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臺灣人對大陸看法改善 「憲法」沒排除統一

2020-12-11 人民日報海外網

圖為馬英九資料圖(來源:臺媒)

海外網2月26日電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日前接受美媒「海峽論壇」節目專訪,談話內容提及兩岸關係,馬英九表示,臺灣人對大陸的看法已經有一些改善了,更指出臺灣地區的憲制性規定「沒有排除跟大陸統一」。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馬英九在節目中表示,兩岸關係已經發生一些變化,臺灣人對大陸的看法也逐漸在改善,而我們的「憲法」也因應統一需要,所以「憲法」沒有排斥與大陸統一,但它沒有訂出時間表和方式。

馬英九提到,從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的條文做解讀,解讀出來兩個條件,第一,不能使用武力或者武力的威脅;第二,要經過臺灣人民的同意。所以比較完整的解讀是「不獨」,就是不支持「臺獨」;「不武」,就是不採取武力;第三是「形式」,不排除和大陸就統一問題進行商談。

針對兩岸統一議題,馬英九認為,對臺灣來說,要經過民意調查決定臺灣人民的意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正面的,當然可以去談。所以對臺灣人來說,有兩個選擇,「維持現狀」和兩岸統一。如果兩岸統一條件不成熟,那就「維持現狀」,他強調,兩岸統一應該「循序漸進,才能夠水到渠成,千萬不可以揠苗助長,否則就是欲速不達」。

馬英九提到,未來臺灣不能只靠『九二共識』而已,必須要對大陸提出的統一建議,做出適當的回應,並且要把整個臺灣的利益考慮得非常清楚。他說:「臺灣利益最重要的是和平,不能使用武力或者是武力的威脅,才能有效地保護臺灣的權益。」(海外網 朱惠悅)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相關焦點

