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入幾百和百萬差別呈現,網文作者推動「五五斷更」就不足為奇

2020-12-21 懂懂筆記

一周前的「五五斷更節」,是眾多網文作者對相關不公平合同的一次圍剿。

但是,引發網文作者群集體斷更舉措的,僅僅只是因為平臺的一紙合同嗎?網文作者們為何如此「敏感」?

「其實,一開始我對於(網傳合同)條款是無感的。」

李騫是一名90後網文創作者。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己的本職工作是研發工程師,業餘時間兼職在網文平臺上創作小說,可謂純粹是興趣愛好,類似「大劉」(劉慈欣)那樣的心態。「我寫網文,本身就沒當做什麼賺錢的事情。」

躁動氛圍感染,腰部作者斷更

但是,就在五一節當天,他被另一位認識的網文作者拉進了一個釘釘群,群裡有上百群友,而且正在義憤填膺地討論著什麼。

據那位朋友介紹,這個群裡都是網文創作者,聚在一起是為了商議如何討伐閱文官方推出的「霸權」合同。作為一名經常「撲街」(即創作不獲平臺籤約)的創作者,李騫一開始並不是很在意。

「可是群裡的網文作者們聊得很激動,在那樣的的氛圍下,我也不好多說什麼。」最後,群裡大部分網文作者同意為了響應「五五斷更節」的號召,都計劃在五號當天斷更。然而,也有小部分網文創作者並不同意斷更,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李騫解釋,作為網文作者,只有每日更新網文才能拿到平臺的全勤獎勵,如果斷更了一天,就意味著作者將失去5月份的全勤獎,「而且斷更也會影響訂閱量,很多專職作者,尤其是訂閱量比較大的,都不太願意影響自己的全勤獎和訂閱量。」

但是,胳膊始終擰不過大腿,大部分支持「五五斷更節」的網文作者開始給這一小部分人講道理。有的作者稱,如果不趁著輿論的大勢「圍剿」、討伐官方平臺,以後對於作者的壓榨或變本加厲。「有的作者甚至還拿出了馬丁·尼莫拉的著名詩歌,勸告群裡所有的網文作家,如果這次不抗爭,以後官方再欺負大家就再也沒有人站起來說話了。」

李騫表示,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最後所有群內的作者都承諾會參與斷更。

不過,讓他和群裡作者都感到氣憤的是,即便大家都在5號當天暫停更新,卻遭到了平臺部分頭部作者的「爆更」反擊。所謂「爆更」,指的是在當天連更多期內容,「最多的一位作者在那天連更了四、五篇,可把訂閱的讀者們樂壞了。」

李騫開始認識到:所謂的「五五斷更節」並不是一邊倒的網文作者討伐官方平臺,而是平臺的支持者與反對者之間的一次博弈。

儘管平臺此後陸續發文闢謠,並試圖平息風波,但是群裡的作者們並沒有因此冷靜下來,甚至有人表示停更對官方缺乏威懾力,應該做出更多的舉措。

「現在大家還在醞釀下一次行動,其實,部分作者是在這種氛圍下裹挾著參與。」當問及參加「五五斷更節」後的感受時,李騫嘆了一口氣表示,自己也是腦子一熱才參與的作者之一,「其實參不參加都覺得日更太累了,已經對這個(網文創作)失去信心了。」

實際上,網文創作真的只是累嗎?

「敏感」的創作者,對流量積怨已久

「網文創作者的苦,年輕作者是無法完全理解的。」

相比李騫,陳曉婷的網文創作經歷顯然長了許多。她告訴懂懂筆記,從2010年開始,還是大三學生的她就已經開始創作網文小說,至今已經整整十年。

在過去的十年間,她一共創作了八篇不同風格的網文小說(中篇),只有三部作品獲得了平臺上架。而這十年時間,她認識的不少圈內作者都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

入行一段時間的網文創作者都知道,平臺是作者創作內容的分發平臺,也是創作者的收入來源。個人收入的多少取決於續更獎勵以及收費分成,「一般而言,LV1的新人每天都續更,月全勤獎也就是幾百元,不過作家等級越高相應收入也會更多。」

