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生物鏈
想要了解澳大利亞野兔為什麼會泛濫,首先要看下當地的食物鏈。由於澳大利亞位於熱帶和溫帶氣候,同時降水較少,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這種氣候比較適宜野兔的生長。
澳大利亞生物鏈比較脆弱,具體來說就是沒有大型食肉動物,我們知道,一個完整的食物鏈包含著:分解者,生產者,消費者。
其中,袋鼠和野兔屬於一級消費者,它們以植物為食;但他們所生活的環境沒有天敵,除了人類之外,它們在澳洲的生活可謂是「食物充足,沒有天敵」,因此它們的數量很容易失控。
尤其是野兔,繁殖能力強,繁殖速度快,一隻兔子擁有兩個子宮,3-4個月即可達到性成熟並繁殖,每年可以生4次左右,每次生4-10隻,也就是說,每年新增的野兔呈指數級增長。在電影《瘋狂動物城》中,朱迪在家時門口的兔口數量一直在蹭蹭蹭的漲,也算對應著現實中的兔子生育能力。
正因為如此,野兔作為入侵澳洲當地的生物,數量才由原來100年前的24隻,發展到現在100億隻(在人為捕獵下,目前數量控制在3億隻左右。)
從生物鏈上來看,引進野兔的天敵猞猁似乎很正確,野生猞猁每天都需要消耗1-2.5千克的肉,其中野兔佔據了猞猁食物的主要來源。在中國大興安嶺,猞猁每年捕食當地10%到40%的野兔種群,因此我國才沒有野兔泛濫成災。
那麼,為什麼沒有引進猞猁來消滅野兔呢?
其實也和食物鏈有關,由於澳洲沒有大型食肉動物,也就是說沒有頂級消費者(除人類外),等於說猞猁也沒有天敵,猞猁在消滅野兔後,自身也有可能淪為入侵者,並泛濫成災。
而在我國,虎、豹、雪豹、熊等大型食肉動物都是猞猁的天敵,由於這些大型食肉動物的存在,猞猁才沒有泛濫成災。
猞猁在消滅野兔的同時,也會捕獵其他生物,比如鳥類,給原本就脆弱的澳洲生物鏈,添上致命一擊。
生存環境
從環境的角度來看,澳洲屬於熱帶氣候和溫帶氣候,而猞猁是喜寒性動物,雖然它生存能力較強,但它更多生活在北溫帶寒冷地區,如亞寒帶針葉林,寒溫帶針葉林以及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與半荒漠之中。
從這個角度來看,猞猁並不適應澳洲的環境,很有可能還未消滅野兔,自己就因無法適應環境而死亡。
澳洲野兔的解決辦法
1:開發菜單
很多人開玩笑說,哪裡有泛濫成災的動物,哪裡就有中國吃貨們,但是中國吃貨也吃不完澳洲的野兔,一是國人沒有吃兔肉的習慣,雖然麻辣兔頭在四川很受歡迎,但畢竟是一少部分人。二是野兔繁衍能力實在是太強了,吃著還沒繁衍速度快。
2:鼓勵狩獵
在澳洲,國家鼓勵開槍射殺野兔,因為澳洲允許私人持槍,所以每年都會鼓勵私人射擊野兔,甚至還會舉辦射擊野兔大賽。
3:引進天敵
狐狸和猞猁不同,狐狸可以生活在熱帶和溫帶,因此比猞猁更適宜當地的環境,但和猞猁一樣,狐狸在當地也沒有天敵。
更令人難過的是,狐狸雖然吃兔子,但更喜歡捕食鳥類。而且沒有天敵的騷擾,狐狸也開始泛濫成災,讓當地政府頭疼不已。
同樣的,澳洲也曾經引進過野貓,但野貓也同樣對鳥類展示出極大的興趣,據統計,澳洲許多鳥類滅亡和野貓的數量有直接關係。
後來,當地群眾把狐狸和野貓也開始當成入侵動物來對待,獵殺了很多。
4:投放野兔病毒
科學家在澳洲野兔身上提取到一種黏液瘤病毒,這種病毒只對野兔有效,而對其他生物無害,於是當地政府開始大面積投放這種病毒。
剛開始,病毒卻是對野兔產生了影響,澳洲野兔的數量也呈指數級下降,但很快,當地人就發現有以小部分野兔對這種病毒產生了抗體,又由於兔子驚人的繁殖能力,因此沒幾年兔子的數量又恢復到原來的地步。
目前來說,並沒有哪一種方式能從根本上抵抗澳洲野兔的泛濫,人們只能控制它們的數量,但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似乎很難。不過,科學家至今還未放棄,或許有一天人類能找到治理澳洲野兔泛濫的方法。
而澳洲野兔泛濫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定要保護生物多樣性,一旦某個地區的生物鏈被破壞,帶來的後果,是人類遠遠無法承受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