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詩意放逐的現代寓言,溫情脈脈的田園牧歌

2020-12-06 清幸啊

「《邊城》的語言是沈從文盛年的語言,最好的語言。既不似初期那樣的放筆橫掃,不加節制;也不似後期那樣過事雕琢,流於晦澀。這時期的語言,每一句都「鼓立」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籃新摘的煙臺瑪瑙櫻桃。」 ——汪曾祺

剛讀完這本書,就好像有一股溫溫柔柔的風輕輕地吹進了我的心裡,腦海中浮現了一系列的詞:純淨、純美、純粹、純潔……怎麼會有這麼簡單的、純粹到讓人感動、甚至心疼的文字,這種文字的力量,讓我心生敬畏。

《邊城》是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作者沈從文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邊城》作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牧歌式文體」的開山之作,為中國現代文學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接下來,我將從小說的現代性和敘事藝術來解讀沈從文筆下的這一「田園牧歌」式的詩意世界。

什麼是現代性?我們一般的界定無非就是科技上的先進,物質上的豐富,經濟上的發達,制度上的科學與民主,價值上的多元,人權的自由。

在現代都市文明對人性的壓抑扭曲日益嚴峻的現實情況下,對美好人性的呼喚成為現代小說作家普遍關注的話題,也是小說現代性的集中體現。《邊城》的現代性既體現在作品主題和人物塑造上,也體現在故事情節設置及敘事策略上。

一、人性的呼喚與抒情化敘事

1、對健康美好人性的呼喚

(1)對「鄉下人」純淨靈魂的歌頌

沈從文有一種強烈的對現代都市的排斥與抨擊,這在他的其它一些作品如《八駿圖》中可以看出,而對被都市文明邊緣化的的鄉村,他卻極盡讚美之詞,這裡的人善良、健康、淳樸、美好。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恬靜淡遠,這裡的人民是自然之子,他們與湘西世界渾然天成。

作者在文中並沒有花大量的筆墨精心刻畫人物的外貌等特徵,而是將更多的筆墨用來歌頌他共有的美好人性,健康、淳樸、善良的心性。這裡的人不像現代都市裡的那些人一樣冷漠、自私、虛偽,他們總是樂於幫助任何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老船夫管理渡船五十餘年來,從不收人一分錢。有人不安心一定要丟點錢在船上,船夫也會撿起來硬塞回去,實在推卻不了,就拿這些錢買些茶葉和菸草,供來往客人使用。

船總順順「喜歡結朋交友,慷慨豪爽而又能濟人急」。老船夫去世之後後,他不計前嫌,幫助翠翠理後事,照顧翠翠。他的兩個兒子,大佬天保、二佬儺送「和氣可親,不驕縱,不浮華,不倚勢凌人」。

翠翠呢,她是大自然的精靈,風裡來雨裡去幫著爺爺拉渡船,從來不嫌苦、不嫌累。

在他們的世界裡,仿佛生活裡沒陰溝,所見之處皆是陽光普照的地方。小說中每一個人都有簡單的靈魂和純美的人性,老船夫的淳樸厚道、順順的正直明理、大佬的豪爽率真、二佬的清秀挺拔、翠翠的天然爛漫,無不體現著「鄉下人」簡單溫暖的人性之美。在這裡,無論窮人還是富人,也無論軍官還是貧民,都能真誠相待。這種淳樸民風之下的邊城人身上的濃濃的人情味,正是物慾橫流、人情冷漠的大城市所缺少的。

(2)對兩性關係的坦蕩

《邊城》裡的愛情是純淨而又美好的,文中的人對待愛情真誠、健康、坦蕩。這裡的愛情不用受來自世俗的規約和書本上的道德說教,也不存在現代都市文明中的自私、虛偽的一套。

翠翠的父母偷情私奔之後,老船夫並沒特別厲害地責備他們,村子裡也沒有多少關於他們的流言蜚語。他們之所以雙雙殉情,不是因為周圍的環境容不下他們,而是因為彼此心中都有著不可丟棄的「責任」:翠翠的父親,無法違背一名軍人的責任;翠翠的母親,不忍心拋棄她的父親。

