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記者杜磊報導)11月21日,記者從伊犁州畜牧獸醫局了解到,因今年下雪提前,自11月1日開始,州直各縣市牲畜已陸續轉場,與去年同期相比提前了10至15天,今年計劃轉場牲畜170.69萬頭,佔越冬牲畜的27.3%。截至11月16日,已轉場牲畜51.93萬頭,佔計劃轉場牲畜的30.42%,其中,機械化轉場6.78萬頭。
伊犁州是全疆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和種畜繁育基地,具有發展畜牧業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佔全疆3.4%土地,飼養著全疆13%的牲畜,生產著全疆22%的畜產品。
天然優質的草場為自治州發展綠色、有機畜產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但同時草原畜牧業仍佔畜牧業經濟的半壁江山,四季遊牧、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飯的傳統生產方式仍佔相當比例,因此也是畜牧業易災區域。每年州直仍有5500多戶牧民、近100多萬頭牲畜跋涉幾百公裡,翻山越嶺,走一個星期甚至半個月的路程轉場,十分艱苦。
為了改變這種原始落後的生產方式,加快傳統落後的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自治州從2009年全力推進機械化轉場,當年還通過火車在伊寧縣、尼勒克縣實施7萬頭牲畜的鐵路轉場,在霍城縣實施了自治區牲畜機械化轉場試點工作。目前全州每年機械化轉場的牲畜已達30多萬頭,佔冬春轉場牲畜的32%。
今年截至11月16日,伊犁州直牲畜存欄625.2萬頭,其中農區越冬牲畜289.73萬頭,牧民定居點越冬牲畜174.15萬頭,冬牧場越冬牲畜數量較2015年減少36.68萬頭,下降22.7%。
11月17日,自治州牲畜機械化轉場推進會在伊寧市英也爾鎮界梁子牧業隊召開,伊寧市已連續9年實施牲畜機械化轉場,今年伊寧市機械化轉場工作從當日全面啟動,11月25日以前牲畜轉到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冬草場,涉及牧民121戶,牲畜3.5萬頭。
英也爾鎮界梁子牧業隊牧民木合特別克·玉蘇巴合就是進行機械化轉場的牧民,「過去我們騎馬轉場時,總會遇到很多問題,轉場過程中肥羊走瘦、瘦羊走病、病羊走死,懷胎母羊流產十分常見。而且,有時候還會遇上暴風雪,非常危險,現在通過機械化轉場,過去走一個星期的路,我們5個小時就可以到,而且也安全了很多。」木合特別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