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聲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攬勝》青銅單元系列之三

2021-12-27 樂藝會






十月一日國慶當天,抽空專門去清華藝博看了「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本以為人會少些,沒想到用爆棚來形容也不過份,展廳裡人頭攢動,幾乎每件展品前都聚集著好奇和讚賞的目光,祖先創造的藝術精品,感動著的每一個人,男人女人娃娃白髮老人,沒有喧譁,沒有跑動,沒有議論。能聽到只有講解老師的聲音,這是一場讓人耳目一新的饕餮盛宴。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繼2019年「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成功舉辦後,這次,又給觀眾帶來「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這是該大學聯合山西省文物局,在校慶110周年暨藝術博物館開館5周年之際舉辦的又一精彩展事。用饕餮盛宴來形容這次特展絕非過譽之辭,山西是中華文明主要發祥地這一,因此也是當仁不讓的文物大省。華夏之華,我認為就是日出華旦之華,是東方噴薄之華彩初升令人激動的一刻。山西人歷來低調,不事張揚,這來自於文化積澱豐厚的自信,也或許是早商方國文化留給人們的心理暗示之一,黃河汾水滋養的膏腴沃野之地,衣食足而後知榮辱,文明誕生久矣,煌煌令姿美矣,國運湯湯長矣。



中國青銅時代肇始殷商,歷周春秋戰國,此次特展所帶給觀眾的數十件青銅器精品,不僅是一次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現將我拍攝的青銅器部分的精彩文物照刊如下,以饗觀者。



銅人頂盤,一個銅質的侍者雙膝跪地,頭部頂著一盞銅盤,做工精緻,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青銅燈。

 

後燈說被推翻:銅人頂盤出土時並非直接埋藏於土中,而是放置在大河口墓地M1017號墓葬內的一隻青銅提梁卣中。排除墓室進水塌陷等自然問題外。銅人頂盤出現在提梁卣中只可能是古人為之。若以銅器陪葬相關器物伴出現象分析,同時期大墓的銅器伴出以盤盉伴出為主。銅人頂盤與提梁卣之間具有某種使用的關聯關係。銅人頂盤的屬性分類應屬於酒器一類。

 

該銅人為二十到三十歲男性,五官刻畫明顯。上身裸露,下身圍有敝膝。學界對銅人的身份有兩大推論,一為奴隸,二為普通侍從。持奴隸觀點的學者認為。青銅人的使用年代仍處於奴隸制社會時期頭負重物從事低賤的工作是奴隸的日常工作。

 

普通僕人身份說,出於對該器物銅人的坐姿分析,該銅人以正坐姿勢挺直腰身屬於具有一定社會身份的坐姿。所以青銅人頂盤的形象來源,應來自於《禮記·內則》中記載行沃盥之禮「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這一禮儀中來的。其中少者奉盤這一形象,應該就是銅人頂盤的製造的創意來源。或是最初形象。

 

銅人頂盤上部為雙附耳圈足銅盤,與同時期主流器物並無明顯差異。若銅人頂部銅盤為油燈的燈碗。則頂部銅盤中央必有用來安置油燈燈芯的燈芯座。經反覆確認銅盤內部光滑無任何燈芯座跡象。由此油燈一說不攻自破。

 

綜合上述,這件造型精美,用途不明的銅人頂盤,是屬於西周中期偏早,M 1017號,墓主人生前宴飲祭祀時,酒具提梁卣的蓋置(蓋置為茶道具的一種,用於專門放置蓋內帶有水珠的器蓋支架,目的在於防止蓋內的水珠浸溼桌面及汙染器蓋)。

 