他們內心深處的善良本性之間的衝突導致兩個人選擇了死亡。他們之間的愛情,上升到了生命意義上的莊嚴與崇高。

翠翠與大佬、二佬之間的愛情也是如此,其實說白了三人就是一個三角戀的關係。因為三人之間的種種誤會和矛盾,最終導致大佬不幸死去,二佬出走。這種生命本真狀態下建立起來的至真至純的愛情倫理,綻放出光彩奪目的人性光輝。

即便生活在吊腳樓的妓女,也都重義輕利,守信自約,為家庭盡責盡力,有人甚至為了愛去殉情。她們可以為了生計接待四川商人,也可以把所有的眼淚快樂牢牢地系在歸期不定的水手身上,有著古代女子「拼將一生休,盡君一日歡」的勇氣和無悔,「較之講道德和廉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

由於沈從文「鄉下人」的身份,他沒有受過正規的傳統文化的教育,自身又有非常豐富獨特的經歷,他對包括吊腳樓妓女在內的邊城鄉民的兩性關係不同於舊式文人的鑑賞與獵奇,不再是純粹從審美的角度來關照他們,而是從生命的存在這一生命本體論的層面來展現他們。

在《邊城》所描繪的湘西鄉村社會中,處在性愛活動中的男女兩性,他們對於自己的生命力量,都滿含著喜悅與自豪,他們願意為了愛情付出生命,這顯示了「性」與生命的不可分。正是以這樣的出發點,沈從文對兩性關係的描述非常坦蕩,通過平凡的小人物們對待愛情的虔誠使默無聲息的愛情之光在沈從文筆下大放異彩。

2、帶有情緒維度的敘述

《邊城》整個「田園牧歌」式的詩畫世界,離不開小說抒情式的敘述方式。

(1)將敘事融入到景物的描寫與意境的創造

文章從第一章到第八章,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來描繪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熱鬧的端午節節慶場景。「山」、「小溪」、「官路」、「小塔」、「渡船」、「老人」、「女孩」、「黃狗」……這一系列帶有煙火氣息的美好意象,清新自然、恬淡閒適、富有詩情畫意。

以三年的端午節為例,第一年的端午節上翠翠與儺送初遇,這一眼仿佛是靜止於時光中的的美好,少男少女的心間都隱含著不勝涼風的羞澀,青山綠水見證了他們的談話,更增添了一份美好與青澀。

第二年的端午節,翠翠和爺爺在順順的吊腳樓上避雨,船總順順和爺爺若有若無地談論翠翠的婚事,在一派溫柔的場景中展現,營造出溫馨祥和的氛圍。

在第三年的端午節上,天保率先向翠翠求婚,翠翠在聽到要嫁給天保時又羞又氣地掐斷話頭,作者對她的心理描寫是這樣的:

「翠翠弄明白了,人來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頭抬起,心忡忡的跳著,臉燒得厲害,仍然剝她的豌豆,且隨手把空豆莢拋到水中去,望著它們在流水中從從容容的流去,自己也儼然從容了許多」。

「豌豆莢在水中從容地流去」這一意象的描寫,將翠翠心中的失望暴露無遺。

此外,五月端午的賽龍舟和八月中秋「抓鴨子」的節慶場景充分的展示了邊城人民的民俗風情。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故事在這些純美的景物以及詩意的意境中漸次展開敘述,帶有強烈的抒情意味。這裡的世界,觸目皆為青山綠水,有著煙水空濛的的意境,隱隱透著一種溫暖的色調,這一切都使這裡的故事帶上了詩意。

(2)將作者的主觀態度和情感傾向融入敘事

傳統小說中的敘事,要求作者客觀冷靜,不帶有主觀態度和情感傾向。

正如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所言:作家不能在作品中露面,就像上帝不能在生活中露面。

沈從文則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客觀敘事,用帶有主觀色彩和情感傾向的筆調進行敘事,毫不吝嗇地歌頌湘西人民自在的生命狀態和健康淳樸的人性之美。

用作者自己的話說,他的小說創作,不過是以敘事的方式抒情,「作品中不論改寫佛經故事,或直接寫農村人事,通過頭腦,一例都成為抒情詩氣氛"。

比如作者在描寫人物時使用的詞彙:「「極有秩序」、「勇敢的人」、「重義輕利」、「信守自約……

沈從文筆下的翠翠「天真活潑」,「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在風日裡長養著,觸目皆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活脫脫就是一個自然之子,有著原始的善良和純真的可愛,應惹來無數愛憐。」

