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是什麼關係?

2021-02-19 學佛導航

我們經常聽到的「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不是「釋迦牟尼佛」,

那麼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是什麼們關係呢?

搞清楚了這個問題,

就可以理解佛教為什麼是佛學教育了。 

阿彌陀佛

在佛學裡,佛是指證悟了宇宙萬法(這裡的法是指一切事物)實相的覺悟者,有三種涵義:

①正覺於一切法的性質相狀,無增無減地、如實地覺了;②等覺或遍覺,不僅自覺,即自己覺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覺他,即讓別人覺悟;③圓覺或無上覺,自覺覺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達到最高的、最圓滿的境地,所以佛也叫無上正等正覺(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遍知一切,這點和西方人所稱的「上帝」一樣,但佛又不是「上帝」,佛不是無所不能,而且,任何凡人都能修成佛。

佛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種大樂、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三學、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六度萬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法界為體(入一切時間和空間),禪定解脫三昧深入無際、智慧無邊、遍知一切……

目前科學發現,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有上千億個類似太陽系的星系。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1光年:光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走一年的路程)。

銀河系外還有許多類似銀河系的天體系統,稱為河外星系,目前人類已經觀測到的大約有10億個這樣的星系。

阿彌陀佛唐卡

佛經中稱,一個大千世界中會有一位佛,因而稱這個大千世界為佛土。釋迦牟尼佛又告訴我們,無始以來,宇宙中已經有無數的人證悟成了佛,雖然從究竟上說每尊佛平等而無二無別,但是,阿彌陀佛(還有「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等眾多名號)依然是非常獨特的一位。為什麼這樣說呢?

任何人在修成佛以前,即修的進程中一定要先修菩薩行。先修成菩薩,然後才能成佛,所以菩薩是「因位」,佛是「果位」。而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在其「因位」之時,即在修菩薩行的過程中必須發願。

這個願有總願亦有別願。總願就是共同的願,又叫做通願。比如說我們天天做功課念的「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願一切眾生永離苦及苦因,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願一切眾生遠離愛憎住平等舍」或者:「眾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上誓願學,煩惱無盡誓願斷,佛道無上誓願成」等,這是共同的通願。我們大家及三世諸佛沒有不通這個願的。這個願也是「總願」。

別願則是個別的,每一個佛菩薩根據自己不同的因地、環境、情況,以及救度眾生不同對象的情況所發的願,就叫做別願。

菩薩沒有不發願的,他的願修成圓滿了,那就是成佛了。比如釋迦牟尼佛發的五百大願(當時是「大悲菩薩」),藥師佛的發的十二大願(當時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後又是「藥王菩薩」),普賢菩薩發的十大願,以及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等等。藥師佛在因地發十二大願,亦行十二大願,行滿了,藥師佛就成了。釋迦牟尼佛發五百大願,也行五百大願,行滿了,也成佛了。

而阿彌陀佛(在無量劫前是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的清淨行,發四十八大願)發的四十八願則最為殊勝,他願行滿而成佛後,為我們凡人往菩薩及佛的果位上修行(過渡)建立了一個極其完美絕妙的大場所,也就是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世界。其地方在哪裡呢?「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

《佛說無量壽經》詳細記載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其中之第十八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第十九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第二十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第三願云: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具足真金色者,不取正覺。第十六願云: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第二十一願云: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凡夫很難在這一生中一次就修到菩薩果位,通常要先發願往生到最適合修行的淨土去。淨土有很多,各有各的殊勝,但由於到了阿彌陀佛淨土後,不僅其地至為美妙,而且我們可以不退轉而持續往菩薩和佛的果位上修,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特別推薦了阿彌陀佛淨土,並告訴了我們各種修行方法,包括常念阿彌陀佛有十種功德。

「阿彌陀」在梵語中為「無量」或者「無窮大」的意思,「南無」是梵文Namas的音譯,讀作「那謨」,亦有譯作「南謨」、「那謨」等。基於阿彌陀佛深宏的誓願,任何人只要具足信願行、如法念佛,則一定會得到他的接引,而往生至真至善至美的淨土佛國。