陳曉婷表示,平臺的作者從lV1到LV5收入差距明顯。前面的幾個等級都拿的普通合約,LV1月收入基本800以下,到了LV2大約是1200到2000之間。LV3算是勉強過了溫飽線,月收入約在2000~5000元。「能混到LV4的都是小有名氣了,月收入八千至一萬五,而到了LV5就是大神,和平臺的合約都是單獨的。白金作家嘛,不敢想像了,那都是神一般的存在,拿的是最高級別合約,推廣渠道,版權分成和其他作者全都不一樣!」

過去幾年間,國內網文平臺經歷了一系列的整合、併購,但是陳曉婷的創作收入卻在逐步減少。和所有直播、短視頻平臺一樣,網文平臺也在大力扶持頭部創作者,給予他們更多推薦與流量,LV5、白金與普通作者之間的資源差距是難以想像的,網文平臺創作者的「二八效應」尤為明顯。

「得到流量扶植的作家,收入豐厚,作品最後還可以IP化改編拍攝成為影視劇。」陳曉婷坦言,儘管同樣是每日更新、熬夜碼文,但能熬出頭的作者(LV4以上)和大量普通作者相比待遇好得太多,LV5年入百萬以上也都不成問題。

目前,創作了十年網文的曉婷還在受到訂閱量銳減,流量減少的的煎熬,許多作品都是因為推薦無望,讀者訂閱銳減不得不草草強行「完結」。相比日更碼字的累,投入全部精力的作品始終不被認可,更讓她感到身心疲憊,「一方面要承認水平有差距,另一方面要說這真的是命」。

「若網文作品不被扶植,不做商業化、IP化改變,90%的作者在收入上可以說少得可憐。」陳曉婷告訴懂懂筆記,很多和她一樣創作多年網文的作者,月收入大多是在三、四千元左右。一些熟悉的作者朋友因為收入逐日減少,不得不搬進城中村租住,繼續沒日沒夜地創作網文。

其中,個別創作者為了增加收入,也為了增加平臺推薦的「命中率」,一直是同時創作兩部作品,每天每部作品更新6000字,一天要碼至少12000字,「所以我能體諒那一些為了幾百元的全勤獎,選擇不參加斷更活動的網文作者,大家真的不容易。」

雖然自己參與了「五五斷更節」,但她深知這些舉措對改變官方規則的作用有限,大家純粹是為了發洩內心的不滿,表達平臺在流量扶持上的不公平。至於霸王合同為何籤了幾年到現在才爆發不滿,「我覺得也是管理方換人的誘因吧。」

周圍不少作者朋友都和她一樣,因為創作多年未獲得平臺扶持,所以對行業、平臺的積怨和失望已深,「期望高、收入低、打擊大,有一定資歷的(腰部)網文作者都性格敏感,恨不得志。」

顯然,幾乎所有「恨不得志」的網文創作者,都十分懷念曾經「青銅時代」的創作氛圍。

功利心逐年變化,創作自由成記憶

「大學時期,我就開始創作網文了,當時從沒想過掙錢這個念頭。」

從2005年開始創作網文的張宇,是這一次「五五斷更節」的積極參與者之一。他告訴懂懂筆記,早在網文創作初期,國內有許多諸如起點、瀟湘、紅袖添香、逐浪和晉江這樣的網文平臺,創作者可以根據創作的內容領域去選擇平臺、籤約平臺。

2005年之前的那兩三年,不同的網文平臺之間各具特色、百家爭鳴。儘管網文平臺眾多,讀者流量分散,但是各平臺給予了網文創作者更多的選擇權,以及更多的分發機會,堪稱網絡文學的青銅時代,「那時創作的門檻也相對比較低,大學時寫的仙俠小說,天馬行空肆意創作,而且有許多讀者觀看。」

閱讀量和忠實讀者,是支撐網文創作者持續創作的原動力。張宇回憶,在平臺間相互競爭較為公平、緩和的創作環境下,許多網文創作者雖難以一炮而紅,但卻擁有固定的讀者群體。

即便一些作者小有名氣並籤約平臺後,創作者的收入也不是高的離譜,而且作者群體的收入都相對平均,「宿舍裡的兩位室友都創作網文,有擅長都市言情的,有喜歡寫穿越、異世界的,那時大家每月也都能拿到小几百元的收入。」