寫老船夫有「骨頭硬硬的","慷慨奉贈」;寫順順「大方酒脫」,」 公正無私」,"明事明理」;

這些肯定性的評價,使敘事帶有作家明顯的主觀色彩和情感傾向,更有利於歌頌在自然生命狀態下的人性之美。作者極愛這裡的,這兒秀麗的風光,教化著樸實的人們,每個人都熱情誠實,均有古君子遺風,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這裡更像是作家所生長的鳳凰古鎮。作者熟悉這裡的一切,他就是想要藉此表達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於敘事,更有利於他表現人性美。

二、寓言的構建與空間化敘事

1、象徵手法構建下的民族寓言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既是一個他所構建的特定的地理空間,同時也是具有湘西風情的文化空間,具有強烈的象徵意味。

「邊城」 ,首先作為沈從文塑造的一個特定的地理空間,它真實的再現了古老湘西的山水風光以及生活在那裡的淳樸人民和極具地域特色的民俗風情。

同時,它作為虛擬的精神家園和詩意空間,也是一個隱喻和象徵,在它裡面,寄託著作者理想的生命形態和健康的美好人性。但面對滾滾而來的現代化浪潮,這種生命形態和詩意生活很快就被擊碎。

這一點,沈從文通過三次死亡事件來表明:一是翠翠父母的雙雙殉情、二是老船夫的離世、三是大佬的溺水而死,作者似乎要告訴我們,在都市現代化文明的衝擊之下,變成的美好的人性前景不容樂觀,甚至會消失,這是沈從文內心最深的傷。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不僅僅是一個「邊城」,也是一個民族所面臨的困境,更是人類發展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逆境。在現代化浪潮的衝擊之下,無論主動出擊還是被動接受,都難以逃脫悲劇性的結局。從中國範圍看,《邊城》是古老湘西世界的一個 「民族寓言」;從世界範圍看,它是整個人類面對現代化發展的一個「寓言」。

2、亦真亦幻的田園式空間

在《邊城》中,故事的發展時間,作者記錄的極其模糊,儘管有「端午節」「中秋節」「某一年」等時間線索,但總體看來,不夠清晰明了,甚至有些凌亂。仿佛將事件從時間長河中抽離出來, 不禁讓人懷疑它的真實性。

例如文中「端午節」「中秋節」等民俗活動重複出現,使故事不斷循環,。時間的模糊性,造成了故事發生的交錯感,使人物事件既停留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更連接著未來,給人一種似真似幻的感覺,從而營造出「田園牧歌」般的詩化世界。

與時間的模糊件相對應的是空間的具指性,小說故事發生在茶峒這特定的地理空間,所有的人事都在這裡上演,從未脫離出這個幽靜的地理空間和獨特的文化空間。

空間的具指性、穩定性與時間的模糊性,使這裡的故事和人產生一種視覺上的交錯感,生發出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充分展現出古老的湘西世界,契合了與世隔絕的世外田園。

三、情節的設計與間離化敘事

1、明暗線交叉,時隱時現,時斷時續

《邊城》的故事是通過兩條情節線索來展開的。一條明線,即翠翠、大佬、二佬三人之間的愛情悲劇;一條暗線,即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中間通過一系列的誤會所產生的矛盾,推動情節不斷發展,直至走向悲劇性結局。

首先是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儺送,同時愛上渡口老船夫的外孫女翠翠。老船夫怕翠翠重蹈其母因婚姻不幸而殉情身亡的覆轍,對她的婚事十分關注。

端午節的夜晚,情竇初開的翠翠邂逅二佬儺送,心中萌發愛慕之情,但在二佬面前卻羞於表露,而日後在順順家又與大佬天保相識。

一天,順順託楊馬兵來向老船夫說媒。老船夫得知大佬喜歡翠翠,非常高興,試圖說服翠翠,翠翠卻十分惱怒。當天,王團總也派人到順順家提親,他願以一座新碾房作陪嫁,但二老儺送表示寧要渡船,不要碾房。大佬得知弟弟也愛慕翠翠,鬱悶不樂,遂乘船外出經商,不幸落水喪生。噩耗傳來,二佬儺送十分悲痛,他認為是老船夫態度的不明確間接導致了哥哥的死亡,便不願再提親事,離家出走。

