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山水:一條河流貫穿古今

2020-12-06 青海日報

煙波浩渺北川河

古今對視

精兵強將(雕塑)

孤旅涉水(雕塑)

無弋爰劍(雕塑)

飲馬西海(雕塑)

1

「溼地」,是一個地理學術語,意為地表過溼或經常積水而生長溼地生物的地區。溼地有多種功能: 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水質,調節小氣候,提供旅遊資源。

以「氣勢恢廓、雄健秀茂」來形容建成兩年的西寧北川河溼地公園,恰如其分。

寒露時節,西寧地界已有寒意。正午時分,我們由市區驅車10餘裡,來到了秋色正濃的北川河溼地公園。入園,由仿古城門樓下的巨大門洞走進,溼地公園以一湖瀲灩日光首先驚豔了人的雙眸。

眼眸及處,山影入湖,水波輕漾,遊人徜徉步道,野鴨穿梭蘆蒿。靜立片刻,竟叫人恍然覺得身處水墨江南,幾分詩意已在胸口悠然浮動……

浩大的北川河溼地公園就像一個神話,在短短幾年內就於這曠闊的高地橫空出世,湖光水色作為溼地公園的總體定位,其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水景營造等為主的園林風景,儼然一幅江南水鄉圖。

說到北川河溼地公園,怎會略過北川河?

北川河,是怎樣一條貫穿古今而養育出燦爛文明的大地動脈?

作為湟水的一級支流、黃河的二級支流,北川河主要由大通境內的寶庫河、黑林河、東峽河匯聚而成,它在橫貫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全境後,浩浩蕩蕩流過北川大地,於西寧地界匯入湟水,由此,壯闊的河流以更加雄健的姿態朝著東面的黃河奔湧而去……

由資料來看,北川河流域面積3371平方公裡,流程154公裡,其流域為西寧市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北川河上遊的黑泉水庫和中遊的塔爾第四水源地等,都是西寧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承擔著西寧市目前和未來主要的飲用水供給功能。

對北川河,《清一統志·青海厄魯特》中有這樣的描述:北川河「番名阿爾坦河。源出西寧邊外北五十餘裡阿爾坦山,南流一百五十餘裡,有布呼克河自西北來,流一百五十餘裡,會二小水,入北川河。又南流五十餘裡,入西寧北川邊內。又東南流八十餘裡,至西寧城南入湟河」。

「阿爾坦」何意?語出青海土著民族的蒙古語?藏語?抑或土語?

阿爾坦河(今北川河)「至西寧城南入湟河」?匯入處,卻不是城北,抑或城東?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越發摸不著頭腦了。

連忙翻閱有關典籍。

在《清一統志·青海厄魯特》中,找到了阿爾坦山的方位:「在西寧邊外東北九十裡。山脈東趨北川,抵浩亹水。俗雲此山出金,昔有番人於此山開取,故名。」

在《城北區志》中,又尋見對北川河更加精確的記述:古稱蘇木蓮河,也稱長寧河(古稱北川為長寧川,難怪北川河溼地公園高大的城門樓上寫著「長寧瀲灩」四個雋永大字),發源於達坂山南麓,流經大通、西寧。北川河在花園臺入境,至朝陽橋南匯入湟水河。

打開百度,說「北川河位於西寧湟水河幹流北岸,橫貫大通全境,於西寧匯入湟水。多少年來,北川河不僅僅是北川的一道亮麗風景,更是北川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水源。上了年歲的人們都會說,是北川河養活了北川人」。

讀著這些文字,意念中似有一條河流自遠古時代奔流而來,它不僅灌溉土地、哺育生靈,它更傾心於滋養文化、養育文明。

由此,這條河流的走勢在心中漸趨清晰,而對這條河流的認識,亦漸趨明朗。

2

生命中,有些際遇會叫你感喟人生何以如此幸運與華麗。

在北川河溼地公園,與講述西寧歷史變遷的28組雕塑的一一邂逅,叫人頓生一股疏朗曠達的美意——夏季時,曾領受一份報導卡約文化的採訪任務,卻不知從何地開始挖掘,從何處開始著筆,在專程去過省內幾處卡約文化重要的發掘地之後,亦遲遲沒有動筆。

