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丨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和中歐貿易機遇

2020-12-10 MBA中國網

近日,上海財經大學科技園國際會議中心人頭攢動,上財MBA《浦江財享會》第二期活動在此隆重舉行。重磅嘉賓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先生蒞臨現場,為師生們帶來了主題為「美國大選後,美中歐貿易與地緣政治關係」的精彩演講。

講座前,魏航院長與傑拉奇先生親切會談

活動伊始,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常務副院長魏航教授上臺致辭,他親自為傑拉奇先生頒發了兼職教授聘書,並代表商學院向傑拉奇先生贈送了頗具中華民族藝術風採的定製版「鄧氏人物剪紙」,感謝杰拉奇先生對上財MBA人才培養的傾心關注和鼎力支持。

魏航院長為傑拉奇先生頒發聘書

傑拉奇先生風度翩翩,幽默睿智;主題講座深入淺出,從宏觀到微觀,精準犀利地剖析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並表達了自己對未來經濟形勢及企業發展的看法。

西方政治:左與右

西方政治體系中關於左派與右派的說法,源於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在1791年召開的立憲會議上,擁護革命的議員佔據了議會左邊的席位,反對的議員佔據了右邊的席位——由此形成了左派與右派之劃分,也形成了左與右的政治話語傳統。通常來說,主張激進的被稱為左派, 主張保守的為右派。

不過,當代社會政治思潮譜系中,左與右的內涵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只是其基本訴求相對固定,主要圍繞自由、平等以及政府與社會的關係而展開。傑拉奇先生幽默地舉了一個例子: 用義大利人的觀點,今天他來參加活動,如果帶口罩就是右翼(保守),不帶口罩就是左翼(激進)。

2019年美國-歐盟和20國集團國家貿易逆差

傑拉奇先生的團隊在2019年就美國-歐盟和20國集團國家貿易逆差作了科學詳盡的調研,數據表明:2019年美國的前四大貿易逆差來源地依次是中國、墨西哥、日本和德國;逆差額分別為3660億、1050億、720億和700億美元。

實際上,關於貿易逆差,官方數據僅僅說明了一部分問題,其統計數據一般會虛高。傑拉奇先生認為:「計算逆差並不是簡單的做「出口-進口」的減法,而且逆差並不全意味著負面。今天主辦方非常熱情地給我買了星巴克咖啡。那我們就以咖啡為例,我們物物交換,用錢交換物品,這是正常的商品交易,雖然過程中產生了逆差,但並不會讓雙方感到不適。」

拜登時代的美中關係:意識形態問題與商業焦點

相較於川普的推特治國,傑拉奇先生認為拜登更「深不可測」,未必會對中國真正的「友好」。事實上,現在的美國政治格局更像是一種「Duel-Presidency (雙總統)」局面。

拜登的總體外交戰略首先強調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力,尤其是深化與美國盟友和夥伴國的關係。其次,繼續在大國戰略競爭的框架下處理與中國、俄羅斯等國的關係,將外交政策資源進一步向印太、美洲和歐洲聚焦,重中之重是突出價值觀因素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地位。拜登期待著「恢復對美國價值觀在全球的引領和導向作用」。

此外,拜登強調要與中國展開「正向競爭」,並在經濟問題上延續保護主義的做法,採取較「關稅戰」更為全面的對華制衡舉措。

歐洲、北約和中國的平衡:國家與市場

在民主和地緣政治方面,亞洲國家一直是北約、歐盟和美國的穩固盟友。數據預測,歐洲未來5年的貿易增長將主要來自亞洲。

傑拉奇先生提到,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2012年由東協發起,歷時八年,成員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東協十國共15方而制定的協定)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RCEP的籤訂不僅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裡程碑,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對穩定全球經濟具有重大意義。

RECP的籤署意味著以中國、日本等國相互貿易的關稅減少。貿易額的增大勢必會影響和佔據中國與美國的貿易份額。

中歐合作的機遇

傑拉奇先生認為中歐合作的新機遇體現在數字經濟方面,特別是電子支付領域。此外則包括了綠色經濟和BRI合作:諸如港口、火車和公路、衛生領域以及非洲與新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

講座最後是Q&A,學生就RECP的籤署對中美歐貿易的影響、美國大選後的全球投資環境等話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提問。現場氣氛十分踴躍,傑拉奇先生為同學們一一作了解答。

學生感言

這是我疫情後首次返校參加的講座。義大利經濟發展原部長—傑拉奇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充滿「辯證色彩」的關於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的分享,從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當選後的各自利弊,到深度剖析中美貿易逆差背後的數字含義,再到剛剛落地的RECP將給協議國帶來的影響……正因為政治家和教育家的雙重身份,傑拉奇教授對全球政治和經濟的分享既獨特又敏銳,為我們增添了一個認知和理解商業社會運行的新維度,非常棒!

