾掇。」2020年12月,市博物館新館啟動布展工作後,安豐坤捐獻的大船被安排在日照記憶陳列廳漁文化展區。他這些年收集的民間老物件,幾乎都放進了「農家小院」展區。為了還原真實的農家小院,他還花錢請人做了稻草秸苫蓋屋頂,並親自貼上收集來的年畫、手寫的春聯,在西廂房的炕上放上針線笸籮,在炕頭擱上老式的木捧盒……展廳的屏幕上,播放著2020年夏季最熱的那天,他配合市博物館在海邊拍攝的紀錄片。屏幕上的他講述著早年打漁的場景,屏幕外的他意猶未盡,想把船上的每一個部件、每一個故事都講給來參觀的人聽一聽,「看看這裡布置巧妙著呢,這操作是不是包含著很多智慧?」84歲的老人耳不聾、眼不花,「我身體好著呢,也沒有『三高』,還經常開車上高速公路。」許是讀過書、經常去外地的緣故,老人純正的日照方言中,時不時會冒出幾句普通話或是書面語,眼睛裡也閃著這個年紀少有的明亮的光——有希翼,有自豪,有滿足。「現在,我給這些老物件找到家了,這博物館的夢也就圓了!」跨進日照記憶展廳的「農家小院」,老人從包裡掏出一隻老式銅香爐,「這是我前兩天剛收來的,也捐給博物館。」又取出一包海沙,細心地倒進香爐,放到「堂屋」裡財神像前的八仙桌上。「快過年了,咱日照人都得拜拜財神爺,祈求來年的好光景啊!這日子跟從前可不一樣了,一天比一天好!」

來源:日照日報

相關焦點

  • 天津:84歲老人自費買節日蛋糕送給養生園老人
    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天津訊(公益記錄者 張繼東)在天津市濱海新區的海濱街有這樣一位84歲的老人,在10月7日九九重陽節這一天,自己掏了四百餘元定製了一個特大號的節日蛋糕,並讓自己的女兒送到了鑽井新村養生園,給那裡的老人過節。
  • 84歲痴呆老人被兒子「虐待」,孫媳婦說:哪怕離婚也要安頓好老人
    公公是獨生子,老公奶奶已經84歲了。爺爺早幾年去世。今年夏天,我回老家探親。竟然發現奶奶住在一個油布圍成的棚子裡。裡面除了一張小床,再無任何東西。而且,奶奶並不睡在床上,而是一個簡單的地鋪上。天晴的時候,陽光直射下來,令小棚內酷暑難忍。
  • 天壤之別:開豪車進故宮系多起,84歲擠餐車赴防疫前線只一人
    近日,奔馳女開車進故宮撒歡的消息傳遍網絡,一時間關於開豪車進故宮引起了眾怒。不少網友扒出更多令人驚詫的情況。近年來開豪車進故宮消息確有多起。開豪車進故宮曾發生多起,都引起網友厭惡和不滿網絡上不斷有網友扒出炫耀自己開車進故宮的圖片,而且是發布在故宮不同區域駕車的照片。 有網友稱自己免票從東華門進入故宮。更有多名網友曾炫耀開車進過故宮,進宮的 路線可謂是五花八門。
  • 84歲老人的敬意:我家的玉簪花
    84歲老人的敬意它綠葉碩大,青翠喜人,烘託著花梗在茂綠的葉叢中生出玉質般的花朵,足有十餘朵微綻四出,中吐黃蕊,發出芳濃的味道,多麼瀟灑秀氣,它隨風洋溢飄蕩,飄進我們心中,把愛意深深釋放,把真摯情懷留在了全院,也傳向遠方,也好似要把它一身質樸的濃香灑向人間,去點綴城鄉,去美化環境,愉悅大家。玉簪花更讓我們看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安於平凡樂於奉獻的精神。
  • 福利院84歲老爺爺和91歲老太相戀5年結婚(圖)
    11月23日,91歲的餘蘭香和84歲的劉家祥終於如願領到了結婚證。   領了結婚證以後,兩位老人開始布置他們的新房。     劉家祥看著老伴梳妝打扮,樂開了花。啪!」鮮紅的印章蓋下來,兩張滿臉皺紋的臉頓時樂開了花。經過了長達1個多月的翹首等待,84歲的劉家祥和91歲的餘蘭香終於如願以償地領到了結婚證書。11月23日上午,在市第三社會福利院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相戀5年的老人終於合理合法地把兩張床搬進了一個屋。