而眼前,在北川河溼地公園,隨著彩陶跌水、古人制陶、無弋爰劍、西平初現、銅印鑑古、古道交融、河湟驛路等大型雕塑在眼前的猛然呈現,不禁叫人心頭一亮:這是一道來自史前文明的光照——它穿越歷史塵埃,穿越高山河流,它穿越千百年來淬火的精神原野,亮堂堂地輝映在北川河寬闊明麗的河面上。

是的,北川河溼地公園的28組雕塑,是她有別於其他任何公園與文化場館的最大特色和亮點。

由北至南,養生園、懷古園、河湟園、夏都園等景觀區依北川河的流向而一一排列。因著對卡約文化的格外痴迷,此時,你當然是在懷古園(史詩篇)徜徉——你仰視拔山舉鼎的古羌人的首領無弋爰劍,半時出神;你走近那些焚膏繼晷燒造陶器的古羌人,心生暖情;你仰望明亮的高天,你俯視腳下的厚土,你一時竟恍惚了:他們那樣遙遠,他們又如此親近——那麼,你自己是其中的哪個?是其中頭頂陶罐微笑送水的女子?還是手握畫筆精心創作的工匠?

那一刻,你甚至聽到他們歡快的笑語,你甚至感到他們粗重的呼吸,你甚至看到小童嫣然一笑,你甚至看到小犬一路歡奔……

有關卡約文化,從前的認識是非常籠統的,直至因個人的採訪任務而走訪了卡約文化的發現地——青海省湟中縣卡約村及分布省內的幾處重要遺址後,始才構建起對此遠古文明的一點粗略的認知。

卡約文化,年代約在公元前900—前600年。彼時,居民以從事農業為主,工具多石器,但已出現銅質的鐮、刀、斧、錐和鏃。卡約文化,當是青銅時代在我省分布範圍最廣的一種土著文化。其分布範圍東起甘、青交界,西至青海湖畔,北抵祁連山麓,南達阿尼瑪卿山麓,遺存總數達1700餘處。湟水流域諸縣和黃河沿岸共和縣以下諸縣的卡約文化遺存均超過百處,僅湟中縣就有400處之多,西寧盆地顯然是其分布的中心地帶。卡約文化經碳14測定,距今3000年左右,但其下限要晚,直到中原文化進入河湟地區後才逐漸融合於漢文化之中。

依據這個年代可以判斷,北川河溼地公園矗立的巨大雕塑——被載入正史的第一位青海人無弋爰劍(公元前436-?),也該屬於在卡約文化後期誕生於青海大地的一位偉大人物。

《後漢書·西羌傳》記載,無弋爰劍是出生於青海錫支河首的一位羌人首領。有文史專家說:「錫支河是古河名,秦漢時稱析支河,並有今青海海南、黃南藏族自治州及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黃河曲回地區為『析支河曲』的記載。因此,無弋爰劍的出生地應當在今天黃河上遊一帶。」

如此,我們可以將目光放得更高更遠,去作一番遙遠的打望:春秋戰國時期,出生在青海錫支河首的一名羌人被秦虜為奴隸,他幾番出生入死,逃至湟水流域,被羌人推為首領。羌人稱奴隸為「無弋」,首領稱「爰劍」,此人由此得名「無弋爰劍」。當時,河湟地區「少五穀,多禽獸」,羌人還過著非常原始的狩獵生活。回到故土,無弋爰劍把在秦國學到的先進的農耕和蓄養牲畜的技術傳授給族人,讓大家種五穀、養六畜,由此,河湟地區開始有了真正的農牧業生產,人口增長速度也由此明顯加快。

