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星宿起源古人對天文現象的觀測所得,常用以劃分黃道觀測區域星空。後歷經演變亦為易學家所用,常見的有用於值宿紀日,參入七曜進行五行生剋闡述。然星宿值日交互替代,多有說法,如西方有初一建角起用,又有以室宿作正月初一用法等,至於一日之中七曜相變之法卻少有人知,現簡單說之,供讀者參考借鑑以便更多了解。

一,二十八星宿簡介
東方: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北方:鬥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碧水貐。西方: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昂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南方: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二,七曜常用形式簡介與常用星期規律
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一周星期所用為周日:日。周一:月。周二:火。周三:水。周四:木。周五:金。周六:土。
三,二十八星宿與七曜形態規律
四方星宿組列對應七曜順序:木金土日月火水。形態可描述為:日月為天地,火為溫度,水為水源,木為草木生物,金為取木之器用,土為金之所在。

四,二十八星宿易學中的排列法之一
以春分黃赤道相交日起東方角宿,二十八星宿順行復歸於角宿,例(春分起):角亢氐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碧奎婁胃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其後天八卦形方位即為:由東至北,北至西,西至南,南至東。以一年365天約數計算則為13周而復於春分,細分則以當年春分時至次年春分時實際交接天數用時進行均分測算。故而原黃道十二宮應為十三星座。

五,日值宿中的七曜所在時辰簡介
在古代,以一日十二時辰為用,今換算則為二十四小時,以二十四小時配七曜,則七日為一周可用。例:角木日子時起七曜之木(0點),火(1點),日(2點),金(3點),水,月,土,木,火,日,金,水,月,土,木,火,日,金,水,月,土,木,火,日(23點),至0點起次日七曜金相接。即(亢金龍),時間序列則為:金水月土木火日金水月土木火日金水月土木火日金水月。接次日0點起氐土貉所用土,序列則為土木火日金水月土木火日金水月土木火日金水月土木火。接次日0點起房日兔所用日,序列則為:日金水月土木火日金水月土木火日金水月土木火日金水。接次日0點起心月狐:月土木火日金水月土木火日金水月土木火日金水。又接次日尾火虎接箕水豹,至此東方七星宿接宿後又接於北方七星宿,北方止又接西方,西方接南方,南方復接東方等皆如此規律往復循環。此即周易所云:七日來復,相形之法。

六,七曜時辰規律
(一):以星宿自身所用七曜特性為首用於子時0點起
(二):木火日金水月土,此七曜首尾交接順位相行法
(三):日用時辰間隔四位用曜特徵

七,星宿日用時辰七曜排列法,系用以相接次日值宿內用法,僅作讀者參考方法運用,在此不作五行生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