——2018MBA 胡璇

活動舉辦得非常好,我是專門趕飛機前去聽的!傑拉奇先生的講座集國際視野、財經、政治、最新時事為一體,侃侃而談,內容豐富。政治、經濟、商業……人類社會的活動有著高度關聯性,看待問題決不能局限於一隅,而是要通過持續學習打開眼界和信息通路,以全局性來看待,這也是管理企業時常說的戰略眼光和大局觀。感謝杰拉奇先生的生動一課!

——2020EMBA 葉澤祥

關於浦江財享會

把脈金融變革,在中國資本市場迎來30周年之際,上海財經大學MBA推出「浦江財享會」系列論壇,打造金融財經領域高端對話平臺。論壇主要面向金融投資班MBA以及EMBA群體,促進金融家和學生的交流互動,助力未來金融領袖的培養。

相關焦點

  • 2021(第三屆)上海大宗商品周預告:趙建解析美國大選後的世界和中國
    原標題:2021(第三屆)上海大宗商品周預告:趙建解析美國大選後的世界和中國   本期嘉賓介紹:趙建,西澤金融研究院聯合創始人
  • 西班牙各界熱議中國新發展 看好中歐關係新機遇
    在新冠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的特殊背景下,這次會議備受西班牙各界人士關注。 相關人士認為,隨著中國深化關鍵領域改革、激發「十四五」新發展活力,中歐關係也將迎來更多新的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引領後疫情時代合作,為世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穆尼奧斯。
  • 美國大選看熱鬧更看門道 選後中美關係面臨十字路口
    全球矚目的美國總統大選於北京時間11月4日進入緊張刺激的開票環節,截至下午5時,川普和拜登的得票數仍在緊咬,開票還在繼續。許多分析人士指出,大選最終結果可能需要等待數天,但投票情況足以反映出美國當下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 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但筆者認為,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形勢都將更加嚴峻,中國大陸的發展環境將進一步惡化;這是由中美關係的結構性矛盾、美國的霸道文化與行為邏輯、打「臺灣牌」成為美國實現國家戰略的性價比最高的手段,以及兩岸關係的結構性矛盾、臺灣社會生態的質變、民進黨當局藉機謀取臺灣獨立的企圖所決定的。
  • 在中美合作大學的商學院讀書是怎樣的體驗?
    …… 第一期溫肯學院說,我們邀請溫州肯恩大學商務與公共管理學院(簡稱商學院)院長曹江博士,請他來為我們介紹在中美合作大學的商學院讀書是一種怎樣的奇妙體驗。美國天普大學金融博士 西南財經大學國際金融學士
  • 江西財經大學-美國紐約理工學院MBA項目榮獲「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
    【MBA中國網訊】2020年12月23日,「2020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江西財經大學-美國紐約理工學院MBA項目榮獲「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中外合作碩士項目TOP30」第X名!
  • 何亞非:大選後中美關係調整的空間與可能
    美國大選結束,拜登當選為美國總統似乎已無懸念,民主黨時隔四年再次入主白宮,標誌著美國政治步入新階段。中美作為霸權國家和新興國家不是命中注定就有一戰。中美有足夠智慧在幾十年合作共贏基礎上,結合國際格局新變化重新認識對方、認識世界,制定雙方都能接受的「遊戲規則和行為框架」以指導兩國關係。關鍵是按下「停止按鈕」、開啟對話空間後怎麼做才能制止兩國關係的「自由落體」。  第一,需要停止奢談「冷戰」或者「熱戰」,盡力為兩國關係的緊張狀態降溫。
  • 董拔萃:淺談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與臺海局勢
    [新聞頁-臺海網] 作者 董拔萃 菲律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最近大家關注美國大選,關注大選後的中美關係和臺海局勢發展前景。
  • 16位學者評川普勝選:美國向何處去?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
    2016年美國大選落幕,川普在選舉人票上大比分獲勝,而且共和黨也在參眾兩院取得優勢。這對中美關係、世界格局、全球與美國經濟、美國政治與社會等,會有什麼影響?觀察者網誠邀多位學者專家,一一進行分析。
  • 美媒:美國大選後 超八成企業認為不會增加貿易限制或關稅措施
    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2月1日發表題為《執行長們對拜登執政期間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樂觀》的觀察報導稱,上海美國商會發現,在美國大選一周後接受問卷調查的50家全球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中,62.9%的受訪企業對在華業務持更為樂觀的態度,84.7%的受訪企業認為貿易限制或關稅措施不會增加。
  • 渣打: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與人民幣匯率展望