正是因為無弋爰劍的偉大貢獻,他後來在各種史料中被視為西羌霸主。

如果,不是通過北川河溼地公園挺立的一座雕塑,我們哪得機會了解這樣一段令人盪氣迴腸的悠遠歷史?我們又怎會將回眸定格於3000年前的青海大地——高原之上,一種土著文明的曙光,在古羌人燒制彩陶的熊熊火焰中,愈加璀璨耀目起來……

北川河流域,曾發掘出土過各個時代先民的居住遺址和墓葬,出土文物除各種生活用具外,還有大量石制的刀、斧、鏃、臼、杵、錘,骨制的鏃、鏟、錐,銅製的刀、斧、鑿、鐮、鏃等,還發現糧食(粟和麥類)和較多的牛、羊、馬、狗等家畜骨骼。

由此,當我們瞭望這條滋養了千年文明的高原河流的時候,是否會產生幾許探求的衝動?那是對卡約文化時期青海古羌人生產生活狀況的一次深情回望嗎?抑或,還帶著簡單分析和研究的求知心理?

依據筆者多年編輯有關河湟文化稿件的經驗來看,卡約文化時期,古羌人大體上過著以定居農業為主、狩獵和採集為重要補充的經濟生活。又依筆者經年尋訪青海河湟文化之見聞,不禁推測:這種經濟生活構成,在黃河上遊如此廣闊和自然條件區別如此巨大的地域內,應該不會是完全相同的。比如,適於農業生產的黃河、湟水河谷地帶,農業生產的佔比會大些;而在林木茂盛、水草豐美的地方,畜牧業和狩獵經濟的成分就佔主導地位,甚至會有遊牧經濟的形式存在。這種情況,在我們採訪省考古所和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等古代文明集中展示場館時,有過一些有趣的發現,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3

在簡要釐清了卡約文化的有關建構後,我們不妨再次走進西寧北川河溼地公園,循著遊人的步履,近距離去觀賞那些獨具魅力的雕塑和水景;我們又循著一條歷史的脈絡,在一定的場地內,去體悟西寧深厚的歷史積澱及其對中華民族文化史的重大影響。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北川河溼地公園勝在雕塑,也勝在其偌大的水景營造。

由北至南,6個湖泊宛如6面巨大的鏡子,鑲嵌在北川大地上;24座形狀各異的橋梁如同綢帶,連接起一個個湖泊、小島;28組雕塑分別講述著西寧的歷史變遷:

一號湖,為懷古園(崑崙神話景觀區)。此處以崑崙文化為線索,選取若干個中華民族的原始崇拜——崑崙神話傳說故事,來共同演繹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和文化根基。景觀區內,主要雕塑有「羿射九日」「大禹治水」「山海瑞獸」等,所有作品既古樸誇張,又充滿野趣,加以原生態的自然環境為其背景,更是增加了審美情趣的生動性,在體現出神秘、粗獷、大氣的同時,又傳達出雋永的歷史韻味。

養生園區在二號湖。這裡以高原生態溼地環境為基底,將水面進行擴大,從而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多個島嶼和半島。溼地西側,設計者以生態科普展示景觀為主,結合木棧道、生態亭廊、觀鳥塔、吊橋等建築,還原出一個自然的溼地環境,體現出靜逸、自然、禪宗的構思來。

漫步棧道,但聞鳥雀啁啾,各傳其韻;但見亭臺樓閣,各有造勢,楹聯書法又為這大片水域平添幾許文化意趣,細細品咂,著實有味。

駐足浣花亭,見元寶花在暖陽下赫然鼓著花苞,飽滿殷實,一派喜人樣貌,一枚小雀,「呼」一聲掠過眼眸,鑽進深林,樹梢上,不見一絲清寒。

「史如長卷,磅礴而多滄桑」。磅礴、古樸的三號湖(歷史文化遊覽區)地處北川河溼地公園的中心地帶。以設計者的理念來打望,此處整體以歷史的發展線索來展示西寧的變遷,講述河湟地區從遠古時期的馬家窯文化開始到近代的整個歷史脈絡。我相信,遊覽三號湖,若你有些歷史文化知識的積澱,則興味更盎然,則意趣更超逸。

你看,隨著「彩陶跌水」「精兵強將」「煬帝西巡」等大型雕塑的一一呈現,青海古往今來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便在你腦海中翻飛如蝶——

眼前,是出土於新石器時代的舞蹈紋盆,它被三根石柱合手託起,如同「搖籃」呵護著三江源,水流從盆裡傾瀉而下,體現出三江之水從青藏高原奔流到海,以其博大胸襟造福著人類文明。

眼前,是輕盈流暢的「唐蕃古道」。在這裡,地雕和景牆把美學和歷史文化融為一體,在具備可讀性的同時,更具有審美性。不信?你來走走!

