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遺|匠心晉韻之山西三寶

2020-12-24 千年歷史在山西

匠心晉韻,山西三寶

漫長的歷史長河

三晉大地的傳統技藝珍寶經過歲月的衝刷

不斷創新,不斷融入現代科技

放射著耀眼的光芒

被譽為"山西三寶"的它們

有著什麼樣跨越時空的故事呢?

琺華

一個人們並不熟悉的名字

僅聽名字,給你帶來一種清雅又不失單調的美感

卻是一朵

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獨特地位的絢麗奇葩

琺華起源於山西

"琺華」一詞出自晉東南方言

原名又叫「粉花」法華

也稱法花

意為粉花、粉畫

用袋裝粉泥在坯件之上擠粉泥以裝飾

而最出名的琺華器,位於晉東南長治、晉城地區

琺華,始於元而盛於明

初期多使用於佛教法物

至明代早期,多用於民俗活動、宗教法事

以及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的陳列

雍正年間,全國停止了琺華器的燒制,這項技藝也逐漸失傳

屬琉璃旁系,它有別於琉璃

是一種全新工藝品

琺華在「晉地琉璃遍天下」的輝煌中

讓琉璃從建築裝飾構件走進了廳堂

琉璃以鉛丹作釉

釉色不透明,低溫燒成

琺華以牙硝作釉

釉色透明見底,中溫燒成

顯著的標誌是立線、隔釉見胎

琺華突破了傳統琉璃單調的黃綠色

呈現出藍白黃綠紫等豐富的色彩藝術

茄皮紫、葡萄紫

色澤透明鮮亮,歷久而彌新

製作方法——堆筋立粉

用胎泥堆擠出紋飾輪廓

再用毛筆蘸瓷漿在紋飾輪廓線中堆起凸起的線條

入高溫燒成素胎

在燒好的素胎上按花紋圖案的需要

再施以藍、白、黃、紫、綠、孔雀藍等彩釉

二次入窯低溫燒成

常見的紋飾有花鳥、雲龍、人物等

色彩濃豔,紋飾具有立體感

琺華傳承綜合了古代的審美成就

獨創了琺華彩釉藝術

以北方文化為背景

粗獷、豪放、樸實的審美意識刻畫其上

形成這極具山西特色的藝術風格

如陳年老品至於眼前

耐人尋味,歷久彌新...

推光漆器

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繪技藝著稱的一寶

是我國四大名漆器之一

在山西浩如煙海的傳統手工藝品中

平遙推光漆器始終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平遙推光漆器

始於盛唐,盛於明清

在1200多年的歷史演變中,

逐漸形成了外觀古樸雅致、繪飾精美絕倫、

手感細膩滑潤的藝術特點,

以及耐熱防潮、經久耐用的優良品質

堪稱漆器中的精品

有話說"滴漆入土,千年不腐」

說的就是

使用源於黃土高原廣泛分布的漆樹

刮掉樹皮後流出來的天然漆料——大漆

目前保存完好的出土漆器文物,幾乎全部採用了大漆工藝。

而這上好的漆器

從木胎選材到成品需要半年的時間

製作推光漆器的工藝更是特別複雜

分木胎、灰胎、漆工、畫工和鑲嵌等五道工序

每道工序又細分幾個步驟

整個流程共有30多個細分步驟

製作時,僅刮灰就需五六次

每次須等前次刮灰完全乾透

才能進行下一次刮灰

髹漆時,每件推光漆器要上5道至8道漆

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

都要先用水砂紙打磨

反覆推擦至手感光滑

而製作推光漆器最關鍵的一步是用手掌推磨出光

出好光是每件產品質量優劣的關鍵

先用2000目的砂紙打磨平整

後用優質椴木燒制的木炭塊蘸水細細打磨

增加漆面黑度

再用頭髮絲抹上豆油打磨光滑

最後撒上磚灰面,手掌出光

用手順著一個方向推磨至手掌發熱

方能推出光亮如鏡的漆面,越擦越亮

2006年5月20日

該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平遙古城,陶堯故郡

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歷史名城

久負盛名的平遙推光漆器

是伴隨著這座古城應運而生的一朵中國工藝美術奇葩

絳州澄泥硯

"山西三寶"中

一個與"文房四寶"大有關係的

一縷來自三晉大地的墨香

中國四大名硯之一

悠悠汾河水,沉澱出靈動的澄泥

千年古絳州,閃耀著不息的窯火

一千多年前,在泥與火的反覆淬鍊下

它貯水不涸,歷寒不冰

質堅瑩潤,呵氣生津

用則膩而不滑,發墨快而不損毫

素來為歷代文人學士奉為案上珍品

製作絳州澄泥硯,必須用我們汾河千年的漬泥

水出清,泥沉底

製作工藝十分複雜

需要幾十道工序才可以製作完成

生產周期更是長達一年左右,成品率僅僅為30%

制硯匠人將河水中攜帶的泥沙流入絹袋之中

過濾出這一方水土獨有的澄泥

澄泥硯之名,由此而來

"從剛開始的迷茫,到慢慢的喜歡 到熱愛,到後來充滿激情,到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生命裡的一部分,我覺得這一切都要靠什麼呀,堅守!成功都是熬出來的。"

