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21日公布了中國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等重磅數據。中國2018年全年GDP增速為6.6%,其中四季度增長6.4%。
在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GDP總量也邁上了新臺階,突破了90萬億。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00309億元。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完成。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國民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持續顯現。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8年中國經濟面對全球經濟復甦動能減弱、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勢力抬起頭的多重衝擊,中國經濟在2018年成功實現目標主要源自兩方面原因。
一是中國在經歷了過去兩年多的供給側改革之後,經濟結構更加合理且系統性風險明顯下降,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二是去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及時的調整,在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財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從基建補短板作為切入點,避免了經濟增長在下半年過快下滑。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2018年宏觀經濟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完成了增長目標,其中製造業投資,尤其是高端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起到了較好的支撐作用,新經濟行業的快速發展是2018年的亮點。
劉哲說,2018年,製造業投資全年保持了回升態勢,尤其是專用設備、醫藥製造業等高端製造業,呈現了V型走勢,回升態勢明顯。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速。
同時,部分民營企業出現了債務違約和股權質押等短期流動性問題,相關部門及時採取了紓困措施,防止企業的流動性問題向經營和投資層面傳導,全年民間投資增長8.7%,比上年加快2.7個百分點,維持了較高增速。
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9年,要針對突出問題,打好三大攻堅戰。抓好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點工作任務。
劉哲預計,受到外貿的滯後影響、企業去庫存以及設備投資進入下行周期的影響,2019年經濟壓力總體會大於2018年,在房地產不發生大幅波動的情況下,2019年四季度經濟有望企穩,呈現前低後平的走勢。
中資國信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鄭後成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2019年「發展的環境更加複雜,困難挑戰更多」的背景下,2019年基建投資將挑起「逆周期調節」的大梁,在政策支持以及資金來源方面迎來利多消息,同時考慮到2018年的低基數效應,預計2019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在2018年的基礎上上行較大幅度。
寧吉喆表示,2019年,要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激發市場活力、需求潛力和內生動力,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結構性政策要強化體制機制建設,社會政策要強化兜底保障功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