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明珠零米大廳,滙豐銀行兩尊銅獅齊亮相。 早報記者 魯海濤 圖
100年前民國臨時政府首屆總統候選人名單、80多年前滙豐銀行大樓的銅獅、130年前畫成的《豫園宴樂圖軸》……昨天,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與上海城市史歷史發展陳列館在東方明珠零米大廳聯袂推出「史海留珍」展,10件展品極為珍貴,有不少是首次向觀眾展覽。據悉,本次展覽從5月12日起持續至15日。
一對銅獅
10年來首次「團圓」
88年前,外灘滙豐銀行大樓前的銅獅,是上海金融業發展歷史的見證人。
據了解,那一對銅獅「出生」在1923年。當年,興建上海滙豐銀行大樓時,英商在英國訂購了兩尊青銅獅作為鎮獸。兩尊銅獅分別以當時滙豐香港總經理「史提芬」(Stephen)和上海分行總經理「施迪」(Stitt)命名,其中一個銅獅張嘴吼叫,另一個則閉嘴靜坐。
1966年這兩尊銅獅被上海市文管會移至上海滑稽劇團倉庫,80年代轉交上海博物館。
2001年,上海城市史歷史發展陳列館在東方明珠建好,張嘴銅獅就被放到這裡長期展出,而另一尊閉嘴銅獅卻一直藏在歷博的倉庫中。「這次展覽是兩尊銅獅10年來的首次團圓。」上海城市史歷史發展陳列館總經理助理彭駿說。
《豫園宴樂圖軸》
背後有故事
此次展出的10件展品中還有一件《豫園宴樂圖軸》,這是清末海派畫家吳友如在1880年奉命所繪的一幅紀實圖。畫面為上海道臺劉瑞芬在豫園仰山堂宴請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弟弟普魯士親王的情景,席間賓主共賞崑曲。
該圖不僅為珍貴畫作,而且對研究上海近代歷史有很高價值。據歷史博物館的有關專家考證,1878-1880年,普魯士親王環球旅行作為他海軍學習的必修課程。當他乘船到達吳淞港口後,在德國駐滬領事及水師軍官再三邀請之後,親王臨時決定登陸上海。
上海道臺劉瑞芬在豫園仰山堂進行了隆重而熱情的款待。從此畫可見在晚清上海崑曲又被賦予社交禮儀功能,氛圍高雅。
此次展出的10件館藏珍品中,還有1911年孫中山先生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的候選人名單抄件、民國初年上海漢口路湖北路口「文魁店」的「天曉得」招牌、《1880年上海縣城廂和租界全圖》、土山灣銅鐘等精選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