  • 84歲老人做繪畫人體模特 兒子嫌其丟人換鎖(圖)
    當人體模特能讓84歲的李大爺找到更多快樂 攝影記者 王效打發時間更容易了老伴15年前就走了,小兒子2007年也去世了,剩下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大約一個月來看他一次。這樣一個以藝術的名義、在陌生人面前裸露的工作,讓84歲的獨居老人李軍(化名)找到了快樂。「我覺得打發時間更容易了,而且看著那些年輕學生說笑打鬧,我也會跟著很開心。」沒偷沒搶,我不丟人10月10日成都商報獨家報導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在昨日,李大爺卻表示,三兒子給他打來電話,稱他家裡換了鎖,讓老人不要再到家裡來,因為覺得「丟人」。
  • 六旬老人的半世紀鬥雞緣
    這個人就是蔡尚海,開封市鬥雞協會會長,這位66歲的黑髮老人,和鬥雞結下了半世紀的緣分。    鬥雞界裡響噹噹觀看鬥雞口不語    6月1日上午9時,開封市金耀門附近城牆根,黑布圍起了一個直徑5米的場地。場地裡面,精彩的鬥雞表演在上演,圍觀的人群裡,不時傳來歡呼聲。    這個小型的臨時場地就是鬥雞圈俗稱的鬥雞坑。「這下蹬得好!」
  • 揚州84歲老人推輪椅買站票,連夜去北京!原因讓人淚目
    一位老人推著輪椅在火車站買票,
  • 圖書館閉館日,卻為這位84歲的老人破例開門
    近日,一位戴著鬥笠,穿著藍色粗布外套的老人在高溫下趕到了麗水圖書館,沒有想到的是,圖書館當天恰好閉館了。據了解,今年84歲的朱永貞老人乘坐公交後,頂著40度的高溫,又徒步40分鐘方才抵達圖書館。圖片來自微博。
  • 84歲老人兩天騎共享單車行30公裡……
    新民晚報訊 (記者 郭劍烽)前天,寶山羅涇鎮塘灣村志願者在夜間道口值守時發現一名迷途老人,老人竟已離家2日,一人騎著共享單車已誤行30公裡,最終在民警與志願者共同努力下老人順利回家。圖說:小區志願者為老人準備了泡麵。
  • 古稀老人繪《川劇臉譜》 800臉譜集半世紀功力
    古稀老人繪成《川劇臉譜》  800臉譜集半世紀功力   華龍網訊 (記者 朱陽夏)川劇舞臺打了51年交道的我市民間文藝藝術大師龔思全,經過半個世紀的收集、整理和繪畫,出版了《戲曲臉譜·川劇臉譜》,是我市首部被文化部納入「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的川劇臉譜書
  • 江陰84歲老人為救3歲落水兒童,果斷地跳入河中,事後卻很自責
    12月3號在江陰,就發生了一件,要以老人為榮,為榜樣的事情,一位84歲的老人不顧寒冷的河水,決然地跳入河中,救了一名3歲的落水兒童,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情,老人事後卻很是自責。事情發生於當天的早晨,差不多7點30分左右,老人的名字叫陳杏妹,已經84歲的高齡了,身體也是硬朗,每天都會早起。
  • 84歲「灌籃高手」運球帶球跑跳投一氣呵成(圖)