刖人守囿車,西周晚期青銅藝術精品。高9.1釐米,長13.7釐米,寬11.3釐米。1989年聞喜縣上郭村出土。廂式六輪車。車頂部有雙扇蓋可以開啟,蓋面嵌有一猴形捉手,周邊圍繞四隻振翅欲飛的小鳥,器壁飾相背的鳳鳥紋,並有獸形裝飾,器足由兩大、四小共六個輪子組成,可挽環牽引,可用手推轉動。器壁一側有一小環,另一側開一小門,門扉上立一受了刖刑的人,頭戴尖帽,左腳殘,左手持拐杖,門栓從此人的右臂腋下穿過,控制車門開閉。整個器物可轉動的部位共計15處,共有猴、虎、鳥等14個動物,形象刻畫了西周貴族「域養禽獸」的苑囿之景,與《周禮》「刖人使守囿」的記載相吻合。

 
















































鴞是我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卣是一種盛酒器。這件鴞卣於1956年石樓縣二郎坡村出土。造型如兩鴞相背而立,蓋上為雙鴞首,腹作雙鴞身,蓋腹相合,兩鴞昂首背立,構思精妙。整件器物雄渾大氣,凜然威武,又不失可愛。鴞卣不僅是一件實用酒器,更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由於其外形酷似網路遊戲裡「憤怒的小鳥」,而獲得「最萌文物」的稱號。



























劉春聲,50後,筆名齊庚,號宜齋主人、漢風堂主人。著有長篇小說《天雨》,散文集《探花集》、《情滿呂梁山》,《中國古代鏤空花錢鑑賞》、《打馬百錢》,主編出版歷史上首部壓勝錢大辭典《中國錢幣大辭典壓勝錢編》。為《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中國旅遊報》及《中國收藏》、《收藏》等報刊雜誌發表文章40餘萬字。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中國錢幣學會理事、專家庫成員,北京市錢幣學會常務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錢幣大辭典》編纂委員會委員、主編,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客座教授,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客座教授,曾任北京炎黃藝術館副秘書長。


 


本文已由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特別鳴謝探花集公號支持


樂藝會免費延伸閱讀

劉春聲:一枚珍貴花錢的發現、入藏和認識

劉春聲:千年彈指成舊夢

劉春聲:「馬踏飛燕」應為「馬踏匈奴」

劉春聲:鞏華城舊影

劉春聲:解讀古錢上的千古文化之謎

劉春聲:從摩洛哥的古城堡、城牆及垛口馬面說開去

劉春聲民俗錢幣專欄:蹴鞠錢與蹴鞠遊戲

劉春聲民俗錢幣專欄 :撫銅猶聞霓裳曲

劉春聲:朱白印事

劉春聲:鏤空魅影兩千年

水族的古老文字和待解之迷

劉春聲:《養心殿》行走

劉春聲:法蘭西人的家珍

劉春聲:《教化之功看黔爐》

劉春聲《大型太極圖葫蘆形多字錢牌賞析》

劉春聲:《正倉院鳥毛文字屏風印徵唐代花體篆書》

劉春聲:讀孫機

劉春聲《從南京到北京:一次純漢民族文化的歷史再現》上篇

劉春聲《從南京到北京:一次純漢民族文化的歷史再現》中篇

劉春聲《從南京到北京:一次純漢民族文化的歷史再現》下篇

劉春聲︱石雕奇葩:拴馬樁



樂藝會付費延伸閱讀

善自約束 精工炫藝:鮑甚光收藏古代帶鉤藝術欣賞中篇

老趙談花錢:方的是花錢,圓的也是花錢,花錢到底是啥?!

請聽花錢大藏家陸昕老趙:解密一枚驚世好錢的背後

李鶴坡:《許仙與白娘子》

善自約束 精工炫藝:鮑甚光收藏古代帶鉤藝術欣賞下篇

老趙談銅人系列:持短劍的銅人,你到底是哪個大神?