——絳州澄泥硯製作技藝傳承人

曾經,盛唐時期的絳州人

將絳州澄泥硯推向了藝術巔峰

如今

新時代的山西人在傳承中創新,創新中傳承

賦予了它新的時代內涵

來自方寸之間的傳承

始於歷史,源於感動,生生而不息!

積澱中華文化的精髓

成為代表山西文化的名片

你最中意哪一件「山西三寶」呢?

留言區評論或轉發聊聊咱們山西非遺~

相關焦點

  • 山西藥茶、山西三寶廈門受矚目
    以「品山西藥茶賞山西三寶」為主題的山西展區精彩亮相,其富含山西深厚文化意蘊,又體現現代性、時代感的「山西三寶」「山西藥茶」吸引了不少人駐足。 在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綜合展區的醒目位置,「山西是個好地方」招牌吸引著八方遊客駐足。山西展區從展區設計布局到產品展示,全方位凸顯了「山西藥茶」「山西三寶」兩大主題。
  • 山西三寶·平遙推光漆器非遺文創產品對接會舉行
    原標題:山西三寶·平遙推光漆器非遺文創產品對接會舉行   9月1日,山西三寶·平遙推光漆器非遺文創產品對接會在平遙古城舉行。本次會議由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來自北京的11家文創企業、營銷企業、宣傳推廣單位代表,國家工藝美術大師薛生金、梁中秀,以及部分推光漆企業代表參加活動。
  • 晉門醉:為山西非遺文化產業蹚新路
    使命擔當,知行合一,創立山西非遺產業新品牌山西每一項非遺,都代表著一種文化;每一位非遺傳承人,都有著一段故事。正是這些堅守傳統文化的手工藝人和民間藝術家們,用他們的匠心傳承優秀山西文化,他們延續著古老的山西文明,又在續寫新的山西歷史。
  • 「晉是如此美」山西文化旅遊推介會,三大亮點彰顯文旅品牌特色!
    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為進一步有效拓展山西省客源市場,提升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知名度、美譽度。12月14日,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在北京市「人氣商圈」合生匯舉辦「晉是如此美」山西文化旅遊(北京)推介會。
  • 非遺扶貧的山西實踐
    近年來,山西文化和旅遊部門把「非遺助力精準扶貧」作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和非遺保護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非遺保護形成新的氣象和格局,非遺傳承實踐日趨活躍,非遺扶貧為脫貧攻堅開闢了新道路,注入了新活力,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成為扶貧領域的新亮點。
  • 「山西三寶」喊你來答題
    傳遞出厚重的歷史文化在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上「山西三寶」異彩奪目動動手指 開始答題1.「山西三寶」指哪三寶?▼答案ABC2019年12月5日,省委書記樓陽生在巡視山西省第四屆文博會會場時指出,琺華器、推光漆、澄泥硯是當之無愧的「山西三寶」,並強調,要把「山西三寶」推向國際,進一步弘揚傳承傳統文化,壯大文化產業。
  • 山西旅遊「DOU出晉採」 五臺山成最熱山西景點
    9月20日,「DOU出晉採」山西旅遊數據發布會在太原隆重舉行。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李貴,巨量引擎區域渠道總經理唐學書等有關負責人出席了本次會議,共同發布山西旅遊數據並籤訂品牌推廣戰略合作協議。巨量引擎相關負責人分享,山西省擁有大量歷史文化類旅遊資源,「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源遠流長的特色文化讓山西旅遊產業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大放異彩。
  • 山西向世界發出邀請
    【關注進博會】山西向世界發出邀請(太原訊/編輯/晉成 記者/孟婷)我省精心策劃的旅遊非遺老字號展打出「晉字號」品牌,藉助進博會平臺打開國際市場,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  山西旅遊非遺老字號展區佔地面積近300平方米,繞著展區外圍走一圈,「遊山西·讀歷史」主線清晰。
  • 「山西三寶」為啥牛?文博會上逛一圈
    有3種展品 琺華器、推光漆、澄泥硯 被評價為「山西三寶」 他們攤前圍滿觀眾諮詢問價 他們緣何當之無愧稱「寶」 展品背後有何故事
  • 青春興晉 | 為什麼五千年歷史,看山西臨汾?
    臨汾,不但是山西簡稱「晉」的源地,而且最早的中國故事,也是從這裡開始的——臨汾人民的堅持,是有道理的。臨汾,曾經的歷史有多輝煌?展開山西地圖,716千米的汾河,由北向南浩蕩而下,幾乎縱貫山西大半個版圖,匯入黃河之前,一刀將臨汾劈為兩半——臨汾之名,便因地處汾水之濱而來。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啟幕 山西藥茶、山西三寶精彩亮相
    以「品山西藥茶 賞山西三寶」為主題的山西展區精彩亮相,其富含山西深厚文化意蘊,又體現現代性、時代感的「山西三寶」「山西藥茶」吸引了不少人駐足。在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各省綜合展區醒目位置,「山西是個好地方」招牌吸引著八方遊客駐足。山西展區從展區設計布局到產品展示,全方位凸顯了「山西藥茶」「山西三寶」兩大主題。
