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冰與火之歌》原著尋找真正的「預言之子」

2021-01-14 Mrs李小倔

龍有三個頭———預言之子

誰才是亞索爾·亞亥重生,誰才是傳說中的預言之子,閱讀過這部未完成巨作的讀者肯定都不可避免地去揣測,因為這也是《冰與火之歌》原著中最重要的懸念之一。下面我將闡述個人的觀點,純粹的主觀認知,或許《冰與火之歌》有朝一日能夠徹底的畫下圓滿的句號,成為「有生之年系列」出版面世,驗證了如今寫下的文字全部都是誤解和謬論,被噼啪打臉,我覺得也無所謂,這正是我們閱讀冰火的樂趣所在啊。

解讀預言,我覺得首先要從「長夜」為切入點,之前也有在瓊恩·雪諾的主線故事中提及,長夜發生在英雄紀元,已知世界的第二紀元。第一個紀元是黎明紀元,那時維斯特洛大陸生活著森林之子和巨人,後來發生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後還有兩次民族大融合,安達爾人的入侵和洛伊拿人的萬船橫渡,前者帶來了七神信仰,在此與主題無關一帶而過)規模龐大的先民從斷臂角(當時並沒有斷裂)由另一片大陸到達多恩,不斷北進,先民懂農耕、會建屋、使用青銅器,他們聽聞森林之子的智者(綠先知)可以通過樹眼知曉世間一切,先民就感到恐懼,於是他們大肆砍伐魚梁木,因此引發了幾個世紀的森林之子和先民的戰爭,最後森林之子和先民在神眼湖的千面嶼上簽訂盟誓,森林之子宣布放棄維斯特洛大陸除卻森林之外的所有土地,而先民不得再砍伐魚梁木。森林之子崇拜的神無姓名,來源於大自然的一切,包括溪流、森林、巖石的古老神祇,後來被先民接納,這就是北方人信奉的「舊神」。盟誓的籤署結束了黎明紀元,隨之到來的就是英雄紀元,先民得到大片土地,就開始擴張,從永冬之地到夏日之海都建起環堡,小國王大領主紛紛崛起,英雄輩出,為後來的七大王國打下雛形。長達整整一代人的長夜就發生在英雄紀元,據說是在瓦雷利亞崛起之前,古吉斯創建帝國的時期,很多人自出生到死亡都未曾見到過春天,亞夏的編年史中也提到一次黑暗,年代久遠大約和長夜的時間相吻合,有一位英雄手持紅劍對抗黑暗,這傳說從亞夏向西擴散,紅神拉赫洛信徒稱這位英雄為亞索爾·亞亥。裡斯海盜薩拉多·桑恩曾給戴佛斯·席沃斯講述了這個傳說,驅逐黑暗的亞索爾·亞亥在神殿裡不眠不休勞作了三十個日夜,用聖火鍛造寶劍,但當劍鑄造完畢,插入水中冷卻時,劍卻斷了。他又花了五十個日夜,打造出比之前更精良的寶劍,為冷卻劍身,他抓來一隻雄獅,插入野獸心臟,但劍又斷了。最後,他花費百日百夜鑄造了第三把劍,當劍經過聖火的高溫成白熱狀時,他喚來了他的妻子妮莎·妮莎,將冒煙的劍插入了她正在跳動的心臟,她的血液、靈魂和勇氣全部注入此劍,這就是英雄之紅劍——光明使者。預言之子這一傳說也出自亞夏,亞夏是已知世界最東方,關於亞夏的了解太少了,因為書中的陰影之地旁的亞夏實在太神秘,亞夏古書預言,長夏之後,星辰泣血,預言之子將於煙與鹽之地重生,此人正是亞索爾·亞亥轉世,他將自烈火中拔出燃燒之劍,驅逐黑暗。