眼前,是優美恬靜的「孤旅涉水」——寧靜的湖面上,由10峰駱駝、4匹馬、3個人(雕塑)組成的駝隊在悠悠「前行」,整個駝隊簡單、誇張的形體表現出「孤旅」的詩境與畫境,渲染出一份「如入無人之境」的美學意境,而耳邊,絲綢南路綿延千年的駝鈴聲已悄然鳴響……

眼前,是表現老西寧歷史文化、市井文化、商賈文化的「茶馬互市」。幾組雕塑客觀而全面地反映出西寧在唐蕃古道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同時也表現出老西寧市井百態的歷史性和趣味性,一一觀賞,莫不使人意趣飛揚。

4

北川河緩緩東流,日夜不息,河道兩側,茂密的樹木為人們撐起片片綠蔭,樹林間,不時有鳥兒飛過,溼地中,有多種水鳥已安家於此。

家住溼地公園附近的市民王先生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鳥類在北川河溼地公園安家落戶。鷗類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大量遷徙到北川河溼地。作為北川河水域的老住戶,綠頭鴨、斑嘴鴨的數量近年來也在持續增加。最令人驚喜的是去年冬季,200多隻白鷺飛來西寧,在溼地公園安然過冬。寒冬臘月時節,北川河溼地公園的遊客量一天天在猛增,大家都是為了一睹這高原上罕見的美麗生靈而特意趕來的。

說到白鷺,筆者不禁記起去年初春聽聞此事後,專程趕往北川河溼地公園去拍攝白鷺的情景。彼時,桃花全然開放,白鷺尚未遷徙,溼地公園就像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歸程,心意美滿,便在微信朋友圈有了如下記述:

漠漠北川白鷺飛

銀駝橋邊鯽魚肥

水岸素齋飲清露

麗日桃花無須歸

溼地公園對於一座城市來說,就像是一個人的肺,它持續提供著新鮮空氣,以維持肌體的正常運行。正因為近年來建成的一處處溼地公園,西寧這座美麗的生態城市煥發出越來越強勁的生機與活力。

清晨,北川河溼地公園從晨曦中醒來,林間灘涂,各種鳥鳴清脆婉轉,河道兩邊,已有不少市民在漫步健身。頭夜一場秋雨,讓這裡的空氣格外清新溼潤。一早,在其毗鄰的青海大學工作40年的教師封海寧也來到這裡騎行。說起以往,他感觸頗深:「原先,這裡就是一條原生態的高原河道,髒亂差不說,河上還沒有一座橋,夏季漲水了,河對岸的村民只能望水興嘆。到了冬天,這裡的景色更蕭瑟,河道兩岸幾乎不見行人。沒想到經過幾年整治,這裡竟然變身為一座碧水環繞、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溼地公園,這是一個巨變!」

是啊,北川河溼地公園給人最強烈的感覺便是生態治理帶來的巨變。漫步公園,細心的遊客會留意到,偌大的公園竟然沒有一口排水井。沒有排水井,雨汙水是否就勢流入了北川河?