老趙說銅人:明清蹲踞銅人闡發之執荷篇

老趙說銅人:蹲踞銅人闡發之發冠篇

老趙說銅人:蹲踞銅人系列闡發之特型篇

從金元童發「博焦」到巴拉子王:老趙聊銅人圖形名物探索上篇

「蘇州姐姐說吉祥」之一《開篇的話:中國符號》

「蘇州姐姐說吉祥」之二:《荷花與牡丹》

蘇州姐姐說吉祥」之三:《討吉利的水果》

「蘇州姐姐說吉祥」之四:《富貴有魚》

「蘇州姐姐說吉祥」之五:外國獅子在中國變溫順了

龔劍:毗沙門天王與遼武備

龔劍:大元八思巴聖旨金牌

西遼錢的收藏來源與性質判斷:關於西遼花錢的專題探索下篇

花開中亞分外妍:關於西遼花錢的專題探索上篇




如願意接受本微信號信息,可按右上角「樂藝會」訂閱。

更多精彩藝術生活鑑賞與創造見證與您分享。

歡迎轉發。歡迎關注訂閱。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後臺。

   


歡迎關注布衣豆腐

在喜馬拉雅說水滸




歡迎關注布衣豆腐

在喜馬拉雅說水滸


點擊以下連結可以直接進入


布衣豆腐醉眼戲說四大名著



也可以掃碼進入


相關焦點

  • 暾出東方 早期銅鏡:敕勒青銅分享《東西方古代銅鏡藝術展》
    請聽花錢大藏家陸昕老趙:解密一枚驚世好錢的背後老趙說銅人:明清蹲踞銅人闡發之執荷篇李鶴坡:《許仙與白娘子》善自約束 精工炫藝:鮑甚光收藏古代帶鉤藝術欣賞下篇老趙談銅人系列:持短劍的銅人,你到底是哪個大神?
  • 戰漢三國銅鏡欣賞:敕勒青銅分享《東西方古代銅鏡藝術展》之四
    敕勒青銅分享«絲路萬裡 金鑑千秋——東西方古代銅鏡藝術展»由鄂爾多斯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蘭州止觀瀾青銅文化研究中心承辦,已經在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順利開展。奇妙的域外銅鏡藝術下篇:敕勒青銅分享《絲路萬裡 金鑑千秋——東西方古代銅鏡藝術展》奇妙的域外銅鏡藝術上篇:敕勒青銅分享《絲路萬裡 金鑑千秋——東西方古代銅鏡藝術展》暾出東方 早期銅鏡:敕勒青銅分享《東西方古代銅鏡藝術展》邯鄲市博物館《中國磁州窯瓷器》 宋金元篇:敕勒青銅分享邯鄲市博物館
  • 華夏印跡 禮樂春秋:敕勒青銅分享山西青銅器博物館巡禮之一
    >山西青銅器博物館巡禮之一敕勒青銅分享山西青銅博物館隸屬於山西博物院,是中國第一個省級青銅專題博物館 。該博物館展出青銅器物多達2200餘件,上起陶寺,下至秦漢,跨越整個青銅時代。其中,約700件展品來自近年公安機關打擊文物犯罪專項鬥爭追繳的文物。展示內容分「華夏印跡」 「禮樂春秋」 「技藝模範」三部分。「華夏直根」講述晉文化在華夏文明傳承、發展中的特殊地位。「禮樂春秋」闡釋中國青銅器作為禮器使用的鮮明特色和禮樂文明的精神內涵。
  • 金鉤矅銀飾:六行-孫振華分享國博絲路孔道特展青銅文明之二
    青銅之路第二緝佳展回顧六行-孫振華分享孫振華 策展人空間設計師 終南六行集舍主人 西安古代石刻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 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研習者2002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對於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有相對深刻的認識和研究,十多年來,遍走國內古蹟
  • 從西周龜首觶到戰國蟠虺紋豆:紐扣分享山西青銅器博物館系列之八
    從西周龜首觶到戰國蟠虺紋豆 山西青銅器博物館系列之八 紐扣分享 山西青銅博物館隸屬於山西博物院,是中國第一個省級青銅專題博物館 。
  • 山西青銅博物館今日正式開館
    展示山西青銅的歷史和發展脈絡青銅博物館展陳面積1.1萬平方米基本陳列以《吉金光華》為主題分「華夏印跡」「禮樂春秋」「技藝模範」三部分展示山西青銅文化在交融共生、禮樂文明>作禮樂文明的精神內涵「技藝模範」展現古人範鑄青銅的智慧之光「數字青銅」和「探幽尋勝」展區以數字展示和教育互動的方式
