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2020-12-19 漫醤

喜歡在太陽下山時出走,踩在暖暖陽光下,任微風拂起整齊乾淨的髮絲,輕吻無瑕的臉頰。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必想。仿佛置身於世外的鳥語花香,潺潺流水之中,餘暉中的大雁,排著整齊的「人」字從無際掠過,引出無盡詩意,正如劉禹錫《秋詞》中所說:「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大自然的魅力無窮無盡,總是讓人感覺若即若離的一種朦朧。所謂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駝走大漠,虎嘯深山」,便是大自然的一點極致。江山如嬌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或許便是大自然的另一番風情。曾幾何時,大自然的景物被文人用作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工具,大自然則又披上了一層神秘的感情面紗,與詩人、作家同悲共喜,「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上下五千年,滾滾長江水,華夏一代代炎黃子孫,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時,又不斷點綴修飾著這位偉大的母親,這位世界上最漂亮、最溫柔、最賢惠的母親。

漫步山間小道,最愜意的便是能走在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下,靜聽周圍的蟲鳴鳥啼。放眼田野,是數不清的相互纏繞點綴的花草樹木。腳下的路湮沒在幽深的叢林中,延伸至未知的前方……漸漸地,融入大自然。只有不需要任何修飾裝扮的景色,才是最美的新娘。正如清朝大學者王國維談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何為有我?何為「無我」?

大自然的默契不是任何矯揉造作的修飾能媲美的,是用任何已知的華麗的言語都不能描摹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大自然的每一點,每一滴,都給人以一種無法超越的和諧的韻味。喜歡在疲憊的時候外出,遠離塵世的喧囂,世事的紛擾,獨自享受這江上之清風,山間的明月的寂靜。欣賞大自然,給自己一點撫慰。餘暉中的大雁,輕輕掠過頭頂,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翱翔。紅彤彤的落日,散發著她的餘暉,鋪灑在紛忙的人群身上,便是一種別致,一種愜意,是你、我、他都擁有的一點靈動。

