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李慧 通訊員 陳琦)「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堅持以基層民生需求為導向,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和民生工作方式,打通服務轄區群眾「最後一公裡」,快速解決社區居民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全面提升了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黃貝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首浪漫的婚禮進行曲,一襲隆重的婚紗、一套筆挺的西裝,組成了一場暮年回首往日的長者集體婚禮。不久前,黃貝街道怡景社區為轄區12對老年夫婦舉辦了集體婚禮,圓了他們的婚禮夢。「當時結婚沒有條件穿婚紗,辦婚禮,現在終於彌補了這個遺憾。」居民周祖民說道。
這是黃貝街道通過民生微項目補齊民生建設短板、為市民提供喜聞樂見文體活動的一個縮影。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黃貝街道將民生微事實項目持續向基層延伸,充分聽取轄區居民聲音,第一時間處理市民生活中遇到的要緊事,逐步改善社區、街道的生活環境,並不斷滿足轄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寫下了生動註腳。
精準匹配需求民微項目居民「點單」
刺繡、烙畫、跳舞……生活在羅湖區黃貝街道的居民,每天的生活都有著豐富的節目,下班時間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開啟了放鬆時刻。「我的老姐妹們都很羨慕我住在這裡,還說也要搬來我們這裡住。」社區居民趙阿姨說道。
這便是黃貝街道民生微實事為居民帶來的感受。據黃貝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民生微實事的項目更加貼近群眾和居民,黃貝街道廣泛徵集,精準問需,通過社區宣傳欄、羅湖區電子政務網、社區家園網等平臺,並結合黨代表、人大代表進社區、街道領導幹部掛點聯繫群眾等活動多途徑宣傳發動,有效激發轄區居民、物業管理處、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項目提議,利用專業數據分析工具對採集的群眾需求信息進行科學分析,精確掌握不同群體、不同層次居民需求。
同時推行「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為引導優秀項目與居民需求精準對接,提高服務類項目實施成效。今年以來,黃貝街道先後舉辦2場「民生微實事」項目對接會,邀請經過專家評審層層把關篩選出來的優秀項目方可參加活動。其中,3月27日在東湖公園開展的「心繫民生,幸福黃貝」項目對接會,更是首次在室外舉行,社區居民代表通過現場設置的展示區、體驗區和洽談區全方位、近距離、多維度了解優秀項目內容,有效地推動38項社會組織優秀項目落地社區。
例如,在怡景社區,刺繡、烙畫項目就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歡迎。據該社區工作站站長蘇敏君介紹,社區很多女性為全職寶寶,日常生活圍繞著孩子,也沒有經濟收入。刺繡項目不僅讓他們充實了業餘生活,還能夠通過作品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緩解生活壓力。「烙畫也是如此,我們社區有很多幫助子女帶小孩的叔叔阿姨,開始的時候鄰裡相互不夠熟悉,業餘生活比較單一。後來他們和社區反映了,我們在民生微實事引進了烙畫項目,他們都很喜歡,並且找到了玩伴,有時候課程結束了都不想離開。」
一組組數據也驗證了這一說法:截至2019年9月19日,黃貝街道召開社區居民議事會(含黨群聯席會議)共48次,通過終審的項目共計134個,涉及金額1095.97萬元,其中工程類項目30個,金額為651.58萬元;服務類項目103個,金額為430.49萬元,實物類1個,金額13.9萬元。服務類項目與工程類項目落地率均為100%,全區第一。服務類項目開展活動287場,直接受益居民10420人次。
直擊民生痛點用實用準資金獲市民「點讚」
黃貝街道是羅湖區最早成立的街道,轄區老舊住宅小區眾多,普遍面臨基礎配套設施老化和不足的問題,街道黨工委一直堅持民生微實事資金向老舊住宅小區傾斜,七成民微資金用於改善老舊小區和無物業小區的環境和安全問題,街道在廣泛徵集意見的基礎上,優先選取居民關注度強、惠普面廣、熱切盼望實施的19個民生微實事工程類項目,投入資金443萬元全面整治轄區老舊小區安全隱患,修整小巷道路修整、提升環境衛生水平。