  • 最美山西:來到華門,感受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了解民族文化!
    今天我要與大家分享的地方是山西,它雖然不是一個很富有的城市,也不是一個很繁華的城市,但是,他是我的家鄉,山西是一個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這裡有的晉商的文化,這裡是佛教的聖地,這裡有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這裡有很多的文化,這裡是華夏的根源,這裡流淌著黃河千年的血脈,還有就是太行山的精神是永不磨滅的,這裡黃土高坡的代表,這就是山西,這就是我的家鄉,今天與大家分享就是山西的臨汾的華門
  • 金字塔·不朽之宮—古埃及文明特展都靈埃及博物館山西博物院
    前言由山西博物院、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主辦,蒙都蒙斯特公司協辦的「金字塔不朽之宮——古埃及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館一層開展,這也是山西舉辦的首個古埃及文明主題的展覽。默然高聳的金字塔詮釋著法老的永生之念;神廟的石柱上印下了五千年古國的滄桑。太陽曆訴說著超凡智慧,象形文字留下了千古傳奇從荒蕪到繁盛,從愚昧到文明,從簡單的線條到繁複的圖案,從素樸的土塚到巍峨的宮殿,古埃及人創造了無數奇蹟,一個偉大的文明由此誕生。
  • 了解華夏五千年文明,從山西博物院開始。
    地上文物看山西,一部山西文物看遍中華上下五千年。山西,一個歷史尤其悠久的地方,被譽為「 華夏文明搖籃」,素有「 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山西博物院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
  • 拜堯廟 登華門 華夏文明尋根溯源之旅_2018全國網媒看山西_山西...
    西部網訊(記者 紀苗) 「華夏文明自堯始」,12月12日下午,「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2018全國網媒採訪團來到了專門祭祀「史前三聖」的臨汾堯廟,登上「天下第一門「——華門,共同追溯時光打磨後的文明起源,感受九州文明始祖的氣息
  • 圉卣 攸簋 三角雲雷紋高足豆:首博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中篇
    老趙說銅人:明清蹲踞銅人闡發之執荷篇老趙說銅人:蹲踞銅人闡發之發冠篇老趙說銅人:蹲踞銅人系列闡發之特型篇從金元童發「博焦」到巴拉子王:老趙聊銅人圖形名物探索上篇「蘇州姐姐說吉祥」之一《開篇的話:中國符號》「蘇州姐姐說吉祥」之二:《荷花與牡丹》蘇州姐姐說吉祥」之三:《討吉利的水果》
  • 山西青銅博物館今開館:2200件精品不少來自警方追繳
    澎湃新聞獲悉,作為全國首個省級青銅專題博物館——山西青銅博物館於今天(7月27日)正式開館,山西公安機關繳獲並移交的文物中的精品,將作為「山西青銅博物館」展陳主體,同期於山西青銅博物館亮相。據山西媒體報導,山西省在建設主題性的青銅博物館時,很多專家提出要做青銅文化、青銅考古、青銅藝術、青銅文明,但是經過認真分析,並吸納了專家意見之後,觀眾最終能在山西省青銅博物館內看到三個內容:華夏直根、禮樂春秋、技藝模範。「華夏直根」講述晉文化在華夏文明傳承、發展中的特殊地位。
  • 9月18日山西青銅博物館升級亮相!參觀須分時段實名預約
    經過三個月的展陳提升,9月18日,山西青銅博物館將華彩亮相。同日,「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兩大年度重磅展覽,分別在山西青銅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開展,曾侯墓與陶寺遺址珍貴文物在兩個博物館南北交相輝映。