當時紅極一時的頭部大作,都是普通創作者的學習榜樣,並不會因為平臺流量傾斜,而讓其它創作者覺得眼紅,甚至嫉妒和不滿,「這個氛圍,是因為網文平臺之間有一定競爭,作品之間也有一定的競合關係,機制相對也更公平些。」

但是他眼中這些「美好」的景象,都隨著2014年之後網文平臺的一系列整合、收購而「變了味」。網絡文學行業,逐漸變得越來越功利。

「最關鍵的是,一些平臺開始採取全勤機制,大家自由創作的氛圍不在了,創作者變成了機器,每天都為了完成更新任務而創作。要知道,很多優秀網文作者一開始都不是全職的,網文創作那點兒收入不足以養家餬口。」

張宇也曾經一度為了全勤創作辭去了工作,妥妥地將興趣變成了生計。在他看來,只要有收入壓力,有功利心在,創作者的心態就會逐漸變得浮躁,小說內容也失去靈魂。他坦言,這是後來許多網文創作者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幾年前頂級作家高達1億元的版稅被曝光,更讓很多人心態失衡。

「很多人其實都可以做到90個月不斷更,那時因為喜愛創作,我這幾年都是在『以販養吸』,為了寫而寫,讓我開始厭倦這種機械式的碼字創作了。」對他而言,籤約平臺、上架作品、全勤續更,只是一種維繫生活的手段,他認為網文作品的品質想要再度輝煌,行業必須打破任務式續更、功利式扶植的桎梏,讓創作者有更多自由的創作空間,公平的創作氛圍。

在他看來,這也是部分「資深」作者之所以發起斷更活動,挑戰平臺規則的最終原因,「以前熬夜寫文真的很累人,創作收入少但是有成就感。現在每月盯著分成和全勤,創作激情反而不見了。」

有不具名圈內人士告訴懂懂筆記,在經歷大規模整合、併購之後,網文平臺強者恆強的局面已經成型,大量的創作者、讀者都湧向少數幾個網文平臺。根據比達諮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在線閱讀市場份額中,閱文以25.2%,超過掌閱、書旗,位列行業三強之首。但網文平臺的本質是追逐流量,篩選、扶植部分優質內容是再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因此,很多創作者也在平臺的流量規則當中,逐漸失去了初心,為了收入、流量開始重量不重質,不顧邏輯、套娃創作,只為了吸引讀者眼球。

【結束語】

在這種氛圍下,一旦自己的作品不被扶持、不被推薦,很多作者便開始陷入怨天尤人、恨不得志的「死循環」當中。這種局面,既有平臺遊戲規則的約束和限制,也有網文作者心態失衡的原因。即便新的平臺入局,甚至是「免費模式」被行業重新熱議,但「敏感」的創作者如果無法重拾初心,最終也只能是活在「過去的世界」裡。

