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了夏日的酷熱
還未到冬季的嚴寒
毫無理由的
愛上秋風吹過的長安城
鹹陽國際機場專用公路東段
每年的10月底,漢陽陵博物院便迎來一年一度的銀杏季。秋日的陽光,灑在萬株銀杏樹上,一眼望去,滿園儘是「黃金甲」。
期間,博物館將通過微信、微博等媒體發布銀杏科普知識,系統介紹銀杏的形態特點、主要價值、產地環境等。
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和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博物館中的地下博物館,使用玻璃幕牆和玻璃通道,將遊客和文物完全分隔在不同的環境中。
走入墓道進入博物館後,低頭向下望去,腳下是數以萬計的文物,各種造型的陶俑,當時的生活器皿、車攆馬具等,令人產生一種不真實的穿越感。
大雁塔南廣場東北側
大唐慈恩寺遺址公園,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遺址上,緊鄰現在的大慈恩寺。這個以佛教文化為主題的園林,寂寞無聲的向人們傳達著「禪意」。
公園中種植有銀杏,秋高氣爽時,來到公園小歇一會,秋風從身旁吹過,時有金黃色的銀杏葉從頭頂飄過,滿地黃葉一番秋意。
雁塔區長安南路199號(雁塔校區西門)
陝西師範大學的老校區——雁塔校區,古風古色,舊式的圖書館更是校園的風景線,據說是由梁思成先生設計的。
當秋風一起,整個校園仿佛就被這些銀杏葉點亮了。午後的校園,三三兩兩的學生踩著簌簌響的銀杏葉,走向教室、圖書館。
你也可以在校園中,找一處長椅靜坐片刻,看著陽光穿過銀杏葉,在草地上灑下斑駁的影像。
碑林區鹹寧西路55號
每年秋季,興慶宮公園內,千姿百態的秋菊綻放盛開,令遊人停下腳步駐足觀看。公園每年會在9-11月期間,舉辦大型的菊花展。
興慶宮是唐長安城三大宮殿群之一,這裡曾經是唐玄宗李隆基做太子時的宮殿,後來成為唐玄宗辦理朝政的主要地方,也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居住的地方。
安史之亂之後,興慶宮失去了政治活動中心的地位,成為太上皇或太后閒居的場所。
長安區東大街道辦羅漢洞村
一株據傳是當年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栽種的銀杏樹,讓這座終南山中的寺廟,成為了西安賞秋的打卡地之一。
一陣秋風秋雨過後,銀杏樹金黃色的樹葉撒滿地面,滿眼是耀眼的金黃。觀賞高峰期間,遊客需要在寺廟微信公眾號上進行預約,才能入寺參觀。
除了銀杏樹,「禪七」也是寺廟的精華。寺中經常舉辦「禪七」活動,7天為一期,在禪堂內,以參話頭、靜坐和跑香的形式,來調和自己的身心。
滻灞生態區啟源三路1號
飛來的鳥兒,殘落的荷花,當秋天的腳步踏入到這片西安郊外的溼地時,公園就轉身變化成另外一番景色,好似一幅水墨畫。
來到大公園內的蘆葦蕩,或許會飛過來一隻白鷺,讓人著實的驚喜一陣。秋水長天,夕陽西下時,完美的秋景就呈現在眼前。
碑林區友誼西路72號
與大雁塔的喧囂相比,小雁塔安靜了許多。秋日中的小雁塔,更顯得沉靜秀美。它就像一位隱士,悄然隱居在鬧市之間。
秋日明媚的陽光,普照在小雁塔這座始建於唐代的佛塔上,塔下的拴馬石、石獅、石馬,也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中。
請不要將西安美食,僅僅定位在羊肉泡饃、肉夾饃...在這座城市,能夠享用到更多的美食。
紅豆薏米粥:用來消除寒意,是再好不過了↓
烙麵皮:有韌筋、有嚼頭↓
臊子餄餎:居家麵食,天熱涼拌吃,天冷澆著熱臊子湯來吃↓
葫蘆雞:始於唐代的西安名菜,皮酥肉嫩,香爛味醇↓
烤棗饃:用麵粉和紅棗做成的饃片↓
麻醬釀皮:除了放醋、鹽、辣椒油外,吃的時候還要放些芝麻醬↓
西安柿子餅:色澤金黃,餅面粘甜,黃桂芳香↓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