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聲音對我說,你能上學了」
深夜,楊松在自習室打開課本,開始溫習一天的功課。
2016年,楊松高中畢業入伍。在參與飛彈陣地維護與管理的600多天裡,他在實操技能上把許多同年兵遠遠甩在了後頭,「考軍校、學能耐、當班長」是這個上等兵的夢想。然而,因為糟糕的數學成績,他「落榜」了。看著當初同坐一節車廂到部隊的戰友考進軍校,楊松很是失落。
2018年,眼看又快軍考了,連裡好多「二年兵」都報了名。想到拉自己後腿的文化課,楊松晚上蜷縮在被窩裡,使勁兒捂著嘴,偷偷把眼淚抹在枕頭上。
可沒想到幾天後,連隊收到了上級下發的有關士官學校招生改革試點文件。這份仿佛為楊松「私人訂製」的文件,讓他的眼前又重新透出一片光。
「好像有一個聲音對我說,你能上學了!」難掩內心的激動,楊松第一個填好報名表,興衝衝地投入到考學複習中。
「我們在部隊調研中看到,一些戰士文化課成績一般,但專業操作技能較強。」對比考生花名冊,陣地管理教研室主任馮宗傑發現,往年陣地管理專業報考人數只有40人出頭,今年激增到近80人。「改革激發了很多曾經『不敢考學、考不上學』的戰士報考軍校的熱情,擴大了優質生源規模。」
像楊松這樣的士官走進軍校,校園裡發生了啥變化?
這學期,教授王旭東課堂裡的溫度總有些「灼人」的感覺,尤其是答疑環節。一次,學員朱鵬為了爭搶提問機會,差點和同學紅了臉。王教授說:「這批學員入學前,普遍有一定的專業操作經驗。他們心裡裝著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校學習動力和針對性都很強。」
夜色漸濃,學員徐建還蹲在俱樂部,擺弄著幾個塑料瓶子。
入學前,有一次班長帶著徐建恢復中控設備供電,複雜的電路把徐建搞得暈頭轉向,接了好幾次電源機器都沒反應。班長是連隊土生土長的老骨幹,精通操作但表達不佳,吭哧了好半天也沒把原理給他講明白。
就這樣,徐建攢了一肚子的問題走進學校。這天,王旭東來到辦公室,發現桌上擺著一堆「破爛」:廢飲料瓶拼接起來當風管、破紙箱模擬風機、鞋帶當導線……徐建花了整整3個晚上,「土造」了一套模擬陣地通風設備,請教授講解電路原理。
看看簡陋的「模擬器」,又看看學生眼裡的紅血絲,王旭東既想笑又感動。從那天起,王旭東經常給徐建「開小灶」,掰直了徐建腦子裡一個又一個的問號。
「2號手,準備排查線路!」這幾天,學校組織戰時通風保障課目期末實操考核,陣地管理實訓中心裡一場實戰條件下通風保障演練正在進行,徐建又和「中控設備斷電」這個「老冤家」迎面遭遇。不過這一次,他沒有被難倒。在上百根線路中,他很快排查出一個斷點,切斷舊線路更換連接頭後,萬用表上的數值立即恢復了正常。聽著耳機中指揮長「通風穩定」的回應,徐建咧開嘴樂了。
「你們是我帶過最『累人』的一屆」
彎曲的管道,塞滿了狹小的動力間,地下數米深的仿真陣地裡,只聽到柴油發動機的嘶吼聲。
「看看是不是輸油管進氣了!」蹲在發電機組邊,教員張文建開始了這周第16個學時的實操教學。「斷電」的陣地一片漆黑,厚厚的水泥穹頂讓身著防護服的學員們透不過氣。
外面北風攪雪,洞庫巖壁上的溫度計卻已竄到41℃。「15分鐘內如果不能搶通通風供電,咱們全得悶死!」攥緊手電筒,張文建喊著指令,指揮學員排查下一處可能的故障點。
「嗡嗡嗡!」發電機重啟的一瞬間,刺眼的燈光好像朝陽衝破地平線。張文建揉了揉酸痛的胳膊,長出了一口氣:「你們是我帶過最『累人』的一屆。」
此前,由於部分學員專業基礎相對薄弱,入學後許多教學時間被花費在「補差」上。「現在學員入學時就是業務尖子,我們有條件把一些過於基礎性的科目剔除出課堂教學內容,實操訓練比重也相應從40%增長到60%。」
「陣管分隊的日常工作,就是和老虎鉗、鐵榔頭打交道。」陣地管理是飛彈武器作戰序列中的最後一個單元,看似普通實則地位重要。操作訓練比重加大,雖然讓教員們在洞庫裡一泡就是一整天,但也有了更多「一對三」甚至「一對二」開展教學輔導的機會,即使被累得腰酸背痛,教員們還是很高興。
這天,教員李慶會正帶著王亞強和另外兩名學員,開展陣地給排水系統使用與維護訓練。王亞強聰明勤快,可就是有點大大咧咧。維修水泵時,手腳麻利的他很快安裝好了固定螺栓。
「螺栓擰緊後最好後退半圈。」王亞強正在得意,李慶會湊了上來,「擰到底的螺栓存在彈性形變,在高溫和震動下容易蠕變,導致強度下降甚至失效,形成安全隱患。」