長夜怎樣結束的,無人知曉。北方也有很多傳說,北境長城由「築城者」布蘭登所建,並得到森林之子的協助,長城有古老的魔法,以阻擋長城以北寒冷未知的生物。「最後的英雄」向森林之子求助,在森林之子的幫助下人類成立了守夜人軍團,打贏了「黎明之戰」,結束了無盡的冬天。史坦尼斯·拜拉席恩肯定不是預言之子,紅神拉赫洛僕人梅麗珊卓女士確實解讀錯了預言。伊蒙大學士說因為人們往往相信一件事,就會自欺欺人,勞勃、史坦尼斯、藍禮的祖母是伊耿五世的女兒,也就是伊蒙大學士的侄女,這也是為何勞勃·拜拉席恩能坐在鐵王座其中一個隱含的條件——他有傳承自坦格利安的稀薄血脈。佔據了龍石島的史坦尼斯並不出生自龍石島,他和其餘兩兄弟一樣出生在風息堡,雖然史坦尼斯那把劍自我發光,如同火焰一樣明亮,但拔劍後皮革沒有焦灼的痕跡,人們絲毫感受不到那把劍的熱量,有光無熱,虛假的光明只會把人們帶入更深沉的黑暗。

其次,我認為預言之子不會出自其他血脈,只能出自坦格利安。書中寫「煙與鹽之地」都指向煙山腳下的龍石島——最初流亡者伊納爾·坦格利安帶著家族為躲避末日浩劫飛離瓦雷利亞自由堡壘,來到維斯特洛大陸的這座前哨島嶼,並在這裡定居。但我認為「煙與鹽之地」應指的是血統論,專指古瓦雷利亞的龍王血統。瓦雷利亞傳聞有十四座火峰,末日浩劫當日,十四座火峰同時爆發,向天空噴瀉無數的灰燼、煙霧和火焰,熾熱的火焰甚至把翱翔天際的魔龍焚化殆盡,龍王們全部葬身火海,裂開的大地把瓦雷利亞曾引以為傲的宮殿、神廟和市鎮吞沒了,湖水沸騰變成酸水,火紅的雲朵灑下由龍晶和惡魔的黑血形成的雨,大地崩解碎裂,洶湧的海水倒灌填滿沉降的大地,轉眼間已知世界最驕傲、最偉大的城市頃刻間毀滅,享負盛名的自由堡壘及其帝國從此消亡,長夏之地瞬間瓦解毀滅,沒落於巨浪之下。在末日浩劫之後,瓦雷利亞被撕裂成無數島嶼,島嶼之間被稱為煙海,曾經的世界文明中心成為了魔鬼之地,去過瓦雷利亞廢墟的人,很少能活著歸來。在《血與火》中殘酷的梅葛的黑新娘之一雷妮亞·坦格利安任性的女兒騎著黑死神貝勒裡恩飛回過瓦雷利亞廢墟,回來之後,整個人自內而外在燃燒,浸泡在冰桶內也不能緩解,血管爆裂,從冒煙血液中鑽出長著人臉的蠕動的蟲子,載入史冊隨徵服者伊耿拿下七國的黑死神貝勒裡恩不久後也死去了。瓦雷利亞無論盛極一時還是毀滅之後,它都與煙火結緣,瓦雷利亞崛起於血與火,瓦雷利亞也毀滅於血與火。「煙與鹽之地」,無論是龍石島的煙山山脈還是瓦雷利亞毀滅之後的煙海,都無比契合這句預言,而縱觀全世界,只剩下坦格利安這支最後的龍族符合這一條件。

而似乎真龍血脈早已知曉預言。山姆威爾·塔利一行自東海望出發,經歷了數不清的海上風暴輾轉到達布拉佛斯,這趟遙遠漫長又顛沛流離的旅行使一百零二歲高齡的伊蒙大學士越來越接近生命的盡頭。在布拉佛斯,伊蒙大學士聽港口水手們提到了龍,於是就派山姆去尋找知道確切傳聞的人。山姆從來自盛夏群島的天鵝船月桂風號帶來水手,給老學士講述這片大陸的傳言。伊蒙聽後異常激動竟重新振作起來,他跟山姆說,他和龍太子雷加一直認為雷加就是預言之子,因為雷加出生那天,煙霧從盛夏廳烈火中升起,鹽來自於生者為死者流下的眼淚。後來雷加又堅信自己的兒子伊耿迎合了預言,說伊莉亞·馬泰爾懷伊耿時,他看見一顆流星划過。他們全都錯了,出生於龍石島的丹妮莉絲·坦格利安才是真正誕生於煙與鹽之地,預言之子是亞夏古語,王子和公主都是同一個詞,預言之子不是王子而是公主,她的龍則證明了她的身份。老人堅持要去尋找丹妮莉絲,本以為家族全部覆滅,現又重燃希望,他要尋找他最後一位親人。可惜老人已經油盡燈枯,途徑潘託斯、泰洛西港,穿行於石階列島時,漫長的海上旅行最終要了伊蒙的命。