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影響人生:人生相似,韓德讓壽終正寢,多爾袞死後被掘墓鞭屍

2020-12-16 小妹看野史

成也性格,敗也性格,,好性格成就你的一生,壞性格毀掉你的一生。

兩人學歷相似,工作相似,經歷相似的人,往往有著相同的起點,但最終卻因為性格有著不同的人生結局,有的以喜劇收場,有的以悲劇收場。

在歷史上,有不少人的人生就驗證了這個結論,比如遼國的韓德讓和清朝的愛新覺羅多爾袞。

因為前段時間播出的電視劇《燕雲臺》,來自遼國的韓德讓被世人所了解。

生於公元941年,死於公元1011年的韓德讓,是遼國重臣,他有勇有謀,最後從一個漢人成了遼國的「攝政王」,撐起遼國發展的重任。

而多爾袞,很多人都知道他,他是皇太極的弟弟,他扶持順治帝登基,他成了攝政王,他撐起大清,成了大清的開國功臣。

兩人的人生極為相似,都是幼帝登基,都是攝政王,都對國家的發展有著極重要的作用。

可是,兩人的結局,卻非常非常不同,韓德讓壽終正寢,70歲去世,而多爾袞則在39歲那年猝死,死後被順治帝掘墓鞭屍,極為悽慘。

而這,就和他們的性格有關。

根據歷史記載,韓德讓「重厚有智略,明治體,喜建功立事。」因為韓德讓是蕭太后的情人,極為受寵,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飛揚跋扈,謀求私利,反而是忠君報國,勇於進諫,積極推賢。

比如,耶律烏不呂曾和韓德讓鬧過矛盾,曾頂撞過韓德讓,但是韓德讓依舊推薦了耶律烏不呂,讓他做統軍使。

成為攝政王的韓德讓,權傾天下的韓德讓,非常嚴格自律,不僅僅在朝中群臣之中獲得了好評,也得到了統治者的支持和信任。

多爾袞就不一樣了。

多爾袞自幼勤學苦練,屢建奇功,因此,他一直自視甚高。

後來,他成了攝政王,清兵也順利入關,順利入主中原。

加之,多爾袞還是順治帝的皇叔父,因此,多爾袞越發驕縱,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將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於是,順治帝很恨多爾袞,在他死後,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將其掘墓鞭屍。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多爾袞的性格,他那放蕩不羈,飛揚跋扈和自視甚高的性格。

