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鮮共產黨分國內派、蘇聯派與延安派

2020-12-14 騰訊網

[導讀]當時在北朝鮮的共產黨人分為三派,一為國內派;二為蘇聯派,即蘇軍入朝後從蘇聯返回朝鮮的共產黨人,金日成是代表;三是"延安派",即北朝鮮解放後從中國解放區回去的共產黨人

美蘇主導託管流產

美蘇分別佔領朝鮮半島南北兩半部以後,各行其是,使南北朝鮮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美軍進駐南朝鮮後,成立軍政府統治南朝鮮,不僅把日本總督府的原有體制和行政機構原封不動地繼承下來,而且讓被解職的日本人留下來擔任顧問。軍政府不承認日本宣告投降後在南朝鮮各地紛紛成立的人民委員會。1945年9月間,前日本朝鮮總督府樞密院議員金性洙在南朝鮮成立了代表大地主的"韓國民主黨"。10月中旬,親美反共的李承晚從美國回到漢城,他後來成為軍政府在南朝鮮著重扶植的人物。

蘇軍進駐北朝鮮後,控制了北朝鮮,通過各地人民委員會行使管理權。人民委員會中包括共產黨人和民族主義者,但蘇聯重點依靠前者。當時在北朝鮮的共產黨人分為三派,一為國內派,即原在北朝鮮從事革命活動、以樸憲永為首的朝鮮共產黨在北朝鮮的成員;二為蘇聯派,即蘇軍入朝後從蘇聯返回朝鮮的共產黨人,金日成是代表;三是"延安派",即北朝鮮解放後從中國解放區回去的共產黨人,包括武亭、金抖奉、崔昌益、金昌滿等。在這三派中,蘇聯著重扶植蘇聯派,特別是金日成。1945年10月間,蘇聯佔領當局召開北朝鮮五道人民委員會代表會議,成立五道管理局,作為北朝鮮政府的雛型;同時還成立朝鮮共產黨北朝鮮局,由金日成任第一書記,把北朝鮮的共產黨組織置於金日成的統一領導之下,實際上獨立於總部設在南朝鮮的朝鮮共產黨。

很顯然,朝鮮半島兩半部背道而馳,拉開距離,使朝鮮面臨著分裂的危險。在1949年12月下旬的蘇美英三國外長莫斯科會議上,應美國的要求,對朝鮮問題進行了討論。三國當時仍想通過四國託管實現朝鮮的獨立和統一,決定由駐朝鮮的美軍司令部和蘇軍司令部派代表組成聯合委員會,同朝鮮民主政黨及社團就成立臨時朝鮮政府一事進行諮商,然後由美蘇聯合委員會提出建議送交美蘇英中四國政府考慮,最後由美蘇兩佔領國拍板。美蘇聯合委員會同將成立的臨時朝鮮政府諮商後,應向四大國提出如何由它們對朝鮮實行五年託管的建議,供它們考慮決定。

莫斯科會議的上述決議,在朝鮮引起了強烈的反對。除共產黨及其影響下的少數政黨和一些社團外,其他政黨及社團幾乎一致反對託管。美蘇聯合委員會無法進行其諮商工作。蘇方主張只有支持莫斯科協議的政黨和社團才有資格被諮商,美方當然不能接受。反之,美方提出參加諮商的名單中,居然包括425個南朝鮮政黨和社團,其成員總數達7000萬人,而當時南朝鮮的總人口不過1800萬人,蘇方要求審查這些政黨和社團的申請書,但為美方所拒絕。結果,蘇美聯合委員會陷於癱瘓,莫斯科協議成為廢紙。

南北分立

在全國性的政府無法建立的情況下,南北雙方進一步沿著分立的方向走下去。北朝鮮的一些民族主義者紛紛南逃,其領導人物曹晚植曾擔任五道行政局局長,也因反對莫斯科協議而從北朝鮮政治舞臺消失。北朝鮮實際上形成了蘇軍控制下共產黨專政的局面。1946年2月成立了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1947年2月又創建了北朝鮮人民會議,由其選舉產生了北朝鮮人民委員會,從而使北朝鮮的政權機構日趨完備。臨時人民委員會以及後來的人民委員會均由金日成擔任委員長。臨時人民委員會成立後即在北朝鮮陸續進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特別是土地改革。