  • 預約8·15「雲」上遊山西
    屆時,三大分會場將呈現景區實時、實地、實景直播畫面,並送上「全晉六日免費遊」等多重豐厚大禮。四大會場聯動,即將促發一場別開生面的文旅惠民驚喜盛宴。名嘴+名景 別開「升」面本次雲推介活動,特邀著名主持人白燕升作為主持人,助力山西文旅。白燕升原為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主持人,現為香港電視臺副臺長。
  • 山西會館傳承292年,攜手共創30年——山西會館的前世今生
    山西會館晉公館,創建於1728年,以五千年山西文化為底蘊,以山西傳統麵食為主體。走在館裡,猶如時空穿越,歷史再現,可體味文明、感懷人文、增加學識,是一座「能吃飯的博物館」。說起山西會館晉公館,就不得不提晉商,明清之際是晉商的輝煌時期,明清之際是晉商的輝煌時期,他們走南闖北,經營鹽業、票號,成功建立起晉商這一名號,但隨之而來,在外經商、趕考的山西人需要一個落腳之處,晉公館便應運而生。
  • 山西培育全國知名旅遊品牌 今年山西旅遊要做這些事
    網絡配圖為提升山西旅遊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省政府剛剛印發的《「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把「遊山西就是讀歷史」培育成全國知名旅遊品牌,構建完整的文化文物資源活化利用體系。掛牌「遊山西就是讀歷史」研學實踐教育示範基地,今年年底前全省掛牌30個研學實踐教育示範基地。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遺址類、主題類的歷史文化博物館,支持打造歷史文化類主題公園。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設「遊山西就是讀歷史」科研站。各級圖書館、博物館、文保單位、非遺保護機構等單位要結合實際開設「遊山西就是讀歷史」公益講堂等。
  • 「晉門迎客·山西遊禮」山西文旅雲推介:網友「零距離」覽盡好風光
    雲推介活動期間,山西三大分會場呈現景區實時、實地、實景直播畫面,四大會場聯動,打造一場別開生面的文旅惠民盛宴。其間,主持人白燕升對話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帶領全國網友雲遊山西的文明薈萃和壯美山河,活動中設置了極具山西特色的美食展區與非遺展區。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啟幕,山西藥茶、山西三寶在廈門精彩亮相
    以「品山西藥茶 賞山西三寶」為主題的山西展區精彩亮相,其富含山西深厚文化意蘊,又體現現代性、時代感的「山西三寶」「山西藥茶」吸引了不少人駐足。在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各省綜合展區醒目位置,「山西是個好地方」招牌吸引著八方遊客駐足。山西展區從展區設計布局到產品展示,全方位凸顯了「山西藥茶」「山西三寶」兩大主題。
  • 山西非遺傳承人培訓開班
    本報訊(記者史莉)12月5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山西藝術職業學院承辦的2020年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晉劇、北路梆子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在太原開班。開班儀式後,國家一級作曲、山西華夏之根藝術團團長王京榮做了第一課專題講座。
  •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走進晉祠博物館 揭開國寶《花嚴石經...
    三晉之盛,在於晉陽;晉陽之盛,在於晉祠。晉祠,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向有「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之說。11月22日,「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第13站走進晉祠博物館,面向廣大網友進行了新一輪的直播。截至記者發稿時,觀看人次為93萬。
  • 「晉門迎客·山西遊禮」山西文化旅遊雲推介活動將啟幕
    本報太原8月14日訊(記者慄美霞)8月15日15時,由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晉門迎客·山西遊禮」2020年山西文旅雲推介活動將舉行。此次活動也是山西省文旅廳在2020年首次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實現與全國網友的零距離對話。
  • 「晉」興遊山西
    山西全省126家A級以上旅遊景區今年下半年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間,向全國遊客免首道門票,吸引了全國眾多遊客「晉」興遊山西。 高新生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