老人在人生最後旅途中和山姆交談的隻言片語中透露出相當多的信息,預言應該是坦格利安家族人人皆知的事,至於追溯到第一位知曉預言的坦格利安,書中並沒有給出線索。我認為應是自坦格利安王朝最為血腥的「血龍狂舞」——也稱「巨龍之死」之後,在坦格利安家族內部黑黨與綠黨之爭,大批的龍戰死,血龍狂舞結束,伊耿三世登上鐵王座,坦格利安家族最後一隻龍在他統治時期死亡,伊耿三世遂被稱作「龍禍」伊耿、「倒黴的」伊耿,真龍血脈從此跌下神壇。而人們都說,自從魔龍死後,冬季越來越漫長了。伊蒙對山姆說,「龍,是我們家族的悲哀和榮耀,我夢見了它們,我看見天空有一顆泣血的紅彗星,我看到它們在雪地裡的影子,聽到皮革翅膀扇動,感覺到它們灼熱的呼吸,我的兄弟們也夢到過龍,我們在依稀流傳的古老預言中顫抖,在殘存的奇蹟與恐懼中戰慄,世人無法理解。」這說明至少伊蒙知道、伊蒙的三個親兄弟——戴倫、明焰伊利昂、「不該成王的王」伊耿五世都知道,那麼推測他們的父輩祖輩也知道,他們的後代自然也知道,比如瘋王伊裡斯,巴利斯坦·賽爾彌就曾透露,瘋王伊裡斯與王后沒有感情,但傳說他們的結合能誕生預言之子,這才促成婚姻。由此可見,傳說是秘密流傳在坦格利安王室中,而預言之子也只能出自坦格利安的真龍血脈。卷五,提利昂一行來到瓦蘭提斯,瓦蘭提斯是瓦雷利亞帝國邊境的前哨站,屬於城中城,有一道高兩百尺的黑牆由溶化的龍晶建成,牆內是舊貴族,牆外是百姓,瓦蘭提斯舊貴族崇拜瓦雷利亞舊神,既紅神拉赫洛。提利昂看見了紅神廟——「七神救我,這廟子居然有三個貝勒大聖堂那麼大。」在光之王神殿階梯邊燃著巨大夜火,至高牧師本內羅站在火堆間演講布道,紅神還有自己的宗教武裝,一千名光之王的聖戰士,稱作聖火之手。本內羅宣稱丹妮莉絲·坦格利安是預言之子,而現在她正身處險境,黑暗之眼已經盯上她,在謊言的神廟中敬拜虛偽的神,和不信神的外鄉人一起策劃背叛。提利昂聽的毛骨悚然,驚覺小伊耿在瓦蘭提斯找不到盟友,因為預言所載,有一個英雄自黑暗中拯救世界,一個,而不是兩個。本內羅派出黑焰馬奇羅前往彌林給龍之母傳承紅神教義,給予預言之子以神明的指引,五名聖火之手戰士跟隨,乘坐賽斯拉·科荷蘭號,後來這艘船遭遇了風暴——如本內羅於聖火中所見,這艘船沒能到達彌林,提利昂和大熊喬拉同黑焰分離,黑焰在海上漂了十天後被維克塔利昂·葛雷喬伊搭救,正如馬奇羅自己從聖火看見的一樣——一隻黑色眼睛十條觸角的海怪于波濤洶湧中遊來。

丹妮莉絲·坦格利安確實出生於龍石島,出生於煙與鹽之地,她用血與火孵出了三條龍,隨即天空就出現了泣血之星,確實所有的一切都迎合了預言之子的傳說,紅神信徒們也都認定了龍之母就是那個預言之子,能拯救世界,但我依然保持懷疑態度,我認為預言之子還是指男性。當龍之母解放了奴隸,奴隸圍繞她歡呼「彌莎!彌莎!」意為母親,這同遙遠的英雄紀元裡亞索爾·亞亥的妻子妮莎·妮莎的發音是那麼相似,語言在歷史長河中也會發生變化,或許譯為母親的「彌莎」就來源於「妮莎」,那麼龍之母應是重生之後的妮莎·妮莎,而瓊恩·雪諾正是亞索爾·亞亥。以上都是基於主觀立場的判斷,不強求同意與否。我首先會遭到反對意見的就是瓊恩出生在多恩極樂塔,那可不是煙與鹽之地,但之前我已闡述自己的觀點,我認為煙與鹽之地是血統論,而非地域說。而誰說瓊恩就沒有於煙與鹽之地重生呢?仔細閱讀瓊恩之死的過程,會發現暗含的細節。