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今年的端午來得有些晚。
夏至都過了,粽子節才開始。
福州的六月七月,天氣熱得像蒸籠。
夏至九九歌裡寫,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
坐在空調房裡,輕羅小扇拿在手上把玩,心裡特別清涼。
至於夏天嘛,喝茶是少不了的。
不過喝好茶的感覺,可不像喝蜜汁那般膩,而是喉嚨裡清清涼,甘甜又爽口的。
這天,看到某掌柜在介紹自家的大紅袍。
額,怎麼說呢,光是看了他們的廣告詞就感覺非常燥。
「***大紅袍是高火,五焙成茶,不會返青,有陳放價值,越存陳香味越醇……」
看完這段話,莫名就感覺有了火氣。
陽氣充盈,高溫炎熱的夏天,燥熱感一點就著。
都說這南方的荔枝,能頂三把火。
這焙成炭的高火茶,估計能賽一個火爐。
大夏天裡推銷這病火的茶,太沒好心了!
《2》
什麼是巖茶的高火茶?
大伙兒們只要記住一點,高火=病火。
焙到高火的巖茶,已經是不健康了。
前邊提的那句廣告語裡,每一點,每一句,都是錯誤的內容。
高火茶的火功,在足火之上。
焙火的溫度,高達140℃-150℃。
歷經高溫+長時間的焙火下,高火茶的幹茶色澤發黑,香氣物質保留不多。
剛焙火不久後的成品茶,有濃烈的煙火氣。
因為火功高,茶葉內部生成的褐色、黑色的水溶性色素物質越多。
是以,高火巖茶擁有標準的湯色樣板——醬油湯。
葉底黑褐,條索硬挺,泡不開,沒彈性和活性。
論香氣和滋味,達到高火的巖茶,受到了高溫的摧殘後,風味物質留存有限。
不誇張的說,高火這一種火功,已經算是病火。
新茶友,輕易別要去嘗試。
哪怕是喝茶喜歡滋味感足一些的老茶友,也不推薦再去飲用。
特別是幹茶已經明顯焙成炭,內質被焙空的情況,飲之無益,有礙健康。
吃燒烤,吃烤串時,遇上一串烤焦的雞翅膀,那是不能吃的。
同理,這焙焦的巖茶,當然也不適合飲用!
武夷巖茶裡,很多有關高火茶的認知誤區,還是要早點看明白為好。
《3》
誤區一,五焙成茶,焙火次數多就叫高火茶嗎?
真相是巖茶的火功高低,和焙火次數沒有直接關聯。
決定巖茶火功的因素,最主要是焙火溫度和時長。
溫水燉雞湯,燉上半天,都未必能做成一道菜。
同樣,如果巖茶在炭焙時,溫度不足。
那麼哪怕它再反覆焙上十道火,也未必能達到高火的程度。
那五道焙火,若是用文火慢燉(低溫烘焙)的方式,那頂多只能達到中火級別。
而倘或是用急火去焙,那不出一兩回,整個焙籠裡的巖茶火功就非常高。
但這樣急火焙出來的茶,哪怕沒到高火,還沒成為病火,茶葉的內質也會受損非常嚴重。
從巖茶的品質要求看,焙火次數多≠高火。
並且,焙再多遍火,也不等同工藝到位。
對武夷巖茶的風味呈現而言,焙火次數的多與少,不重要,不care。
焙火焙到點子上,將巖茶焙透,才是關鍵!
《4》
誤區二,好茶才能經得起焙高火?
真相,這是老掉牙的謠言了。
武夷巖茶裡,越是好茶,焙火越是精緻。
高端茶,極少焙高火。足火就已經能滿足大部分老茶友,對於喝巖茶的極致湯感追求。
從高火茶的定義上,可以看得一目了然。
高火茶已經是病火,將近成炭,死氣沉沉。
這樣的一款茶,哪有半點好茶的風採?
了解清楚高火茶的含義後,再來看這個問題。
能直觀的發現提倡「好茶才耐高火」的人太壞了。這完全是歪曲事實,誤導別人。
一款巖茶適合焙成什麼火功,是輕火,還是中足火,足火,要看具體情況。
既要考慮品種特徵,也要兼顧茶葉的內質。
對主打高香的小品種茶而言,像黃玫瑰、千裡香、 金牡丹等。火功焙得越高,越容易損傷茶葉裡的芳香物質。
到頭來,不僅對湯感的提升無益,還會白白浪費了高香品種的香氣馥鬱特徵。既丟了西瓜,又丟了芝麻。
更何況,哪怕是對部分耐焙火的品種,老叢水仙、梅佔、鐵羅漢而言,也沒必要焙成高火。
足火,已經足矣。
再往上焙,就太浪費好茶的內質了。
最後,再從市場的實際情況看,高火茶的名聲並不好。
不少在保存的過程中,存放不當,返青發酸的巖茶,容易被人為的故意焙高火。以此來掩蓋巖茶的本身品質缺陷。
這樣的茶,質量太不堪了。
《5》
誤區三,高火茶,一定能久存不返青?
真相是,一點都不對。
久存與不返青,要區分來看。
一款巖茶能不能久存,要看兩點。
首先是,茶葉本身值不值得長期存放。
如果是本身喝起來就特別薄,味道還寡的巖茶。
在新茶時就不好喝,更別用期待存老之後的滋味了。
其次是,有沒有長期存茶的條件。
存巖茶的陳茶, 難度大。
從存茶的實際過程看,當巖茶過了最佳適飲期後,在後期的存放期間內質不斷的在做減法。
條索內焙進入的火,不斷的散開。
而受到氧化還原反應的影響,巖茶的內質逐漸被消耗。
當巖茶存放時間越久,火氣褪光光後,再繼續存下去風險很大。
如果沒及時復焙,就會將巖茶徹底存壞。
高火巖茶,也不例外,它也會返青。
返青,指巖茶經過系列氧化還原後,茶葉恢復到青味較重的階段。
在後期的存放時,當茶葉不斷受到微弱的氧氣影響時,返青這顆雷早已經深深被埋下。
高火茶,也會返青。
焙火的巖茶,不論火功高低,都一樣會有返青風險。
只不過,不同焙火程度的茶,可保存的時間不同。
但喝茶時,沒有必要為了追求「不易返青」的效果,而去嘗試焙成炭的高火茶!
《6》
高火茶的本質,像一片野火燃燒過的叢林。
遍地枯槁,沒有生機。
一片茶,從鮮葉到焙成高火。中間經歷了不少折磨。
香氣,散了。
養分,毀了。
達到病火的茶,除了滋味重,口味重外,飲之無益。
焙成焦炭狀的巖茶,哪怕再存再陳放, 也沒有價值!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