北川河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陳敏說:不會。

在北川河溼地公園,有塊巨大的「海綿」。這塊「海綿」具有滲透雨汙水的功能,既可以避免洪澇危害,又能有效收集雨水。通過這塊巨大「海綿」,使得北川河年徑流汙染物削減70%以上,構成多形態、豐富的水系格局,改善了水環境,保證了清水入城。

順河而下,通過河水打造的6道景觀水壩一一出現在眼前,這6道景觀水壩具有洩洪排沙、增加抵禦洪水的能力。陳敏說,北川河溼地公園生態河道建設中,充分考慮了水質改善和自然河岸恢復的思路,通過景觀水壩,適當變化原有的水力坡降,形成生態河道與溼地湖泊相結合的連續生態水面,便於水生植物的生長和河流流速降低後降解汙染物。

水質改善了,植被面積增大了,北川河溼地公園名副其實成了鳥兒的天堂,一年四季,這裡吸引著成千隻各種水鳥來此棲息繁衍。陳敏說,這些水鳥愛上北川河溼地公園,主要得益於此地良好的水域環境和豐沛的食物。

95公頃的景區大水面、60公頃的綠化面積……北川河的生態治理將城市綠地、公共空間、生態綠廊有機結合了起來,隨著商業地產項目的相繼開發,這裡已然成為西寧又一處新的經濟活力區。