在瓊恩被刺前一刻,巨人旺旺將來自國王山的派崔克爵士撕碎,派崔克的披風上印著他們家族紋章藍色星辰,但人們趕來時,發現星辰已經和他丟失半個腦袋的臉一樣血腥醒目,既藍色星辰現在已經成為泣血之星,總務長波文·馬爾錫流著眼淚捅向瓊恩,說為了守夜人,傷口在夜晚的寒氣中冒煙。雷加之所以認定自己是預言之子就因為他出生時人們流出了眼淚,淚水中含有鹽分,後來雷加和伊蒙又覺得似乎是對預言進行了過分的解讀,但這些元素現在放在瓊恩之死這一章節是多麼面熟!長夏之後,星辰泣血,亞索爾·亞亥於煙與鹽之地重生,英文原文使用的是come back,回歸之意,何為「重生」,何為「回歸」,我認為重生是死而復生,回歸是離去後又歸來,而不是指出生。其次肯定有人認為瓊恩在卷五是死是活寫的不是特別清楚,在卷六未出版以前就斷定瓊恩死亡有失依據,但請回顧卷一布蘭在昏迷中已經看見未來某些人的片段,他看見絕境長城,私生子哥哥躺在冰冷的床上,溫暖和熱度的記憶漸漸消逝,皮膚也隨之蒼白堅實,做實了瓊恩之死。誠如我的上一篇文章,瓊恩·雪諾也會再次復活。不朽之殿中,龍之母看見雷加王子的幻像,雷加同伊莉亞·馬泰爾說,為剛出生的孩子取名伊耿,這是君王的名字,他有自己的歌曲,他的歌就是冰與火之歌。這正是映射當年雷加誤認為長子伊耿是預言之子,但反觀瓊恩的血統,擁有先民血液的史塔克為冰,擁有瓦雷利亞龍血的坦格利安為火,他的歌才是冰與火之歌。

依照不朽之殿和亞索爾·亞亥的傳說,瓊恩和丹妮莉絲的命運最終會遇合併相愛,我想龍之母燃起的第三團火——一次為愛,正是鑄造光明使者的火焰;龍之母經歷的第三次背叛也是最後一次——一次為愛,正是瓊恩將劍插入了龍之母正在跳動的心臟。如果說瓊恩·雪諾和丹妮莉絲·坦格利安這兩個人物遇合,並且最終能促使光明使者的出現,我覺得其中少不了一個人,那就是馬爾溫博士。山姆威爾·塔利和吉莉、曼斯之子小伊蒙(為紀念死去的伊蒙大學士)乘坐月桂風號,處處小心躲避鐵群島的長船,終於繞過雷德溫海峽,進入低語灣,來到舊鎮學城。遇見了外號斯芬克斯的拉雷薩(很可能就是紅毒蛇的私生女之一薩雷拉女扮男裝)、裡奧·提利爾、佩特(學徒佩特被無面者所殺,此人是賈坤·赫加爾)、「魔法師」馬爾溫。馬爾溫這個名字,科本曾經提過,甚至在鐵群島選王會前,阿莎·葛雷喬伊問舅舅「讀書人」羅德利克·哈爾洛看的什麼書,「讀書人」說看的是馬爾溫博士寫的《失落的書籍》,細心的讀者會知道卷四首尾呼應的馬爾溫學士並不是首次出現了。馬爾溫在遙遠的東方待了八年,繪製地圖、尋找迷失的書籍,拜訪過男巫和縛影士,返回舊鎮學城得名「魔法師」馬爾溫,他看起來不像個學士,而更像惡棍。在卷四序章,提到了「玻璃蠟燭被點燃」,玻璃蠟燭是舊鎮學城公開的秘密,末日浩劫降臨前一千年前,從瓦雷利亞帶來的一共四支黑曜石蠟燭,一綠三黑,魔法師馬爾溫的學徒裡奧·提利爾聲稱自己看見玻璃蠟燭燃燒,光線明亮又古怪,投射出奇特的影子,從不閃爍。卷四結尾,山姆威爾·塔利也看見了那隻正在燃燒的三尺高龍晶黑蠟燭,螺旋狀邊沿鋒利如刀,留下的影子如同黑洞,不會損耗。馬爾溫說利用這種蠟燭,古自由堡壘的巫師視線可以穿越高山海洋,坐在蠟燭前面,可以進入別人夢中展示幻像,或隔著半個世界互通消息。這就側面解釋了為什麼來自亞夏的魁蜥總是來無影去無蹤,肯定不是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裡那樣幻影移形,她應該就是藉由燃燒的玻璃蠟燭從魁爾斯給身在彌林的龍之母以警示。