淨土宗人每天要念阿彌陀佛十萬遍以上,有高僧言,臨終「至誠念10遍」就可以往生到阿彌陀佛淨土。而密宗的修往生到阿彌陀佛淨土的法門則稍有不同。

釋迦牟尼佛

那麼,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究竟有沒有什麼特殊關係呢?有!但不是在釋迦牟尼成佛的這一世,而是在久遠的前世(不只一個前世),他們曾經有過君臣關係,還有過兄弟關係……《悲華經》記載,在無量劫(劫是時間單位,分小劫、中劫、大劫,我們所處的地球,共分「成、住、壞、空」的四大階段,每一階段的時間過程,均為二十個小劫,在這四大階段中,唯有「住」的階段,可以供人類生存。經過成、住、壞、空的四個中劫,便是一個大劫)前,有一位寶海梵志大臣勸勉無諍念國王發菩提心建構淨土。

無諍念國王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這個梵志大臣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他在那個時候曾經發了五百大願,稱為大悲菩薩。其中的一個願就是,他看到了未來的時候,這個娑婆世界(我們現在的世界)的人壽百歲的時候是最苦難的時候。這個時候眾生的煩惱很重,福報微淺、智慧微小,苦不堪言。由他的不忍眾生苦的悲心要到這個濁惡深重的世界來度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人壽百歲的時候投生到我們這個世界並成佛。《法華經》裡記載,久遠之前的另外一個世界有位國王(大通智勝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個王子,其中阿彌陀佛在當時是第九位王子,釋迦牟尼佛在當時是第十六位王子,當時他們各自受持不同的剎土,後來,釋迦牟尼佛選擇我們這個五濁遍滿的世界成佛,阿彌陀佛則選擇非常清淨善妙的剎土成佛。

阿彌陀佛成佛的時間比釋迦牟尼佛要早很多,在距今十劫之前。在大乘經論中,記載彌陀及其極樂淨土之事者凡有二百餘部。據般舟三昧經卷上載,阿彌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另據觀無量壽經之說,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之身如百千億夜摩天閻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眉間之白毫右旋宛轉,毫相之大小猶如五倍須彌山之高廣;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猶如四倍大海水之縱廣。其身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萬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攝取念佛之眾生。阿彌陀佛被視為無量光、無量壽二佛,若祈求智慧,則皈依無量光佛;若祈求延壽福樂, 則皈依無量壽佛。在密宗中,以阿彌陀佛象徵大日如來法身之妙觀察智,稱為甘露王。於金剛界曼荼羅中,稱為受用智慧身阿彌陀如來,居於西方月輪之中央。其身黃金色,結三摩地印,密號清淨金剛,三昧耶形為蓮花。於胎藏界曼荼羅中,稱為無量壽如來,居於中臺八葉之西方。其身為白黃色或真金色,閉目,身著輕衣,跏趺坐於寶蓮上,結入定印。

法相宗《唯識論》卷十說佛有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三身(類似法報化三身。自性身指法身,是其他二身的根據。受用身指享受證得法性之喜的狀態。此中又分︰佛之自身享受此法樂,稱為自受用身;為菩薩說法,令他受此樂,稱為他受用身。變化身即化身;是為教化菩薩與凡夫而化現的)。自性身唯理,身土不分,故彌陀與諸佛應無分別。受用身則分為自受用、他受用。

阿彌陀佛是他受用報身。但地前菩薩及凡夫二乘所見的彌陀是變化身,初地以上菩薩所見是他受用報身,初地菩薩所見是坐於百寶蓮臺座上,如《觀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六十萬億那由他佛身。二地菩薩所見,系千葉蓮臺座上的佛身,由佛的後得無漏智所變,為十地菩薩而現,其所居淨土,系淨居色究竟天。

因此,凡聖所見的阿彌陀佛不同,其應機而現種種身,是因眾生福力不同,而產生佛身粗妙之別。亦即能化的彌陀隨所化根機示現佛身;所化的有情以彌陀所現佛身為增上緣,凡聖各各隨智識福力淺深厚薄變現佛身,故所見佛身有粗妙之別。三賢的菩薩、二乘凡夫之類見化身小佛身;四善根菩薩見化身大佛身;初地以上的菩薩見坐大寶蓮臺、具無限妙相好的他受用身。此大盧舍那身是彌陀對地上菩薩所示現的佛身。以此佛身為增上緣,地上菩薩依各自之心識變現相好圓滿的廣大能化佛身而觀。因此,菩薩進至初地時,地前所見的劣佛身潛隱,殊勝微妙的佛身顯現。但地上菩薩非不能見地前所見佛身,地上菩薩欲見佛變化身亦能得見。因此,地上菩薩以他受用報身為正所見,兼見變化身。其它各宗各有論述,再此不詳列。

西方三聖

所以,宇宙中,生命世界很多,我們這樣的生命也不只是在地球上輪迴。無始以來的宇宙中,在智慧生命的世界裡,佛學早就有了,只不過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有生命並有文明以後,釋迦牟尼在一個最適當的時候降生下來,並把佛學帶給了我們。

延伸閱讀:

懺雲法師講述印祖的一則軼事 | 拜佛靈不靈?