相關焦點

  • 韓德讓和多爾袞:同是太后下嫁,一個被賜國姓,一個死後被鞭屍
    在野史中,孝莊太后為了鞏固順治帝的皇權,下嫁給多爾袞,成了多爾袞的妻子。 看,歷史有趣極了,多爾袞和韓德讓,一個生活在遼國,一個生活在清朝,兩人有著相似的人生。
  • 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被掘墓鞭屍,順治皇帝為何對他如此仇恨?
    順治先是褫奪了多爾袞生前及身後的一切爵位和恩俸,後來又對其挖墳掘墓,鞭屍、梟首示眾。只有一個人恨極了對方,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吧!想當年,順治帝能順利登基、入主中原,全賴多爾袞的一手扶持,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對多爾袞如此仇恨呢?
  • 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按理來說,多爾袞是功臣,但在他死後,順治帝為什麼還要將他的墓給挖出來,對其鞭屍,有什麼深仇大恨嗎?皇太極的死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皇太極的弟弟,他的母親是阿巴亥,多爾袞從小就非常聰穎,習得一身武藝,極具軍事才華。
  • 多爾袞死後2個月,就被鞭屍掘墳,孝莊太后為何這麼恨多爾袞?
    沒錯,他就是清朝初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14個孩子——多爾袞。而死後被掘屍毀墓的故事,記錄在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所著《韃靼戰紀》中。 這位母親細細的思考,最終她想到了一個辦法保護孩子,她尋找了自己的小叔多爾袞做強有力的後盾。畢竟當時的多爾袞權力滔天,又正值壯年,精力旺盛,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了。就在輔佐順治期間,多爾袞先後被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和皇父攝政王。 可光是這樣,為什麼在他死後會經歷鞭屍掘墳的痛苦呢?
  • 多爾袞死後被扒墳鞭屍,竟因身邊女子私藏一件寶物,孝莊竟然不知
    寧靜和馬景濤主演的《孝莊秘史》被譽為古裝劇經典之作,而劇中的痴情男子多爾袞和孝莊玉兒之間的悽美愛情讓曾經無數觀眾痛心落淚,戎馬一生的多爾袞為玉兒守候了一生甚至把唾手可得的皇位也讓給了玉兒的兒子福臨,然而在多爾袞死後卻落得個被扒墳鞭屍的下場,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多爾袞死後為何被掘墳鞭屍?順治為何如此恨成就自己的皇叔?
    多爾袞與順治皇帝的關係對內兩個人情同父子,對外兩個人又是師徒關係,血緣上兩個人是叔侄關係,封建禮制上兩個人又是君臣。但是這位攝政王多爾袞生時風光無限、權傾天下,死後卻被掘墳挖屍、銷首鞭屍、剝奪了所有的封號,而一手操作這件事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多爾袞的親侄子順子皇帝,多爾袞作為堂堂一代攝政王為何下場如此悲慘?
  • 滿清入關第一功臣多爾袞,死後卻被順治皇帝鞭屍,據說和孝莊有關
    1645年,多爾袞晉為皇叔父攝政王后,一切大禮諸如圍獵、出師等時,王公貴族俱要聚集一處待候傳旨,還要「列班跪送」多爾袞。若其回王府,則需送至府門。如遇元旦、慶賀禮時,文武大臣在朝賀順治帝後,即去朝賀多爾袞。上朝時,多爾袞於午門內從便下轎,而諸王需於午門外下轎等等。
  • 順治皇帝那麼恨多爾袞,挖墓鞭屍,但為何不殺了他唯一的孩子?
    在野史裡,就有人說到,當初努爾哈赤是想把自己的皇位傳給多爾袞,但因為多爾袞年幼,皇太極勢大,因而,皇位還是被皇太極給搶了。 當然,對於這段野史的真與假,野史君並不知道,也不去評判。 但是,對於清朝來說,多爾袞的功勞真的很多很大。 甚至有人說,就算多爾袞稱帝了,也是理所應當的。也是在情理之中。
  • 多爾袞去世2個月後,被掘開陵墓鞭屍,孝莊太后為何如此憎恨他?
    多爾袞生於遼東赫圖阿拉,當時父親還在統一女真各部,自幼便在戰火中長大。8歲時,聰穎的多爾袞開始參與國政;16歲時,跟隨兄長皇太極北徵蒙古各部,建立起卓越功勳。他在屢次對明戰爭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為清朝入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多爾袞聞名於世的不僅是其卓越的功勳,還有其與孝莊太后之間的糾葛。
  • 乾坤獨斷的攝政王多爾袞死後,為什麼會被順治帝憤怒鞭屍?