馬爾溫認為舊鎮學城構建在沒有巫術的世界上,這就是伊蒙·坦格利安一直不能晉升博士的主要原因,他是真龍血脈,預言、玻璃蠟燭、魔龍這些不能被舊鎮學城這些腐朽學者們認可採納,他們認為這是荒唐無稽之談。山姆對馬爾溫博士說伊蒙大學士相信丹妮莉絲·坦格利安印證了預言,馬爾溫卻說,誕生於煙與鹽之地,伴隨泣血之星,他知道預言,但他不信它,因為預言猶如狡詐的女人。之後馬爾溫要代替伊蒙搭船前往奴隸灣準備找到丹妮莉絲·坦格利安,而山姆則會留在學城,抓緊一切時間學習,鑄造頸鏈,長城在等他。馬爾溫一定會出現在龍之母面前,而他也是現在冰火正卷裡唯一去過亞夏的博士,他雖然言語粗魯,提及不多,出場靠後,但卻似乎更接近真相,他的理念和紅神宗教有所衝突,我認為他很清楚真正的預言之子究竟是誰,他也會想方設法、瞞天過海促使英雄紀元的傳說故事再次發生。

那麼問題又繞回來了,相隔半個世界的私生子和龍之母如何相遇。魁蜥曾對龍之母說了一句值得玩味的話,此話在後幾卷中也經常出現,「要去北方,你必須南行。要達西境,你必須向東。若要前進,你必須後退。若要光明,必須通過陰影。」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有硬核讀者揣測「要去北方,必須南行」是指命中注定要在北境和瓊恩遇合,但在此之前必須解決南方的多恩和君臨事宜;「要達西境,你必須向東」是指龍之母會在蘭尼斯港登陸;「若要前進,你必須後退」是指若要解開彌林結,回歸到維斯特洛,必須作出妥協讓步;「若要光明,你必須通過陰影」是指陰影之地,龍之母會飛往亞夏。我會採納部分觀點。我們首先要重新審視作者創建的這個冰火世界,怎樣審視才能儘量不出自主觀臆斷,那就是從原著的文字裡尋找線索。《世界集》中有一段文字曾提到「如何準確預測季節的長度和變化是學城長期課題,巴斯修士的一篇論文殘片中提出,季節的變化無常並無規律可循,而是某種魔法造成。尼科耳學士所著《日期測量》,似乎也收到這一理論影響,尼科爾根據自己對星辰運動的研究,提出一套並不十分可信的理論,季節長短曾是規律的,僅由星球運行途中面向太陽方向決定。」在2018年出版的《血與火》中,馬丁給了冰火讀者數枚彩蛋,基本做實了冰火世界球體說,原文這樣一段話「時至今日,無知的平民和迷信的水手仍然認定世界是平的,遙遠西方的某處是世界盡頭。有人說那裡有火牆和沸騰的海水,有人說那裡為漫無邊際的黑色濃霧,還有人說那裡是地獄的大門。有識之士當然不這麼想。其實,任何人都能發現太陽和月亮是球體,我們身處的世界同為球體乃是最自然的推論,而經過若干世紀研究,樞機會的博士們更對此確信無疑。球體說亦非維斯特洛人的獨特觀念,瓦雷利亞自由堡壘的龍王們堅信這一點,魁爾斯、夷地、雷島等遙遠國度的智者們也得出了相似結論。」這段文字有種給自己創建的世界不斷進行勾勒、潤色,使其圓滿的感覺。我們再從冰火世界大航海史中窺斑見豹,歷史中不乏有大探險家和大航海家想一探這個世界的究竟。傑赫裡斯一世時期,傑赫裡斯的姐姐——黑新娘雷妮亞·坦格利安有一位摯友,是仙女島法曼家的小姐——艾麗莎·法曼,她是位胸懷世界的大航海家,有著男兒一般的野心,想去落日之海,她從龍石島上偷走了三顆龍蛋——這就是冰火正卷裡丹妮莉絲三顆龍蛋的來歷,賣給了布拉佛斯的海王,建造了大帆船「逐日者號」,並僱傭了船員,為躲坦格利安王室的通緝,她改名為亞麗·西山,從布拉佛斯出發,穿越石階列島,欲橫渡落日之海,尋找世人做夢也無法想像的新大陸,這大約就是冰火世界裡女版的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吧。