在南朝鮮,美軍軍政府1946年宣布共產黨非法,決定保留原有的土地所有制,還創建了半任命、半選舉的立法議院,在90名議員中半數以上是大地主、大資本家和前日本殖民政府的官員。1947年又成立了南朝鮮臨時政府,以"民政長官"為首。當然,無論是立法議院還是民政長官均須聽命於美佔領軍司令部。

在朝鮮出現了一個國家,兩支佔領軍、兩個政府的情況下,1947年9月,美國把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大會。11月,聯大通過決議,設立由8個會員國代表組成的聯合國朝鮮臨時委員會,在全朝鮮按人口比例原則舉行議會選舉,產生全國性政府,建立統一的武裝力量。美國企圖利用聯合國的旗號,憑藉南朝鮮在人數量上的優勢,通過所謂民主大選讓南朝鮮吞併北朝鮮。由於蘇聯反對聯合國上述決議,並且不讓聯合國臨時朝鮮委員會進入北朝鮮,聯大特別會議在1948年2月決定只在南朝鮮舉行單獨選舉。通過5月底的這一單獨選舉而成立的南朝鮮國民議會在7月制定了"大韓民國憲法",選舉李承晚為總統。8月15日,大韓民國正式成立。

作為反措施,北朝鮮在8月25日也舉行選舉,由此產生的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於9月上旬通過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任命金日成為這一新國家的內閣首相。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誕生。一個國家兩個政府又進一步分裂為兩個國家。

撤軍與南北邊境衝突加劇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成立,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就致電蘇美兩國政府,要求承認北朝鮮的新政府,並從朝鮮撤出各自的軍隊。蘇聯很快就接受了北朝鮮的要求,並提出撤軍的具體時間表,從1948年10月下旬開始,1949年1月1日前結束。蘇聯呼籲美國同時撤軍,但不以此作為蘇聯撤軍的條件。

蘇聯所以決定撤軍,主要是因為當時朝鮮南北雙方的力量對比有利於北方,蘇聯所支持的金日成政權已經在北朝鮮站住了腳,控制住了局面;北朝鮮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也比南朝鮮要好得多;同時,1948年2月8日正式宣告成立的朝鮮人民軍,在兵力和裝備上都不亞於南朝鮮的部隊。在此情況下,蘇聯提出美蘇同時撤軍、"朝鮮問題由朝鮮人民自己解決"的響亮口號,實際上是將美國的軍,使美國為難。

美國的軍方領導人在美軍進駐朝鮮後不久就主張從朝鮮撤軍。二戰後美國迅速而大規模地縮減軍費和兵力。五角大樓從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出發,認為不值得每天花100萬美元在朝鮮維持兩個師的部隊。但美國務院以及美駐南朝鮮的最高軍政官員均認為南朝鮮經濟情況惡化,政治局勢不穩定,繼1947年大邱起義之後,1948年又先後爆發了巨濟島起義和麗水起義,而後兩次起義又突出地反映了北朝鮮在南朝鮮進行的"顛覆活動"不容忽視,因而反對美國撤軍。美國佔領軍司令部甚至要求增兵。李承晚政府也加緊製造邊境事件,企圖以此說明南朝鮮面臨巨大危險,從而把美國拉住。但聯合國大會1947年關於朝鮮問題的決議中曾規定美蘇雙方在朝鮮臨時政府成立後的三個月內從朝鮮撤出各自的軍隊。如今全朝鮮臨時政府雖未建立,但大韓民國政府已經產生,並被聯大在1948年對朝鮮問題的新決議中確認為"朝鮮惟一合法政府",同時,蘇聯已經把自己的軍隊在1948年底全部撤出了朝鮮。這時如美國仍拒不撤軍,不但使自己在政治上十分被動,而且明顯暴露出南朝鮮當局不能自立的弱點。再加之當時麥克阿瑟也主張美國儘快從南朝鮮撤軍,在西太平洋只守住從菲律賓到阿留申群島的一條島嶼防線。