作為西寧市民,我們有這樣一個藍圖——俯視河流清澈如鏡,仰望天空澄明如洗,放眼大地皆是蔥蘢,幸福西寧永遠美麗。

顯然,隨著西寧北川河溼地公園等大大小小十數個溼地與森林公園的橫空出世,我們的夢想正在一一成真。

作者:文/圖 蘭新天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北川山水:一條河流貫穿古今
    煙波浩渺北川河古今對視北川河,是怎樣一條貫穿古今而養育出燦爛文明的大地動脈?作為湟水的一級支流、黃河的二級支流,北川河主要由大通境內的寶庫河、黑林河、東峽河匯聚而成,它在橫貫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全境後,浩浩蕩蕩流過北川大地,於西寧地界匯入湟水,由此,壯闊的河流以更加雄健的姿態朝著東面的黃河奔湧而去
  • 「夜讀」北川山水:一條河流貫穿古今
    北川河,是怎樣一條貫穿古今而養育出燦爛文明的大地動脈?作為湟水的一級支流、黃河的二級支流,北川河主要由大通境內的寶庫河、黑林河、東峽河匯聚而成,它在橫貫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全境後,浩浩蕩蕩流過北川大地,於西寧地界匯入湟水,由此,壯闊的河流以更加雄健的姿態朝著東面的黃河奔湧而去……由資料來看,北川河流域面積3371平方公裡,流程154公裡,其流域為西寧市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
  • 儒家,先王之道,為什麼荀子要認為禮貫穿於古今?
    《荀子》一書中像古今一度、古今一也、百王所同、自古及今等詞反覆地出現在各篇之中,這類詞語出現的如此頻繁其實蘊含了荀子對於古今歷史發展進程的思考與認識。荀子對其考察結果則認為古今歷史發張進程中存在著一貫之道,文武之道同伏戲,百王之無變,足以為道貫。
  • 北川通泉鎮:城邊的高山風景觀賞地
    羌族自治縣東部,地處北川最大河流通口河下遊,背靠龍門山脈、面朝江油淺丘,境內海拔高度從541米到2000米,自然環境風貌獨特。過去的香泉鎮與江油香水鎮處於一條街上。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在山東淄博市的援建下,香泉鎮在黃江村異地重建,成為北川最先異地重建的鄉鎮。如今的新場鎮,學校、衛生院、政府辦公樓、文體中心、廣播站、健身廣場、道路一應俱全,設計者尊重羌族民俗,新建成的香泉場鎮羌族建築特色鮮明。距新場鎮不遠的通口場鎮老街依然熱鬧,餐館、商家較多。場口的索橋曾是通口通往江油的唯一橋梁。
  • 北川最後一條未通路紀實
    每年的6月到9月是北川的汛期,他幾乎天天都要忙著防汛,而出村的那條碎石路則是防汛任務的重中之重。近期香港援建四川綿陽中學被拆一事,引發社會再度關注四川地震的災後重建。此前的十幾天時間,他走出了紮根奮鬥四年多的北川災區,用一種記者的敏銳視角去洞察外界的一點一滴。在北京韓村河村和江蘇華西村,他曾接連參加了全國大學生村官論壇和中組部、農業部聯合舉辦的大學生村官培訓班。他前腳邁進了新華網參觀,後腳又走進了中國農業大學的會議室向學校師生講述自己和北川、陳家壩四年來艱辛的重建故事。
  • ​綿陽北川羌妹子在西安古都
    ​綿陽北川羌妹子在西安古都在世界行走 為北川停留,「相約古都 情系北川」2020年北川文旅農副產品西安展銷活動於18西安,獨特的古今融合的完美城市。羌族服飾在古都別有味道北川的羌妹子,北川的特產都亮像在西安古都!
  • 相約古都  情系北川 --羌妹子在古都
    綿陽北川羌妹子在西安古都  在世界行走 為北川停留,「相約古都 情系北川」2020年北川文旅農副產品西安展銷活動於18日-19日在西安白鹿倉景區正在進行時......西安,獨特的古今融合的完美城市。  北川的羌妹子
  • 來北川旅遊的交通和餐飲攻略,你都知道嗎?
    之後再換班車抵達新北川縣城。新北川是新址新建,和老北川並不相鄰。從選址上來說建在相對開闊的河流沿岸,有利於規避泥石流和山體崩塌的危險。從交通上來說也更加靠近綿陽,路橋貫通,不像老北川處在深深的山巒之中。新北川的面積其實不小。但一般旅遊人士集中在縣城內的商業街巴拿恰進行半日遊。旅遊景點從西至東依次為:禹王橋-特色商業街-地震紀念園-羌族民俗博物館。
  • 禹王橋上喝茶巴拿恰街跳沙朗 北川人開啟新生活
    像新川河這樣的景觀河流,新縣城有四條,給這個小城增添了無盡的靈氣  16平方米  「新縣城河流多,綠地也多。」楊昌軍感慨道,整個縣城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6平方米  2大園區  總投資19.33億元的北川-山東工業園和總投資4億元的維斯特現代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將推動北川經濟發展  三年前,一座老城在地震中成為廢墟;一年後,一座新城開始修建;2010年10月,北川新縣城如神話般地矗立在安昌河畔。
  • 300專業騎手在四川北川展開山地自行車角逐
    300專業騎手在四川北川展開山地自行車角逐 26日上午,來自全國各地300餘名專業自行車手齊聚四川北川,參加「五福·尋龍山杯」首屆山地自行車比賽激烈角逐。  上午9時許,20餘名80組男選手在發令槍響的瞬間,快速衝進賽道。從北川縣城新生廣場通口鎮的戰鬥村,全長30公裡的賽道涵蓋了平地、峽谷、森林、竹海、溪流、鄉村,讓騎手在比賽的同時,還能感受羌山的獨特風情。  「路況很好,途徑羌城旅遊區,沿途的風景很漂亮。」