  • 馬英九:臺灣人對大陸看法改善 "憲法"沒排除統一
    (原標題:馬英九:臺灣人對大陸看法改善 "憲法"沒排除統一)
  • 馬英九:臺灣人對大陸看法改善 「憲法」沒排除統一
    圖為馬英九資料圖(來源:臺媒)海外網2月26日電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日前接受美媒「海峽論壇」節目專訪,談話內容提及兩岸關係,馬英九表示,臺灣人對大陸的看法已經有一些改善了,更指出臺灣地區的憲制性規定「沒有排除跟大陸統一
  • 馬英九:臺灣必須對大陸的統一建議做出回應
    ,未來臺灣不能只靠「九二共識」,必須要對大陸提出的統一建議做出適當的回應。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2月25日報導,馬英九接受美媒訪問,對過去主張「不統、不獨、不武」而現在則改為「不排斥統一,不支持臺獨,不使用武力」,馬英九也解釋稱,兩岸關係已經發生一些變化,臺灣民眾對大陸的看法也逐漸在改善。  馬英九提到,從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的條文做解讀,解讀出來兩個條件,第一,不能使用武力或者武力的威脅;第二,要經過臺灣人民的同意。
  • 馬英九超級智囊:面對大陸壓力,2024臺灣「大選」候選人需提統一方案
    他直言,「只要臺灣要獨立,那就是戰爭」,「先避險、創造和平、再談統一」,是未來臺灣領導人要面對的問題。趙春山,1946生,馬英九兩岸政策重要智囊,在馬英九執政時代,擔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遠景基金會董事長,也是2015年「習馬會」重要幕僚之一,現為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表示,臺灣現在有三條路,兩岸統一、臺灣「獨立」、「不統不獨」。
  • 馬英九超級智囊:面對大陸壓力,2024臺灣「大選」候選人需提統一方案
    他直言,「只要臺灣要獨立,那就是戰爭」,「先避險、創造和平、再談統一」,是未來臺灣領導人要面對的問題。趙春山,1946生,馬英九兩岸政策重要智囊,在馬英九執政時代,擔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遠景基金會董事長,也是2015年「習馬會」重要幕僚之一,現為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 馬英九:如果不給中國下定義,臺灣和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3月16日,馬英九在淡水大學進行演講,面對同學的提問「臺灣是中國的嗎?」他表示「要看中國的定義是什麼」,「如果不給中國下任何定義,臺灣跟大陸應該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針對兩岸關係,馬英九在演講時談到,兩岸有差距,在於大陸一心想要統一中國,希望兩岸能合併,但事實上有許多困難,不容易達成共識,因此強調最重要的是「雙方人民都要同意,過程中必須要臺灣老百姓充分反映看法,一步步達成」。 不過,兩岸目前處於冷凍狀態,馬英九說,要改善,關鍵還是在雙方對九二共識的認知,要取得一定進展,才有機會改變,否則可能繼續惡化。
  • 馬英九超級智囊趙春山:面對大陸壓力,2024臺灣「大選」候選人需提出和平統一方案
    他直言,「只要臺灣要獨立,那就是戰爭」,「先避險、創造和平、再談統一」,是未來臺灣領導人要面對的問題。  趙春山,1946生,馬英九兩岸政策重要智囊,在馬英九執政時代,擔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遠景基金會董事長,也是2015年「習馬會」重要幕僚之一,現為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趙春山表示,臺灣現在有三條路,兩岸統一、臺灣「獨立」、「不統不獨」。
  • 馬英九老師:十年後大陸人均GDP超越臺灣,統一水到渠成
    預計大陸2030年人均GDP超越臺灣後,統一問題就「水到渠成」。熊玠甚至稱,「中國統一,不是會與不會的問題,而是何時發生的問題。」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現任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兼任該校政治研究所主任,美國當代美亞研究中心主任,曾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紐約大學求學時的碩士導師,。
  • 馬英九老師:十年後大陸人均GDP超越臺灣,統一水到渠成
    預計大陸2030年人均GDP超越臺灣後,統一問題就「水到渠成」。熊玠甚至稱,「中國統一,不是會與不會的問題,而是何時發生的問題。」熊玠,1935年出生,河南開封人,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現任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兼任該校政治研究所主任,美國當代美亞研究中心主任,曾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紐約大學求學時的碩士導師,。他10月1日參加香港中評社舉辦的一場線上座談時發表上述看法。
  • 馬英九:如果不給中國下定義,臺灣和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3月16日,馬英九在淡水大學進行演講,面對同學的提問「臺灣是中國的嗎?」他表示「要看中國的定義是什麼」,「如果不給中國下任何定義,臺灣跟大陸應該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針對兩岸關係,馬英九在演講時談到,兩岸有差距,在於大陸一心想要統一中國,希望兩岸能合併,但事實上有許多困難,不容易達成共識,因此強調最重要的是「雙方人民都要同意,過程中必須要臺灣老百姓充分反映看法,一步步達成」。 不過,兩岸目前處於冷凍狀態,馬英九說,要改善,關鍵還是在雙方對九二共識的認知,要取得一定進展,才有機會改變,否則可能繼續惡化。