相關焦點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棲息近看有正依傍著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悽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這是一種對生活的欣賞。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簡單的名詞羅列為什麼意蘊深長?
    前言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幾句出自於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種名詞羅列的修辭方式,在古詩詞中常常見到,有著其獨特的意蘊。一、列錦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感受作者心中對於秋天的描寫
    天淨沙·秋思元代: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颯颯的西風在吹著千年的老樹走向風燭殘年,一群疲憊的烏鴉落在被枯藤纏繞的樹幹上,時不時的發出悽厲的哀鳴。荒涼的古道上的一匹體弱無力的瘦馬,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怎麼能不滿懷悲傷呢。小橋、流水、人莊戶都是那麼安詳,那麼和諧。又是那麼溫馨。而我獨在異鄉,家鄉、親人離我都那麼遠,也不知道他們在家鄉怎樣了,是否天氣寒冷有沒有多加衣裳,所有的一切都讓人那麼牽掛。
  • 馬致遠古詩《天淨沙·秋思》詩意賞析,枯藤老樹昏鴉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其中前二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為一組。「枯藤」句充滿了蕭殺悲涼的意味:「藤」、「樹」冠之以「枯」、「老」、這不是春天的嫩枝新芽,也不是夏日的碧葉濃蔭,而是花草凋零、樹老藤枯了,時候偏又是傍晚,數隻寒鴉,在昏暗的天空裡、在秋日瑟瑟的枝條上哀鳴……;「小橋」句恰恰相反,它洋溢著溫馨的家庭氣息,散發著某種人情味:那潺潺流動的溪水,那溪水上橫跨著小橋,那小橋通向著的人家,你似乎可以聽見喁喁的笑語,在橋上散漫飄浮;你似乎能看得見遠處人家的燭火,在縷縷炊煙中閃爍
  • 「小橋流水人家」,已是千年佳話,到底地點在哪?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遣詞優美,如詩如畫,情景交融,意境深遠,是一首流傳千古的著名小令,讀來讓人如身臨其境,令人浮想聯翩。那麼,如此美妙的佳作,到底是以什麼地方作為創作背景的呢?
  • 枯藤老樹昏鴉:《天淨沙·秋思》為什麼那麼有名?
    但是單看這首元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不過是一些簡單的名次羅列,為什麼卻能讀出滿滿都意境來?其中最關鍵的點就在於詞裡的每個詞都很簡單: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些詞單獨拎出來看都不難理解,也恰恰正是因此,當它們被提及時,人腦就會對這些看似無甚關聯的,但又簡單易於理解的詞語進行處理
  • 探訪千年京西古道,近距離感受枯藤老樹昏鴉之悽美
    元曲《天淨沙●秋思》是馬致遠的代表作,其膾炙人口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被贊為秋思之祖。京西古道上的馬致遠故居為崎嶇的山路增添了一筆濃重的文學色彩。,看著眼前的遺蹟,腦海中不斷浮現出當年古道悠悠,西風烈烈的情形和商旅往來不斷的古道盛況。
  • 淺析「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美
    如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就是這樣的一種意象。若是單獨看這句詩,腦海中首先呈現的是風景秀麗江南小村莊的畫面。可若是把這句詩放在《天淨沙.秋思》裡,就會有一種荒涼孤寂的感覺,還有些悽苦漂泊的憂傷。反映荒涼寂寥的意境,是通過「枯藤老樹昏鴉」這樣一個畫面表現出來,而流浪在外的遊子的滄桑孤獨之感,用「古道西風瘦馬」這樣一個直觀印象描繪出來。《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怎樣體會這首詩的意境?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說的就是北京這個村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首《天淨沙·秋思》讓元代著名戲曲家馬致遠家喻戶曉。史料記載,馬致遠是元大都(今北京)人。在北京市門頭溝區王平鎮韭園村西落坡村裡,有一處元代古宅,村民們世代相傳這裡是馬致遠故居。故居不知是真是假,但小橋流水的意境確實引人遐思。
  • 論「小橋流水人家」美的意境
    例如「小橋流水人家」的馬致遠就是這樣一個圖像。如果你單看這首詩,你腦海中的第一個畫面就是美麗的江南村莊。如果你把這首詩放在《天淨沙.秋思》裡,會有一種悽涼和孤獨感,也會有一些流浪的悲傷。事實上意象是作者主觀思想情感的一種表現形式,他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融入他的內心感受,然後以藝術的形式表現表現出來,更具感染力。
  • 柿鄉掠影,完美呈現「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
    這裡再現了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景像,卻沒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蒼涼。流傳數百年的的元曲小令不能僅以文字形式印在腦海中,讓我們走入真正的柿鄉秋景圖,探尋更豐富多彩的秋天畫卷。
  • 小橋流水人家是我們美好的共同家園
    就翻以前的照片來看, 便翻到了這小橋流水人家。這是5年前的這個時候, 在貴州興義的萬峰林。 遙想現在也應該是這樣的情景吧!百花齊放。百花齊放。雖然是貴州的山水, 我這雲南人也看著很漂亮。擴大到中國來講, 這都是我們美好的共同家園。將這些多年前拍的照片分享出來, 以供宅在家裡的人們聊以看看。
  • 只為那一句: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我和馬致遠有約會!
    只為那一句: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我和馬致遠有約會!北京的西山,過去盛產煤炭,大量的煤炭通過西山門頭溝附近運到京城。西山同時也是北京城抵禦外來侵略和防衛京城的要塞之一,所以過去總是不斷的有駐軍來回換防。
  • 枯藤老樹昏鴉,月落烏啼霜滿天,到底誰更愁?馬致遠,張繼?
    《天淨沙 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詩的大意是:黃昏時歸巢烏鴉,站在枯敗藤條纏繞的老樹上,小橋下,流水潺潺,小橋的旁邊有幾戶人家。馬致遠的這篇秋思,全篇短短二十八字,卻完美地排列出了十種意象,從老樹到橋水,從古道到夕陽,通過層層擴大的視野,展現出詩人的愁更愁。最後一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實在是畫龍點睛之妙。對於馬致遠在詩中所用的意象,並不算新穎。李白的詩句「鹹陽古道音塵絕」,宋張炎的詞中「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都提到了「古道」。
  • 答:枯藤老樹昏鴉我選瑪爾扎!
    如果你上過初中,你一定聽過這樣一首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也是一個頂倆如今身似花甲體況日子黃酒配枸杞茶天淨沙·秋思古藤老樹昏鴉食堂飯菜漲價同學餓的瘦成馬夕陽西下 媽媽我要回家天淨沙-想吃剁椒魚頭烤鴨
  • 走進這個京西古村落,體味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
    地處京西古道的韭園村 依山而建,古韻依存,小橋流水, 青磚灰瓦,環境幽雅, 站在古道上放眼遠眺, 層巒疊嶂,西風如幕, 依稀馬蹄聲碎,情境交融, 悠悠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 小橋流水人家的原版其實是遠山流水人家?換過來看著好像也還行?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特別是「小橋流水人家」一句,感覺眼前馬上就出現了那幅清幽淡遠的場景,這無疑是一句十分有想像感的詞,不過,據說這句詞的原版並不是這樣的。原作文字,不是「小橋流水人家」,而是「遠山流水人家」。
  •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我始終沒有弄不明白。為什麼一個人,僅僅用二十八個字,就可以把秋意這樣深刻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這樣的淺淡。又是怎樣的一個人,經歷了怎樣的經歷,才可以刻畫出如此澀澀的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