    以下為其報告主要內容: 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有望使得急速惡化的美中關係得以緩解,甚至可能使得兩國在符合共同利益的領域重新開展有限度的合作。這個結果降低了中美雙方發生激烈摩擦和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 謝鬱:美國大選後的兩岸關係態勢
    謝鬱(攝/黃楊) 2020年的兩岸關係深受新冠疫情影響和美國大選衝擊,美國因素以前所未有的強勢介入、影響兩岸關係。一邊是川普政府密集出手狂打「臺灣牌」,頻頻挑戰中國主權紅線,中美關係急速惡化。另一邊是蔡英文當局全力配合美國,倚美謀獨抗中,兩岸互信互動基本為零,對立對抗升至歷史新高,臺灣海峽從風高浪急演進到兵兇戰危。12月中旬,美國大選終於塵埃落定,民主黨拜登確定勝選,對選後的中美戰略態勢與兩岸關係走向,筆者有以下幾點觀察。
  • 王晉斌:應對中美關係變局,中國的經濟策略儲備有哪些
    此次大選後,對中美經濟關係會有哪些影響?目前,有研究者用「脫鉤」、「規制」或「競合」等詞語來形容,這本身就說明了中美經貿關係的複雜性。這種複雜性體現在,一方面中美經貿、金融關係存在相互依存的現實;另一方面美國把中國視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中美經濟競爭的強度已經達到了歷史高點。
  • 美國大選川普獲勝 臺灣「行政院」對財經部門下「封口令」
    9日,民進黨召開中央常務委員會,並邀臺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蔡明彥項目報告「美國總統大選觀察與評析」。 來源:臺灣「中央社」 據「中央社」引述民進黨發言人邱莉莉會後轉述蔡英文會議裁示,蔡英文稱美國總統選舉已進入尾聲,結果也將揭曉。無論誰當選,臺美關係一直以來是建立在「兩國」友誼和共同價值之上,「我們在民主、自由、人權的價值上,有共同的信念。我們在維護區域穩定、促進經濟繁榮及強化國際合作上,也有長久的共同利益。這是過去美國不分黨派共識,也不會因選舉而有改變。」
  • 商學院領袖年會暨商學院年度精英盛典成功舉辦
    本次年會為「中國商學院領袖活動」第一站,得到了國際及國內各大商學院的鼎力相助,出席年會的嘉賓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經管學院院長李京文教授,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副總監、亞洲事務負責人李翀先生,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副總監、原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商學院院長ChristianDelporte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歐中心主任、國際關係學家高大偉教授
  • 「財經大學」的由來
    我國目前有幾十所財經類大學,有的命名商業大學,有的是經貿大學,但大部分取名財經大學。可是,「財經」的字面意思是「財政和經濟」,照理講,「經濟」包含的內容更廣,「財政」僅是「經濟」的一個方面,兩個詞不是並列關係。而且經濟學是一個學科大類,分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財政僅是應用經濟學下的一個二級學科而已。
  • 美國大選會影響中美關係,但一場大選無法決定「世界第一vs第二」的...
    這場美國大選,註定要讓中美關係發生改變。 但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身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的美國和中國團結起來將新冠疫情以最快速度打壓下去,把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這才是最最符合中美雙方現實利益、對整個世界而言也是最為合理的做法。
  • 獨家丨清華大學史志欽:中歐關係如何加碼「一帶一路」建設?
    與「一帶一路」的不解之緣「一帶一路」和我的研究專業密不可分。我是研究國際關係的,尤其是中歐關係。中歐關係是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成熟、穩定及全方位合作是基本特點,雙方建立了很多合作機制。作為研究中歐關係的學者,我在和歐洲學者交流過程中發現,每當歐洲出臺重大戰略措施、重大倡議、重大政策的時候,中方學者會高度關注。
  • 前沃頓商學院院長Geoffrey Garrett: 探究中美未來的經濟復甦與...
    剛剛落幕的10月24日會議包含了「流行文化」、「 主題演講:經濟」、「 主題演講:流行文化」、「 影視娛樂」幾大板塊以及閉幕式,邀請到了12位在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嘉賓出席,圍繞板塊主題進行分享和討論。北京時間10月24日下午12:00-13:00,經濟板塊有幸邀請到了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院長Geoffrey Garrett先生作為本次演講嘉賓。
  • 疫情下的中歐關係:新認識、新發展、新機遇
    2020年,在全球經濟萎縮貿易急劇減少的情況下,歐洲國家對華貿易下滑幅度有限,甚至有所增長。根據歐洲官方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歐盟貿易額達到4255億歐元,中國在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而歐盟對於中國,自2004年之後,已經連續16年保持最大貿易夥伴地位。在直接投資方面,一批汽車電池和自動駕駛等新興和未來領域的獨資或合資項目已經籤約。