沈從文以這條明線為主,輔以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這兩條線索不是平行展開的,而是時斷時續,時隱時現,有斷開,有交叉,有呼應。而且沈從文在安排情節展開的過程中,又先後穿插兩次節慶活動和三次死亡事件,改變了單一的線性結構,使情節變得一波三折。

2、人物故事交叉敘述,造成情節的跌宕、阻隔

全文共二十一章,除開頭兩章是用平敘手法分別講述翠翠和老船夫、大佬和二佬的故事,其餘部分都是交叉進行,其間又穿插端午節和中秋節的熱鬧場景,使雙方敘事形成阻隔延宕,造成重重誤會和矛盾,不斷推動情節向前發展。

如船夫與大佬之間的誤會:大佬提親時,船夫說的是實話,大佬認卻認為是託詞;大佬唱歌失敗,船夫以為成功進行恭維,使大佬感覺不痛快。

船夫與二佬之間的誤會:船夫有意暗示,可二佬認為他「做作」;船夫套近乎,二佬認為他「彎彎曲曲」,大佬是他害死的;二佬等船,船夫有意讓翠翠去拉,但翠翠因害羞不願去,二佬認為是故意的。二佬喜歡翠翠,船夫卻以為他心屬磨坊。

船夫與順順之間的誤會:船夫主動與順順撮合翠翠和二佬的婚事,但順順卻感覺最近家裡的事都與「 老而好事」的船夫有關....

這一連串的誤會看似偶然,實則必然,正是作者精心設計的結果。作者讓人物進行交叉敘事,雙方或多方之間形成阻隔、延宕,讓他們之間的溝通不暢,信息不對稱,產生誤會並不斷加深,打破單一的線性結構,增添了故事的偶然性、不確定和離奇性

總結

沈從文先生是一個信仰生命的作家,他始終堅持為生命寫作,始終追求生命美的內涵。他用平靜恬淡的語言與高超的敘事藝術,營造了邊城中的田園詩境,那樣的水哺育著那樣的人,那樣的山保衛著那樣的鎮,水綠青山映襯著小鎮中人的純美與絕妙的湘西風情融為一體,展現了極致的人性之美。他的作品,滿是自然的美麗和人性的純粹,他筆下的世界,更給我們的心靈開闢了一方淨土,輕輕吟唱著一曲久久不絕的田園牧歌。

《邊城》在結尾這樣寫:「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個結尾向來是引起人們思考的,翠翠對儺送的愛是真實的,是發自內心的,而儺送自端午節與翠翠見面之後,也深深地迷戀上了翠翠。

儺送為翠翠放棄碾坊,情願做一名船夫,可愛的少女就像一隻小鹿闖進了少年的心房,唯一阻隔他們的,是大佬的死,我不知道儺送會不會回來,但我希望他回來,回來和一直等他的翠翠團聚。

