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地處青島和濟南之間,由於山東半島的獨特地理環境,濰坊是出入青煙威三地的必經之地。相比隔壁城市,濰坊有大片大片的平原。獨特的地理位置也奠定了濰坊作為山東半島交通中心的地位。
濰坊是山東半島的交通樞紐之一,青蘭、青銀、長深、榮烏、榮濰、濰日等多條高速穿行而過,同時也有膠濟鐵路和濟青高鐵等鐵路線,也是國內最大的幾個航空郵件運轉中心之一,很多快遞公司在此設立中轉站。
如果未來規劃中的京滬高鐵「二線」和濰日城際、濰煙高鐵、津濰高鐵等鐵路能開工建設,那濰坊未來會成為「米」型交通樞紐。 交通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從濰坊去全國各地,坐火車也非常便利。
經濟發達
濰坊經濟總量省內僅次於青島、煙臺、濟南。全國排在33名(2017),濰坊有900多萬人口。有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和保稅港區。全國百強縣,濰坊下轄縣佔了四個(壽光、諸城、青州、高密),在省內各區縣gdp排名中也相對靠前。不過濰坊幾個主城區的GDP不太亮眼,綜合比不過隔壁的淄博。
歷史文化底蘊相對深厚,人文軼事多。
濰坊歷史上經歷過多次區劃調整,建市相對年輕。但是這塊土地已經有悠久的人文歷史。濰坊市區曾經是老濰縣的所在地,濰縣是明清時期繁榮的城鎮。曾有「北方小蘇州」之稱。
德國人當年搶佔青島以後看上了坊子的煤礦。讓膠濟鐵路多拐了下彎。鐵路和煤炭後來也成為了濰坊近代工業化的開端,為濰坊崛起奠定了基礎。
美國傳教士狄考文在濰坊創立了廣文學堂(齊魯大學的前身),其弟弟狄樂播創立了濰坊樂道院。(其教會醫院成為濰坊人民醫院的前身)
濰坊解放以後,黨又在濰坊成立了華東大學。後來其教育學院成為了山師的前身。
其下轄的青州曾經是古代九州之一的行政中心青州府的所在地。其出土的文物眾多,南北朝佛像為當地一絕,有興趣可以去青州博物館參觀。青州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一座縣級國家一級博物館。
濰坊也是世界風箏之都,濰坊因此也叫鳶都,是濰坊的一張城市名片。
人才輩出
濰坊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名人較多,比如清代宰相劉墉,近代詩人臧克家、革命家王盡美以及當代作家莫言等等。鄭板橋也曾在濰縣當過縣令。濰坊也是著名臺灣演員焦恩俊的祖籍。從新中國成立至現在,在朝為官的濰坊人也不少,有些官位極高,或者影響力極大。知乎不讓說太細,有興趣可以自己找找。
景區景點少
濰坊所在地區以平原為主,山地丘陵極少。一部分地區靠海,環境一般,不太注重旅遊開發。相比隔壁的煙臺、青島、威海、日照等地區,有吸引力的景點較少。城區有一個十笏園算是古蹟,在省內沒什麼太大的知名度。而自然景觀更是極其稀缺。濰坊下轄的青州等地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倒是很豐富,但濰坊自身不是個旅遊城市。 不過你可以去周邊城市旅遊啊,得益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畢竟濰坊交通非常便利。
工業城市
濰坊有充足的勞動力人口。企業有濰柴動力、晨鳴紙業、海化化工、福田雷沃重工、歌爾聲學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其中很多都是國內相關行業的引領者,尤其是濰柴,是國內重卡發動機龍頭企業,這些年高歌猛進。可能很多濰坊人並不覺得濰坊工業有多強,但是濰坊的地位足以讓山東很多城市羨慕嫉妒恨。
現代農業發達
也是因為平原為主的地形和相對優良的氣候條件,濰坊的糧食產量高,壽光蔬菜大棚全國知名,是國內幾個大型蔬菜瓜果集散地之一,直供首都。尤其你如果坐火車途徑青州壽光等地你能看到一望無際的「棚海」。18年壽光水災,國內的蔬菜價格就出現了短暫的波動。