  • 山西青銅博物館新裝上陣
    經過升級改造的青銅博物館,「吉金光華」主題陳列的觀展邏輯更合理順暢,展覽語言更通俗易懂,展陳形式更具藝術美感。但具體又有哪些變化呢?山西晚報記者探館,帶你找亮點!亮點一讓人踏實安寧的「大地之色」山西青銅博物館,根植著這一方沃土的傳奇,書寫著昔日王朝的輝煌。此次展陳昇級,首先是展館主色調上的改變。
  • 中原古代文明之光
    正如馬蕭林所言,這次全面開放,河南博物院誠意滿滿,給觀眾帶來了重量級的「驚喜」,從一樓到四樓洋洋灑灑16個展廳悉數開放,除了試開放期間重磅推出的基本陳列展覽「泱泱華夏,擇中建都」外,還有「明清河南」「國寶特展」「中原楚國青銅藝術」「院藏明清工藝」「中原古代石刻藝術」等專題陳列,另外,還有精彩的臨時展覽「魯迅的藝術世界」,將帶您走進真實且多面的「魯迅先生」。
  • 金字塔·不朽之宮—古埃及文明特展都靈埃及博物館山西博物院
    前言由山西博物院、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主辦,蒙都蒙斯特公司協辦的「金字塔不朽之宮——古埃及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館一層開展,這也是山西舉辦的首個古埃及文明主題的展覽默然高聳的金字塔詮釋著法老的永生之念;神廟的石柱上印下了五千年古國的滄桑。太陽曆訴說著超凡智慧,象形文字留下了千古傳奇從荒蕪到繁盛,從愚昧到文明,從簡單的線條到繁複的圖案,從素樸的土塚到巍峨的宮殿,古埃及人創造了無數奇蹟,一個偉大的文明由此誕生。
  • 感受厚重三晉文明 山西青銅博物館即將開館
    文博愛好者,期待在這裡一睹山西青銅重器的耀眼和奪目;外地遊客,想在這裡感受厚重三晉文明的傳承和發展;對於廣大公安幹警來說,意義更加特別——這裡承載著的是忠心和赤膽,很多珍貴罕見的青銅重器都是通過山西省掃黑除惡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收繳回來的,故有「打出一座青銅博物館」之說。對那些青銅展品來說,昔日星散各地,如今帶著歷史的塵煙和滄桑的往事積聚一處,是終於「回家」的踏實和安寧。
  • 9月18日山西青銅博物館升級亮相
    同日,「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兩大年度重磅展覽,分別在山西青銅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開展,曾侯墓與陶寺遺址珍貴文物在兩個博物館南北交相輝映青銅時代「再現」山西青銅博物館提升改造後,「吉金光華」陳列的觀展邏輯更合理順暢,展覽語言更通俗易懂,展陳形式更具藝術美感。1200餘件精選文物,作為晉式青銅器的明星代表,上起龍山文化晚期,下至秦漢,時序完整、特色鮮明,跨越整個青銅時代,勾勒出中國青銅文明的輝煌圖景。
  • 山西青銅博物館今日新裝上陣
    經過升級改造的青銅博物館,「吉金光華」主題陳列的觀展邏輯更合理順暢,展覽語言更通俗易懂,展陳形式更具藝術美感。但具體又有哪些變化呢?記者探館,帶你找亮點!亮點一 讓人踏實安寧的「大地之色」山西青銅博物館,根植著這一方沃土的傳奇,書寫著昔日王朝的輝煌。此次展陳昇級,首先是展館主色調上的改變。
  • 來自阿富汗的寶藏:五十五分享湖南省博物館特展
    作為史前文明代表的法羅爾丘地寶藏,象徵了阿富汗農耕文明的昌盛。其所出土的金銀器,令世人感慨並想像最少4000年以前,這片土地上文明所達到的高度。 阿伊·哈努姆被譽為遙遠東方最完整的希臘城市遺址,傳為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後裔所建。出自於此的大批建築構件、雕塑、碑刻、金錠、日晷等等將帶您走進這座遺失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