  • 馬英九老師:十年後大陸人均GDP超越臺灣,統一水到渠成
    預計大陸2030年人均GDP超越臺灣後,統一問題就「水到渠成」。熊玠甚至稱,「中國統一,不是會與不會的問題,而是何時發生的問題。」熊玠,1935年出生,河南開封人,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現任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兼任該校政治研究所主任,美國當代美亞研究中心主任,曾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紐約大學求學時的碩士導師,。他10月1日參加香港中評社舉辦的一場線上座談時發表上述看法。
  • 憲法應讓權力向人民低頭——從馬英九被臺灣民眾掰彎了說起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除註明外,本文配圖來自微信公眾號: VCphotos12月4日,是中國大陸首個國家憲法日。「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檢察官/.,我宣誓,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憲法和法律……」這一天,大陸各地各部門都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活動,推進憲法教育,普及憲法知識,營造憲法宣傳教育的良好氛圍。
  • 陸生問如何讓臺灣回歸祖國馬英九:和平統一是最起碼
    馬英九回答學生提問據中國臺灣網微博消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24日赴聖約翰科技大學演講時,有大陸學生提問,未來會有什麼實際行動,為臺灣回歸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做出貢獻?以及對未來兩岸和平統一的看法。馬英九表示,和平統一是最起碼,但應進一步調整成民主統一,要讓雙方人民都能接受最重要。另據臺媒報導,馬英九頻到校園演講,無論主題為何,總是脫離不了被問到兩岸關係問題,對於陸生的發問,他先是笑回:「問題問得很好,同學把中共官方立場講得非常清楚」,引來現場哄堂大笑。
  • 陸生問如何讓臺灣回歸祖國馬英九:和平統一是最起碼
    馬英九回答學生提問據中國臺灣網微博消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24日赴聖約翰科技大學演講時,有大陸學生提問,未來會有什麼實際行動,為臺灣回歸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做出貢獻?以及對未來兩岸和平統一的看法。馬英九表示,和平統一是最起碼,但應進一步調整成民主統一,要讓雙方人民都能接受最重要。另據臺媒報導,馬英九頻到校園演講,無論主題為何,總是脫離不了被問到兩岸關係問題,對於陸生的發問,他先是笑回:「問題問得很好,同學把中共官方立場講得非常清楚」,引來現場哄堂大笑。
  • 馬英九稱蔣介石最大貢獻是「定憲法涵蓋全中國」
    (中評社倪鴻祥攝)環球網6月17日消息,馬英九16日上午出席《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1945~1949》新書發表會,他表示,蔣介石「最大的貢獻是制定並實施『中華民國憲法』」,因為這部「憲法」是一部「涵蓋全中國人的『憲法』」,更是現在「處理兩岸關係的重要依據」。
  • 馬英九否認臺灣受北京控制只是時間問題
    東南網5月2日訊 據臺灣「今日新聞」報導,馬英九接受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專訪時表示,大陸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臺灣與大陸彼此之間有一個彼此依存的關係,就是從臺灣接單、大陸生產,然後外銷到北美跟歐洲市場,因此是一種彼此而非單向的依存。
  • 馬英九:九二共識是大陸對臺政策定海神針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今天下午在一場演講會上表示,「九二共識」是大陸對臺政策的定海神針,也是大陸對臺政策底線,更是臺灣爭取彈性最大限度,對臺灣利遠大於弊,馬英九執政八年人民對兩岸關係的支持,與蔡英文執政人民對兩岸政策的抱怨,即可見一斑。
  • 一聽到馬英九說「三不」,就來氣!
    並稱,「臺灣不應讓大陸覺得統一是不可能的!」什麼意思?那就是既要享受著大陸給予的兩岸和平,同時又要實際行使現在這樣事實上的分裂!算盤打得多好啊!並且還要吊著大陸的胃口,讓大陸感覺和平統一有希望,讓大陸在希望中默認他現在的現狀!耗掉機會,耗掉時間!還不好「動手!」這難道不可怕嗎?!想要什麼?
  • 臺灣統派:馬英九無能 意外嗎?
    這麼簡單的選擇題,居然有一大堆人跳出來勸大家選那個嘗過的爛蘋果,理由是如果太多人選擇了好蘋果,那個未知的蘋果就會打敗爛蘋果當選」水果王」。這說得通嗎?想想看,未知的蘋果最壞也就是一個爛蘋果,不會比已經確定的爛蘋果更糟。但是別忘了,未知的蘋果有可能是一個好蘋果,這個可能性怎麼能隨便排除呢?已知的好蘋果不選,可能的好蘋果也不選,卻去選一個確定的爛蘋果,這是什麼邏輯?
  • 如果中國大陸梧桐臺灣,馬英九「首戰即終戰」的認識是清醒的
    如果中國大陸梧桐臺灣,馬英九「首戰即終戰」的認識是清醒的。馬英九很有狡猾政客的思維,他懂得韜光養晦,他也懂得摳字眼玩遊戲,最終利用大陸和平統一的意願,打出來所謂的「和平交流和平發展」的牌,反正就是耍耍嘴皮子,反正就是像趙本山、範偉他們演的賣拐一樣,把好聽話說一說,糊弄大陸大量的人民幣,臺灣群眾也掙到錢了,他既在臺灣贏得了人氣,又在大陸落了名聲,似乎也是為了未來「和平統一」的機遇的到來嘛。這不,馬英九竟成了臺灣地區法統上的「守成之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