(應被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相關焦點

  • 網文作者今天集體斷更抗議,資本大佬使出殺手鐧
    更有甚者發現自己追的「大大」們連文章帶作者頁面「憑空消失」了。5月4日早間,微博、知乎、龍的天空等網絡平臺有網文作者呼籲將「5月5日定義為五五斷更節」。對網文作者來說,斷更「傷敵八百,自損一千」。在現有網文市場中,作者大多通過章節付費盈利。即讀者訂閱某部作品,並為每個章節支付費用。所以,更新新的章節可以說是網文作者尤其是中尾部作者唯一的獲利方式。
  • 月收入平均5133元?網文作者:只看平均數沒有意義
    話本小說網是國內一家主打00後讀者的網文平臺,提供原創和閱讀平臺,迄今已有60餘萬部原創作品。話本小說一工作人員認為,《報告》中提到的「網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7元」與實際不符,因為「就像國民收入一樣,只看平均數沒有意義」。該工作人員透露,平臺籤約作者的平均月收入一般在1000—2000元左右。要想成為籤約作者,最主要是看寫手的「水平」和「勤奮度」。
  • 底層網文作者:過半月入2000元,「賣身契」已籤到去世後50年
    「五五斷更節」始末4月27日,閱文集團宣布管理團隊調整,現任聯席執行長吳文輝和梁曉東、總裁商學松、高級副總裁林庭鋒等部分高管團隊成員榮退,辭任目前管理職務,吳文輝將調任非執行董事和董事會副主席,梁曉東和其他高管將會擔任集團顧問。
  • 山東知名網文作者收入近百萬 卻被誤解不務正業
    有人說,網文IP搭上大數據和影視化,作家新富豪至少年賺半個億。  近日,記者對山東的職業網絡作家進行了一番調查。據掌閱數據顯示,分布在山東的網絡作家有50人左右,我省並不是網絡作家集中的省份。我的收入是妻子的數十倍
  • 網絡小說作者集體斷更!閱文被指「霸王條款」,唐家三少、土豆等...
    來源:易簡財經易簡財經5月5日,有網文作家在新浪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發起「五五斷更節」,以斷更(停止更新)的方式,抵制閱文集團推出的作者權益縮水的新合約。僅在微博上,截至5月7日12時,話題「55斷更節」的閱讀量便已達到9495.7萬次,討論量達11.2萬。且不少網文作者均將自己的頭像更換為「55斷更節」的宣傳圖片。針對上述事件,閱文集團晚間第三度發出澄清聲明,針對傳聞的「全面免費」、「佔有作者版權」、「侵吞去世作者收益」等六大「謠言」進行回應。
  • 聊一聊網文作者的收入:頂級作者月入百萬,底層作者只能月入過千
    其實,最近作為一個網文讀者有被「老鷹吃小雞月稿費600萬」這個消息所刺激到。正巧今天又在看小說的時候討論到關於作者的收入,於是就開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小s對於網文作者收入的看法。雖然這本兩本小說都已經上架了,但不妨礙我們可以推測出在20~15這一檔次的小說日銷售均大於1萬,即:如果一本小說能夠穩定在這一個排名檔次,則一本書銷售約30萬左右,55分成則為15萬一個月(不計算作者交稅)既然20名左右都有這個收入,那麼排名更靠前呢?
  • 網文作者為啥「棄坑」?記者深入...
    渡世寫的是歷史題材小說,雖然對主線稍有些誇張和藝術加工,但是卻不穿越、不玄幻,極小眾也不貼切任何主流元素。「那時候,編輯都勸我迎合大眾,這樣或許還考慮和我籤約。」渡世說。不籤約就意味著沒有收入,網站也不會推薦,所以渡世籤了一家並不怎麼看好他,但是願意讓他試試的平臺,保底籤約千字15元,多出的收益和平臺五五開。「起初每月稿費收入才1800元左右。」
  • 網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元,網友吐槽:平均值沒啥意義
    統計數據還顯示,網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7元。這一數據的發布,立即登上微博熱搜,連日來引起網友熱議,不少網友直言「這個就和直播收入一樣,能掙得人盆滿缽滿,差的人電費都掙不回來,所以說這個平均沒有多大的參考價值」。
  • 網上寫小說 「小透明」都月入兩萬?舟山網文作者透露真相
    近年來,備受大家追捧的各路網絡小說頻頻被搬上熒幕,這也使得網文這一行業開始紅紅火火起來。不過,對於很多外行人來說,網文圈還是自帶神秘光環。網文圈裡的作者日常到底是什麼樣的情形?網文收入真的很高嗎?讓島城這些曾在網上寫過小說的姑娘告訴你在網上寫小說到底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 網文作者平均月收5133?作者現身說法,掀開鮮為人知的一面
    9月4號,第四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在海澱開幕。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張毅君在開幕式上發布的《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作者數量達到1936萬人,籤約作者數量達到77萬。女性作者數量提升較快,超越了男性作者。統計數據還顯示,網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7元。當晚便上了熱搜。
  • 網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元,你的付出有收穫了嗎