  • 研學北川丨邊走邊看邊學,北川「大課堂」,開課啦
    ,也影響著北川發展的方方面面。,山水環繞,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境內林地面積4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3.43%,動植物種類繁多。雲霧繚繞的大山,清澈涼爽的溪流,蔥蔥鬱鬱的樹林,絕美的自然風光,構成了北川這幅山水畫,景有多美,空氣就有多清新。
  • 新北川落子生態棋局
    初冬季節,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走進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實地享受了一次生態盛宴。重構生態鋪就綠色崛起路「我說了不算,有圖有真相的視頻為證。」12月3日,記者來到距北川新縣城67公裡的墩上鄉羊角村,提及生態改善,村支書牛勇就用手機向記者展示了一段村民於前日下午3時許抓拍到的視頻。
  • 「愛蘭州關注」榆中縣第一本山川河流史話《黃河桑園峽古今》出版...
    榆中縣第一本山川河流史話《黃河桑園峽古今》出版發行由中共榆中縣委黨史辦公室編輯的榆中縣第一本山川河流史話——《黃河桑園峽古今》正式出版發行,填補了榆中縣山川河流史話的空白。據悉,《黃河桑園峽古今》共分為黃河桑園峽村鎮史略、桑園峽古今、美麗的傳說、桑園峽紀事、金城鎖鑰營盤山、絲綢古道往事、黎明前的鄉愁、人物春秋、名人軼事、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假大空」悲情11篇,詳細記述了千百年來發生在桑園峽周邊的故事,既有大禹開鑿桑園峽、魯班打造將軍柱的美麗傳說,有將軍柱和黃河冰橋的奇觀,有羊皮筏子漂流和紅軍曉渡的驚險,也有毛主席寄信圈灣子、鄧小平與三電工程的感人故事,意在頌揚黃河文化
  • 一條河流的記憶
    一條河流的記憶我的家鄉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山村。它南面傍山,東面依水,猶如一塊碧綠的翡翠鑲嵌在山水之間。那條河叫口子河,也許是河東邊的另一個村莊叫口子村的緣故,也許是河流從大山深處的口子裡發源而出的緣故,沒有人能夠說清它的名字的來歷。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周邊村莊裡的人對它的熱愛。記得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口子河水流很大,最寬處有十幾米寬,最深處聽說有四五米深。
  • 想要的詩和遠方,北川為你安排上了!
    來北川,觸摸歷史,品味文化,遊覽山水,感受大美北川的魅力,五條北川精品旅遊路線,承包你想要的詩和遠方。 民俗風情一日遊:進入北川尋龍山景區羌族民俗博物館巴拿恰商業街北川新縣城城市夜遊匯返程 沒有太多時間駐足
  • 小城話北川
    我不是北川人,但我的家鄉與北川同屬綿陽市管轄,可以算是兄弟縣了。因此,我對北川縣多少有一種複雜的情感。 去年夏日,我第一次去了北川地震遺址,也就是老北川縣城。初入之時,天上下著些小雨,霧蒙蒙的,整個老縣城更顯現出一種陰森,寂冷的感覺。
  • 北川:綠水青山激活避暑經濟
    【導語】北川羌族自治縣依託得天獨厚的綠水青山自然資源,做好「水」文章、發展「山」經濟,激活全縣避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正文】都貫鄉位於北川羌族自治縣東北部,境內峰連疊嶂,都壩河穿境而過,氣候溫和怡人。當地大力打造的休閒避暑聖地——灑啦溪景區,這段時間迎來了前來度假消暑的遊客高峰。 【同期聲】瀋陽遊客 柴靈芝:我從瀋陽來的,專門到這兒來旅遊。這裡山水清秀,挺好的。
  • 清涼一夏丨來北川小寨子溝,「唱」玩第五屆情歌節
    當然,北川情歌節,有很多種「玩法」,來,隨著小編一起解鎖吧。感受羌族歌舞的魅力時間:2020年6月20日下午14:30——15:30地點:情歌廣場羌族情歌貫穿全劇 小寨子溝特色龍舟漂流感受北川大美山水在青山綠水間,感受北川魅力。
  • 相遇北川兩座城(我與新中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寫下我和北川縣城的幾次相遇和一段情緣,寫下北川縣城只有在新中國才能發生的鳳凰涅槃的歷史奇蹟,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也為第二故鄉北川加油!北川羌族自治縣,地處成都平原向藏東高原過渡的高山峽谷地帶,東臨江油,西靠茂縣,北接松潘、平武。十八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北川這塊土地時,對北川就只有這麼一點粗淺的認識。
  • 四川·北川「五福·尋龍山」杯首屆山地自行車邀請賽今日舉行
    開幕式現場四川在線-綿陽頻道訊(記者 薛世榮羊依萱)今(26)日上午,四川·北川「五福·尋龍山杯」首屆山地自行車邀請賽在北川縣如期舉行。本次比賽由北川縣人民政府與四川省自行車運動協會聯合主辦,北川五福尋龍山景區協辦。當天的比賽共設大師組、女子組、男子80組、男子90組四個組別,共有244名專業選手、800餘名業餘選手參加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