她堅信這個世界除了維斯特洛大陸、厄斯索斯大陸、索斯羅斯大陸和烏爾特斯大陸以外仍然存在其他的新大陸。她在舊鎮招募到了隨行的合適人選,徵服後56年三月二十三日,「逐日者號」經由低語灣駛向外海,同時出發的還有諾曼·海塔爾爵士的「秋月號」和尤斯塔斯·海塔爾爵士的「瑪莉提絲小姐號」。徵服後59年,「瑪莉提絲小姐號」破破爛爛駛入舊鎮港口,尤斯塔斯爵士說「那不過是美夢一場」,三艘船順利航行十二天,經反覆測算,當時位置幾乎和盛夏群島一樣靠南,而向西駛出的距離前所未有,但四天內一隻飛鳥也不曾見過。隨後就遭遇了一系列的海上風暴,巨大的閃電畢生未見,大浪滔天中秋月號沉沒。但逐日者號不光撐過了風暴,還發現了陸地——三座小島,後被亞麗·西山以徵服者伊耿及其兩位王后命名。但亞麗·西山並未滿足,她依舊嚮往更遙遠的西方,尤斯塔斯爵士和逐日者號分道揚鑣。很多年以後,「海蛇」科利斯·瓦列利安進行了九次大航海,在第二次大航海中,他去了更遙遠的東方,成為第一個到達陰影之地旁亞夏的維斯特洛人,傳說那裡是世界邊緣,海蛇在此次大航海中失去了一半船員,在亞夏的港口內,他見到一艘破爛不堪的舊船,科利斯·瓦列利安爵士終生賭咒發誓,說那就是「逐日者號」。我大膽猜想,亞麗·西山很可能是冰火裡第一個環遊世界的航海家,本想當哥倫布,卻沒想到成為了麥哲倫。作者馬丁正是以地球為原型創建了冰火的世界,那麼永冬之地大約就是那個世界的北極,而長夏之地大約就是那個世界的赤道附近,這個世界自轉的同時也圍繞太陽公轉,但公轉卻是毫無規律的,主觀臆斷這顆星球可能不是正球體,或者它的地軸傾斜角度比地球要大,它公轉的軌道也不是固定的,多種因素累加最終導致了冰火世界中季節的不穩定。我覺得魁蜥這番話意在告知龍之母冰火世界是個球體,既然丹妮莉絲已經成為了龍騎士,她可以選擇最直接的路線,飛往陰影之地,飛越落日之海,回歸維斯特洛,畢竟兩人遇合,主動權肯定還是在龍之母身上。至於餘下的故事,只能等最後兩卷出版了。

相關焦點

  • 《冰與火之歌》全景透析之五:預言篇(中)
    這一期,我們要理一理書中關於其他重要人物的預言。在講到具體的預言內容之前,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冰與火之歌》中,究竟哪些人具有預言未來的能力?預言者:•坦格利安家族:龍族中具有真龍血脈的人會做有預言性質的「龍夢」,這些夢多與龍有關。
  • 女巫並未預言瑟曦之死?原著《冰與火之歌》有,編劇給刪了……
    女王之死,權遊迷們眾說紛紜。所有預測的邏輯源頭,都來自於第五季第1集開頭的4分55秒內容裡:女巫給小瑟曦算命。畫外音:高顏值女巫啊...瑟曦之死,女巫預測是:黃金鑄成你們的王冠,黃金織出你們的裹屍布。簡直,就是正確的廢話。根據這句廢話,權遊迷們推演出的瑟曦種種死法,也就基本不靠譜了吧。至此,電視劇與原著情節發生了偏移,原著《冰與火之歌》裡女巫的預言內容,被編劇有所刪減。
  • 權力的遊戲原版小說書中冰與火之歌原著最終大結局劇透
    雖然目前電視劇還未播出,無法得知劇集的最終結局,但是該劇的原著小說《冰與火之歌》已經完結,下面就來看看原著小說的結局幫助,來幫助猜測電視劇的結局吧!  權遊8最終季觀看入口》》權力的遊戲第八季騰訊視頻在線播放地址