    9月4日,第四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正式開幕,同樣是在北京,但具體舉辦地從亦莊換到了中關村。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張毅君在開幕式上發布了《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版權營收持續提升,推動市場規模平穩增長。在網絡文學出海方面,主要模式為翻譯出海,輸出作品數量達3452部。報告還顯示,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作者數量達到1936萬人,籤約作者數量達到77萬。女性作者數量提升較快,超越了男性作者。其中90後年輕作者佔比達44.6%,成為主力軍。統計數據還顯示,網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7元。
  • 網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元,網友熱議: 有一說一,網文的時代已經...
    虎撲9月5日訊 9月4日,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張毅君發布的《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網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7元。新聞發出後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具體內容如下:【去年中國網絡文學作者達1936萬人,#網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元#】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張毅君發布的《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作者數量達到1936萬人,籤約作者數量達到77萬,女性作者數量提升較快,超越了男性作者。統計數據還顯示,網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7元。
  • 從新合同到起點大學,閱文與網文作者的「破冰」之路
    在平臺中堅持創作的閱文作者,除了獲得正常稿酬的之外,每個月還將獲得自有平臺所產生的新增訂閱稿酬的20%,另外在新書階段和連載階段,閱文平臺同樣提供了高額補貼,作者無需申請便可以直接獲得。「職業作家星計劃」實現了從內容創作激勵的角度對作者進行指導,而「閱文起點大學」則是從商業化網文所應該具有的創意、人設、劇情推動等內容層面,以及網文作者的商業化層面對網文作者進行全盤實戰指導。同時,起點大學課程設置不僅在課程形式上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還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也採取了差異化和定製化的方式,為新人作者以及成熟作者均提供配套的方案。
  • 要月入多少才是一名出色的網文作者?全職作者的標準呢?
    為什麼兩千塊和一千五的低保,就造成了合格的網文作者和不合格的網文作者這個差距呢?原因很簡單。 這合格作者所拿到的兩千塊的稿費,其中只有六百塊的全勤,剩下的一千六則是讀者們的打賞和稿費,雖說稿費不高,但是這收入也證明了他寫的作品是有讀者買單的,至於那一千五嘛...低保還是平臺給的...沒有讀者買單的作品,寫出這樣的作品的作者,如果只是單用收入來評判的話,無疑是不合格的網文作者。
  • 與流量明星相比,網文作者的高收入為什麼鮮有批評?
    那些白金作家們的收入也是千萬級別,先不說白金作家,有不少寫著無線小白文的作者,還能收到讀者不同程度的打賞。那些給「粗製濫造」型的小說打賞的讀者,和粉絲為愛豆進行無腦的支持有什麼區別?為什麼網文作者的收入同樣很高,卻鮮少收到批評?首先從收入來說,頂級的網文作家和流量明星們並不在一個等級。
  • 網絡寫手收入兩極分化嚴重 頂尖作家月入幾十萬
    大星文化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上官雲) 《花千骨》、《錦繡未央》……這幾年,由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十分火爆,由於「IP」效應,作為原著作者的網絡寫手似乎一下子變成了不少人眼中的「高收入群體」。不過,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雖然原創網文網站籤約作家眾多,但都不同程度面臨著作品更新壓力,而且收入呈現出嚴重兩極分化,「高的一個月可達幾十萬,低者則一分錢都拿不到」。同時,文章的抄襲、同質化的現象仍然存在。
  • 「55斷更節」:網絡盜版終究害了網絡文學
    所謂「55斷更節」,是眾多網文作家「為了抵制閱文的『霸權合同』,維護寫手合法權益」,在5月5日當天停止更新連載小說,希望引起更多大眾關注網文作家的權益。在倡議中,也提到並不會強迫所有寫手斷更,只需要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到這個情況。
  • 閱文810萬作者「梁山起義」:一場抗爭與招安的大戲
    4月27日,閱文集團迎來震蕩,吳文輝帶領團隊集體離開,騰訊系高管團隊隨即接手掌管。次日,閱文爆出「霸權合同」風波,這次網文作者們沒有繼續隱忍,而是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抗行動。組織「五五斷更節」、提交著作權法草案意見、自發建立網文平臺,平臺所有作者們「同仇敵愾」,發起對閱文「霸權合同」的聲討。
  • 中行官宣:將與原油寶客戶協商和解;網文作者發起「55斷更節」抵制...
    中行官宣:將與原油寶客戶協商和解;網文作者發起「55斷更節」抵制,閱文將開作家懇談會;美國知名服裝品牌J.5月5日,網文作家集體在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發起「55斷更節」,抵制閱文方面霸權合同,抗議閱文免費政策。對此,閱文集團表示,將在5月6日啟動「系列作家懇談會」,做面對面的調研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