商圈繁榮,當地人會享受
可能是缺少消費景點的緣故,商場等娛樂場所反而非常繁榮,濰坊服務業發達,市區不缺消費娛樂的地方,比如富華、泰華城、萬達廣場等等等等,也有佳樂家、福樂多、大潤發、沃爾瑪等超市。濰坊夜市也很多,買東西非常方便,似乎就是一個為年輕人準備的城市。路邊也不缺小吃店,說濰坊一個吃貨城市也不為過。濰坊肉火燒、朝天鍋也很有特色。零售業方面,濰百集團(佳樂家)門店遍布全省,跟省內其他的一些連鎖超市分庭抗禮。
生活成本相對低
濰坊房價相比省內周邊城市要低很多,甚至這波房價沒上漲之前,濰坊的房價水平低於周邊縣市。濰坊物價不高,平時逛街比如買品牌衣服、吃飯等等價格都不算太貴。而且不需要像很多大城市一樣附上更多的交通和時間成本。尤其對年輕人而言,這樣的城市很舒服。
醫療水平相對高
濰坊醫學院的醫學科研水平在全省排在前列,是省內少數開設多個一本專業的二本醫學院。濰坊醫學院作為依託,有濰坊人民醫院、解放軍第八十九醫院、濰醫附院等多所三甲醫院等等,外地來濰坊就醫的也不在少數。八九醫院的斷指再造在省內首屈一指。
缺少大城市的氣息
濰坊的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與其經濟地位有點不相符。濰坊發展較早,卻並不熱衷於建設太多高層建築,老城區各種舊建築和佔道經營的小商鋪顯得非常雜亂。白浪河經過了治理,但是保持的不太好,附近繁榮的夜生活之後是垃圾遍地。給清潔工增添了不少負擔。
路的命名,南北為XX路,東西為XX街,非常好記,方向大多為正南正北,或許對路痴有些幫助。另外濰坊市區道路平坦,適合自行車出行。
沒有輕軌和地鐵,也沒有城市高架/立交橋,上下班尖峰時段會堵車,不過東西街道大都比較寬。濰坊下轄四個行政區和四個開發區,東西和南北跨度比較大。濰坊如果想進一步發展,真的非常需要高架橋/快速路和輕軌。由於城區面積大,有時候坐公交時間會比較長,長住濰坊遠距離還是適合私家車出行。
森林綠化面積比較高,濰坊東部的新建街道環境很好,行道樹和各種花花草草修剪的很整齊,就是顯得略土,比較單一,不如隔壁的沿海城市綠化漂亮。也或許是當地領導不願把精力放在裝點外表上。
氣候不友好
濰坊有一部分臨海,但主城區氣候卻更接近內陸。冬天乾冷而且風很大,夏天又極為悶熱並且持續時間很長。春季升溫很快,秋季降溫也很快。濰坊經常乾旱少雨。濰坊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乾旱的時候,自來水燒開後直接喝經常會很鹹,不解渴。
濰坊是一座有潛力的城市,但不該如此低調。
在「山東一分鐘」的宣傳片裡就有三個關於濰坊的介紹,其地位和分量可見一斑。山東是國內城市均衡發展的典型,而濰坊又是省內城市均衡發展典型中的典型,濰坊靠周邊多個百強縣(衛星城)的力量來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濰坊把部分發展機遇讓位於下轄的周邊縣市,而自身主城區發展較為緩慢,主城區GDP甚至不及下邊的縣級城市。
相比一眾靠吸血周邊壯大自己的做法,濰坊顯得難能可貴,模式有助於緩解「大城市病」並平衡貧富差距,但並不利於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靠提升基建、吸引投資等方式來發展主城區,然後藉此以輻射周邊,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本,其所在的高校和企業地位也得以提升。把握不好,交通中心的區位優勢也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作為魯東半島的交通樞紐,經濟全省第四的實力,濰坊不該如此低調,相比於國內一些二線城市,濰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總的來說就是性價比非常高的一座城市,雖然也有些不完美,但是濰坊有活力,有潛力,適合年輕人,未來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