因此,杜魯門政府在1949年3月終於決定於當年6月底以前把美軍全部撤出南朝鮮。另一方面,它決定尋求國會批准對南朝鮮的三年經濟援助計劃,並提供足夠的武器來裝備一支為數達十萬人的南朝鮮保安部隊,以便穩住南朝鮮的局勢。

美軍撤出南朝鮮之後,南北之間早已開始的邊境衝突加劇了,其中絕大部分是南朝鮮挑起的。美國駐朝鮮軍事顧問團團長羅伯茨(WILLIAM ROBERTS)向華盛頓報告,1949年8月在38線附近所爆發的幾起武裝衝突時也指出:"南朝鮮人急於北侵",他不得不警告南朝鮮人說,如果他們對北朝鮮發動戰爭,美國將撤出軍事顧問,並停止經濟援助。當時除了陸上的邊界衝突以外,還發生過南朝鮮海軍進入北朝鮮沿海攻擊其船隻、甚至襲擊其港口的事件。

因此,一位研究韓戰史的南朝鮮學者曾說:"很難認為只是在1950年6月25日首先發起那場全面進攻的一方應該為韓戰負責。這不僅是因為北南雙方都不斷地表示要用武力佔領整個朝鮮半島,而且還因為雙方的邊界衝突一直持續到韓戰爆發前夕。"

