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高樓林立 也許是太廣闊的建築森林 即便是晴天間的豔陽似乎也難以到達華爾街的地面 但這絲毫不影響來自華爾街煥發的榮耀經濟 街區邊的銅牛引來需求股民的信仰 證券交易所依舊還是西裝革履人士提著公文包匆忙行走下的商業現場
趕在清晨太陽初起的那一班地鐵來到華爾街城市大道的東部大廈迎來今天的第一片 朝陽 而被大樓遮擋的另一面 流浪漢在冰冷的街道上睡了一宿 賣 三明 治熱狗的移動餐車面前排滿了人 還有西裝革履的上班族手握滾燙的紙質咖啡杯 耳朵裡帶著似乎所有 美國 人標配的蘋果藍牙耳機 在城市裡行色匆匆的小跑 紐約 就像是它的地鐵一樣24小時運行 從不怠慢
穿著一身西裝我想才是對「華爾街」的打開方式有人說 紐約 有兩種形式的生活一種在第五大道 負責花錢 一種在華爾街 負責賺錢
華爾街僅僅不到1公裡的長度 寬度更是狹窄到只有11米兩旁陳舊的摩天大樓擁擠到穿不過光線 飛不過麻雀 但這裡的一舉一動似乎能夠衝擊到全球到經濟脈動
這條街上集中了 紐約 證券交易所、聯邦儲備銀行等金融機構美國 洛克 菲勒、摩根、杜邦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華爾街是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這條街承載著太多的輝煌
抬頭仰望這擁擠的都市紐約 在這一刻有了一種 香港 的錯覺感只不過街道與街道之間的巷子裡再也不知道港式奶茶的苦澀茶香了取而代之的應該就是 三明 治 沙拉 裡的蔬菜味和咖啡香
當然如果說 紐約 與我們的世界格格不入那麼隨處可見的熱狗 漢堡 烤肉小攤販大概是在 紐約 找到最接地氣的生活方式
在華爾街的中心有個小廣場廣場對面的建築標牌寫著 美國 海關大樓 但現在為 紐約 印第安博物館經典的 法國 美術學院派建築風格 門口的四個雕塑叫四大洲正對門口中間左為美洲右為 歐洲 作者雕塑家丹尼爾法蘭屈10月份時正好在紀念亡靈節
來華爾街最「遊客」的打卡方式一定是找到這頭銅牛但是原諒我沒有辦法拍到銅牛的特寫(因為這人實在了太tm多 0 0)都說看到銅牛要摸一摸它的「蛋蛋」 迷信的我終於還是衝了進去摸了幾下~華爾街銅牛,是 美國 華爾街的標誌,是一座身長5米、體重6300公斤的銅牛塑像。銅牛最後被搬到與華爾街斜交的百老匯大街上安了家。華爾街銅牛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喻義著只要銅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市。
在華爾街 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能夠儘可能多的拍到一些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提著公文包一手打著電話 一手拿著手裡的文件與公文包繁忙的場景因為你不會知道 說不定照片上的哪一個人 會真正體驗出「一分鐘幾千萬上下」的緊迫感
穿著復古西裝 假裝自己也是華爾街的一員
我想每一位對於金融工作者來說紐約 的華爾街就像是一個必須要朝聖的地方這裡坐落著的金融證券中心就像是咖啡館一樣的繁多即便你的工作與金融毫無相關 但至少可以了解到 紐約 給整個時間帶來的巨大效應
三一教堂位於百老匯大道與華爾街的交匯處的位置
它是聖公會 紐約 教區的一座古老的堂區教堂正好就佇立在密閉狹窄的高樓森林之間頂天的哥德式建築塔型似乎讓它在高樓中顯得不那麼短小
說起它的歷史 國聖公會購買這塊土地興建新教堂原本的教堂木質框架被大雪壓塌,目前的教堂祝聖於1846年5月1日基督升天節,當時是 曼哈頓 下城最高的建築,高聳的新哥德式的尖頂裝飾著鍍金的十字架,是進入 紐約 港船隻的歡迎 燈塔 。它被認為是哥特復興式建築的經典實例,1976年被列入國家史跡名錄。2001年9月11日,世界貿易中心的坍塌撞倒了教堂院內生長了一個世紀的無花果樹。三一教堂是 紐約 市最大的土地擁有者之一。
從華爾街起 到華爾街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