  • 《權力的遊戲》大結局和原著《冰與火之歌》的不同之處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已經完結,但原著《冰與火之歌》尚未完成。那麼《冰與火之歌》的結局和觀眾看到的《權力的遊戲》的結局有什麼不同呢?這就是小編今天要和小夥伴們要聊的事情。
  • 《冰與火之歌:權利的遊戲》角色在原著中長成這樣
    《冰與火之歌:權利的遊戲》自首播以來,受到了最廣泛的關注。廣大觀眾對該劇報以了極高的熱情。很多朋友是在看了電視劇之後才知道這部劇是根據喬治RR馬丁的原著《冰與火之歌》改編的。但凡是原著改編,那麼劇集與原著的角色總會有些許差距。
  • 《冰與火之歌》發生地-維斯特洛大陸
    可到底狗尾續不了貂,HBO完全不顧及原著鋪墊許久的宏觀故事架構和角色們在即將到來的冰與火之戰中將要起到的作用,就算再黃再暴力,我也實在沒法買單。受此刺激,我決定寫一系列關於《冰與火之歌》的剖析,既給只看劇不看書的人掃盲,也說說我對這部神作未來走向的看法。
  • 《冰與火之歌》系列:冰與火的曠世絕戀——瓊恩親生父母的故事
    在丹妮莉絲的一個幻像中,她看見雷加·坦格利安說到他的兒子:「他已經有了一首歌,他就是預言中的王子,他的歌便是冰與火之歌。」如果瓊恩是預言中的王子,那麼他很可能就是《冰與火之歌》全書的真正主角。瓊恩的身世如何揭曉,還有待筆耕不輟的胖馬丁大爺在未出版的兩卷小說中解開謎底。
  • 《冰與火之歌》兩個陰謀家,小指頭被算計,梅姨預言他將客死他鄉
    《冰與火之歌》兩個陰謀家,小指頭被算計,梅姨預言他將客死他鄉。大家好,歡迎來到鬍子影視,在這裡有深度的影視分析,跟著鬍子,帶你體驗不一樣的影視體驗。在《冰與火之歌》中,人們為了爭奪政治權利,我覺得是非常的陰險的,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陰謀家」就是小指頭,另外一個則是小指頭的「好兄弟」八爪蜘蛛。在《冰與火之歌》第一季的時候這兩個人都是輔佐這勞勃的,我覺得他們在第一季的時候還是非常「忠心」的。一個掌管著國家財務,另外一個負責收集情報。
  • 《冰與火之歌》原著裡預言了邪惡冰龍的紅袍僧-馬奇羅
    像梅麗珊卓一樣,他可以在火焰中預見未來,而他的預言更為精確。雖然他知道駛往魁爾斯的塞斯拉·科荷蘭號會帶他到達奴隸灣而不是魁爾斯,他還是加入了這艘船的船員行列。他希望能見到丹妮莉絲的同時,當喬拉·莫爾蒙得知此事後,莫爾蒙也買了這艘船的船票以便帶他的犯人提利昂·蘭尼斯特覲見丹妮莉絲。但是,這艘船將會遭遇風暴被毀,船的殘骸在海上漂浮時被販賣奴隸的船隻發現(這一點被馬奇羅預知,但船員並不知曉)。
  • 《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的世界中都有哪些魔法存在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中的中魔法吧,之前寫過一篇類似的文章,今天美叔重新整理了一下,按照類型跟大家分類介紹一下。眾所周知《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中的世界是一個「低魔法」世界。什麼意思呢?