相關焦點

  • 沈志華:中國人在朝鮮流血卻未凝成深厚友誼(1)
    朝鮮長期搖擺於中蘇之間,並非始終如一地尊重和維護中朝「友誼」。從冷戰開端、新中國建立到蘇聯解體、中韓建交,這種曲折變動的趨勢大體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1945-1949年。朝鮮共產黨人與中共的關係可以追溯到20年代,但兩黨正式關係的建立則很晚。二戰後朝鮮政權的建立由蘇聯主導,中共中央並不熟悉金日成等朝鮮政權的主要領導人,面對的是一個史達林安排的既成的「中朝關係」。
  • 當北朝鮮說要統一朝鮮半島時,主席為何不贊成?原因很現實
    特別是到了近代以後,由於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凱覷,朝鮮常常被用作侵略中國的基地和跳板。歷史上中國兩次對日戰爭都將朝鮮捲入其中,所以朝鮮人民同樣飽受戰爭的苦難與帝國主義的殘酷統治和壓迫。從這點看,朝鮮的命運與中國息息相關,當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朝鮮共產主義者就一直與中國共產黨保持著密切的關係。
  • 盤點朝鮮建國後被處決的高官
    圖註:朝鮮中央電視臺12月9日公開了前任朝鮮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張成澤被捕的畫面二戰結束後,朝鮮勞動黨內存在六大派系。1、以金日成為代表的遊擊隊派;2、以玄俊赫為代表的平壤派;3、以樸金哲為代表的甲山派;4、以許嘉誼為代表的蘇聯派;5、以樸憲永為代表的南勞派;6、以金枓奉、武亭、樸一禹為代表的延安派。遊擊派在黨內佔據領導地位。
  • 解放戰爭,鮮為人知的朝鮮援助,2000多火車皮的物資送給東野
    抗戰剛結束的時候,延安方面立刻從全國各大根據地調了兩萬多名優秀的軍政幹部和十萬精兵開赴東北地區。東北野戰軍在東北的時候,蘇聯給了東野一些日械武器裝備,但是數量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大,很多人都知道蘇聯給了東野一些武器,但卻忽略了另外一個支持東北野戰軍的國家,那就是朝鮮。 朝鮮和中國一衣帶水,唇齒相依,在古代的時候,朝鮮就長期是中國的附屬國。
  • 北朝鮮人民軍為何稱韓國陸軍為「朝奸」部隊?這與日本有何關係?
    公元1392年,高麗權臣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而自立,為了爭取明朝皇帝的支持,當年便派使者前往中國南京朝見朱元璋,並讓朱元璋為其挑選國號,朱元璋取「朝日鮮明」之意,為李成桂挑選了「朝鮮」的國號。自此朝鮮半島進入李氏朝鮮王朝,而李氏朝鮮王朝也一直作為中國附屬國的存在。在中國進入清朝時期,朝鮮仍是清朝的附屬國,直到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
  • 不派他去,又派誰的兒子去呢?
    ,又派誰的兒子去呢?」》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毛澤東抱病到機場迎接,分離19年的父子兩人終於再次相見。據中央機關工作的老同志回憶,毛澤東的心情和身體一下子好了許多。然而父子在一起只吃了兩天飯,毛澤東便要毛岸英到機關食堂吃大灶。毛岸英來到延安後不久,毛澤東就發現,由於長年生活在蘇聯,毛岸英對中國的國情和文化,對中國的農民和農村,都已經變得有些陌生了。
  • 「北拉」派和「國羅」派 兩種拉丁化拼音方案之爭
    在「北拉」派與「國羅」派的激烈論戰中,民國知識人從語言文字層面建構國族認同的不同設想、不同路徑得以呈現。  其實,在追求中國語文的國際化、現代化、大眾化方面,「北拉」派和「國羅」派並無本質差別。作為拉丁化新文字的主要創製人,吳玉章、瞿秋白、蕭三、林伯渠等人均長期留學蘇聯,而這一漢語拉丁化拼音方案的產生,的確是當時蘇聯政府主持下的境內少數民族文字拉丁化運動的成果。
  • 北朝鮮人民的真實生活
    回來後,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想,這就是我小時候看到的"摘蘋果的時候"的朝鮮嗎?這就是我念大學從朝鮮畫報上看到的朝鮮嗎?到底什麼地方有問題。這個國家到底還能維持多久。多少年來,北朝鮮政府一直宣稱北朝鮮是地上的人間天堂。可是蘇聯瓦解後,失去援助的北朝鮮陷入了飢餓的困境,目前人民的口糧供應每天只有二兩左右的玉米,還不能按時供應。
  • 中共軍中朝鮮族部隊返朝後結局
    1928年共產國際確立「一國一黨」原則,宣布朝鮮共產黨解散,於是大量的朝鮮共產黨人轉入了中共。到1931年11月,東北的中共黨員人數達2000多人,其中85%為朝鮮族。中共滿洲省委先後在東滿和北滿、南滿地區的各縣建立了縣委組織,很多朝鮮人擔任縣委書記。
  • 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蘇聯對他有特別「戰略」——朝鮮如何建國?