為大家說一個苦修多年的高僧的故事……

佛號無國界 | 聽美國人一起唱誦「阿彌陀佛」

《法華經》中最精彩的七個比喻 影響了整個東方文化

丁酉年釋迦牟尼佛成道日供燈共

  2018年1月24日 ,農曆丁酉年臘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日。積福慧發起供燈共修,以至誠恭敬心,許下皈依佛、法、僧三寶的莊嚴誓言。祈求三寶加被早日破除無明痴暗,開顯本具佛性!

相關焦點

  • 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關係?
    在佛門弟子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按道理,所有佛門弟子都應該經常念頌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就如西方人說的「上帝」一樣。但是,事實恰恰不是這樣,我們經常聽到的卻是「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為什麼呢?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關係?
  • 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到底是什麼關係?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彌勒菩薩目前正在兜率天的內院,要在數十億年後才降生地球成下一個佛),在佛門弟子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按道理,所有佛門弟子都應該經常念頌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就如西方人說「MY GOD!」
  • 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的關係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修出來的佛(彌勒菩薩目前正在兜率天的內院,要在數十億年後才降生地球成下一個佛),在佛門弟子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按道理,所有佛門弟子都應該經常念頌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就如西方人說「MY GOD!」一樣。但是,事實恰恰不是這樣,我們經常聽到的卻是「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為什麼呢?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們關係?
  • 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到底是什麼關係
    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們關 系?應當說,搞清楚了這個問題,也就可以理解佛教為什麼只是教育(佛學)而不是宗教。淨土有很多,各有各的殊勝,但由於到了阿彌陀佛淨土後,不僅其地至為美妙,而且我們可以不退轉而持續往菩薩和佛的果位上修,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特別推薦了阿彌陀佛淨土,並告訴了我們各種修行方法,包括常念阿彌陀佛(有十種功德,不在此詳述)。
  • 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有什麼關係?
    釋迦佛在娑婆世界,種種方便勸導,讓眾生念佛往生;阿彌陀佛就直接彰顯第十八願,念佛必定往生。釋迦牟尼佛相當於導遊,講種種的法,目的是為了把眾生都帶到極樂世界去。 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
  • 浴佛節法宴: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的關係|淨宗法師
    這不算雜修,這只是在特殊的時間點,我們感念釋迦牟尼佛的恩德,因為他給我們講述了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如果沒有釋迦牟尼佛來此娑婆世界,我們怎麼知道有西方極樂淨土呢?我們怎麼知道有念佛法門呢?所以,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恩德是非常深重的。雖然如此,我們日常的行業仍然是一向專念,因為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觀經》中釋迦佛和阿彌陀佛的關係。
  • 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的區別
    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創造者.釋迦牟尼是華藏世界的創造者.釋迦牟尼佛是化身佛,阿彌陀佛是報身佛。釋迦牟尼佛是此方佛,阿彌陀佛是他方佛。釋迦牟尼,就這一次來說,成佛在2500多年前;阿彌陀佛成佛在10劫之前。
  • 阿彌陀佛與釋迦摩尼佛到底是什麼關係?
    (彌勒菩薩目前正在兜率天的內院,要在數十億年後才降生地球成下一個佛),在佛門弟子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按道理,所有佛門弟子都應該經常念頌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就如西方人說「MYGOD!」  「阿彌陀」在梵語中為「無量」或者「無窮大」的意思,「南無」是梵文Namas的音譯,讀作「那謨」,亦有譯作「南謨」、「那謨」等意為致敬、歸敬、歸命。念「南無阿彌陀佛」有許多的好處,這裡不一一細說。基於阿彌陀佛深宏的誓願,任何人只要具足信願行、如法念佛,則一定會得到他的接引,而往生至真至善至美的淨土佛國。
  • 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究竟有何關聯?今天可算是明白了
    許多人在談及佛學時,都會產生一個疑惑,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都是西方教主,我們聽聞最多的是「南無阿彌陀佛」而不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二者之間到底有何關聯呢?其實,在僅有的佛學研究中表示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早期曾是君臣關係。
  •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 記得有位朋友,曾經不無玩笑地說,在當今社會,真正把佛教「發揚光大」的,並不是什麼僧侶,不是什麼協會,而是一部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玩笑歸玩笑,不過說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是那一部經典的《西遊記》,竟不自覺地讓「佛」的稱呼深入人心了。
