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風鈴木下的約定
黃阿彬
記得2018年春季,單位組織我們到離縣城十多公裡的大燕村植樹。這是單位掛鈎的縣級貧困村,有三百多戶、一千三百多人,村民基本上姓黃。我們種的是黃花風鈴木,據說清明節前後會開漂亮的黃花。
半年後,我被組織選派去那裡當扶貧工作隊長,全村有三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總共12人,兩戶國定,一戶省定,每戶都有一名二級殘障。
印象深刻的是進村報到入戶的那天,一位中年婦女右腋下拄著拐杖,兩腳一高一低地朝我們走來。這就是鳳嫂?看著此景,我的心也一高一低的。那天,我暗暗告訴自己,作為黨員幹部,應該多少為這家人做點事。
由於單位人事變動原因,後來我掛了鳳嫂這戶,這戶屬國定扶貧戶且低保兜底,一家三口人,鳳嫂自幼患小兒麻痺症,肢體二級殘障,二十年前從外村嫁到這裡,丈夫黃大哥是個憨厚的農民,兒子小裕在讀大學。十多年前,他們家的土坯瓦房倒塌後,暫借親戚的舊房住,日子不好過。2016年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村裡做了大量工作,最終幫他們建了新房。
起初,我入戶了解情況不太順利。數次後,大家熟悉了,我也真正聽到了鳳嫂的心聲。她坦率地告訴我們,2017年春節,全家人高興地搬進了新房,再也不用住陰暗潮溼的土坯瓦房,小裕立志學醫,9月就讀大專臨床醫學專業,每年入學要繳學費九千多元,每月生活費一千多元……雖然丈夫打工每天賺一百元,自己養些雞鴨兔等,但是還要生活費用、人情世故等開支,言語間,她流露著這些相對沉重的經濟負擔。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夫妻省吃儉用,還清了當地信用社五萬元小額貼息貸款。
扶貧最難的是扶志。一家人爭氣,令我佩服。「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臨走時,我鼓勵鳳嫂,她拄著拐杖送我們到門口。門口不遠處,一棵棵黃花風鈴木正枝葉繁盛。我指著黃花風鈴木對鳳嫂說,明年春天,黃花風鈴木開花時會很美,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日子也會越過越好。她沉默不語,目光流露的不知是疑惑還是期待?
我決定要從幫小裕上大學入手。在享受了雨露計劃、殘聯助學等一些好的扶貧政策的同時,2019年春節前,我向縣關工委爭取一千元助學金。
清明節期間,我縣在深圳的商會與大燕村開展同心121工程結對幫扶。那天,他們走訪慰問了三戶扶貧戶,每戶送去一千元的慰問金。
大家聊著聊著走到了黃花風鈴木下,只見花冠漏鬥形,也像風鈴狀,花緣皺曲,花色鮮黃,花多葉少,一樹金黃,頗為美麗。
鳳嫂拄拐送我們,商會羅會長看她走路不方便的樣子後連忙說,大嫂您回去吧,幫助你兒子到大學畢業的事大家說到做到。我補充說,黃花風鈴木可以作證。樸實的她咧嘴笑著,像黃花風鈴木綻放的樣子。
信守諾言,8月商會直接轉帳資助三千元,鎮領導聯繫了當地的建築協會資助了四千元,小裕的學費基本解決,2019年為其爭取一萬五千元。
當然,扶貧工作點點滴滴,不僅要入戶宣傳政策、解決大小問題,還要反覆做內業資料。說是脫貧攻堅,其實鄉村振興也不能落下。本以為2019年9月掛職到期,不料上級要求延期到2020年12月。我清楚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兩年來,我共向縣直有關部門爭取資金接近一百多萬元,完成總投資一千多萬元的村部搬遷、景觀步道、路燈、道路、漫水橋等項目十多個,掛鈎村獲評全國森林鄉村、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等。
今年清明節,黃花風鈴木開著嬌豔誘人的黃花,遍及村莊各角落,可謂滿村儘是黃金甲。每次路過,由於疫情防控工作緊張,我沒有停下車去賞花。鳳嫂家裸房在鎮政府補助下進行了外牆裝修,小裕在家準備專升本考試。我經常鼓勵他,考上本科大家繼續幫助你上學,考不上就回來當醫生,到時我幫你找工作單位。
後來,小裕因校方原因沒能享受建檔立卡學生單列招生計劃的特殊政策。這一情況在7月下旬填報志願時才發現已無濟於事。
「天無絕人之路。」我這樣鼓勵小裕,不想讓他在此事糾結、生怨。在我的溝通聯繫下,8月1日,小裕在縣裡一家衛生院就業了!月薪三千多元,終於圓了立志從醫的願望,也實現了扶貧幹部的心願。朋友開玩笑說,正如黃花風鈴木沒有失約,如期芬芳綻放。
作者簡介
黃阿彬,現供職於華安縣委辦,長期從事文字工作,新聞稿獲獎項近百個,近年來在《亞太商報》《福建文學》《閩南風》《閩南日報》等刊物發表散文若干篇,在省、市、縣徵文中均有得獎
朗讀者簡介
劉慧潔,《閩南風》雜誌編輯,播音主持專業畢業。喜歡朗讀、寫作、攝影。
來源:閩南日報
閩南日報社網絡中心、專副刊部出品
音頻製作:劉慧潔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編輯:林禕凡 值班組長:徐世慶 值班主任:吳榮光 策劃:吳榮光 值班總編輯:賴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