走在怡景地鐵站B出口連接的峰景臺大廈前的馬路上,人流不斷穿梭,周邊還有散步休閒區,好不熱鬧。散步的人群也由此經過。住在該大廈的朱先生告訴記者,在幾個月前,腳踏的這條路還不是這般模樣。「這條路因為地鐵施工,加上惡劣天氣,復原的效果不理想,有很多坑坑窪窪的地方,這附近還有學校、菜市場,老人和小孩特別多,人來人往很容易出現意外。」
怡景社區了解情況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利用民生微實事項目實施了品質提升工程,整個小區環境得到大幅提高,居民代表專門來到街道送上感謝錦旗。「這是我們的一塊心病,街道很快幫我們解決了,很感謝政府能夠想我們之所想,關注到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為他們點讚。」
這樣的工程,今年以來黃貝街道在持續開展:為加強消防安全工作,通過實物類項目已為21個老舊住宅區和無物業管理小區購置4KG滅火器2600餘個共13.9萬元;為加強老舊小區管理,通過服務類項目下半年擬為16個合格小區提供扶持獎勵金56萬元;另外,今年已竣工驗收的電視臺小區圍欄修繕、新秀村路燈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普遍得到老百姓的高度讚揚。
消除安全隱患把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解決好
另一方面,黃貝街道將解決民生問題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體教育活動的出發點,緊跟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拿出破解問題的實招硬招,把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解決好,把主題教育的成效體現在群眾得實惠上。這一舉動被轄區居民點讚,紛紛表示感受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例如,街道對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市容環境問題,街道持續加大重點區域的整治力量,累計整治六亂一超問題900餘宗,並通過加強與區職能部門的聯合執法,拆除深港花園廣場、怡景花園洗車場、鳳凰街58號等多處二十多年的「居民怨聲大、反覆投訴多、棘手問題雜、思想工作難」的歷史遺留違法建築,將城市環境黑點問題一一拔除。
據黃貝街道新誼社區黨委書記楊守權介紹,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經三路雅迪花藝店是一處違建,經營者稱約20年前,其與小區物業管理處達成協議,由其負責管理小區部分綠化,並使用該場地搭建和經營花店。工作人員多次與經營者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做好經營者心理安撫工作,又講好新政策新法規,最終,在取得花店經營者的同意下,順利將該違建花店全面拆除完畢。
同時,社區工作人員還發現,鳳凰街56號還有一處危牆,由於危牆上的幾棵大樹根系發達穿透牆體,牆體出現了滲水現象。「這周邊有一所學校,一旦出現危險,後果不堪設想。儘管日常出現惡劣天氣就會立刻拉起警戒線,但一日不拆除重建還是我們的一塊心病。如今通過民生微實事項目,這一問題得到解決,預計12月底前能夠完工。」楊守權說道。
周邊的居民以及學校的老師們也對這一舉動連連稱讚。「每天都要走這條路,但常常膽戰心驚,尤其是人多的時候,不得不靠近危牆,那時候更擔心。如今要拆除了,我們不知道多高興。」居民孔小姐說道。
在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黨委書記賴冬華看來,這是一件解燃眉之急的好事。「我們學校一、二年級的學生多,一到上下學時間,人流量平均在4000人左右。危牆是危害安全的心腹大患。如今拆除了,師生安全得到保障了,政府在腳踏實地地為人民服務。」
像鳳凰街58號一樣,黃貝街道的違建,正在逐步被消除:深港花園和華裕花園廣場2處「佇立」多年的歷史遺留違法建築與深南東路精緻有序的環境面貌格格不入,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問題。街道多次與小區管理處和違建當事人耐心溝通、細心講解,堅持拆「外建築」必須先除「內心牆」,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終於做通相關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得以順利拆除,將城市文明「毒瘤」徹底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