  • 「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的區別,別再分不清了!
    許多善信經常到寺院裡禮佛,也常常能看到隨處可見的「阿彌陀佛」標語,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聖像一般都同時被供奉在寺院的大雄寶殿內。佛像高大莊嚴,給人震撼力和敬畏感。但其實,許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可能根本就分不清哪尊是釋迦牟尼佛、哪尊是阿彌陀佛。
  • 對阿彌陀佛了解多少,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是什麼關係,你知道嗎?
    「阿彌陀佛」想必我們也並不陌生,進入佛門之後聽到最多的也是「阿彌陀佛」這四個字,那麼大家對阿彌陀佛又了解多少呢?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說到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的關係,我想先給大家講一個佛的故事。據說,當觀世音菩薩還是一個凡人在世間修行的時候,他有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善根。當他看到所有的生物都遭受著各種各樣的痛苦的時候,卻找不到解脫的方法。
  • 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如來佛,究竟是什麼關係?
    阿彌陀佛在因中發願,超越諸佛,要救度十方眾生,要成就國土第一的淨土,要用念佛最簡單的方法救度眾生,只要眾生念佛,就能成佛,哪怕是我們娑婆世界煩惱最深重的眾生,阿彌陀佛一樣平等救度,只要念佛,就能成佛,與菩薩一樣,平等往生。但是其他的佛,並沒有發這樣的願。
  • 「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的關係,你知道嗎?
    而「阿彌陀佛」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進入佛門我們聽到最多的佛號,便是「阿彌陀佛」這4個字。那麼,你對阿彌陀佛又了解多少呢?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究竟有什麼關係呢?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探討一下。觀世音菩薩說起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的關係,我想先和大家講一則佛門故事。
  • 「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的區別,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因為「阿彌陀佛」的知名度比較大,很多對佛教不太了解的人都會下意識地將其與「釋迦牟尼佛」等同,認為阿彌陀佛就是佛祖,這就搞混淆了。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到底是誰?相信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對此會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首先,咱們來簡單了解一下「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亦稱「佛陀」,簡稱「佛」,是佛教的創始人。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和「阿」,應該怎麼念,關係到往生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和「阿」,應該怎麼念,關係到往生。阿彌陀佛在我國有很大的影響,當然離不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介紹和大力提倡。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這個時代的一個教主,宣揚佛法,建立佛教。
  • 佛教四大尊者:七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阿彌陀佛
    【七佛】佛教將釋迦牟尼佛與釋迦之前出世的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和迦葉佛合稱為「七佛」。據《長阿含經》雲;「七佛精進力,放光滅暗冥。各各坐樹下,於中成正覺。」其實,除釋迦佛之外,其餘六佛均為佛教所虛構。
  • 淨空法師:從這些地方我們就看出來十方佛跟阿彌陀佛的關係了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廣長舌」是修得來的,修什麼法?修不妄語。佛說三世不妄語,你的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鼻子。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佛證明他生生世世不妄語,說話決定真實,決定誠實,不打妄語。諸佛如來無量劫中都不妄語,所以他的身相莊嚴得到究竟圓滿。「廣長舌相」能夠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我們在《彌陀經》上說得很明白、很清楚。
  • 學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救度眾生,四十八願跟我們是什麼關係?
    釋迦牟尼佛乃至六方諸佛,為什麼都勸我們要往生?是因為諸佛有大智慧,看到我們眾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脫非常困難,要做到唯心淨土,那得什麼時候?!無量劫、無量劫、無量劫可能都沒有希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救度眾生,四十八願跟我們是什麼關係?阿彌陀佛願力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眾生往生,希望眾生念佛往生他的淨土。這就是佛的願力決定的,這個願力跟我們眾生的心性有關聯。
  • 觀音菩薩與阿彌陀佛什麼關係?為什麼一直頂著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頭頂上為什麼頂戴著阿彌陀佛?他和阿彌陀佛是什麼關係呢?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學生兼助手,阿彌陀佛相當於她的老師,為什麼他把自己的老師頂在頭頂上呢?就在這個時候,阿彌陀佛通過施展神通,把她挽救了回來,勉勵他說:不要退失道心,要學會堅持,修行就是堅持,煩惱就是菩提,眾生就是我們修行進步的階梯,不能著急,要慢慢來。阿彌陀佛為了鼓勵她幫助她,還送給她自己的一個小像,意思就是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有困難的時候找我,我會幫助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