    總之,蘇聯開始贊成以託管形式建立統一的朝鮮政府,到傾向以北方政權為基礎建立統一的朝鮮政府,最後支持和幫助朝鮮北方建立單獨的政府,其對朝政策的內容有所變化,但基本目標始終如一,即在保持蘇聯對朝鮮半島的局勢有所控制和影響的同時,避免與美國發生直接的衝突,避免刺激美國採取過分強硬的政策。這與美國對朝鮮的政策有異曲同工之處。
  • 士林派登場:李氏朝鮮朋黨政治的序曲
    士林派壯大需要指出的是,士林派與勳舊派除了思想上的差異,彼時朝中政治結構的變動也使得他們之間的對立更加明顯。李氏朝鮮時期的文班機構中,司憲府和司諫院合稱「臺諫」,又稱「兩司」,兩司官員即為言官,掌握著官僚任免權及進諫權;金宗直所在的弘文館則負責研究儒家經書,掌管文翰。
  • 這位老太太去世後,中國、朝鮮、俄羅斯,都派人送來花圈
    因為這些部隊不光有共產黨領導的中國軍隊,還有朝鮮人組成的武裝,其中以朝鮮共產黨(後來改為勞動黨)組織的遊擊隊為主。日本侵佔朝鮮後,許多不願做亡國奴的朝鮮人,攜家帶口逃離朝鮮,來到中國東北。這些朝鮮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堅決主張抗日,盼望祖國光復,所以後來抗聯中有不少朝鮮女戰士,李在德就是其中一個。
  • 朝鮮派高官出席韓國仁川亞運會閉幕式有何深意?
    原標題:朝鮮派高官出席韓國仁川亞運會閉幕式有何深意?   新華網北京10月4日電(記者陸睿 郭一娜 張青)朝鮮人民軍次帥、朝鮮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長黃炳誓等高官4日上午乘機從平壤直飛韓國,出席仁川亞運會閉幕式。
  • 「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
    「你說我不派他去,他就不會犧牲,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 今天是他犧牲的日子1950年10月19日,毛岸英作為第一批入朝志願軍的一員隨部隊進入朝鮮。
  • 韓戰中國付出巨大代價:解放臺灣被迫擱淺
    考慮到美國可能會以此為藉口攻擊蘇聯有意永久分裂南北朝鮮,蘇聯沒有同意金日成的要求。但根據蘇聯駐朝鮮大使史蒂科夫的報告,史達林批准了由蘇聯遠東軍向朝鮮提供軍事援助的計劃。只不過,這一援助主要還只是些輕型武器。  1949年3月,金日成率朝鮮黨政代表團對蘇聯進行訪問期間,與史達林直接討論了有關北朝鮮的安全問題。為此,根據蘇聯大使和在朝鮮的軍事人員的報告。
  • 韓戰蘇聯秘密出兵,穿志願軍衣服,噴志願軍塗裝,絕不暴露身份
    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韓戰爆發背景1、三八線、美蘇扶植起南北兩個不同性質的政權三八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美兩國在朝鮮半島制定了一條分界線,北側為蘇軍的掌控地,南側為美軍的掌控地。當日本投降以後就有了南北朝鮮之分,就是如今的朝鮮與韓國。
  • 士林派登場:李氏朝鮮朋黨政治的序曲
    士林派壯大需要指出的是,士林派與勳舊派除了思想上的差異,彼時朝中政治結構的變動也使得他們之間的對立更加明顯。李氏朝鮮時期的文班機構中,司憲府和司諫院合稱「臺諫」,又稱「兩司」,兩司官員即為言官,掌握著官僚任免權及進諫權;金宗直所在的弘文館則負責研究儒家經書,掌管文翰。
  • 沈志華|蘇聯接管中國東北抗聯殘餘隊伍始末
    ,原則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遊擊隊,實際上接受蘇聯遠東軍的直接指揮,其成員有中國人、朝鮮人、蘇聯人以及蘇籍赫哲族人(那乃人),故亦稱「 國際旅」。 為了準備反擊日本人隨時可能發動的進攻,蘇聯在遠東和南部邊境地區部署了156.8 萬軍隊,佔蘇軍總兵力的28%。 此外,共產國際要求各國共產黨奮起保衛蘇聯,在遠東首當其衝的自然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事力量。
  • 這位老太太去世後,中國、朝鮮、俄羅斯,都派人送來花圈
    因為這些部隊不光有共產黨領導的中國軍隊,還有朝鮮人組成的武裝,其中以朝鮮共產黨(後來改為勞動黨)組織的遊擊隊為主。日本侵佔朝鮮後,許多不願做亡國奴的朝鮮人,攜家帶口逃離朝鮮,來到中國東北。這些朝鮮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堅決主張抗日,盼望祖國光復,所以後來抗聯中有不少朝鮮女戰士,李在德就是其中一個。
  • 韓戰爆發前夕,金日成尋求蘇聯軍事援助,史達林是什麼態度?
    金日成向史達林提出請求締結超速友好互助條約,並且要求蘇聯給予北朝鮮大量的軍事援助,史達林很痛快的就答應了北朝鮮的要求,許諾給他必要的軍事援助。但是史達林出於對美國幹涉朝鮮的擔憂,並沒有很具體的答覆金日成,他會給北朝鮮什麼樣的軍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