  • 他把《冰與火之歌》介紹給中國讀者
    權力的遊戲》第七季完結,電視劇的熱播也讓其原著《冰與火之歌》走進中國讀者的視野。《冰與火之歌》以浩瀚遼闊的視野、生動活潑的語言著稱,而把這本小說翻譯成中文的卻並不是專業翻譯,而是非英語專業出身的「80後」屈暢。而翻譯這本小說時,屈暢還在四川大學行政管理專業讀本科。由於翻譯《冰與火之歌》,屈暢成立了自己的圖書工作室,致力於把國外的奇幻小說帶給中國讀者。
  • 七大王國之爭 《冰與火之歌徵服》上架澳洲App store
    導 讀 由知名美劇改編《 冰與火之歌 》的手機遊戲《 冰與火之歌:徵服 (暫譯,Game of Thrones
  • 解讀冰與火之歌06:盤點一下冰與火之歌裡的神奇生物:森林之子
    冰與火之歌作為一個低魔世界觀的小說,主要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鬥爭和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選擇。但是作為一個奇幻類作品,作者喬治馬丁還是在其中加上了不少有趣古怪的生物。今天就讓我們懷著獵奇的心態來聊聊冰與火世界中的奇怪生物之一森林之子(Children of the Forest)。森林之子並不是人類,他們甚至出現在人類之前,在遠沒有人類到來的時候,森林之子就和巨人等生物生活在維斯特洛大陸上了。
  • Netflix拍攝世界奇幻大獎作品,《冰與火之歌》也曾借鑑它的設定
    2016年,在Steam遊戲平臺上大火的《巫師3》,讓原著小說《獵魔人》系列小說得到了全球的認可,波蘭作家薩普科夫斯基,藉此獲得了奇幻世界的最高獎項——世界奇幻大獎。嗅覺敏銳、財大氣粗的Netflix,在2017年5月宣布買下版權並確認要將《獵魔人》原著小說改編為電視劇。2018年6月《獵魔人》美劇全球選角正式啟動。近日,劇組對外宣布,男主角狩魔獵人白狼傑洛特,將由《鋼鐵之軀》中的超人——亨利卡維爾扮演。
  • 《冰與火之歌》:用魔幻書寫人性與現實
    巨龍翱翔天際,攻防戰火燃燒著漫長的冬天,背叛與忠誠,寒冷與激情,一如冰與火交織碰撞,它們帶著毀滅與重生的力量,締造出一段盪氣迴腸的史詩幻想。  這是被譽為當代奇幻文學史上裡程碑式作品《冰與火之歌》中描繪構建的魔幻世界。除卻在美國本土享有盛讚,該部作品於全球各地都擁有不計其數的讀者與擁躉。
  • 龍有三個頭——讀《冰與火之歌》原著淺談彌林圍城
    綜上所有原因,結合原著,私以為可以將這兩位主角目前的坐困愁城,總結成一篇文章,後來發現這樣寫作還是抓不住冰火的重點,所以現在又拆開來一一敘述。此文是龍有三個頭系列的第三篇章。卡麗熙用淚水淹沒了卓戈……卓戈遺體被搬上火葬臺,龍蛋置於遺體身邊,女巫被綁在火葬臺上,烈火新娘燃起不朽之殿預言中的第一團火——「一團為生」,踏入火葬堆。第二天,火焰熄滅,灰燼中卡麗熙銀髮燒盡,但安然無恙,龍之母用血與火孵出三隻龍,卷一結束。卷二開卷,真龍回歸,天空出現「泣血之星」。
  • 《冰與火之歌》第一卷中文版圖像小說出版
    近日《冰與火之歌》第一卷《權力的遊戲》中文版圖像小說出版。作為骨粉,怎麼也得爬上來寫一篇。 當年權遊劇集剛播完第二季的時候,我開始在朋友圈和豆瓣大肆安利原著。記得有一個也追劇的朋友跟我說,原著他實在看不下去,因為馬丁對環境的描寫,和對線索的鋪墊讓他覺得冗長,看著累。
  • 《冰與火之歌》我們時代的偉大發明
    由是,這本書鮮少出現英文注釋,幾乎通篇沒有任何字母文字,而與之相對的,則大肆使用中文成語、俗語——甚至偶爾會出現一些現代用語的「彩蛋」,其用意正在於此。  在這樣的嘗試中,「冰與火之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文風」。譯者常打的一個比方,說原著好比劇本,譯者好比導演,一千個導演可能有一千部不同角度的作品,而最終呈現在讀者手裡的,就是我們譯者的雕琢。
  • 強勢秒殺電視劇,不看《冰與火之歌》原著真是太虧了!
    很少人會對這個名字給予心中熟知的直接反應,可要是你稍加一點「冰與火」的元素,對方的態度便會有一個跳躍性的變化:許多人的眼裡頓時會閃爍出瞭然和狂熱的色彩。這部充斥權力爭奪的魔幻之作,在沉重、暗黑的血腥氛圍中處處詮釋著真實,裡面的主要人物走著成長路線的同時,也向讀者展現了欲望糾葛之間的名為複雜的人性。
  • 冰與火之歌·劇集與原著不符:勞勃國王的遺囑,說不清的巨人身高
    《冰與火之歌》是美劇《權力的遊戲》原著,好多人因為愛上了這部美劇而去品讀它的這部原著,大家漸漸的發現原著要更有味道,有些情節要比美劇細膩的多。看過美劇後再看名著讀懂了很多不太明確的地方,今天給大家總結下美劇與原著中幾個不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