    劇中的多爾袞順治帝在多爾袞死後,他還不敢怎麼樣,並且他追封多爾袞為成宗義皇帝,將多爾袞捧到爵位的極點。多爾袞說太宗皇太極沒有按太祖努爾哈赤的旨意,私自篡奪了 皇位,並說太宗皇太極沒有資格做皇帝。多爾袞的言論實在荒唐至極!
  • 多爾袞死後為何被鞭屍,並非與孝莊皇后有染,而是因為這個原因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28,閱讀約2分鐘對於多爾袞,歷史上有多種評價。有人說他與孝莊關係非同一般,也有人說多爾袞有意篡位,想自己當皇帝。不管上述是否屬實,但有一點是真實的,那就是多爾袞死後,他的屍體被順治皇帝從墓中拖出,並被砍下頭顱,鞭打屍體。那麼多爾袞到底做了什麼,讓順治帝如此痛恨他呢?。首先,多爾袞與曉莊並不存在後世所認為的那種關係。很多人認為多爾袞和曉莊是有感情的,所以多爾袞才會立曉莊的兒子接班。
  • 順治皇帝出家詩,頓悟人生百年不過如此,一段歷史迷案也隨風飄去
    所以清孝陵可能是一座空墓,另外還有一個大膽的可能,清孝陵會不會埋的是多爾袞?多爾袞死後,被追封為清成宗,但是沒過幾天順治就掘了多爾袞的墓,所以當年追封多爾袞可能是由於孝莊皇太后的強烈堅持,而後來關於掘多爾袞墓這個問題上!母子之間可能發生過一起很大的衝突,結果孝莊還是愛子心切,答應了這個要求,這是順治八年的事情,這個時候順治才十四歲!
  • 大清最悲催的帝王:生前被捧上了天,死後卻被開棺鞭屍、挫骨揚灰
    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多爾袞選擇接受立皇九子福臨繼位,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自己共同輔政,迎立福臨繼位,即後來的順治皇帝。 要說這一波操作多爾袞還真是佔了大便宜,他雖然沒有登上皇位,但至少從形式上將豪格踢出了局,而多爾袞自己則成了輔政大臣,離權力中心又近了一步。
  • 孝莊太后為何如此痛恨多爾袞?在他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
    努爾哈赤多爾袞的一生是悲情的一生,他是一個戰鬥英雄,為後金政權順利入關,並問鼎中原,建立大清朝,取得了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多爾袞最終卻死在自己一生所深愛的女人手裡,而且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孝莊皇后也一直想找機會除掉多爾袞,一方面可以解除多爾袞對兒子順治皇帝的威脅;第二可以消除多年來對多爾袞的心頭之恨。多爾袞與順治皇帝的關係在順治皇帝小的時候,非常的聽從多爾袞的話,每次都叫多爾袞為皇叔,親如父子,孝莊皇后也在從中協調,使他們的關係更加和諧。
  • 清成宗的朝鮮妻子「義順公主」的悲慘人生
    不過有一次惹惱了多爾袞,因為送來的朝鮮美女都很醜,氣的多爾袞把貢女都趕了回去,重新選派再送來。筆者認為朝鮮官方的記載和清朝官方的記載很少,這表明以朝鮮官方的大規模貢女應該是少了,但是並不代表沒有朝鮮女性在清朝的王室和官員存在。
  • 多爾袞至死也沒當過皇帝,為什麼被叫成清成宗?
    雖然對於中華民族而言是一個災難的開始……後遺症一直影響到今天…… 當初皇太極猝死,潮劇動蕩,多虧了多爾袞的幫助,做出了不少正確的決定,讓清朝順利度過危機。 這是多爾袞第二次,擦肩而過。
  • 《燕雲臺》韓德讓歷史原型:為蕭綽母子付出一生,死後葬入皇陵
    《燕雲臺》韓德讓歷史原型:為蕭綽母子付出一生,死後葬入皇陵 文/無計讀史 歷史劇《燕雲臺蕭太后蕭綽與韓德讓與電視劇中一樣,也是有婚約的,在耶律賢繼位後蕭綽被冊封為貴妃,因此與韓德讓解除了婚約。而歷史上的韓德讓也與電視劇中一樣,在耶律賢死後輔佐蕭太后母子,權傾朝野,戰功赫赫。
  • 孝莊與多爾袞到底有無私情?
    說起這段秘聞,多爾袞和孝莊幾乎同時嘆了口氣,海蘭珠則坐了下來,拿出紙筆記錄。孝莊首先開口道,「這件事其實最早是從我兒福臨繼位開始傳出來的,你去世之後,豪格與多爾袞爭奪皇位,兩個人勢力都很大,互不相讓,僵持不下的結果,就是選擇你的另外一個兒子繼承皇位,所以自然而然就落到了福臨身上。」
  • 同為輔政王,為何多爾袞和奕訢境遇相差極大?
    今天咱們來聊一聊多爾袞和奕訢。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奕訢,清道光皇帝第六子,鹹豐死後,他聯合兩宮皇太后取代輔政大臣,輔佐同治治理天下,授予議政王之銜。
  • 多爾袞死後為何追封為皇帝,不久後又剝奪封號墳墓被挖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滿族正白旗人,出生地為赫圖阿拉(遼寧省新賓縣人)皇太極死後,因沒有立下遺囑,八旗各軍支持的繼位人選勢均力敵,最終多爾袞議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