未可知的前方,等著我們的,也許是好的,也許是不好的,誰知道呢,把握當下,勇於表達自己的喜歡,莫要辜負明天的日頭。

相關焦點

  • 邊城:一首優美而悽婉的田園牧歌
    那是一座在川湘交界處的古城,那裡曾有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今天推薦的便是沈從文先生的小說——《邊城》。在本書中,沈從文先生以清麗的筆觸,描寫了撐渡船的老人與他的孫女翠翠相依為命的純樸生活,以及翠翠與船總的兩個兒子的愛情悲劇。小說以牧歌式的情調描繪出田園詩般的邊城世界。
  • 青山碧水綠韻悠悠 田園牧歌詩意綿綿
    圖為:房前屋後,彩花絢爛,花園生活,令人羨慕   圖為:全自動汙水處理設施為農田提供潔淨灌溉用水   圖為:青山綠水,梁子湖畔,詩意生活   圖為   秋晴的日子,彩葉斑斕,記者走進孫家店村老屋穆灣,古色古香的門樓矗立村灣前,門樓旁是新修的公共停車場,房屋統一為田園風,白色外牆黑色琉璃瓦,連防盜網也是仿古窗花式的,一排排青竹成為公共廁所的門帘。「以前老遠都能聞到臭味,你看現在多好啊!」孫家店村村支書張愛珍笑著說,如今村民自家的旱廁也改水廁了。
  • 惠陽鄉村,藏著一處「田園牧歌」
    田園牧歌 悠然生活 惠陽就有這樣一處「田園牧歌惠陽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田園牧歌常憶田園牧歌,沉醉不知歸路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處詩意田園當你的心靈感到疲憊時到惠陽這處「田園牧歌」感受那份寧靜質樸吧~
  • 牧歌,田園贊詩對嚴肅正統文化的突破與反叛
    >,早期牧歌把對純粹的田園風光的描摹、流傳在民間的理想化的農夫淳樸的愛情歌謠與較為規範的詩歌形式有機融合在一起,以短詩的形式記錄鄉間生活,這對羅馬詩歌體裁來說,是一種顛覆。維吉爾的《牧歌》同時也具有寫實性,他不喜歡美化田園生活,美化牧人、農民,而是真實的記錄著他們身上的優缺點。
  • 國內近現代優秀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一、小說1.魯迅 《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畫出國民靈魂2.沈從文 《邊城》《八駿圖》《看虹錄》——「鄉下人」的人性探索3.老舍 《四世同堂》《駱駝祥子》《月牙兒》——市民世界的全面展示錢鍾書 《圍城》——無法突圍的「城堡」6.張愛玲 《傳奇》——普通人的「傳奇」和「傳奇」中的普通人7.林語堂 《京華煙雲》——道家文化、個人性靈、愛情理想國8.鬱達夫 《沉淪》——從性的沉淪到國的沉淪9.蕭紅 《呼蘭河傳》——哀婉低沉的抒情詩10.鹿橋《未央歌》——理想詩意的大學傳說
  • 《邊城》:一部山水田園小說,緣何擁有問鼎諾貝爾獎的力量
    提到沈從文,任誰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邊城》。作為沈先生最負盛名的代表作,《邊城》寄託了自稱「鄉下人」的沈從文對於鄉土人文的深切依戀,自有一種如夢似幻的美。然而,就是這樣一部看似柔弱無骨的田園詩般的小說,卻幫助沈從文兩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並成為1988年諾獎終審名單上最有力的競爭者。這部作品好在哪兒?01 《邊城》為何而作?
  • 邵武大竹,去感受這裡田園牧歌的鄉村氣息!
    生的本質是詩意的,人是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的。——海德格爾鄉村,感受田園牧歌的生活當文明進步驅逐了舊時光裡的田園牧歌,也壓迫著人們的生存空間。櫻花·虹貼近自然感受大地的溫暖邵武大竹櫻花·虹景區佔地面積3600畝,被列為福建省級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種植工程彩色苗木100萬棵,櫻花及各種花卉苗木
  • 運動柯城 田園牧歌|鄉村雲舍裡,也有別樣的live音樂會
    7月25日晚,「運動柯城·田園牧歌」2020柯城區鄉村音樂會在桃源七裡雲舍廣場火熱開唱。本次音樂節由柯城區委宣傳部主辦,七裡鄉人民政府承辦。《天空之城》《後來》《夏天的風》……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輪流登場,詩意且乾淨的歌聲,贏得了現場觀眾的一片掌聲與好評。
  • 等——沈從文《邊城》讀後感
    等                            ——沈從文《邊城》讀後感邊城,是一首哀婉悽美的田園牧歌。在依山傍水的邊城碧溪邊的白塔下,住著一個靠擺渡為生的老船公及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女翠翠,他們過著勤勞而安閒的生活。老人不愁吃穿,心中唯一操心的是為活潑可愛的翠翠找個好婆家。掌管水碼頭的船總順順有兩個兒子,同時都愛著翠翠。大兒子天保託人捎話給老船公提親。而翠翠不愛老大,卻很愛他的弟弟儺送。船總有意讓老大娶翠翠,盼望老二能夠和有一座有嶄新碾坊陪嫁的王團總的女兒結婚。
  • 論《邊城》與《受戒》的鄉土人文氣息,「烏託邦」的理想構建