按照教員的要求,王亞強很快把每根螺栓又重新擰了一遍。然而,一心想著趕速度的王亞強,把活兒幹得很粗糙,幾根固定螺栓被他擰得「深一根淺一根」,弄得李慶會大為惱火。
「把這幾根螺栓擰上30遍!」李慶會衝王亞強發了火,硬是盯著他把每根固定螺栓從頭到尾擰了30次才罷休。
「其實和學員發火,當教員的心也很累。」開展小班化教學後,「螺栓擰沒擰到底」這樣的細節被越來越多地關注到,不僅解決了學員「會不會」的問題,也讓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雖然偶爾會出現「大動肝火」這樣的「併發症」,可看著自己帶的學員實操水平一天天提高,每名教員心裡其實都是樂滋滋的。
「鈴——」尖利的警報驟然響起,「配電室發現『火情』,立即處置!」在第二屆軍地院校士官電工電子技能大賽上,學員黃炳濤身著全套防護裝具,憑藉紮實的操作功底,在安防系統失效的情況下快速搶通陣地供電,確保了模擬飛彈「準時發射」。
「我們的學員在今年各級組織的比武競賽中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在年終的總結會上,教研室副主任張婧的發言令教員們備感欣慰,「學員們有了好成績,當教員的就是再累,心裡也高興。」
「敢打能幹又會講,將來當個好班長」
深秋寒夜,一場實戰化條件下野外綜合演練正在沂蒙腹地展開,受命擔任伏擊分隊指揮員的學員許諾,已經整整兩宿沒合眼。
「現代戰場立體化程度不斷加強,對士官隊伍的綜合能力提出很高要求。」連續幾天,導調組成員、軍事共同科目教員尚飛,一直在給參訓學員出難題。
被滲透、被襲擾、被精確打擊……弄得許諾與戰友們疲憊不堪。尚飛卻說:「面對多樣化威脅,飛彈部隊士官在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學會在『短兵相接』中保存自己、戰勝敵人。」
山風中,40餘公裡的負重行軍讓學員們飢腸轆轆。儘管出發前許諾對照地圖仔細規劃了行進路線,但泥濘的道路與茂密的叢林,還是讓他們走了不少「冤枉路」才趕到設伏地點。
夜色漸濃,山區氣溫已接近0℃,飢餓、寒冷與疲倦包裹著每一個人,但趴在潛伏點位上的許諾絲毫不敢放鬆,雙眼死死盯住「敵人」可能出現的方向。
「唧唧……」偵察兵鳥笛的聲音告訴他:「敵人」來了!
拖著疲憊的身軀,許諾咬牙發出攻擊信號。一時間,叢林中槍聲驟起,幾個回合過後,伏擊分隊成功殲滅「敵軍」滲透小分隊。
「著眼崗位任職需求,提升士官學員『上裝會用、上臺能講、上陣能打、上崗頂用』的綜合能力。」今年5月,來自軍地院校的數十名專家學者齊聚學校,圍繞士官人才培養開展深入研討,提出士官人才培養的明確目標。
聽到學員隊讓自己在「煎餅論壇」上演講的消息,學員苗林龍又興奮又忐忑。
苗林龍平時挺開朗,可人一多就緊張,把自己憋得臉紅脖子粗,也說不出一句完整話。一次,教員提出一個問題把全班都難倒了,偏巧苗林龍知道答案。他好幾次想舉手回答,可每每舉到一半就失去了抬起的力量,心裡把答案翻來覆去都「念爛了」,也沒敢站起來。
「作為首批試點學員,部分人表達能力比前幾屆學員要差。」學員隊教導員李海龍發現,個別學員認為自己「文化課分數低,矮人一頭」,和教員、同學交流時缺乏自信,「不敢講課,不敢組訓,有的連上課發言都不敢。」
李海龍鼓勵苗林龍,未來想要成長為合格的班長,必須克服心理障礙,學會登臺講話。
在李海龍的輔導下,苗林龍認真準備講稿。每天晚上,戰友們都睡了,苗林龍還在對著鏡子練習手勢動作。
轉眼間,上臺的日子到了。面對著臺下的上百名戰友,雖然毛衣都被汗水浸溼了,但這卻是苗林龍第一次在眾人面前,完完整整地講完一次話。走下講臺,有戰友問他:「你給自己的這次演講打多少分?」苗林龍想了想,說:「我給自己打一百分,因為這次我盡了全力。」
「敢打能幹又會講,將來當個好班長!」迎新春聯歡會上,李海龍創作的快板的一句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也贏得了教員們熱烈的掌聲。背上書包等於背上了更重的責任,這群年輕的士官學員在軍校收穫成長,等待他們的將是一線部隊戰鬥崗位的考驗。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陳帥 史宏政 董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