    原標題:84歲「灌籃高手」運球帶球跑跳投一氣呵成(圖)在很多人看來,打籃球是一項很耗體力的運動,年輕人才玩得開,並不適合老年人。可普灣新區三十裡堡街道民盛社區卻有一個84歲的籃球高手,他叫盛超,認真算起來他打球已經60多年了。如今的盛大爺幾乎每天都要抱著籃球到社區小廣場的籃球架下,玩上一會兒,帶球上籃、跳躍投球……盛大爺的籃球技術讓很多來玩的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 84歲老人坦言:自從給子女日結工資,我的晚年生活越過越舒心
    養兒防老是我們的美德,是我們的優良傳承,多數老人老了都會被子女接到身邊贍養。也有的老人喜歡自己獨立居住,請住家保姆照顧伺候,不麻煩子女。 院區裡84歲的陳大爺說,與其把自己的錢給了保姆工資,不如拿這些錢,讓自己的子女來照顧自己,那樣也舒心,親切,溫馨。
  • 「84歲老人推輪椅買站票看病重老伴」:陪伴,其實是最長情的愛
    真正意義上的陪伴需要用一生去踐行,從起點至終點,每一個時間段對方都一直陪伴在你身邊,縱使「死亡」浮現在人們面前也會黯然失色,02近日,一則新聞的出現,使「死亡」這種人們都害怕的力量不再那麼難以面對:「84歲老人推輪椅買站票去醫院看病重老伴
  • 大陸夫妻因當年戰火分離兩岸 半世紀後重逢度餘生
    原標題:大陸夫妻因當年戰火分離兩岸 半世紀後重逢度餘生圖自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新網9月1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一對在大陸山東生長的青梅竹馬夫妻,因當年戰亂而被迫分離,在海峽兩岸各自婚嫁,經過了半世紀,在古稀之齡,盼得了彼此牽手共度餘生。20年之後,在弘道基金會的牽線下,這對已近百齡的老人家成了《來得及說再見》電影的主角,影片11日上映。
  • 農村84歲老人:皮膚黝黑如雕像,脊背彎曲無法躺下睡覺
    圖中的老人今年84歲,家住魯西南的農村。炎炎夏日,每到中午,老人就會來到村頭乘涼。有時和別人聊聊天,有時坐在石板上看看路過的行人,有時也會躺在石板上小睡一會。因為駝背嚴重,老人無法平躺在石板上,只能側臥。老人在側臥休息時,頭部幾乎呈「懸空」狀態,只用一隻手託著。
  • 84歲老人推著輪椅買站票,連夜趕去北京,背後原因令人淚目
    84歲老人推著輪椅買站票,連夜趕去北京,背後原因令人淚目從古至今,我們都聽到過很多動人的愛情故事,比如說梁山伯與祝英臺,許仙與白娘子等等,這些都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愛情故事,有很多人都非常羨慕那種比翼雙飛的生活,歷史上也有很多文人,對那些愛情故事進行大量的文學讚美
  • 日本老司機無牌照開出租40年,84歲高齡時被捕,從業賺9百萬
    11月22日,東京記者網站報導了一則日本84歲「黑車」司機被捕的新聞。這名司機為了多賺錢,在耄耋之年仍出來工作。在他從業40年間,他一直無牌照開出租,在過去40年內的收入竟超過億元。
  • 84歲老人曾被抓日本煤礦做工:見證98個死難同胞
    84歲老人曾被抓日本煤礦做工:見證98個死難同胞 2014-12-09 14:37:33來源:新華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如今,84歲的他滿頭白髮,神態慈祥、身板硬朗,可一談起那段沉痛的勞工經歷,老人家依舊悲憤難抑,淚水盈眶。  1944年,鳳儀萍14歲,那時他的名字叫鳳永剛。8月的一天,剛上初二的他從上海浦東南匯縣周浦東北的橫沔鎮家中出發,去復旦大學找人。一路上關卡重重,他的良民證和錢在偽軍搜身檢查時被洗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