    海德格爾曾說:「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之上。」沈從文的《邊城》,形象地闡釋了這段文字的內涵,《邊城》裡的世界,是一種詩意的情景設置,更是一種人文精神的構建。2.《受戒》小說裡的自然環境是美的,和沈從文《邊城》裡構建的詩意世界一樣,汪曾祺曾說:「我要寫,我一定要把它寫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詩意!」為此,我們所看到的《受戒》版本,就是一個充滿詩意、人情和煙火的世界。
  • 身處自然之中,穿出田園牧歌
    現代的時尚搭配多以誇張的線條和豔麗的顏色組合而成,但還是有很多人喜歡追求自然田園的本色。想在《QQ飛車手遊》中穿出田園牧歌的感覺並不是難事。細心的玩家一定會發現有些時裝將花花草草做進衣服裡,這種生活的氣息看起來真的十分讓人感到愉悅。
  • 引領團隊 展示脈脈溫情——記牛仔網團隊
    脈脈溫情 脫穎而出那麼,在如此眾多的股票網站中,牛仔網為什麼能夠脫穎而出呢?其實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牛仔網總是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陪伴大家渡過一個個關鍵時刻。也許溫暖、也許心酸。牛仔網帶給股民的不僅僅是資金的受益,更重要的是如朋友夥伴之間的帶給股民脈脈的溫情。
  • 「田園牧歌」裡的頭疼事
    裸露在地表上的供水細管 張方志 攝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方志 楊長喜「田園牧歌」是個好詞兒,提及總讓人產生對美麗家鄉的遙想。但是,位於羊山新區新一大道最西端的田園牧歌小區卻成了業主們的傷心地,因為這個「家」正在發生著吃不上水的事情,讓人頭疼。高層住戶吃水艱難昨日上午,市民江先生給本報打來救助電話,稱其家之所在田園牧歌小區常年存在用水艱難問題,業主多方反映但至今無人出面解決。
  • 解鎖屬於稻城亞丁的田園牧歌
    via:離家出走的小橙子 田園牧歌> 在稻城亞丁,有神山海子,有高山草甸,有森林牧群,有人們自古就惦念的田園牧歌般的生活。
  • 豐子愷的詩意漫畫
    原標題:豐子愷的詩意漫畫   作為我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豐子愷以其風格簡易、意境樸實、含蓄雋永的漫畫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中一枝獨秀。他的早期漫畫作品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特別喜愛兒童題材,被認為是溝通文學與繪畫的一座橋梁。
  • 詩意田園:邊城小鎮美名揚,沃土流金譽滿疆
    詩意田園 文/胡太祥遊海倫長發文化一條街難尋昔日路,夜放彩霓燈。美玉高低秀,芳枝遠近紅。塵心入清境,詩意醉寒宮。詠海倫長發富硒水稻邊城小鎮美名揚,沃土流金譽滿疆。和露盈硒堪響水,信風寒地勝三江。雞鳴草長春增色,蛙鼓鶯飛穗灌漿。待到重陽阡陌醉,南屋煮沸北街香。
  • 感受「田園牧歌」詩意 北碚磨灘農耕文明博物館即將開放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5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秦廷富)看飛鳥遠過,聽流水潺潺,陶淵明詩中令人嚮往的「田園牧歌」生活,在重慶市北碚區如今也能體驗。昨(4)日,筆者從重慶市北碚區了解到,目前位於北碚大磨灘溼地公園的北碚磨灘農耕文明博物館已完工,即將於八月中旬對外開放。
  • 春歸鄉居田園,沐浴溫泉音樂,盡享詩意遠方
    春歸鄉居田園,沐浴溫泉音樂,盡享詩意遠方 2020-04-08 1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山碧水綠韻悠悠田園牧歌詩意綿綿,江夏鄉村鋪展大美生態畫卷
    青山綠水間,柏油「黑絲帶」蜿蜒環繞;藍天白雲下,灰瓦白牆清新別致;房前庭院旁,草綠花紅相映成趣;明溝暗渠裡,濁水變清流汩汩流動;田園山林間,雞鴨白鷺怡然自得……在江夏鄉村,一場以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村莊汙水處理、廁所革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四項工程三年計劃為核心的
  • 鄉村振興新畫卷——走進平樂「橘鄉牧歌」田園綜合體
    >  近年來,桂林市平樂縣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圍繞「一中心四基地」科學布局,以「三個突出」為推進抓手,全面實施產業提速、旅遊提質、風貌提升等30個項目,打造了「產業文化展示廳→生態種養休閒體驗區→生態肉牛標準化養殖示範場→農產品物流加工交易中心→柑橘文化館→冷水石林生態徒步景區→朝陽幸福鄉村」的精品線路,形成了集產學研、農文旅居為一體的生態循環農業田園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